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Amomum villosum Lour. Fructus Amomie Grains of Paradise Fruit, Cardamom, Fructusamomi, Villous Amomrum Fruit, Cocklebur-Like Amomum Fruit
- 別名:縮砂蔤,縮砂蜜,春砂仁,縮砂密,縮砂仁
- 藥品來源:薑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陽春砂或海南砂或縮砂的乾燥成熟果實。
- 道地藥材:雲南, 海南, 廣東, 廣西, 福建, 越南, 印度, 印尼, 泰國, 緬甸
- 生長環境:潮濕, 山溝, 山谷, 林中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砂仁的傳統功效
1. 健脾胃
砂仁,歷代醫家皆認為其具有顯著的健脾胃功效,其作用機理在多部古籍中都有詳細闡述。
《湯液本草》指出砂仁的歸經特性,可隨所配伍藥物而入肺、脾、腎、大腸小腸,說明其藥性活躍,能通達全身。 《藥品化義》則更進一步說明其「辛散苦降,氣味俱厚」,能「散結導滯,行氣下氣」,並針對嘔吐、腹痛、食積、酒毒等脾胃不和症狀,說明砂仁的溫中調氣、散滯化氣功效。 《本草求真》則將其譽為「醒脾調胃要藥」,強調其在治療腹痛痞脹、瀉痢等方面的作用,但同時也提醒需辨別虛實,避免濫用。
《藥性論》簡潔地指出砂仁能「消化水谷,溫暖脾胃」, 《潔古本草》則強調其能「治脾胃氣結滯不散」。 《本草匯言》認為砂仁能「通暢三焦,溫行六腑,暖肺醒脾,養胃養腎」,並深入分析其安胎功效,與氣機通暢相關。 《玉楸藥解》更將其提升到「調醒脾胃之上品」,能「降胃陰而下食,達脾陽而化谷」,並能治療多種因氣機失調引起的疾病。
《本草正義》則深入探討砂仁的升降作用,認為其「開洩下降,是其本色」,能「破滯解結」,即使在濕熱積滯的情況下,也能引導藥力下行,疏通淤滯,而非單純的溫升之品。 《本草綱目》則總結砂仁的功效為「補肺醒脾,養胃益腎」,涵蓋了其多方面的作用。 總體而言,古籍中關於砂仁健脾胃的記載,多從溫中、行氣、消滯等方面闡述其功效,其作用機理與現代醫學對脾胃功能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契合之處。
2. 安胎
砂仁,自古以來即被視為重要的中藥材,其安胎功效在許多古代醫籍中皆有記載,但其作用機理則需結合不同典籍的觀點加以分析。
《藥品化義》明確指出砂仁「辛散苦降,氣味俱厚」,能「行氣下氣」,並能治療「胎氣腹痛,惡阻食少,胎脹不安」。其安胎機制,在於其溫和的氣味能調和五臟,運行和氣,從而緩解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胎動不安等症狀。
《本草匯言》則深入闡述砂仁安胎的原理:「氣結則痛,氣逆則胎動不安」。砂仁「辛香而竄,溫而不烈,利而不削,和而不爭」,能「通暢三焦,溫行六腑」,平衡氣機,使之不致於紊亂,從而達到安胎之效。此說法更強調砂仁調理氣機的重要性,並非單純止痛。
然而,《本草求真》提出警示:「至雲止痛安胎……故虛實二字,不可不細辨而詳察耳。」暗示砂仁安胎並非適用於所有情況,需謹慎辨別虛實。 此觀點提醒我們,砂仁的安胎功效應在醫師的診斷下使用,並非單純依靠其「止痛安胎」的功效自行服用。
《本草正義》則進一步指出砂仁「開洩下降,是其本色」,強調其雖辛溫,但並非單純上行之藥,也能疏通下焦氣滯,從而達到安胎的目的。這與其他一些辛溫藥材有所區別,更突顯砂仁的獨特性。
綜上所述,古籍對砂仁安胎功效的闡述,著重於其溫中、和氣、行氣的作用,通過調理氣機以達到安胎效果。但同時也提醒我們,砂仁的應用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切勿自行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3. 止瀉
