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

明代孟繼孔所撰《幼幼集》,是一部深具價值的中醫兒科專著,成書於萬曆癸巳(1593年)。此書共分四卷,是孟繼孔畢生兒科臨床經驗、特別是治療痘疹心得的總結,並廣泛匯聚了前代兒科名醫的學術精華,對後世小兒疾病的診治產生了重要影響。

全書結構清晰,前兩卷為孟繼孔個人的學術論述與經驗方,後兩卷則精選前人驗方。卷一《孟氏治痘詳說》是全書的核心和重點,充分展現了作者在當時對嚴重威脅兒童生命的痘疹進行深入研究和實踐的成果。孟繼孔在卷一開篇的序言中,便道出了小兒醫學,尤其是痘疹治療的極度困難與風險,「吉凶在反掌之間,生死在旦夕之內」,強調了醫者辨證論治的重要性。他嚴厲批評了當時一些醫者「拘於日數」、「拘於方書」的僵化療法,以及不分虛實、寒熱而亂用補瀉的錯誤傾向,認為這往往會造成「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餘」的嚴重後果,甚至導致患兒死亡。這顯示了孟繼孔對當時兒科治療現狀的反思和對醫者責任的重視。

在《孟氏治痘詳說》中,孟繼孔首先在「論痘之源流」篇中,提出了對痘疹病因的獨特見解。他認為痘疹「非天地之常,乃人身之積毒所成也」,明確指出其根源在於人體內部的「積毒」,特別是由風毒、濕毒、火毒「三毒」相互搏結所致。這一病因理論,與傳統醫學中將疫病歸於外感邪氣的觀點有所不同,更強調了內在因素的作用。結合書中「論種子不宜服熱藥」的論述,孟繼孔進一步闡釋了「積毒」的來源,認為很多胎兒的毒素是源於父母交會時的「淫火之毒」以及母親在懷孕期間不節房欲、不忌口腹、過度烘烤或頻繁洗浴等不良習慣所積累的「胎毒」。這些毒素潛伏於嬰兒體內,待外邪引動或時機成熟時便發為痘疹。這種將痘疹與胎毒、父母體質和孕期調理相聯繫的觀點,豐富了痘疹病因學說,也體現了對優生優育樸素思想的認識。他還注意到痘疹的流行與歲運氣候有關,如午卯酉年君火司天或在泉時易於流行,但同時強調不能將所有痘疹都歸於胎毒,天行瘟疫所致者也應區分對待,這顯示了其辨證思維的靈活性。

「論痘之證候」篇詳細描繪了痘疹從發生到痊癒的整個病程,劃分為初起、透發、結痂、脫痂四個階段,並對各階段的症狀表現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描述。更為重要的是,孟繼孔在書中花了相當篇幅來辨別痘疹與其他兒科疹病的區別,如癮疹、膚疹、斑疹等。他特別強調了「大痘」與「水痘」的鑑別,認為大痘毒性重,出痘、長漿、結痂過程緩慢而艱難;而水痘毒性輕,出後迅速化漿結痂。他批評了當時醫家將水痘誤認為正痘或聲稱水痘中夾雜大痘的錯誤說法,明確指出「重病兼輕病容或有之,豈有患輕病而帶過重病者耶?」這種精確的辨別能力,對於指導臨床治療、判斷病情輕重和預後具有極大的實際意義。此外,孟繼孔還通過發熱的特點來預測痘疹的輕重多寡,並對痘疹發熱與傷寒發熱進行了鑑別診斷,提供了一系列實用的診斷依據,如面色、耳後紅紋、惡熱與否等,展現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論痘之治法」篇是《孟氏治痘詳說》的落腳點。孟繼孔提出了「治痘以清為主」的治療原則,並強調根據痘疹的不同發展階段和個體情況,靈活運用清熱、解毒、透發、養血、益氣等不同治法。他反對泥守溫補或涼瀉,主張根據毒勢的深淺、氣血的虛實、表裡的關係以及寒熱的屬性來選擇合適的方藥。這與其序言中批判僵化治療的觀點一脈相承,是其臨床思維靈活性的體現。雖然書中對具體方藥的詳細描述在此介紹中未能完全呈現,但其確立的治療原則和辨證思路,無疑對後世兒科醫家治療痘疹提供了重要的指導。

