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

梔子

ZHI ZI

  • 英文名稱: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Fructus Gardeniae Jasminoidis Cape Jasmine, Gardenia
  • 別名:枝子,卮子,越桃,黃荑子,黃梔子,紅枝子,木丹,支子,黃雞子,鮮支,小卮子,黃果樹,山梔子
  • 藥品來源:茜草科常綠灌木植物梔子的成熟果實。秋冬採收。生用、炒焦或炒炭用。
  • 道地藥材:雲南, 四川, 廣東, 廣西, 安徽, 江蘇, 浙江, 江西, 湖北, 貴州, 福建, 台灣, 中南地區, 西南地區
  • 生長環境:山坡, 丘陵, 林中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梔子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梔子,古稱越挑,自古以來即以其清熱解毒之效聞名於世。《本草圖經》中詳細記載了梔子的形態特徵,並區分了藥用與非藥用的種類。書中提到:「入藥者山梔子,方書所謂越挑也。皮薄而圓小,刻房七稜至九稜者為佳。」這說明古人早已認識到,藥用梔子與其他種類在形狀、大小上有所區別,只有符合特定條件的,才能入藥發揮其清熱解毒的功效。

梔子的清熱解毒,並非單純的降溫退燒,而是作用於體內蘊積的熱毒。其清熱作用,並非寒涼之猛烈,而是平和緩和的,能清瀉上焦之火,尤其擅長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炎症。這種「清熱」更接近於疏導、淨化,而非強行壓制。 古代醫家多用梔子治療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皆因其能清瀉上焦之火,消散眼部、口腔等部位的熱毒。 例如,目赤腫痛往往由肝經火盛引起,梔子能清瀉肝火,達到明目退紅的效果。而口舌生瘡則多由心火上炎所致,梔子又能清心瀉火,使瘡瘍消退。

因此,《本草圖經》對梔子藥用價值的記載,不僅僅是對其外形特徵的描述,更暗示了古人對其藥效的精準把握。 他們通過對不同種類梔子的區分,精選出最適合藥用的部分,使其清熱解毒的功效得到最佳體現。 這也體現了古代醫家對藥材選擇的嚴謹態度,以及對藥性深入的研究。

2. 清熱瀉火

梔子,自古以來便以其清熱瀉火的功效聞名於世。其藥用價值,在古代典籍中多有記載。例如《本草圖經》中便詳細描述了梔子的形態、生長環境以及不同種類的區別,並明確指出入藥者為「山梔子」,也就是古方中所稱的「越挑」,其特徵是皮薄、圓小,且刻房七稜至九稜者為佳。書中也提到較大較長的梔子則常用於染色,而非藥用,這反映了古代醫家對藥材品質的嚴格要求。

《本草圖經》的描述,為我們理解梔子的清熱瀉火功效提供了重要的線索。梔子入藥部分,其性味苦寒,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功效。其“清熱”作用,主要針對的是實熱,即因陽氣過盛而引起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而“瀉火”則更側重於瀉除心、肝之火,對於因肝火旺盛導致的目赤腫痛、頭痛眩暈等症狀,梔子也具有良好的療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圖經》中強調了藥用梔子的外形特徵,這也暗示了其藥效與品種、採收、炮製等密切相關。 因此,古人對藥材的辨識和選擇,是保證藥效的重要環節。 梔子清熱瀉火的功效,正是建立在對其品質精準把握的基礎之上,體現了古代中醫對藥材使用的嚴謹態度。

3. 清熱除煩

梔子,其「清熱除煩」的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已有記載,並得到充分的應用。以《本草圖經》為例,此書詳細描述了梔子的植物形態,從其花朵到果實的生長過程都有所涉及,更重要的是,它明確指出入藥者為「山梔子」,並區分了藥用與染色的梔子種類。書中提到的「皮薄而圓小,刻房七稜至九稜者為佳」,說明瞭藥用梔子的品質標準,也暗示了其藥效與形態特徵的關係。

《本草圖經》雖然未直接闡述梔子「清熱除煩」的機制,但從其對梔子植物特性的詳盡描述,以及區分藥用與非藥用種類的做法,可以推測古人已認識到特定種類的梔子具有特定的藥用價值。 「清熱除煩」功效的產生,可能與梔子所含有的成分及藥理作用有關。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梔子富含梔子苷、番木瓜鹼等成分,這些成分具有抗炎、鎮靜、降溫等作用,這與其「清熱除煩」的功效相符。