砂仁,其止瀉功效在眾多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機理並非單純的收斂止瀉,而是透過溫中行氣、消食化滯等多方面作用來達到目的。
《藥性論》記載砂仁「主冷氣腹痛,止休息氣痢」,點明其適用於因寒邪客犯脾胃導致的腹痛洩瀉。這與《神農本草經疏》的論述相呼應,認為砂仁辛溫之性可溫暖脾胃,使脾胃之氣和暢,從而止息冷瀉。其「辛以潤腎,故使氣下行,兼溫則脾胃之氣皆和」的論點,說明砂仁能通過溫腎助陽,促進氣機下行,並溫和脾胃,最終達到止瀉的目的。
《本草求真》則指出砂仁「入大腸則於赤白瀉痢有效」,強調其止瀉作用針對大腸,並指出其功效在於「醒脾調胃,快氣調中」。此處點明砂仁不僅止瀉,更能改善脾胃功能。 《本草匯言》則更進一步闡述砂仁「通暢三焦,溫行六腑」,說明其作用並非侷限於腸胃,而是調節全身氣機的平衡,從而達到止瀉的效果。
《本草正義》則深入分析砂仁止瀉的機制,認為其雖有辛溫之性,卻能「開洩下降」,並非單純的溫燥之品。它能破滯解結,即使是因濕熱積滯引起的瀉痢,也可藉助砂仁引導藥力下行,疏通淤滯,達到止瀉的目的。但其也強調,砂仁適用於積滯初下的情況,對於積滯已盡或實熱證候則需謹慎使用。
綜上所述,砂仁止瀉的機理並非單一,而是通過溫中、行氣、消食、化滯等多重作用,調節脾胃功能,疏通氣機,最終達到止瀉的目的。其作用機理的複雜性,也體現了中醫治療的整體觀。 不同醫家對於砂仁的理解和應用,也體現了中醫理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4. 理氣行氣
砂仁,一味芳香辛溫的中藥,歷代醫家皆肯定其「理氣行氣」之效。其功效之精妙,古籍多有記載,今試以現代語言闡述之。
《湯液本草》記載砂仁配伍不同藥物,可入肺、脾、腎、大小腸,說明其走竄性強,能通行全身經絡。此即其理氣行氣的基礎,藥力得以遍達全身,疏通氣機阻滯。
《藥品化義》則更進一步指出砂仁「辛散苦降,氣味俱厚」,能「散結導滯,行氣下氣」。其香氣可「和五臟」,並能「隨所引藥通行諸經」。這說明砂仁不僅能自行理氣,更能輔助其他藥物發揮作用,提升藥效。無論是寒濕冷瀉、脾虛飽悶、宿食不消、胎氣腹痛等,砂仁都能通過溫中、散滯、化氣、運行等方式,改善氣機運行不暢的病理狀態。
《本草求真》認為砂仁為「醒脾調胃要藥」,能治腹痛痞脹、瀉痢、咳嗽等症。但其也強調「虛實二字,不可不細辨而詳察」,說明砂仁的應用需辨證施治。
《本草匯言》更精闢地指出砂仁能「通暢三焦,溫行六腑」,並能「舒達肝膽不順不平之氣」。此處的三焦、六腑,正是氣機運行的主要通道,砂仁能暢通這些通道,自然能有效理氣行氣,尤其在安胎方面,因氣結則痛,氣逆則胎動不安,砂仁的辛香溫和之性,能有效改善此類狀況。
綜上所述,古籍中對砂仁理氣行氣功效的描述,從其走竄性、藥性、臨牀應用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論證。其理氣行氣的機理,主要在於其芳香辛溫之性,能溫中散寒,行氣消滯,疏通經絡,從而使氣機得以暢達,恢復臟腑功能的正常運作。 不同古籍對砂仁的應用和配伍也提供了豐富的臨牀經驗,為我們理解和運用砂仁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5. 芳香化濕
砂仁,一味芳香化濕的中藥,其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主要體現在「芳香」與「化濕」兩個方面。