第二卷《孟氏雜症良方》則擴展了《幼幼集》的兒科疾病範疇。本卷分為「論小兒諸病」、「論小兒諸症」和「論小兒諸方」三篇,系統地論述了除了痘疹之外的小兒常見病和症狀。孟繼孔在其中討論了疳積、泄瀉、痢疾、小便不通、驚風、抽搐、癇症等兒科疾病的證治,並分析了發熱、頭痛、咳嗽、腹痛等常見症狀的病因病機。本卷不僅包含了他個人的治療經驗和創見,也收錄了用於治療這些雜病的常用方劑。這部分的內容雖然不如卷一對痘疹的論述那樣集中和深入,但體現了孟繼孔作為一個兒科醫家對廣泛小兒疾病的全面關懷和治療能力,補充了其痘疹專論之外的臨床實踐經驗。

第三卷《錢氏經驗良方》和第四卷《上用方》集中體現了《幼幼集》繼承和發揚前賢學術的價值。錢乙是北宋時期享有盛譽的兒科醫家,其《小兒藥證直诀》是兒科醫學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孟繼孔將錢乙等前代兒科名家的驗方集錄於書中,表明了他對前人經驗的高度重視和對傳統醫學的傳承精神。這些經驗方往往是經過長期臨床實踐檢驗的有效方劑,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將這些寶貴的經驗方與孟繼孔本人的論述及方劑相結合,使得《幼幼集》成為一部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踐廣度的兒科參考書。這兩卷內容為當時和後世的兒科醫家提供了大量可以直接應用的方藥,極大地便利了臨床診療,也使得錢乙等人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得以更廣泛地流傳和應用。

總而言之,《幼幼集》作為明代孟繼孔所撰的兒科著作,是一部匯集了個人臨床經驗與前賢學術精華的重要醫籍。其最大特色在於對痘疹的系統深入研究,提出了有別於傳統的病因觀點(積毒、胎毒),精細描繪了病程證候,並確立了「治痘以清為主」並隨證靈活變通的治療原則。同時,書中對痘疹與其他疹病的嚴格辨別,特別是大痘與水痘的區分,展現了高超的臨床診斷水平。此外,本書亦涵蓋了對小兒雜病的論述與經驗,並收錄了包括錢乙在內的眾多兒科名家驗方,使其內容更加全面和實用。孟繼孔的《幼幼集》不僅反映了明代中醫兒科在痘疹及其他兒科疾病治療上的進展和水平,也以其獨到的見解和豐富的經驗,對後世兒科醫學的發展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至今仍是研究中國傳統兒科醫學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


治痘詳說序

上卷 (1)

上卷 (2)

上卷 (3)

上卷 (4)

上卷 (5)

上卷 (6)

上卷 (7)

上卷 (8)

上卷 (9)

上卷 (10)

上卷 (11)

上卷 (12)

上卷 (13)

上卷 (14)

上卷 (15)

中卷 (1)

中卷 (2)

中卷 (3)

中卷 (4)

中卷 (5)

中卷 (6)

中卷 (7)

中卷 (8)

中卷 (9)

中卷 (10)

中卷 (11)

中卷 (12)

中卷 (13)

中卷 (14)

中卷 (15)

下卷 (1)

下卷 (2)

下卷 (3)

下卷 (4)

下卷 (5)

下卷 (6)

下卷 (7)

下卷 (8)

下卷 (9)

下卷 (10)

下卷 (11)

下卷 (12)

下卷 (13)

下卷 (14)

幼幼集附本草藥性 (1)

幼幼集附本草藥性 (2)

幼幼集附本草藥性 (3)

後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