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黃白茵陳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茵陳蒿的苦寒之性: 茵陳蒿性寒苦,易傷脾胃,而白芍性微寒,味甘酸,可緩解茵陳蒿的苦寒之性,保護脾胃,避免寒邪傷脾。
- 調和藥性,促進療效: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可協同茵陳蒿清熱利濕,疏肝解鬱,更有效地達到治療濕熱黃疸、肝鬱脾虛等病症的目的。
黃白茵陳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因為其利水滲濕之效。茵陳蒿擅長清熱利濕,但對於濕熱蘊結於中焦,脾虛不運者,單用茵陳蒿恐難以徹底清除濕熱。茯苓則能健脾利濕,助茵陳蒿疏利水道,將濕熱排出體外。此外,茯苓還能滲濕健脾,改善脾胃功能,使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增強,進一步幫助濕熱的排除,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黃白茵陳湯中加入豬苓,主要原因如下:
- 利水滲濕,健脾除濕: 豬苓性平味甘,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除濕之功效。茵陳蒿擅長清熱利濕,但容易傷脾胃,而豬苓可補脾利濕,協同茵陳蒿,使利水消腫效果更佳,且不傷脾胃。
- 佐茵陳蒿,清熱利濕: 黃白茵陳湯主治濕熱黃疸,豬苓利水滲濕,可促進濕熱排出,同時健脾利濕,使濕熱之邪不易困阻,佐以茵陳蒿清熱利濕,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黃白茵陳湯中使用茵陳蒿,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濕,退黃解毒: 茵陳蒿味苦性寒,具有清熱利濕、退黃解毒的功效,可治療濕熱黃疸、膽囊炎、肝炎等症,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疏肝利膽,行氣止痛: 茵陳蒿還具有疏肝利膽、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緩解肝臟鬱熱、膽汁鬱結所致的腹痛、脅肋脹滿等症狀。
因此,黃白茵陳湯中使用茵陳蒿,能充分發揮其清熱利濕、退黃解毒、疏肝利膽等功效,有效治療濕熱黃疸及相關肝膽疾病。
黃白茵陳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健脾利濕: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茵陳蒿味苦性寒,擅長清熱利濕,但其性寒易傷脾胃。白朮可補脾胃之氣,避免茵陳蒿寒性過甚,造成脾胃受損,進而影響利濕效果。
二、升舉陽氣:茵陳蒿清利濕熱,易損陽氣,而白朮能健脾益氣,補益中焦,升舉陽氣,防止濕熱下陷,並能協調茵陳蒿的寒性,使藥效更趨平衡,利於疾病的恢復。
黃白茵陳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茵陳蒿性苦寒,甘草性甘溫,兩者配伍可緩解茵陳蒿的寒性,避免過於寒涼,保護脾胃不受損害。
- 增強療效:甘草能調和藥性,使茵陳蒿的清熱利濕作用更加順暢,並能起到解毒、緩解腹痛等輔助功效,增強整體療效。
甘草的加入,不僅平衡了黃白茵陳湯的藥性,更使其藥力發揮得更加全面有效。
黃白茵陳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黃連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可抑制茵陳蒿的燥熱之性,防止其過於燥烈傷陰,避免出現口乾舌燥、便祕等副作用。
- 抑菌消炎:黃連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因濕熱引起的細菌感染,進一步加強黃白茵陳湯的利濕解毒功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總之,黃連在黃白茵陳湯中發揮着清熱解毒、抑菌消炎的作用,與茵陳蒿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黃白茵陳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協同利溼,增強療效: 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溼之效,但對於溼熱蘊結較重、兼有溼痰者,單用茵陳蒿效果有限。半夏辛溫燥溼,能化溼痰,與茵陳蒿協同作用,增強利溼之力,使溼熱之邪得以有效清除。
2. 和中降逆,防治嘔吐: 茵陳蒿苦寒,易傷脾胃,可能引起嘔吐。半夏具有降逆止嘔之效,能和中降逆,防止茵陳蒿損傷脾胃,確保方劑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黃白茵陳湯」,主要成分有白芍、茯苓、豬苓、茵陳蒿、白朮、甘草、黃連、半夏,主治功效是:感受濕熱邪氣又感受風邪,出現打呃、腹瀉、舌捲縮、背部彎曲、肩膀下垂、脖子好像被拔起來、腰好像折斷、手腳都冰涼、肚子脹大。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豬苓:具有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等多種功效。其中,利水消腫為其主要功效,可治療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等證。此外,豬苓還能保護肝臟,調節體內水液代謝,緩解口渴、口乾等症狀,促進腸道蠕動,增加腸道吸收,從而止瀉。豬苓亦有止嘔作用,能緩解嘔吐症狀,增強免疫,提高抵抗力。
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傳統功效。它可治療濕溫、濕疹、濕瘡等疾患;退熱、退黃、縮肝等症狀;治療下焦濕熱瘙癢、足脛跗腫和濕瘡流水;具有止癢的作用。茵陳蒿性味苦辛,微寒,入肝膽經,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治療水濕、水腫等相關症狀。常被用作平肝息風的輔助藥物,用於治療肝氣不舒、風邪內擾所導致的頭痛、頭暈、失眠等症。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黃連亦可清熱瀉火,清胃火、清肝火,用於治療胃火熾盛的嘔吐,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脇肋脹痛、嘔吐吞酸等症狀。黃連止嘔之功用本草皆載。黃連具有解毒功能,乃其寒涼苦燥之性使然。故黃連可清熱解毒,瀉火除煩,尤擅清解濕熱毒邪。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腸溜腹痛下痢。黃連止血、斂瘡、止瀉,功能更強。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總結:中藥方劑「黃白茵陳湯」,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功效。可治療濕溫、濕疹、濕瘡等疾患;退熱、退黃、縮肝等症狀;治療下焦濕熱瘙癢、足脛跗腫和濕瘡流水;具有止癢的作用。
傳統服藥法
白芍1兩,茯苓1兩,豬苓3錢,茵陳1錢,白朮5錢,甘草1錢,黃連5分,半夏5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利濕、和胃止嘔之功,適用於濕熱內蘊,兼有風邪外襲所致的嘔吐、腹瀉、腹脹、手足冷等症狀。但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白茵陳湯, 出處:《辨證錄》卷七。 組成:白芍1兩,茯苓1兩,豬苓3錢,茵陳1錢,白朮5錢,甘草1錢,黃連5分,半夏5分。 主治:感濕熱又感風邪,厥逆下利,舌卷囊縮,背曲肩垂,項似拔,腰似折,手足俱冷,其腹脹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