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 上卷 (4)
上卷 (4)
1. 論觀形驗色
大凡出痘,當先看形貴尖圓,起發瘡皮堅硬雖在,稠密顆顆成珠,豐厚沖滿,此氣勝毒,吉也。若頂陷平搨,皮鬆皮薄,毒盛元氣,凶之兆矣。色貴光澤明潤紅活,雖至稠密,粒粒有血絲圍繞,此血勝毒,吉也。若慘黯昏昧,或赤或白,根顆成片,乾枯焦黑,凶之兆矣。灰白色者,氣虛也,大補氣血。
色赤者,焦紫昏暗者,血熱盛也,當涼血解毒;色白而漿不滿,或倒搨,或皮薄易破,大補湯、內托散主之,若色焦紫而漿不滿,欲成乾枯黑陷者,四物湯、消毒飲加紫草、紅花、升麻、乾葛主之。蓋氣和血順則痘色明潤,氣弱血滯則痘色昏慘。血非氣則毒不能出,氣非血則毒不能化,故初見紅點者,毒始出也。
白話文:
長痘痘的時候,首先要觀察痘痘的形狀,尖圓的,長出來的瘡皮堅硬,密集的像一顆顆珍珠,飽滿豐厚,這是氣勝過毒,預兆良好。如果痘痘頂部凹陷平坦,瘡皮鬆軟薄弱,就代表毒性強盛,元氣不足,是凶兆。痘痘的顏色要光澤明亮潤澤,紅潤有活力,即使密集,每個痘痘都帶有血絲,這是血勝過毒,預兆良好。如果顏色暗淡昏暗,或偏紅或偏白,痘痘連成一片,乾燥焦黑,就是凶兆。灰白色的痘痘,代表氣虛,需要大補氣血。
紅色痘痘,或焦紫暗淡的痘痘,代表血熱旺盛,需要涼血解毒。白色痘痘,但膿液不足,或凹陷,或瘡皮薄弱容易破裂,就用大補湯和內托散治療。如果痘痘是焦紫色,而且膿液不足,快要變成乾燥黑陷的,就用四物湯、消毒飲,再加紫草、紅花、升麻、乾葛治療。總之,氣血調和,痘痘顏色就會明亮潤澤,氣虛血瘀,痘痘顏色就會暗淡昏暗。毒氣要靠血液排出來,而毒氣要轉化,也需要血液,所以一開始出現紅點,就代表毒氣開始排出了。
次見水泡者,毒未散也。繼成膿者,毒將解也。若色黑,則毒滯血乾;焦黑,則氣血枯槁,乃毒勢過盛,非藥所能療者矣。故於六日之前,須看根顆。無根顆者,必不灌漿。六日之後,須看漿色。無漿色者,必不收靨,所以昏慘而形搨陷,擦破而無膿血,縱有善治者,亦存十一於千百耳。
白話文:
如果看到瘡口出現水泡,表示毒素尚未散去。接著形成膿液,則表示毒素即將消散。若膿液顏色發黑,代表毒素阻滯血液,導致血液乾燥;如果呈焦黑色,則表示氣血枯竭,毒性過於強烈,藥物無法治療。
因此,在發病後的六天內,必須觀察瘡口的根部是否有顆粒。如果沒有顆粒,就一定不能灌入藥漿。過了六天之後,必須觀察藥漿的顏色。如果藥漿沒有顏色,就一定無法癒合,患者會面色蒼白、形體消瘦,即使擦破瘡口也沒有膿血流出。即使遇到精通醫術的醫生,也只有千分之一的生機。
2. 論收靨
痘瘡自八九日之後,內外大勢已定,漿滿氣足,膿汁漸干,或如蒼蠟色,或如蓮肉色,或如肥皂色,先從人中上下、口鼻兩邊收起,漸漸收至頸下、額上,後身手足心及兩腳,一齊收盡,痂厚色黑,逐漸脫落,飲食如常,大小便如故,身體輕快,別無他症者,大吉也。若漿未稠,頂未滿,面腫忽退,目閉忽開,瘡腳散闊,白色,皮皺乾燥,似靨,痂薄如紙者,此因津液枯竭,血氣虧敗,內症未除,不可誤認以為收斂而徑許其可救也。
其或八九日,瘡尚未收,目忽開,腫忽退,眼睛白珠紅赤,痘色淡白,腹脹煩悶,喘渴不寧,此必曾經泄瀉,或過用涼藥,虧損脾胃,木香散、異功散救之,百可活其二三。
白話文:
痘瘡痊癒與否的觀察
痘瘡自八九日之後,內外大勢已定,漿滿氣足,膿汁漸干,或如蒼蠟色,或如蓮肉色,或如肥皂色,先從人中上下、口鼻兩邊收起,漸漸收至頸下、額上,後身手足心及兩腳,一齊收盡,痂厚色黑,逐漸脫落,飲食如常,大小便如故,身體輕快,別無他症者,大吉也。
意思是:痘瘡在發病八九日後,身體內外狀況基本已定。痘疹已飽滿充盈,膿汁逐漸乾涸,顏色呈現蒼白色、蓮肉色或肥皂色。痘疹先從人中上下、口鼻兩邊開始消退,逐漸收至頸部下方、額頭,然後是身體、手足心和兩腳,全部消退。結痂厚實,顏色黝黑,逐漸脫落。患者飲食正常,大小便如常,身體輕快,沒有其他症狀,這是痊癒的徵兆,預後良好。
