消食丸

XIAO SH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七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1%
胃經 22%
肺經 18%
肝經 13%
三焦經 9%
腎經 4%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消食丸:幫助消化不良的兒童方劑

組成:

砂仁、陳皮、三稜、神麴、麥芽、香附。

功效:

幫助兒童消化不良。

藥材介紹:

  • 砂仁: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三稜: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
  • 神麴: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
  • 麥芽: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溫裡溫中,除煩。
  • 香附: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用法與注意事項:

  • 口服,一次 3-5 克,一日 3 次。
  • 飯後服用。
  • 兒童服用時,應諮詢醫生。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總結:

中藥方劑「消食丸」主要成分有砂仁、陳皮、三稜、神麴、麥芽、香附,具有幫助兒童消化不良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小麥糵1升,曲1升,乾薑4兩,烏梅4兩。
上為末,蜜為丸。
每服15丸,日2次,加至40丸。
消谷丸(《千金翼》卷十九)、曲糵丸(《雞峰》卷十二)。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砂仁、陳皮、三稜、神麴、麥芽、香附組成。砂仁味辛、性溫,歸脾、胃、肺經,有化濕開胃、行氣消食之功;陳皮味苦、辛、性溫,歸肺、脾經,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三稜味辛、苦、性溫,歸胃、大腸經,有行氣破積、消食化滯之功;神麴味甘、酸、性平,歸脾、胃經,有消食化積、健脾和胃之功;麥芽味甘、性平,歸脾、胃經,有消食化積、健脾和胃之功;香附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有行氣止痛、調經止帶之功。諸藥合用,共奏消食化積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消化不良胰臟炎霍亂神經性厭食症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黃熱病下腹部痛食慾不振嘴裡發苦呼吸氣短言語無力上腹胃脘痛上吐下瀉皮膚顏色發黃噁心反胃吞咽障礙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消食丸, 出處:《回春》卷七。 組成:砂仁5錢,陳皮5錢,三棱(炒)5錢,袖曲(炒)5錢,麥芽(砂)5錢,香附(炒)1兩。 主治:小兒宿食不消。

消食丸,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四。 組成:山楂2兩,神曲(炒)2兩,麥芽(炒)2兩,蘿蔔子2兩,青皮2兩,陳皮2兩,香附2兩,阿魏1兩(醋浸,另研)。 主治:一切食積停滯。

消食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五。 組成:烏梅(肉厚者)50枚(捶破,炒焦黃色),巴豆50粒(生用,去皮殼),胡椒200粒,吳茱萸(湯洗7次)1兩,肉桂(去粗皮)半兩。 主治:消食化積。主治:久痢,心腹痛,胸膈不快,腹脹,不思飲食。

消食丸,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三。 組成:木香半兩,枳殼(去瓤,麸炒黃)半兩,當歸(去須土)半兩,代赭石(火煅紅,米醋淬不計遍數,以手撚碎爲度)半兩,朱砂(研,水飛)半兩,巴豆1分(取霜)。 主治:小兒傷胞,乳食不化,壯熱,腹脹疼痛。

消食丸, 出處:《千金》卷十五。 組成:小麥糵1升,曲1升,乾薑4兩,烏梅4兩。 主治:數年不能食者及寒在胸中,反胃翻心者。脾胃俱虛,不能消化水谷,胸膈痞悶,腹脅時脹,連年累月,食減嗜卧,口苦無味,虛羸少氣,胸中有寒,飲食不下,霍亂嘔吐,及病後新虛,不勝谷氣,或因病氣衰,食不復常。

消食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四六引《簡易方》。 組成: 消食丸(《醫方類聚》卷二四六引《簡易方》。)出處:《醫方類聚》卷二四六引《簡易方》。組成:香附(炒)2兩,縮砂仁1兩,陳皮(去白)半兩,甘草(炙)半兩,神曲(炒)半兩,麥糵(炒)半兩。主治:溫中快膈。 。 主治:溫中快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