總而言之,《本草圖經》等古代醫籍雖未明確解釋其功效機理,但其對梔子品種的精確辨識以及藥材品質的強調,為後世對梔子藥性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 透過古籍記載與現代藥理研究的結合,我們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梔子「清熱除煩」的功效及其作用機制。

4. 清熱利尿

梔子,其清熱利尿之效,古已有載。從《本草圖經》的記載中,我們可以一窺其藥用特性及選藥標準。

《本草圖經》詳細描述了梔子的植物形態,從其株高、葉形、花期、果實形狀及顏色等方面,勾勒出一個清晰的形象。文中特別指出藥用梔子為「山梔子」,又稱「越挑」,強調其皮薄、圓小,且刻房七稜至九稜者為佳。這說明古人已注意到藥材的品質差異,並根據形態特徵來區分藥用和非藥用梔子,例如將「大而長者,乃作染色,又謂之伏屍梔子,不堪入藥用」的梔子排除在外。此處提到的「伏屍梔子」,應是指品質較差、不適宜入藥的梔子,而非指其具有毒性。

梔子的清熱利尿功效,雖未在《本草圖經》中直接以「清熱利尿」四字概括,但從其對梔子植物特性的詳細描述及區分藥用與非藥用梔子的嚴謹態度,可以推測古人已認識到其在治療濕熱、利尿方面的作用。梔子苦寒,入心、肺、肝三經,其清熱瀉火,利濕退黃的功效,正能有效地解決因濕熱蘊結導致的尿路不暢、小便不利等症狀,從而實現清熱利尿的效果。 因此,古人對梔子藥材的精細選擇,也間接反映了其對藥效的重視,進而佐證了梔子單方清熱利尿功效的可靠性。 後世醫家在臨牀實踐中也大量應用梔子,進一步驗證了其藥效。

5. 清熱涼血

梔子,其「清熱涼血」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以《本草圖經》為例,該書詳細描述了梔子的形態特徵:「木高七、八尺,葉似李而厚硬……夏、秋結實如訶子狀,生青熟黃,中人深紅」。 這段描述不僅提供了梔子植物的辨識依據,也間接暗示了其藥用部分的採集時節及品質要求。 書中更指出:「入藥者山梔子,方書所謂越挑也。皮薄而圓小,刻房七稜至九稜者為佳。」 說明並非所有梔子都可入藥,藥用梔子以皮薄、個頭小、棱角分明者為上品,這也為我們理解其藥效提供了線索。

《本草圖經》雖然沒有直接闡述梔子的清熱涼血機理,但從其對藥材品質的嚴格要求,以及古方中常將梔子用於治療熱病、血熱等症狀來看,可以推測其清熱涼血功效與藥材本身的性味及有效成分息息相關。梔子味苦、性寒,其清熱作用可能源於其苦寒之性,能瀉心火、清肺熱。 而其涼血功效,則可能與其抑制炎症反應,以及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相關,這需要進一步的現代藥理研究來證實。總而言之,《本草圖經》的記載為我們理解梔子的藥用價值提供了重要的歷史依據,也為現代研究提供了參考方向。 雖然古代典籍缺乏現代醫學的精確解釋,但其經驗積累對於中藥的應用和發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6. 清熱利濕

梔子,其清熱利濕之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本草圖經》中便對其產地、形態以及藥用價值進行了詳細描述,並指明瞭藥用梔子的特徵:「入藥者山梔子,方書所謂越挑也。皮薄而圓小,刻房七稜至九稜者為佳。」這段文字點明瞭藥用梔子與其他品種的區別,強調了藥材的品質要求,唯有皮薄、圓小且棱角清晰的梔子方可入藥,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清熱利濕的功效。

《本草圖經》雖然沒有直接闡述梔子清熱利濕的機理,但從其對梔子形態、採收時節的描述,可以推測其藥性與其生長環境和成熟狀態密切相關。梔子花香氣濃鬱,具有芳香走竄之性,這也暗示其清熱解毒、利濕通淋之效可能與其揮發油成分有關。成熟的梔子果實呈現鮮豔的黃色或紅色,這也符合中醫“色味歸經”的理論,說明其具有清熱瀉火的作用。

