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濁固本丸

Zhi Zhou Gu Be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集解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腎經 18%
心經 13%
肺經 13%
胃經 13%
膀胱經 6%
大腸經 6%
肝經 3%
膽經 3%
脾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2

方劑組成解釋

治濁固本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改善脾胃功能和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在其組成中,蓮鬚這一藥材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蓮鬚,源自於蓮花的雄花蕊,具有調理脾胃、清熱利濕的功效,對於治療濁氣重的症狀特別有效。

首先,蓮鬚能夠加強脾臟的運化功能,幫助排除體內的濁氣,從而改善消化不良、食慾減退等問題。其次,蓮鬚的性味偏甘且微苦,具備清心去火的特性,能夠有效調和情緒,減少因情緒失調導致的脾胃不和。此外,蓮鬚還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有助於增強體內的免疫力。

因此,治濁固本丸中加入蓮鬚,不僅可以有效針對濁氣問題,還能促進脾胃的健康,達到固本培元的效果,對於整體的身體調理有著重要的意義。

治濁固本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黃連,主要是因為黃連具有清熱燥濕、解毒的功效。黃連性寒,味苦,能有效地清除體內的熱邪,特別適合治療因濃厚痰濁所引起的各種病症。在中醫理論中,濁氣的存在可能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影響人體的健康,進而出現咳嗽、嗓子不暢等症狀。因此,黃連在此方劑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幫助患者消除體內濁氣,達到固本的效果。

此外,黃連還具有抗炎、抗菌的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體內的炎症反應,促進免疫系統的健康運作。當結合其他藥材使用時,黃連的效果可以得到加強,增強整體的療效,使治濁固本丸成為清理濁氣、恢復人體平衡的有效方劑。總的來說,黃連的加入使得這個方劑不僅能調理內部環境,還能改善整體健康狀態。

治濁固本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去濁止瀉: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利水之效。其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水濕代謝,對於脾虛濕濁所致的腹瀉、水腫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有助於去除體內濁氣,固本止瀉。
  2. 寧心安神,增強體力: 茯苓亦有寧心安神之功效,能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有助於穩定情緒,增強體力,從而提升機體抵抗力,進一步鞏固療效。

砂仁於治濁固本丸中,主要扮演著理氣和胃、溫脾止瀉的角色。

砂仁氣味辛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理氣化濕,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濕濁內阻等症狀。同時,砂仁又能促進消化,增進食慾,對於因脾胃不健而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也有改善作用。

因此,砂仁加入治濁固本丸中,可增強藥效,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其溫補脾腎、固本止濁的作用。

治濁固本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記憶力減退、精神疲憊等症狀。其中,益智仁作為其組成成分之一,具有重要的作用。益智仁的性味辛甘,屬於溫性的藥材,具有健脾暖胃的功效,能夠改善消化功能,促進食慾,進而增強體內的元氣。

同時,益智仁還被認為具有安神的作用,可以減輕焦慮和抑鬱的情緒,對於治療因精神壓力引起的記憶力減退尤為有效。其成分中的揮發油能促進腦部血液循環,提升腦部的功能,幫助改善記憶力及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治濁固本丸中加入益智仁,既可提升整體方劑的療效,還能協助患者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及精神狀態,使其更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綜合而言,益智仁的獨特功效使其成為治濁固本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治濁固本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其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

半夏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方中加入半夏,旨在去除痰濁改善脾胃運化功能。痰濁阻滯,會導致氣機不暢,影響脾胃運化,進而影響身體整體機能。半夏能化解痰濁,使脾胃運化正常,達到固本之效。此外,半夏也能 降逆止嘔,對於因痰濁上逆引起的嘔吐症狀也能起到緩解作用。

治濁固本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濕熱所致的各種病症。在其組成中,黃柏作為主要藥材之一,具有重要的療效。黃柏是一種味苦、性寒的藥材,具有清熱燥濕和消炎的功能。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黃柏素,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和抗炎作用,能有效抑制體內的濕邪,從而達到改善症狀的目的。

在中醫理論中,濕熱是造成許多疾病的根本原因,而黃柏的使用能夠幫助清除多餘的濕氣,抑制熱邪的產生,維持身體的陰陽平衡。此外,黃柏還能促進腸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有助於提高整體的抗病能力。因此,在治濁固本丸中加入黃柏,是基於其獨特的藥理特性與中醫理論,旨在從根本上調理體內環境,以達到治療目的。這也體現了中醫在用藥方面的調和與整體觀念。

治濁固本丸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百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治濁固本丸多由多味藥物組成,其中可能存在性味偏寒、偏熱或毒性較大的藥物,甘草可以調和各藥性,使藥物協調作用,發揮最佳療效。

二、補脾益氣: 甘草具補脾益氣之功效,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促進身體恢復。治濁固本丸多用於治療因脾腎虛弱、氣虛濕濁下陷所致的疾病,甘草的補脾益氣作用,可以增強脾腎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治濁固本丸中加入豬苓,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豬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能利水滲濕,對於體內濕濁之氣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方中以豬苓配伍其他藥物,可有效改善因濕濁內停而導致的各種症狀,如小便不利、水腫、腹脹等。

此外,豬苓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消除因濕熱內蘊而引發的炎症,進一步促進身體恢復健康。因此,豬苓的加入不僅有助於清除濕濁,更能達到清熱解毒、固本培元之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名稱叫做「治濁固本丸」,這個方子出自一本古老的醫書叫《醫方集解》。它的成分和使用方法如下:

  • 蓮花的花蕊要兩兩(約60克),
  • 黃連(需要炒過)兩兩(約60克),
  • 白茯苓一兩(約30克),
  • 砂仁一兩(約30克),
  • 益智一兩(約30克),
  • 半夏(需先用水湯泡七次,去掉外皮和中心部分)一兩(約30克),
  • 黃柏(也需要炒過)一兩(約30克),
  • 甘草(要烤過)三兩(約90克),
  • 豬苓二兩五錢(約85克)。

所有這些藥材都磨成細粉後,再用蒸熟的麵團搓成丸狀。

每次服用時,取五十粒這種丸藥,在空腹的時候,用溫熱的酒一起吞服下去。

這種藥方的主要功效是針對下焦部位的濕熱情況,比如尿液混濁、夢遺滑精,或是小便頻繁等症狀,能幫助固本培元,同時清除體內的濕熱。

傳統服藥法


蓮花須2兩,黃連(炒)2兩,白茯苓1兩,砂仁1兩,益智1兩,半夏(湯泡7次,去皮臍)1兩,黃柏(炒)1兩,甘草(炙)3兩,豬苓2兩5錢。
固本兼利濕熱。
上為末,蒸餅為丸。
每服5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利濕的作用,體質虛寒的人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夜間頻尿多尿遺精前列腺炎腎盂腎炎尿道膿傷腹瀉頻尿多痰排尿困難膀胱炎

相同名稱方劑


治濁固本丸, 出處:《醫學正傳》卷六引東垣方。 組成:蓮花須2兩,黃連(炒)2兩,白茯苓1兩,砂仁1兩,益智1兩,半夏(湯泡7次,去皮臍)1兩,黃柏(炒)1兩,甘草(炙)3兩,豬苓2兩5錢。 主治:固本兼利濕熱。主治:下焦濕熱,便濁遺精,小便頻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