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黃連解毒合天水散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黃連、梔子等相輔相成,加強清熱解毒之效,用於治療熱毒熾盛、濕熱內蘊所致的各種熱病。
- 抑菌抗炎: 黃柏含有黃柏鹼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抑菌抗炎作用,可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在治療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熱毒病症時,黃柏的抑菌作用能更有效地控制病情發展。
黃連解毒合天水散方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瀉火:黃芩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可與黃連、黃柏等藥物協同作用,清解熱毒,治療熱病邪毒熾盛、心煩口渴、舌苔黃膩等症。
- 解毒消腫:黃芩具有較強的抗菌消炎作用,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配合其他藥物,可治療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病症。
黃連解毒合天水散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其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可針對熱毒熾盛,血分瘀熱所致的症狀。與黃連、黃柏等藥物相配,可加強清熱解毒的效果,並減輕燥熱之弊。
- 緩解肝鬱化火:梔子可疏肝泄熱,有助於緩解肝鬱化火所致的口苦咽乾、煩躁不安等症狀。與柴胡、升麻等藥物相配,可協同疏肝解鬱,並增強清熱解毒的效果。
「黃連解毒合天水散」中添加滑石,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利濕,止瀉止痛: 滑石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止瀉止痛的功效。方中黃連、黃柏、梔子等清熱瀉火,而滑石則配合利濕,幫助藥物下行,緩解熱毒蘊結於腸胃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 利水滲濕,通淋排石: 滑石亦有利水滲濕、通淋排石的作用,可以協助其他藥物將體內積聚的濕熱及毒素排出,改善因濕熱所導致的尿頻、尿痛、尿澀等症狀。
總而言之,滑石在「黃連解毒合天水散」中起到清熱利濕、止瀉止痛、利水滲濕等作用,有助於治療因濕熱內蘊所致的腹痛、腹瀉、尿頻、尿痛等症狀。
黃連解毒合天水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藥性: 方劑中包含黃連、黃芩等寒涼藥性較強的藥材,甘草性甘溫,可以緩解藥性,避免寒涼之性傷及脾胃,使藥物更易於服用。
2.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具有調和藥性的作用,可以使其他藥材的藥性更加協調,發揮更好的療效。同時,甘草還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例如增強黃連的清熱解毒作用。
總而言之,甘草在黃連解毒合天水散中起着緩解藥性、調和藥性的作用,使藥物更易服用,效果更佳。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連解毒合天水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麻疹自利,裏急後重,欲作痢也」,意指麻疹病程中出現下利(腹瀉)、腹部急迫墜脹(裏急後重)等類似痢疾的症狀。古代醫家認為,此證多因麻疹熱毒未清,兼夾濕熱下注大腸所致,故需清熱解毒、分利濕熱,以防熱毒滯留而轉為痢疾。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此方為「黃連解毒湯」合「天水散」(即六一散)加減而成,其組成邏輯如下:
核心清熱解毒(黃連解毒湯方義)
- 正雅連(黃連):苦寒,清瀉心胃火毒,兼燥大腸濕熱,對治裏急後重。
- 枯黃芩:清上焦肺熱,麻疹多從肺發,此藥可解熱毒上壅。
- 川黃柏:瀉下焦腎與膀胱之火,與黃連協力清除腸道濕熱。
- 黑梔仁:通泄三焦鬱火,導熱下行,從小便而解。
- 四藥合用,直折火毒,避免熱邪深入營血。
分利濕熱(天水散方義)
- 飛滑石:甘淡寒,利濕清熱,使濕熱從小便滲出,減輕大腸濕滯。
- 炙甘草:緩和滑石寒滑之性,兼調和諸藥,護胃氣。
- 二藥相配,通調水道,濕去則熱無所依附,可緩解下利黏穢。
三、整體治療原理
- 清熱毒為主,利濕為輔:麻疹本屬溫毒為病,若熱毒下迫大腸,則見自利、裏急後重。黃連解毒湯直接清瀉火毒,阻斷熱邪深入;天水散則開濕熱外出之通路,標本兼顧。
- 臟腑定位:黃連、黃柏專攻腸道濕熱;黃芩、梔子宣透上中焦餘熱;滑石、甘草導邪下出,符合「通因通用」之法。
- 預防轉痢:透過及時清利濕熱,防止熱毒腐敗氣血而成痢疾,體現「治未病」思想。
此方結構嚴謹,針對麻疹熱毒夾濕之證,體現中醫「清熱不助濕、利濕不傷陰」的辨證思維。
傳統服藥法
正雅連、川黃柏、枯黃芩、黑梔仁、飛滑石、炙甘草。
淨水濃煎,空心滾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連解毒合天水散, 出處:《幼幼集成》卷六。 組成:正雅連、川黃柏、枯黃芩、黑梔仁、飛滑石、炙甘草。 主治:麻疹自利,裏急後重,欲作痢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