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 Herba Artemisiae Yinchenhao Virgate Wormwood Herb Capillary Wormwood Herb, Seedling Of Capillary Wormwood
- 別名:茵陳,因陳蒿,細葉青蒿,馬先,因塵,婆婆蒿,猴子毛,安呂草,茵蔯蒿,綿茵陳,野蘭蒿,白蒿,臭蒿,絨蒿
- 藥品來源: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陳蒿 (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或濱蒿 (A.scoparia Waldst. et kit) 等的全草。春季幼苗高約三寸時採收;或秋季花蕾長成時採割。除去根及雜質,曬乾。生用。
- 道地藥材:山西,河北,甘肅,陝西,四川,遼寧,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湖北,福建,台灣,華東地區,中南地區
- 生長環境:路邊,山坡,草原,路旁,林緣,河岸,曠野,坡地,低山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最後更新日:2023-04-01
茵陳蒿的傳統功效
1. 利濕退黃
茵陳蒿具有利濕退黃、解毒療瘡的功效。主治濕熱黃疸,濕瘡瘙癢等。茵陳味苦能洩,性寒清熱,善清利脾胃肝膽濕熱,使之從小便而出,為治療黃疸之要藥,兼有解毒療瘡之功,用於濕熱內蘊之濕瘡瘙癢。
主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風癢瘡疥。配梔子、大黃治陽黃;配附子、幹薑治陰黃。
用於黃疸。本品苦泄下降,寒能清熱,善清利脾胃肝膽濕熱,使之從小便出,故為治黃疸要藥。若身目發黃,小便短赤之陽黃證,常與梔子、黃柏、大黃同用,如茵陳蒿湯;若黃疸濕重于熱者,可與茯苓、豬苓同用,如茵陳五苓散,若脾胃寒濕鬱滯,陽氣不得宜運之陰黃,多與附子、乾薑等配用,如茵陳四逆湯。
臨床主要功效體現在「利濕退黃」「解毒療瘡」兩個方面。臨床常與梔子、黃柏、大黃同用,以利濕退黃,用於濕熱內蘊發黃,如茵陳蒿湯;與苦參、地膚子配伍煎湯外洗以解毒療瘡、止癢,用於濕熱蘊於皮膚而致瘙癢、濕瘡。
用於濕熱熏蒸而發生黃疸的病癥,可單用一味,大劑量煎湯內服;亦可配合大黃、梔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顯著者,又可與澤瀉、豬苓等配伍。本品退黃疸之效甚佳,故除用於濕熱黃疸之外,對於因受寒濕或素體陽虛發生的陰黃病癥,也可應用。但須配合溫中祛寒之品如附子、乾薑等藥同用,以奏除陰寒而退黃疸的作用。
《別錄》:治通身發黃,小便不利,除頭熱,去伏瘕。
2. 止癢
茵陳蒿在中醫藥學中有止癢的功效。茵陳蒿含有茵陳素、茵陳甙等有效成分,能夠擴張毛細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減輕發炎和瘙癢症狀。
此外,茵陳蒿還具有清熱解毒、疏風利濕等功效,能夠調節身體的內分泌系統,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促進皮膚的健康,減少瘙癢的發生。
治遍身風癢生疥瘡:茵陳不計多少,煮濃汁洗之。(《千金方》)
治風瘙癮胗,皮膚腫癢:茵陳蒿一兩,荷葉半兩。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冷蜜水調下,食後服。(《聖濟總錄》茵陳蒿散)
治癧瘍風病(按:此病是身上出現斑塊,白色成片):茵陳蒿兩握,水一鬥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莢湯洗,次以此湯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崔氏纂要方》)
3. 清熱利尿
茵陳水煎劑或精制水浸液、揮發油、綠原酸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
《本草正義》:茵陳,味淡利水,乃治脾、胃二家濕熱之專藥。濕疸、酒疸,身黃溲赤如醬,皆胃土蘊濕積熱之證,古今皆以此物為主,其效甚速。蕩滌腸胃,外達皮毛,非此不可。蓋行水最捷,故凡下焦濕熱瘙癢,及足脛跗腫,濕瘡流水,並皆治之。
4. 清熱利濕
用於濕溫,濕疹,濕瘡。取其清熱利濕之功,故亦可用於濕瘡瘙癢,可與黃柏、苦參、蛇床子、地膚子等同用。也可煎湯外洗。
治療傳染性肝炎:煎劑:茵陳蒿每次1~1.5兩,水煎服,每日3次,小兒酌減。治療黃疸型傳染性肝炎32例,服藥後能迅速退熱.對黃疸消失和肝腫縮小亦有明顯的效果。療程平均7天。服藥期間未發現副作用。治愈後亦無複發現象。
5. 平肝息風
茵陳蒿也常被用作平肝息風的輔助藥物,主要用於治療肝氣不舒、風邪內擾所導致的症狀,如頭痛、頭暈、失眠等。
6. 清熱瀉火
治陽明病,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瘀熱在里,身發黃者: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擘),大黃二兩(去皮)。以水一鬥二升,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傷寒論》茵陳蒿湯)
《本草拾遺》:通關節,去滯熱,傷寒用之。《日華子本草》:治天行時疾,熱狂,頭痛頭旋,風眼痛,瘴瘧,女人症瘕,並內損乏絕。
