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茵陳散

HUANG QI YIN CHE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杏苑》卷五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6%
胃經 15%
脾經 13%
心經 13%
肝經 8%
膀胱經 8%
小腸經 5%
三焦經 5%
膽經 5%
腎經 3%
大腸經 3%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膽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黃耆茵陳散中包含黃耆,主要原因有二:

  1. 補氣固表:黃耆為補氣要藥,能增強人體正氣,提高免疫力。茵陳則善於清熱利濕,二者合用,可補氣固表,利濕解毒,對於因濕熱內蘊導致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倦怠、小便不利等,能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2. 助茵陳利濕:茵陳善於利濕,但單用力量不足,易致脾胃虛弱。黃耆補氣健脾,可增強脾胃運化濕氣的能力,幫助茵陳利濕,達到更好的療效。

黃耆茵陳散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涼血: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緩解茵陳蒿的燥熱之性,避免其過於燥烈而傷陰。
  2. 散瘀止痛:赤芍能活血化瘀,止痛消腫,與黃耆、茵陳蒿共同作用,可有效改善肝膽濕熱引起的疼痛,如脅肋脹痛、乳房脹痛等。

因此,赤芍在黃耆茵陳散中起到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的輔助作用,使藥效更加協調,更利於治療肝膽濕熱所致的疾病。

黃耆茵陳散中包含茵陳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 茵陳蒿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疸的功效,與黃耆的補氣升陽功效相輔相成,對於濕熱黃疸、濕熱瀉痢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疏肝利膽: 茵陳蒿還具有疏肝利膽的功效,可以促進膽汁分泌,利於濕熱的排出,配合黃耆補氣升陽,更能促進體內濕熱的代謝,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黃耆茵陳散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瀉火:茵陳蒿性苦寒,善於清熱利濕,但對於熱毒熾盛者,單用茵陳蒿可能清熱之力不足。石膏性寒,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與茵陳蒿相配,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
  2. 制約茵陳蒿:茵陳蒿寒涼,容易傷脾胃,石膏性寒,但其甘潤之性可緩解茵陳蒿的寒性,避免其過於寒涼傷脾胃。

黃耆茵陳散是一則常見的中藥方劑,用於治療濕熱黃疸等症狀。其組成成分主要包括黃耆、茵陳蒿等多種中草藥,而其中加入麥門冬的原因則與該藥物本身的特性緊密相關。麥門冬性味甘、微寒,歸心、肺、胃經,具有養陰生津、清心除煩的功效。在黃耆茵陳散中添加麥門冬,主要是為了調和藥性,加強整個方劑的滋陰作用,並能緩解因濕熱導致的口乾舌燥等症狀。此外,麥門冬還能夠輔助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利濕、退黃的作用,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總體來說,麥門冬在此方中的應用,既考慮了疾病的病機特點,也兼顧了患者體質的個別差異,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神。

黃耆茵陳散中加入淡豆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表,利濕解毒: 淡豆豉性寒,味甘,入肺、脾經,具有清熱解表、利濕解毒的功效。茵陳蒿性苦寒,善於清熱利濕,兩者配伍,可加強清熱利濕之力,並能解表散寒,對於外感風寒夾濕,或濕熱蘊結所致的發熱、惡寒、頭重、身痛、胸悶等症,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調和藥性,促進療效: 黃耆性溫,味甘,補氣固表,為方中君藥,但其溫燥之性易傷津液。加入淡豆豉,可緩解黃耆的燥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單用黃耆引起的燥熱之弊,同時也能更好地發揮黃耆補氣固表的作用,進一步提高整體療效。

黃耆茵陳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 黃耆性溫,茵陳性苦寒,甘草性甘平,能調和兩者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寒或燥熱,使藥效更溫和,不易產生副作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有調和脾胃、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加入甘草,能增強黃耆補氣固表、茵陳清熱利濕的功效,使藥效更全面,療效更顯著。

主治功效


黃耆茵陳散,是傳統中醫中藥常用方劑之一,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益氣固表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黃疸、黃汗不止等症狀。

黃耆茵陳散的主要成分包括黃耆、赤芍、茵陳蒿、石膏、麥門冬、淡豆豉、甘草。這些中藥材各具功效,相輔相成,共同發揮作用。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的功效。在方劑中,黃耆主要起到補益氣血,增強正氣的作用。

赤芍性微寒味苦,歸肝、血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的功效。在方劑中,赤芍主要起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茵陳蒿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的功效。在方劑中,茵陳蒿主要起到清熱利濕,退黃的作用。

石膏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的功效。在方劑中,石膏主要起到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作用。

麥門冬性甘寒,歸肺、心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在方劑中,麥門冬主要起到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的作用。

淡豆豉性微寒味苦,歸肺、脾經,具有散風熱、降氣、除煩、清熱解毒的功效。在方劑中,淡豆豉主要起到散風熱,清熱解毒的作用。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的功效。在方劑中,甘草主要起到補氣,調和諸藥的作用。

黃耆茵陳散,諸藥合用,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益氣固表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黃疸、黃汗不止等症狀。在使用本方劑時,應謹遵醫囑,不可擅自服用。

傳統服藥法


黃耆1錢2分,赤芍藥1錢,茵陳1錢5分,石膏8分,麥門冬8分,豆豉8分,甘草(炙)5分。
上(口父)咀。水煎熟,食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的作用,適合於黃汗不止及黃疸的患者。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導致脾胃虛弱。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胃痛等,如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

相關疾病


黃疸黃熱病流汗顏色黃皮膚顏色發黃大量汗出(病危時)

相同名稱方劑


黃耆茵陳散, 出處:《杏苑》卷五。 組成:黃耆1錢2分,赤芍藥1錢,茵陳1錢5分,石膏8分,麥門冬8分,豆豉8分,甘草(炙)5分。 主治:黃汗不止及黃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