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柏皮湯

ZHI ZI BO P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9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6%
心經 16%
胃經 16%
三焦經 9%
肝經 9%
膀胱經 8%
大腸經 8%
腎經 8%
脾經 7%
肺經
心經
胃經
三焦經
肝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腎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梔子柏皮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梔子苦寒,柏皮苦寒,兩者皆有清熱解毒之效,但性偏寒涼,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味甘入脾,可緩解梔子、柏皮的寒涼之性,保護脾胃,使藥力更平和。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調和藥性,使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藥效。同時,甘草還能緩解梔子、柏皮的苦味,使藥物更容易服用。

梔子柏皮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瀉火: 梔子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方中若有熱毒蘊結,或因熱邪上攻而出現發熱、口渴、心煩等症狀,則可藉由梔子清熱瀉火,以達到解熱除煩之效。
  2. 利濕退黃: 梔子亦有利濕退黃之效。若因濕熱蘊結,導致黃疸、小便不利等症狀,則梔子可清熱利濕,以達到退黃利尿之效。

梔子柏皮湯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可有效抑制濕熱蘊結於下焦,引發的尿頻、尿急、尿痛、小便赤澀等症狀。
  2. 配伍增效: 黃柏與梔子、柏皮等藥材共同作用,可加強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效果,並可減少單味藥物對身體的刺激,使療效更佳,更安全。

主治功效


梔子柏皮湯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梔子柏皮湯主治傷寒身黃髮熱,症見小便自利,四肢不沉重,渴而引飲,屬於濕熱鬱於肌表燥熱發黃之證。古文多處記載本方用於治療陽黃,即因熱毒、濕熱或燥熱所致的黃疸。例如:

  • 《傷寒雜病論》:「傷寒,身黃,發熱者,梔子柏皮湯主之。」
  • 《千金翼方》:「傷寒其人發黃,梔子柏皮湯主之。」
  • 《本草綱目》:「梔子柏皮湯,治燥熱也。」
  • 《本草求真》:「仲景立有梔子柏皮湯以治陽黃之症。」
  • 《要藥分劑》:「梔子柏皮湯,治燥熱發黃。」
  • 《藥鑒》:「梔子柏皮湯治燥黃也。」

治療原理

梔子柏皮湯由梔子黃柏甘草三味藥組成。其治療原理基於中醫對黃疸病機的認識,以及三味藥的藥性功效。

1. 清熱利濕,退黃為主

  • 黃疸病機: 黃疸的形成多與濕熱、熱毒、瘀血等有關。濕熱蘊蒸,膽汁外溢,或熱毒壅盛,灼傷血絡,或瘀血阻滯,均可導致身目發黃。
  • 梔子: 苦寒,歸心、肺、三焦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利濕退黃之功。《本經逢原》記載梔子能「瀉三焦火,清胃脘血,治…陽黃瘀熱」。
  • 黃柏: 苦寒,歸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虛熱之效。《本經逢原》中詳細闡述了黃柏治療濕熱的功效,並指出其「主治…濕熱…發黃…身熱…」,並贊同「仲景梔子柏皮湯,得其旨矣」。這說明黃柏在梔子柏皮湯中起到關鍵的清熱燥濕作用,與梔子相輔相成,加強清熱利濕、退黃之效。

2. 調和藥性,兼顧正氣

  • 甘草: 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之效。在梔子柏皮湯中,甘草主要起到調和梔子、黃柏苦寒之性的作用,防止苦寒傷胃,同時兼顧正氣,有助於祛邪而不傷正。

3. 針對燥熱,區別於濕熱

多部古籍強調梔子柏皮湯治療的是燥熱發黃,而非濕熱。例如:

  • 《湯液本草》:「梔子柏皮湯,治燥熱也。」
  • 《本草綱目》:「梔子柏皮湯,治燥熱也」,並與「茵陳梔子大黃湯」治療濕熱相對比。
  • 《本草擇要綱目》:「梔子柏皮湯,治燥黃,即陽黃之一種。」
  • 《要藥分劑》也以禾苗受涝和干旱的比喻說明燥熱與濕熱的病機差異,並指出梔子柏皮湯治療燥熱發黃。

這說明梔子柏皮湯在清熱的同時,更注重於燥濕,而非利濕,這與方中沒有使用茵陳、大黃等利濕藥物相符。黃柏的清熱燥濕之性在此得到充分體現。

4. 藥物配伍,協同增效

梔子與黃柏均為苦寒之品,二者合用,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之力增強。梔子偏於清上焦、中焦之熱,黃柏偏於清下焦之熱,二者合用,可清利三焦濕熱。甘草調和藥性,使苦寒之性不至於過偏,且能顧護脾胃。三藥合用,共奏清熱燥濕、利濕退黃之效。

總結:

梔子柏皮湯以梔子、黃柏清熱燥濕、利濕退黃為主,甘草調和藥性為輔。全方藥簡力專,針對濕熱鬱於肌表或燥熱發黃之證,通過清熱燥濕、利濕退黃,使熱毒得清,濕邪得化,黃疸得退。其配伍精妙,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梔子3錢,甘草3錢,茵陳3錢,黃柏3錢。
水煎,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發燒及發冷心胸煩熱皮膚顏色發黃感冒慢性鼻炎黃熱病腹瀉牙齦出血眼睛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梔子柏皮湯, 出處:《雲歧子保命集》卷上。 組成:大黃2兩,柏皮2兩,梔子15個。 主治:燥熱發黃。

梔子柏皮湯, 出處:《玉機微義》卷四十五。 組成:梔子、柏皮、黃連各等分。 主治:身熱不去,大便利而煩熱身黃者。

梔子柏皮湯, 出處:《寒溫條辨》卷五。 組成:梔子3錢,甘草3錢,茵陳3錢,黃柏3錢。 主治:傷寒,濕熱鬱於肌表,身熱發黃者。

梔子柏皮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肥梔子15個(劈),甘草1兩(炙),黃柏2兩。 主治:傷寒,身黃發熱者;衄血,或從口出,或從鼻出,暴出而色鮮,衄至1-2鬭,悶絕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