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繼孔

《幼幼集》~ 幼幼集附本草藥性 (2)

回本書目錄

幼幼集附本草藥性 (2)

1. 幼幼集附本草藥性

陳皮,味苦辛,氣溫,可升可降,陽也。能和中而益脾,消痰而行氣,不可多用。若去白而名橘紅者,專主消化痰涎,行氣壅滯,惟暫用之則可。以廣東陳久者佳。

麥門冬,味苦甘平,氣微寒,陽中之微陰也。能清肺火而止渴,補心氣而生脈,治痘。宜白淨小者佳,須去心用之。

木香,味苦辛,氣微溫,降也,陰中之陽也。能調氣而破堅,和胃而闢毒,若痘行氣助參耆之力,止瀉痢,而理後重,不可過於多也。宜如枯骨黏牙者佳。磨水用,或銼片同煎亦可。

肉豆蔻,味辛氣溫,能止霍亂而溫中,治積冷而止瀉,非水瀉久痢不加,乃一時救急之要藥也。宜大而堅實者佳。麵裹煨熱,去面用。

鼠黏子,一名牛蒡子。味辛,氣溫平,能潤肺而散氣,利咽而退腫。治痘,專解毒起頂,不可缺少者。微炒研細用。

荊芥穗,味辛平,氣溫,陰中之陽也。能除風熱而消毒,清肌表而利咽,治痘,專退壅腫而解餘熱。宜穗不宜莖,香鮮者佳。

黃連,味苦,氣寒,升也,陰中之陽也。能瀉心火而散痞,燥胃濕而厚腸。治痘,專退餘熱,毒解之後臉赤潮熱不可缺。宜川蜀堅實者佳。銼碎,酒炒用。

山楂子,味甘酸,氣溫平,陰中之陽也。能寬氣消食,益脾去垢。治痘,專平氣解利參耆之滯。宜赤色肥大者佳。

糯米,味甘氣溫,升也,陽也。治痘,專溫脾胃之中氣,不使毒內攻;制紫草之餘寒,不使味傷胃。宜粗大白色者佳。

黃陳米,味甘氣溫,升也,陽也。治痘,專扶穀氣以助胃氣,益真氣而和胃氣。宜多年倉廩中香黃者佳。

生薑,味辛氣溫,升也,陽也。能止嘔和中,助陽發表。治痘不可缺,以其力能助參耆之功也。宜老而生者佳。

天麻,味辛平,性溫無毒,降也,陽也。專治痘疹首尾驚悸,祛諸風麻痹不仁。須明淨者佳。

大棗,味甘平,性溫無毒,降也,陽也。助脈強神,大和脾胃。

紅花,味辛,性溫無毒,陽也。逐惡血,生新血,活滯血,補虛血。

木通,味甘平,性寒無毒,降也,陽中之陰也。瀉小腸火積而不散,利小腸熱閉而不通,瘡之熱盛毒重者,非此莫去。宜用淡黃色者。

連翹,味苦平,性微寒,升也,陰也。瀉諸經之客熱,散諸腫之瘡瘍,排膿托裡,不可缺者。

厚朴,味苦辛,性溫,可升可降,陰中之陽也。苦能下氣去實滿而消腹脹,溫能益氣除濕滿散結調中。

生地黃,味甘苦,性寒,沉也,陰也。涼心火之血熱,瀉脾土之濕熱,止鼻中之衄熱,除五心之煩熱。

枳殼,味苦酸,性微寒,沉也,陰也。消心下痞滿之痰,泄腹中滯塞之氣,推胃中隔宿之食,削腹內日久之積。須年深日久者佳。銼碎,麩炒過用。

白話文:

幼幼集附本草藥性

陳皮:味苦辛,性溫,能升能降,屬陽。能和胃益脾,消痰行氣,但不可多用。如果去除白色部分,稱為橘紅,則專門用於化痰、行氣,但只宜暫時使用。廣東陳久者為佳。

麥門冬:味苦甘,性平,氣微寒,屬陽中之微陰。能清肺火止渴,補心氣生津,治療痘疹。宜選用潔白細小者,需去心使用。

木香:味苦辛,氣微溫,能下降,屬陰中之陽。能調氣破積,和胃解毒。若痘疹行氣,能增強人參、黃耆的功效,止瀉痢,調理後重,但不可過量。宜選用如枯骨般堅硬、黏牙者為佳。磨成粉末用水服用,或切成片煎服均可。

肉豆蔻:味辛,性溫,能止霍亂溫中,治療積冷腹痛及瀉痢,但非久痢水瀉者不宜使用,乃一時救急之藥。宜選用大而堅實者為佳。用麵粉包裹煨熱後,去掉麵粉使用。

鼠黏子(牛蒡子):味辛,性溫平,能潤肺散氣,利咽消腫。治療痘疹,專門解毒,不可或缺。微炒研細後使用。

荊芥穗:味辛平,性溫,屬陰中之陽。能除風熱解毒,清表利咽。治療痘疹,專門退腫解餘熱。宜用穗,不宜用莖,香氣濃郁新鮮者為佳。

黃連:味苦,性寒,能上升,屬陰中之陽。能瀉心火散痞,燥濕厚腸。治療痘疹,專門退餘熱,毒解後臉赤潮熱時不可缺少。宜選用川蜀產的堅實者為佳。銼碎後,用酒炒制再使用。

山楂子:味甘酸,性溫平,屬陰中之陽。能消食寬氣,益脾去垢。治療痘疹,專門平氣,解除人參、黃耆的滯礙。宜選用紅色肥大者為佳。

糯米:味甘,性溫,能上升,屬陽。治療痘疹,專門溫補脾胃之氣,防止毒邪內攻;制約紫草的寒性,防止傷胃。宜選用粗大白色者為佳。

黃陳米:味甘,性溫,能上升,屬陽。治療痘疹,專門扶助穀氣以益胃氣,增強真氣以調和胃氣。宜選用多年儲藏於倉庫中,色澤黃潤者為佳。

生薑:味辛,性溫,能上升,屬陽。能止嘔和胃,助陽發表。治療痘疹不可或缺,因其能增強人參、黃耆的功效。宜選用老薑為佳。

天麻:味辛平,性溫無毒,能下降,屬陽。專門治療痘疹前後的驚悸,祛除各種風邪引起的麻痺。需選用潔淨者為佳。

大棗:味甘平,性溫無毒,能下降,屬陽。能益氣養血,和中益脾。

紅花:味辛,性溫無毒,屬陽。能活血化瘀,生新血,補虛血。

木通:味甘平,性寒無毒,能下降,屬陽中之陰。能瀉小腸火熱,利小腸熱閉不通,治療熱毒盛重的瘡瘍,非此藥不可。宜選用淡黃色者。

連翹:味苦平,性微寒,能上升,屬陰。能瀉除各經的客熱,散腫消瘡瘍,排膿托毒,不可或缺。

厚朴:味苦辛,性溫,能升能降,屬陰中之陽。苦能下氣,去實滿,消腹脹;溫能益氣,除濕滿,散結,調中。

生地黃:味甘苦,性寒,能下降,屬陰。能涼血,瀉脾胃濕熱,止鼻衄,除煩熱。

枳殼:味苦酸,性微寒,能下降,屬陰。能消痰,泄氣,消食,消積。需選用陳久者為佳。銼碎後,用麩炒制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