總而言之,《本草圖經》對於梔子的描述,為我們理解其清熱利濕的功效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它通過對梔子形態、產地、品種的區分,間接地說明瞭藥材品質對療效的影響,也暗示了其清熱利濕的藥效可能與其天然成分及性味相關。 後世醫家也多沿用其觀點,進一步探究並豐富了梔子的臨牀應用。

7. 止血

梔子,其止血功效在古代典籍中已有記載,雖然並非其主要功效,但仍值得探討。 《本草圖經》中詳細描述了梔子的形態、採集時節及不同品種的區別,其中提到入藥者為「山梔子」,並指出皮薄、圓小、刻房七稜至九稜者為佳,而那些較大、較長的則用於染色,不適宜入藥。

雖然《本草圖經》並未直接闡述梔子的止血功效,但其對藥材品質的嚴格要求,暗示了古代醫者對於藥材有效性的重視。 從其記載可推測,古人使用的梔子,應是經過嚴格篩選,品質較高的藥材。 這也間接說明,古人可能已在臨牀實踐中觀察到特定品種的梔子具備一定的止血效果。

推測其止血機理,可能與梔子的性味歸經有關。 梔子味苦、性寒,歸心、肺、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 其涼血作用,可以降低體內熱邪,減少出血傾向。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梔子中含有的某些成分可能具備抑制炎症、促進凝血等作用,但這需要更進一步的現代科學研究來驗證。總之,雖然缺乏直接的文獻記載說明梔子單方具有顯著的止血功效,但根據《本草圖經》對藥材品質的考究,以及梔子的藥理特性,可以推測其在特定情況下,可能具有一定的輔助止血作用。 需注意的是,這僅為根據古籍記載和現代藥理知識推測,臨牀應用仍需謹慎,並參考其他相關文獻及專業醫師意見。

梔子的古代典籍


梔子的現代功效


1. 降血糖

梔子提取物對外源性葡萄糖、腎上腺素、地塞米松、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模型均能降低血糖。梔子苷對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模型及鏈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模型均能降低血糖並提高糖耐量。

2. 保肝利膽

梔子水提物、梔子醇提物、梔子苷、京尼平苷及藏紅花苷能保護小鼠免受四氯化碳(CCl4)引起的急性肝損傷。梔子苷能保護大鼠免受黃麴黴素B1引起的肝損傷。京尼平苷和藏紅花酸能降低急性酒精性肝損傷小鼠血清AST和ALT的活性。梔子水提物、醇提物、梔子苷、藏紅花酸、京尼平苷均可促進動物膽汁分泌。

3. 抗菌抗病毒

梔子水提物及醇提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淋球菌、腦膜炎雙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對多種皮膚真菌,如毛癬菌、黃癬菌、小芽孢癬菌等有抑制作用。

梔子提取物ZG對流感病毒致小鼠肺部炎症有明顯抑制作用,可明顯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後小鼠的死亡率、延長存活時間,同時降低小鼠血清中NO含量。在體外對流感病毒等6種病毒引起的細胞病變有明顯抑制作用。

4. 止痛功效

梔子具有止痛功效,梔子總苷能夠抑制小鼠醋酸誘發的扭體反應,提高小鼠熱刺激痛閾值。梔子醇提物及CO2超臨界萃取物能抑制小鼠自發活動或誘導睡眠,具有鎮痛、鎮靜效果。

5. 抗發炎

梔子水提物、梔子總苷、梔子苷與京尼平苷等,對多種動物模型的炎症反應均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梔子總苷能治療大鼠佐劑性關節炎和家兔膝關節炎,梔子對外傷所致小鼠和家兔實驗性軟組織損傷也有治療效果。

6. 其他功效

梔子可有效保護胰腺,減緩胰腺炎症。通過使用梔子提取物,能有效降低早期死亡率,並改善胰腺、肝臟、胃部和小腸的血流情況。梔子對去氧膽酸鈉引發的急性胰腺炎大鼠具有降低胰酶活性、穩定細胞膜的作用,且能使胰腺細胞膜結構和功能恢復正常。

