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繼孔

《幼幼集》~ 下卷 (14)

回本書目錄

下卷 (14)

1. 附(上用方)

上為末,水發丸。每服一錢,不拘時用,米湯下。

犀角丸

治小兒風熱痰實,面黃頰赤,大小便秘澀,三焦邪熱,臟腑蘊毒,此藥疏導極穩。

生犀角(一錢半),人參(五錢),黃連,枳實(麩炒,各一兩),大黃(二兩,酒浸,切作大片,用巴豆一粒,貼在大黃上,用絹包裹,湯鍋內蒸過,取出去巴豆,將大黃曬乾,研末)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臨臥熟水下。未動再服。

消疳健脾和中丸

白朮,茯苓,陳皮,芍藥,枳實(各五錢),山楂,黃連,厚朴,蕪荑,使君子,麥芽,香附(各三錢)

上為末,煉蜜丸。每服一丸,用清米湯或白滾湯,食遠下。

金不換

治小兒九種心疼。

雄黃(一錢),焰硝(三錢),硫黃(一錢),白礬(五分,飛過)

上為末,丸如粟米大。

天王補心丹

寧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健忘,清三焦,化痰涎,祛煩熱,除驚悸,療咽乾。

天門冬(湯洗,去心),五味子(去梗),石菖蒲(去毛),桔梗(去頭,泔洗),麥門冬(湯泡,去心),玄參,茯神(酒鹽拌,炒去絲),酸棗仁,遠志(甘草水,煮去梗),人參,當歸(酒洗,去泥),丹參,熟地黃(去梢,酒洗),生地黃,柏子仁(去殼,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每一兩作十丸,金箔為衣。每服一丸,用燈心紅棗湯,食遠化下。

辰砂異功膏

治小兒夏月傷暑,水瀉熱瀉,口渴未開葷者更妙。又名術苓膏。

白朮,茯苓,豬苓,澤瀉,滑石(各一兩)

祖云:去滑石加白朮更妙。

安胃和中丸

半夏曲,陳皮,枳實,青皮,厚朴,黃連,砂仁,香附,檳榔,茯苓,山楂,大黃(各等分,為末)

琥珀抱龍丸

琥珀,天竺黃,辰砂,雄黃,山藥,茯苓,麝香,姜蠶,膽南星,全蠍,薄荷(各等分,為末)

敗毒散

治一切腫毒瘡癤。

皂角(炒去尖),金銀花,陳皮(各三錢),防風,連翹,黃芩,赤芍,白芷,川芎(各五錢),甘草(四錢),貝母,乳香,當歸尾(各一錢),川山甲,明沒藥,蛤粉(炒,各二錢),天花粉(八分)

上分作八貼,每服小二鍾,煎八分,入白酒半杯再煎三五沸,看瘡上下服之。

又一方蘆薈丸

神麯,黃連,白朮,檳榔,麥芽,使君子,青皮,陳皮,龍膽,三稜,蓬朮,香附,枳實,蒼朮,厚朴,蕪荑,蘿蔔子(各七錢半),山楂(一兩),柴胡,青黛(各五錢),蘆薈(六錢),木香(四錢)

又一方參朮健脾丸

人參,茯苓,白朮,山藥,苡仁,扁豆,澤瀉,蕪荑,砂仁(各五錢),麥芽(七錢半),木香(四錢),豆蔻(六錢),山楂(一兩半),陳皮(一兩),甘草(三錢),使君子(五錢)

白話文:

附(上用方)

上為末,水發丸。每服一錢,不拘時用,米湯下。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水調製成丸藥。每次服用一錢(約3克),不限時間,用米湯送服。

犀角丸

治療小兒因風熱痰濕導致的面黃發赤、大小便不通暢、三焦邪熱、臟腑積毒等症狀,此藥療效穩定。

藥材包含:犀角(1.5克)、人參(5克)、黃連、枳實(麩炒,各10克)、大黃(20克,酒浸,切片,用巴豆一粒夾在切好的大黃片中,用絹布包裹,蒸煮後取出巴豆,曬乾研磨成粉)。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如麻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10-20丸,睡前用溫水送服,若症狀未見好轉可再次服用。

消疳健脾和中丸

藥材包含:白朮、茯苓、陳皮、芍藥、枳實(各5克)、山楂、黃連、厚朴、蕪荑、使君子、麥芽、香附(各3克)。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清米湯或開水送服,飯後服用。

金不換

治療小兒九種心痛。

藥材包含:雄黃(1克)、焰硝(3克)、硫黃(1克)、白礬(0.5克,飛昇過)。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製成粟米大小的丸藥。

天王補心丹

功效:寧心安神,益血固精,增強體力,改善健忘,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消除煩躁,治療驚悸,緩解咽喉乾燥。

藥材包含:天門冬(湯洗,去心)、五味子(去梗)、石菖蒲(去毛)、桔梗(去頭,淘洗)、麥門冬(湯泡,去心)、玄參、茯神(酒鹽拌炒,去絲)、酸棗仁、遠志(甘草水煮,去梗)、人參、當歸(酒洗,去泥)、丹參、熟地黃(去梢,酒洗)、生地黃、柏子仁(去殼,各等分)。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丸藥,每兩(約50克)製成十丸,用金箔包裹。每次服用一丸,用燈芯草與紅棗煎煮的湯水送服,飯後服用。

辰砂異功膏

治療小兒夏季中暑引起的水瀉、熱瀉、口渴等症狀,尤其適用於未進食葷腥者。又名術苓膏。

藥材包含:白朮、茯苓、豬苓、澤瀉、滑石(各10克)。

古方註記:去除滑石,增加白朮用量療效更好。

安胃和中丸

藥材包含:半夏曲、陳皮、枳實、青皮、厚朴、黃連、砂仁、香附、檳榔、茯苓、山楂、大黃(各等分,研磨成粉)。

琥珀抱龍丸

藥材包含:琥珀、天竺黃、辰砂、雄黃、山藥、茯苓、麝香、姜蠶、膽南星、全蠍、薄荷(各等分,研磨成粉)。

敗毒散

治療各種腫毒、瘡癤。

藥材包含:皂角(炒去尖)、金銀花、陳皮(各3克)、防風、連翹、黃芩、赤芍、白芷、川芎(各5克)、甘草(4克)、貝母、乳香、當歸尾(各1克)、川山甲、明沒藥、蛤粉(炒,各2克)、天花粉(0.8克)。

將藥材分成八份,每次取一份,加水煎煮八分,加入半杯白酒再煎煮三五沸,根據瘡瘍位置決定服用。

又一方蘆薈丸

藥材包含:神麴、黃連、白朮、檳榔、麥芽、使君子、青皮、陳皮、龍膽、三稜、蓬朮、香附、枳實、蒼朮、厚朴、蕪荑、蘿蔔子(各7.5克)、山楂(10克)、柴胡、青黛(各5克)、蘆薈(6克)、木香(4克)。

又一方參朮健脾丸

藥材包含:人參、茯苓、白朮、山藥、苡仁、扁豆、澤瀉、蕪荑、砂仁(各5克)、麥芽(7.5克)、木香(4克)、豆蔻(6克)、山楂(15克)、陳皮(10克)、甘草(3克)、使君子(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