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藍散

WU L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9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4%
肺經 21%
心經 13%
肝經 12%
脾經 9%
膀胱經 7%
膽經 5%
三焦經 3%
大腸經 2%
胃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吳藍散中包含大青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大青葉性寒,味苦,歸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其能清解熱毒,尤其是針對外感熱毒、濕熱蘊結所致的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涼血止血:大青葉亦能涼血止血,對於熱毒入血所導致的吐血、衄血、尿血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吳藍散中加入大青葉,正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吳藍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吳藍散為清熱解毒之劑,藥性較寒涼,甘草性甘平,能緩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傷及脾胃,使藥物更易於服用,也減輕副作用。
  2. 增強療效:甘草能調和藥性,使其他藥物發揮更好的療效。同時,甘草還具有益氣健脾、緩解疼痛等功效,能增強整體治療效果。

吳藍散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潤肺:麥門冬味甘微苦,性寒,入心、肺經,具清心除煩、養陰潤肺之效。吳藍散主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麥門冬可清肺熱,潤肺燥,緩解症狀。
  2. 滋陰生津:麥門冬性寒,可滋陰生津,緩解因肺熱所致的津液不足,如口渴、咽乾等症狀。吳藍散中添加麥門冬,可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滋陰清熱,潤肺止咳的功效。

吳藍散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藥性。

清熱解毒: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可抑制細菌感染,減輕炎症反應,對於吳藍散所針對的熱毒所致的各種病症,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皮膚紅腫等,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涼血止血: 黃芩能涼血止血,對於吳藍散中所涉及的熱毒所致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尿血等,也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吳藍散中加入茵陳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茵陳蒿性寒,味苦,具有清熱利濕、疏肝利膽之功效。吳藍散用於治療濕熱黃疸,茵陳蒿可有效清熱利濕,化解濕熱,使黃疸消退。
  2. 利膽退黃:茵陳蒿入肝膽經,具有疏肝利膽之效。吳藍散中加入茵陳蒿,可促進膽汁分泌,利於膽汁排出,減輕肝膽濕熱,進而達到退黃的效果。

吳藍散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藥性。

梔子味苦寒,入心、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其性寒涼,能清解心肺積熱,對於熱病煩躁、口渴咽痛、尿赤便血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此外,梔子還能涼血止血,可用於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吐血、衄血、尿血等。

在吳藍散中,梔子與其他藥材配伍,協同作用,能更好地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吳藍散中加入蘆根,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利尿,消腫止痛:蘆根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利尿、消腫止痛的功效。吳藍散用於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狀,蘆根的清熱利尿作用有助於清解熱毒,消散咽喉腫痛。
  2. 涼血止血:蘆根亦有涼血止血之效,可緩解熱毒所致的出血症狀。吳藍散中常配合其他涼血止血藥物,如生地、丹皮等,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達到治療咽喉腫痛的效果。

吳藍散中包含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生津止渴之效。吳藍散主治熱毒壅盛,肺胃熱盛所致的發熱、咽痛、口渴等症狀,而石膏的清熱瀉火之性恰好可以針對這些病症。
  2. 解毒止痛: 石膏還具有解毒止痛的作用。吳藍散中包含一些具有毒性或刺激性的藥物,例如藍礬,石膏可以與之相配,起到解毒止痛的作用,避免藥物對人體產生過大的副作用。

主治功效


吳藍散

吳藍散為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大青葉、甘草、麥門冬、黃芩、茵陳蒿、梔子、蘆根、石膏。方劑組成中各藥材功效如下:

  • 大青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血、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平肝息風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 蘆根: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熱利尿、清胃熱、止嘔、清熱瀉火、生津止渴、除煩、解酒毒、透疹、止咳平喘等功效。可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幫助人體清除體內的毒素,減輕熱毒症狀,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減輕水腫現象。蘆根清胃熱,可緩解因胃火上炎所引起的口渴、口乾、口腔潰瘍等症。蘆根可止嘔,幫助緩解因傷寒後嘔噦反胃、乾嘔不下食引起的嘔吐症狀。蘆根清肺胃氣分實熱,養陰生津,除煩止渴。蘆根清熱解毒,能調節體內陽氣,故可除煩。蘆根清熱解酒毒,可幫助人體清除體內的毒素,減輕酒毒症狀。蘆根利尿及透疹作用,可治療小便短赤、熱淋澀痛、麻疹引起的透疹不暢等症狀。蘆根清肺熱,止咳平喘,可用於肺熱咳嗽、痰黃稠、外感風熱、身熱咳嗽等症狀。

  •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它能清泄肺胃之熱,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水腫、暑熱中暑、口瘡咽痛等症;也能止咳平喘,治療邪熱鬱肺、氣急喘促、咳嗽痰稠、發熱口渴等症。此外,石膏還能化腐生肌,用於治療瘡瘍潰爛、濕疹浸淫、水火燙傷等。

  • 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傳統功效。它可治療濕溫、濕疹、濕瘡等疾患;退熱、退黃、縮肝等症狀;治療下焦濕熱瘙癢、足脛跗腫和濕瘡流水;具有止癢的作用。茵陳蒿性味苦辛,微寒,入肝膽經,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治療水濕、水腫等相關症狀。常被用作平肝息風的輔助藥物,用於治療肝氣不舒、風邪內擾所導致的頭痛、頭暈、失眠等症。

  • 梔子: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其止血功效主要基於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常與其他止血中藥同用。梔子還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各種熱證,如心煩、失眠、心悸、口渴、黃疸、發熱、小便短赤、吐血、衄血、便血等。梔子中的有效成分包括梔子苷和梔子酸,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可抑制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達到治療效果。

吳藍散主治功效:小兒發燒,頭痛、心煩意亂,眼睛發黃。

傳統服藥法


吳藍半兩,漢防己半兩,黃芩半兩,梔子仁半兩,玄參半兩,犀角屑半兩,川升麻半兩,白鮮皮半兩,甘草半兩(生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桑根白皮3分(銼),川樸消1兩。
上為散。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每日3-4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胰臟炎腳氣病原發性高血壓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全身性水腫口乾口渴心情煩燥大便膿血

相同名稱方劑


吳藍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三。 組成:吳藍1兩,川升麻1兩,梔子仁半兩,赤芍藥1兩,龍骨1兩。 主治:小兒膿血痢如魚腦,腹痛。

吳藍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四。 組成:吳藍1兩,大青1兩,甘草3分(炙微赤,銼),麥門冬3分(去心,焙),黃芩3分,茵陳半兩,梔子仁半兩,蘆根1兩(銼),石膏1兩(細銼)。 主治:小兒熱疾,頭痛心躁,眼黃。

吳藍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八。 組成:吳藍半兩,龍膽半兩(去蘆頭),犀角屑半兩,黃連半兩(去須),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黃芩半兩,梔子仁半兩,川升麻半兩,大青半兩,甘草半兩(生銼),麥門冬1兩(去心),石膏2兩。 主治:乳石發動,熱勢壅盛,心神煩悶。

吳藍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八。 組成:吳藍半兩,漢防己半兩,黃芩半兩,梔子仁半兩,玄參半兩,犀角屑半兩,川升麻半兩,白鮮皮半兩,甘草半兩(生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桑根白皮3分(銼),川朴消1兩。 主治:乳石毒氣攻註,皮膚浮腫,心神煩躁,體熱不得睡卧。

吳藍散, 出處:《聖惠》卷四十五。 組成:吳藍1兩,獨活3分,地骨皮3分,川升麻3分,赤茯苓3分,紫雪2兩,石膏2兩(細研),赤芍藥3分,紫蘇莖葉1兩,黃芩3分,桑根白皮3分(銼),犀角屑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3分(去心)。 主治:服乳石,壅毒氣盛,令腳氣發動,心神躁熱,口乾頭痛,腳膝煩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