梔子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未摻或調敷。

梔子的炮製


  • 生梔子:篩去灰屑,揀去雜質,碾碎過篩;或剪去兩端。
  • 山梔仁:取淨梔子,用剪刀從中間對剖開,剝去外皮取仁。
  • 山梔皮:即生梔子剝下的外果皮。
  • 炒梔子:取碾碎的梔子,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金黃色,取出,放涼。
  • 焦梔子:取碾碎的梔子,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焦糊色,取出,放涼。
  • 梔子炭:取碾碎的梔子,置鍋內用武火炒至黑褐色,但須存性,取出,放涼。
  • 《雷公炮炙論》:凡使梔子,先去皮須了,取人,以甘草水浸一宿,漉出焙乾,搗篩如赤金末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梔子注意事項重點:

  1. 脾虛便溏者忌服:梔子性寒,容易損傷脾胃,使本已虛弱的脾胃功能更加虛弱,故脾虛便溏者不宜服用。
  2. 吐血衄血,非陽火暴發者忌之:梔子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對於非陽火暴發者,容易造成血液凝滯,加重病情。
  3. 邪在表,虛火上升,二者禁用:梔子具有清熱涼血的作用,對於邪在表證和虛火上升的人羣來說,容易耗傷正氣,加重病情。
  4. 孕婦忌用:梔子具有收斂作用,容易影響子宮收縮,導致流產或早產。
  5. 脾胃虛寒者忌用:梔子性寒,容易傷及脾胃,加重脾胃虛寒的症狀。
  6. 陰虛火旺者忌用:梔子具有澀陰收斂的作用,對於陰虛火旺者來說,容易引起燥熱等不適症狀。
  7. 腎臟功能不全者忌用:梔子具有利尿作用,對於腎臟功能不全者來說,容易導致水分代謝失調,加重病情。

梔子相關的方劑


梔子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結膜炎糖尿病腹股溝疝氣乳腺炎尿道炎膀胱炎腎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腎及輸尿管結石鏈球菌性咽喉炎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急性會厭炎胃腸出血腎絲球腎炎尿道膿傷血尿咽喉痛黃疸眼睛紅痛流鼻血小便疼痛皮膚顏色發黃面色發紅牙齦出血吐血頭痛動脈損傷失眠膽囊炎心悸口乾低血糖糖尿慢性肝炎膽結石囊炎痛風腦膜炎咳嗽

梔子含有的化學成分


梔子甙(Gardenoside), 都桷子甙(Geniposide), 都桷子素龍膽雙糖甙(Genipin-1-gentiobioside), 山梔甙(Shanzhiside), 梔子酮甙(Gardaside), 雞屎藤次甙甲酯(scandoside methyl ester), 都桷子甙酸(geniposide acid), 去乙酰基車葉草甙酸(deacetylasperulosidic acid), 去乙酰車葉草甙酸甲酯(Methyl deacetyl asperulosidate), 10-乙酰基都桷子甙(10-Acetylgeniposide), 6〃-對香豆酰基都桷子素龍膽雙糖甙(6〃-p-Coumaroyl genipin gentiobioside), 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 3-O-咖啡酰基-4-O-芥子酰基奎寧酸(3-O-caffeoyl-4-O-sinapoyl quinic acid), 藏紅花酸(Crocetin), 藏紅花素(Crocin), 熊果酸(ursolic acid), 藏紅花素葡萄糖甙(Crocin glucoside), 芸香甙(Rutin), D-甘露醇(D-Mannitol),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膽鹼(Choline), 二十九烷(Nonacosane), 葉黃素(lutein), 梔子甙(Gardenoside), 都桷子甙(Geniposide), 都桷子甙酸(geniposide acid), 都桷子素龍膽雙糖甙(Genipin-1-gentiobioside), 梔子酸(Gardenic acid), 梔子甙(Gardenoside), 都桷子甙(Geniposide), 梔子醛(Cerbinal), 二氫茉莉酮酸甲酯(Methyl dihydrojasmonate), 乙酸苄檬(Limonene), 芳樟醇(linalool), D-甘露醇(D-Mannitol), 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 豆甾醇(Stigmasterol)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