《湯液本草》記載砂仁可與不同藥物配伍,入肺、脾、腎、大小腸,說明其通行諸經的特性,為其芳香化濕打下基礎。 《藥品化義》則更進一步指出砂仁「辛散苦降,氣味俱厚」,能「散結導滯,行氣下氣」,並能溫中、調氣、散滯、化氣,治療嘔吐、腹痛、食滯等症,皆與其芳香走竄,能達諸經的特性相關。其芳香之氣可溫和五臟,並能引導其他藥物通行全身。
《本草求真》強調砂仁「醒脾調胃」,並指出其功效涵蓋腹痛、痞脹、瀉痢、咳嗽等症。但同時也提醒需辨別虛實,避免濫用。 《本草匯言》則精闢地闡述砂仁能「通暢三焦,溫行六腑」,並能安胎,其機理在於疏通氣機,使三焦之氣通暢無阻。 《本草正義》則深入分析砂仁的升降特性,認為其雖辛溫能升,卻能治中下二焦之氣,並能開洩下降,破滯解結,尤其適用於濕熱積滯的病症,而非單純的溫升之品。
綜觀以上諸家論述,砂仁的芳香化濕功效,並非單純的「發散」,而是通過其辛溫芳香之氣,溫和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化解濕邪、痰飲、食滯等病理產物,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其作用機制並非單純的驅散,更包含了溫中、健脾、理氣等多方面的作用,體現了中醫整體觀的思想。 因此,砂仁的「芳香化濕」,並非僅僅指揮發油的揮發作用,更包含了它對人體經絡氣血的整體調節作用。
6. 燥濕
砂仁,古籍中多記載其具有燥濕功效,但並非單純的「燥」,而是與其溫中、行氣、和胃等作用相輔相成,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不同典籍對其燥濕機制有不同側重,以下就其在古代醫籍中的論述,從現代白話文角度分析。
《藥品化義》認為砂仁「辛散苦降,氣味俱厚」,能「散滯化氣」,這暗示了其燥濕機制:辛散之性可以疏通經絡,促進體內濕邪的排出;苦降之性則能引導濕邪下行,避免其停滯於體內。對於寒濕冷瀉、脾虛飽悶等濕邪導致的病症,砂仁能溫中調氣,化解濕寒,達到燥濕的目的。
《本草正義》則更精細地指出砂仁「雖辛溫能升,未嘗不治中、下二焦之氣」,認為其燥濕作用並非簡單的向上「升」發,而是能「開洩下降」,疏通下焦濕濁,這與《神農本草經疏》中提到砂仁「辛以潤腎,故使氣下行」的觀點相符。 因此,砂仁的燥濕並非耗傷津液的燥熱,而是通過疏通經絡、引導濕邪排出,達到平衡的效果。
《本草求真》提醒需注意虛實之辨,強調砂仁燥濕適用於實熱導致的濕邪停滯,而非虛寒體質。這點也體現在其他典籍中,例如《本草新編》指出砂仁“止可為佐使,以行滯氣”,不宜單獨大量使用。
總而言之,古代醫籍對砂仁燥濕功效的描述,並非單純的「燥」,而是通過其辛散、溫中、行氣等多重作用,達到疏通經絡,排出濕邪,調理脾胃,最終達到燥濕的目的。其作用機制更傾向於引導濕邪排出,而非直接耗散體內津液。 需根據病症的寒熱虛實,謹慎使用。
砂仁的古代典籍
砂仁的現代功效
1. 抗氧化
砂仁富含多種抗氧化物質,如砂仁油、砂仁酚、維生素E等,具有清除自由基、減緩細胞氧化損傷,保護身體健康的抗氧化功能。砂仁油中的酚類化合物,有助於清除人體內的自由基,減少自由基對細胞和組織的氧化損傷。砂仁中的維生素E,則是一種強效的脂溶性抗氧化劑,能夠減緩細胞氧化損傷,對皮膚和眼睛保健有一定的作用。
2. 預防心血管疾病
古云:「砂仁理氣行滯,溫中化溼,芳香醒脾。」砂仁所含活性成分,對心血管系統有調節作用。
首先,砂仁降低血脂,可維持膽固醇平衡。
再者,砂仁又降血糖、血壓,並抗血栓,故對心血管疾病有預防之效。
3. 抗菌抗病毒
砂仁含砂仁油、砂仁酚、砂仁醇等多種化學成分,具有抗菌作用。砂仁油能夠直接對多種細菌和真菌產生抗菌作用,抑制其生長和繁殖。砂仁酚和砂仁醇也具有類似的抗菌作用,能夠對多種病原微生物產生殺滅作用。砂仁油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腸道細菌,黴菌、酵母菌等真菌,肺炎鏈球菌、鏈球菌等呼吸道細菌有顯著抗菌作用。
4. 抗凝血
