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柏皮湯

ZHI ZI BO P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寒性指數

3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6%
心經 16%
胃經 16%
三焦經 9%
肝經 9%
膀胱經 8%
大腸經 8%
腎經 8%
脾經 7%
肺經
心經
胃經
三焦經
肝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腎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2

方劑組成解釋

梔子柏皮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梔子苦寒,柏皮苦寒,兩者皆有清熱解毒之效,但性偏寒涼,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味甘入脾,可緩解梔子、柏皮的寒涼之性,保護脾胃,使藥力更平和。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調和藥性,使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藥效。同時,甘草還能緩解梔子、柏皮的苦味,使藥物更容易服用。

梔子柏皮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瀉火: 梔子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方中若有熱毒蘊結,或因熱邪上攻而出現發熱、口渴、心煩等症狀,則可藉由梔子清熱瀉火,以達到解熱除煩之效。
  2. 利濕退黃: 梔子亦有利濕退黃之效。若因濕熱蘊結,導致黃疸、小便不利等症狀,則梔子可清熱利濕,以達到退黃利尿之效。

梔子柏皮湯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可有效抑制濕熱蘊結於下焦,引發的尿頻、尿急、尿痛、小便赤澀等症狀。
  2. 配伍增效: 黃柏與梔子、柏皮等藥材共同作用,可加強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效果,並可減少單味藥物對身體的刺激,使療效更佳,更安全。

主治功效


梔子柏皮湯是一劑複方中藥方劑,由甘草、梔子、黃柏三味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燥濕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臨牀上主要用於治療傷寒、濕熱停留在體表,出現體溫升高和皮膚發黃的症狀。

組成介紹

  1.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1. 黃柏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能治療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瘡瘍腫毒、濕疹瘙癢、肺熱咳嗽、痢疾、洩瀉、水腫、消渴、瘡毒、腫毒、蛇蟲咬傷等症狀。此外,黃柏還有斂瘡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痤瘡、濕疹、皮膚損傷、擦傷、瘀傷等疾病。

  1. 梔子

梔子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其止血功效主要基於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常與其他止血中藥同用。梔子還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各種熱證,如心煩、失眠、心悸、口渴、黃疸、發熱、小便短赤、吐血、衄血、便血等。梔子中的有效成分包括梔子苷和梔子酸,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可抑制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達到治療效果。

總結

中藥方劑「梔子柏皮湯」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燥濕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主治濕熱停留在體表,出現體溫升高和皮膚發黃的症狀。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傷寒、溫病、瘡毒、熱淋。

傳統服藥法


梔子3錢,甘草3錢,茵陳3錢,黃柏3錢。
水煎,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發燒及發冷心胸煩熱皮膚顏色發黃感冒慢性鼻炎黃熱病腹瀉牙齦出血眼睛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梔子柏皮湯, 出處:《雲歧子保命集》卷上。 組成:大黃2兩,柏皮2兩,梔子15個。 主治:燥熱發黃。

梔子柏皮湯, 出處:《玉機微義》卷四十五。 組成:梔子、柏皮、黃連各等分。 主治:身熱不去,大便利而煩熱身黃者。

梔子柏皮湯, 出處:《寒溫條辨》卷五。 組成:梔子3錢,甘草3錢,茵陳3錢,黃柏3錢。 主治:傷寒,濕熱鬱於肌表,身熱發黃者。

梔子柏皮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肥梔子15個(劈),甘草1兩(炙),黃柏2兩。 主治:傷寒,身黃發熱者;衄血,或從口出,或從鼻出,暴出而色鮮,衄至1-2鬭,悶絕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