《本草蒙筌》:行滯,止痛,寬膈,化痰。《醫學入門》:消遍身瘡疥。
《醫林纂要》:堅腎,燥脾濕,去鬱,解熱。
7. 利水滲濕
陳蒿在中醫藥學中具有疏風利濕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水濕、水腫等相關症狀。茵陳蒿含有茵陳素、茵陳甙等有效成分,具有利尿作用,能夠促進體內水分代謝,從而達到利水滲濕的效果。
茵陳蒿還具有清熱解毒、消炎等功效,可以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如感冒、咳嗽、濕疹等。
茵陳蒿的現代功效
1. 保肝利膽
茵陳具有顯著的利膽作用,可鬆弛膽道括約肌,加速膽汁排泄。在增加膽汁分泌的同時,也增加膽中固體物膽酸、膽紅素的排泄量。茵陳有效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具有利膽退黃作用。
茵陳可保護肝細胞膜,防止肝細胞壞死,促進肝細胞再生及改善肝臟微循環。茵陳灌服能明顯降低CCl4致肝纖維化模型大鼠血清ALT、AST活性,升高血清ALB,降低ALB/球蛋白比例,減輕肝小葉結構破壞和肝臟膠原纖維增生,降低炎細胞浸潤。茵陳水溶性多肽小鼠肌內注射亦有顯著的保肝作用,能增強小鼠Mф的吞噬能力。
2. 預防腫瘤或抗癌
茵陳蒿在中醫藥學中被認為具有抗癌作用,主要是由於其含有的有效成分能夠調節身體的免疫系統,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擴散。此外,茵陳蒿還具有清熱解毒、疏風利濕等功效,能夠調節身體的內分泌系統,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促進癌細胞的排出。
黃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目前已知的強致癌劑和強致突變劑。
茵陳煎劑灌服,對AFB1誘發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紅細胞微核率、染色體畸變率和姊妹染色單體交換率的增高有明顯拮抗作用,且有明顯量效關係。
茵陳水煎劑可使亞硝酸鈉和N-甲基苄胺誘發的大鼠胃竇及食道上皮的增生性病變發生率和病變嚴重程度均明顯下降,胸腺指數顯著提高。
可預防食道癌,並對實驗性食道腫瘤大鼠病變組織P53和CDK2的表達具有下調作用。茵陳煎劑灌服給藥,有抑殺小鼠ECA細胞作用,其抗腫瘤機制是直接阻礙腫瘤細胞的增殖。
茵陳素在體外對人肺癌PAa細胞株具有抑制作用,通過抑制DNA合成,將細胞阻滯於G0/G1期以抑制細胞增殖,並呈劑量依賴性。
3. 降血脂
茵陳具有降血壓、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功效,茵陳水浸液、乙醇浸液及揮發油均有降血壓作用。
香豆素類化合物具有擴血管、降血脂、抗凝血等作用。茵陳煎劑可使實驗性高膽固醇血症家兔血脂明顯下降,動脈壁粥樣硬化減輕,內臟脂肪沈著減少,主動脈壁膽固醇含量降低。
4. 抗發炎
茵陳具有解熱、抗發炎功效,茵陳的主要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對正常小鼠體溫有明顯降低作用,對鮮啤酒酵母、2,4-二硝基苯酚致熱大鼠也有明顯退熱作用。
6,7-二甲氧基香豆素對角叉菜膠引起的大鼠足跖腫脹有對抗作用。
5. 抗菌、抗病毒
茵陳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痢疾桿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腦膜炎雙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對人型結核菌有完全抑制作用。
茵陳體外有較強的抗泌尿生殖系統沙眼衣原體活性的作用,並隨著濃度的增大,衣原體包涵體的體積減小,數量減少,最後消失。
茵陳煎劑能抑殺波摩那型鈎端螺旋體,茵陳醇提物對陰道毛滴蟲有明顯抑制作用。
6. 止痛功效
茵陳中的6,7-二甲氧基香豆素有鎮痛作用。
茵陳蒿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
茵陳蒿的炮製
過篩,揀去雜質,除去殘根,碾碎,再過羅去淨泥屑。《雷公炮炙論》:去根細銼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非因濕熱引起的發黃忌服。
- 《本草經疏》: 蓄血發黃者,禁用。
- 《得配本草》:熱甚發黃,無濕氣,二者禁用。蓄血發黃者及血虛萎黃者慎用。
-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茵陳蒿具有促進經血的作用,容易對胎兒或嬰兒產生影響,因此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避免使用。
- 脾胃虛寒者:茵陳蒿有溫熱作用,容易傷及脾胃,因此脾胃虛寒者應避免使用。
- 高血壓患者:茵陳蒿能夠降低血壓,因此高血壓患者在使用時應適當控制劑量,避免過量使用。
- 小兒、老人和體弱者:茵陳蒿具有藥性偏熱,對身體的刺激比較強烈,因此小兒、老人和體弱者在使用時應小心謹慎,適當控制劑量。
茵陳蒿相關的方劑
茵陳蒿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