砂仁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長凝血時間,並降低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具有抗凝血的作用。砂仁對抗ADP誘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與劑量呈正相關。砂仁對抗急性死亡的作用可能與其擴張血管或抑制血栓素合成有關。
5. 抗潰瘍作用
砂仁具有抗消化性潰瘍作用,對肝源性胃粘膜潰瘍的修復和愈合有較明顯的改善。
砂仁煎劑可抑制大鼠幽門結扎性胃潰瘍和小鼠水浸應激性潰瘍的發生。砂仁抗胃酸分泌的作用機制可能系促進胃黏膜細胞釋放PG所致,與胃泌素無關。
6. 止痛功效
砂仁,中藥學歸類為「理氣行血」之藥,擅舒筋活絡,行氣止痛。故常治頭痛、牙痛、經痛、風濕性關節炎等疼痛。其止痛功效,乃因砂仁含砂仁油、砂仁醇等活性成分,刺激神經系統,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症反應而得。
砂仁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6g,後下;或入丸、散。
砂仁的炮製
砂仁:除去雜質及果殼,搗碎。鹽砂仁:取淨砂仁,用鹽水浸泡拌勻,文火炒至微乾,取出放涼。(每砂仁100斤用鹽2斤8兩,加適量開水溶化澄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砂仁注意事項重點:
- 陰虛有熱者禁服。
- 肺有伏火者忌之。
- 氣虛肺滿禁用。
- 脾胃虛寒者食用易引起胃部不適、腹瀉等症狀。
- 血燥上火者食用容易引起火燥上升,加重燥熱症狀。
- 陰虛火旺者食用會加重燥熱、口乾咳嗽等症狀。
- 孕婦避免過量食用,以免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
- 出血病患者食用容易加重出血癥狀。
砂仁相關的方劑
砂仁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砂仁含有的化學成分
乙酰龍腦酯(Bornyl acetate), 樟腦(camphor), 檸檬烯(limonene), 樟烯(camphene), α-蒎烯(α-pinene), β-蒎烯(β-pinene), 龍腦(borneol), β-欖香烯(β-Elemene), 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 β-香柑油烯(β-Bergamotene), α-側柏烯(α-thujene), 月桂烯(myrcene), 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 芳樟醇(linalool), α-金合歡烯(α-farnesene), β-金合歡烯(β-farnesene), 律草烯(humulene), β-甜沒藥烯(β-bisabolene), γ-蓽澄茄烯(γ-cadinene), 橙花叔醇(Nerolidol), 樟腦烯(Camphorone), 對-聚傘花素(p-cymene), 3-蒈烯(3-carene), 白草烯(Calarene), 愈創奧醇(Guaiol), 棕櫚酸(Palmitic acid), 2-菠醇葡萄糖甙類(2-Bornanol glucosides), 鋅(Zinc), 銅(Copper), 鐵(Iron), 錳(Manganese), 鑽(Diamond), 鉻(Chromium), 鉬(Molybdenum), 鎳(Nickel), 鈦(Titanium (Ti)), 釩(Vanadium)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