若漿未稠,頂未滿,面腫忽退,目閉忽開,瘡腳散闊,白色,皮皺乾燥,似靨,痂薄如紙者,此因津液枯竭,血氣虧敗,內症未除,不可誤認以為收斂而徑許其可救也。
意思是:如果痘疹尚未飽滿充盈,膿汁稀薄,面部腫脹突然消退,眼睛閉合後突然睜開,痘疹邊緣散開,顏色發白,皮膚皺縮乾燥,看起來像麻子,結痂薄如紙張,這是由於身體津液枯竭,氣血虛弱,內在病症尚未清除的表現。不可誤認為痘疹已經收斂,而貿然認為可以痊癒。
其或八九日,瘡尚未收,目忽開,腫忽退,眼睛白珠紅赤,痘色淡白,腹脹煩悶,喘渴不寧,此必曾經泄瀉,或過用涼藥,虧損脾胃,木香散、異功散救之,百可活其二三。
意思是:如果在發病八九日後,痘疹尚未消退,眼睛突然睜開,面部腫脹突然消退,但眼白泛紅,痘疹顏色淡白,腹部脹滿,感到煩躁,呼吸急促,口渴不安,這很可能是由於患者曾經腹瀉,或者過度使用寒涼藥物,損傷了脾胃造成的。可以用木香散、異功散等藥物治療,可以救活其中的二三成患者。
痘當靨之時,大片潰爛,膿水淋漓,黏沾衣被,疼痛難忍,此因出痘時當發表而發表少遲,毒氣停留於肌肉之間,不當發表而發表太過,元氣露泄,衛氣不生,毒火薰灼,以致潰爛,甚則內虛轉瀉轉利,悶亂呻吟而為死候,急用陳氏木香散、參苓白朮散、豆蔻丸以止其瀉;外以敗草散,或松花,或炒喬麥面,敷患處,或用芭蕉葉襯在身下以收其毒,使之徐徐自干,庶亦可保。
若手足臂膊臀胯之間,久著床蓆,展轉擦破之處,若非灌漿堅實,鮮有不傷者,急難成痂,須皮肉潤澤,膿水浸淫,方有生意;苟破爛成片,焦乾黧黑,如火燒湯潑之狀者,必無生理也。凡痘行漿之時,宜痛不宜癢。書云:諸疼為實,諸癢為虛;外痛則內快,外快則內虛。若漿已收,痂已結,而肢體猶痛者,此必發痘毒也,宜活血解毒藥服之。
白話文:
當長出痘痘時,如果大片潰爛,膿水不斷流出,沾染衣物被褥,疼痛難忍,這是因為出痘時應該要讓毒氣發散,但發散不夠或發散過度造成的。毒氣停留在肌肉之間,沒能適當發散,反而發散過度,導致元氣外泄,衛氣不足,毒火灼燒,進而引起潰爛。嚴重時會內虛導致腹瀉和腹痛,病人會悶悶不樂,呻吟不止,這是死亡的徵兆。要緊急使用陳氏木香散、參苓白朮散、豆蔻丸來止瀉;外用敗草散,或是松花,或是炒熟的蕎麥麵敷在患處,也可以用芭蕉葉墊在身下吸收毒氣,讓它慢慢自行乾燥,這樣或許就能保住性命。
如果手腳、手臂、肩膀、臀部和胯部等部位長時間接觸床蓆,因翻身摩擦而破損,如果沒有立即塗抹藥膏保護,幾乎都會留下傷口,很難癒合結痂。傷口需要保持皮肉滋潤,避免膿水浸泡,才能有生機。如果傷口破爛成片,乾燥發黑,像被火燒或潑湯一樣,就一定沒有救了。痘痘長出膿漿時,應該疼痛而不應該發癢。古書上說:「所有疼痛屬於實證,所有發癢屬於虛證;外在疼痛則內在舒服,外在舒服則內在虛弱。」如果膿漿已經收縮,痘痂已經結痂,但四肢仍然疼痛,這一定是痘毒發作,應該服用活血解毒藥。
又有一種疔毒,生於痘後,狀如羊眼之類者,內服消毒散,外貼膏藥,亦自漸安。
痘頂破膿出結聚於上,如曬乾飯,如碎松香,不肯結痂,口有熱氣,胸腹飽滿,悶亂不寧,掀衣揭被者,此必過用溫補之藥,致邪氣得補反蝕正氣,如火薰灼,不速為清解則毒入攻心,為害不淺。生犀水,六一散,宣風散,皆可選而用之也。聞人氏常用豬尾膏,神效特異者,正此之謂也。
白話文:
痘痘破了之後,膿液流出並凝結成塊,看起來像曬乾的米飯,也像碎松香,而且不結痂,患者口乾舌燥,胸腹脹滿,心煩意亂,不停地掀開衣服和被子。這一定是過度使用溫補藥物,導致邪氣得到滋補反過來侵蝕正氣,就像火燒一樣。如果不迅速清熱解毒,毒素就會侵入心臟,危害很大。生犀水、六一散、宣風散都可以選用。聽說有人常用豬尾膏,效果奇特,正是指這種情況。
又有用涼解藥過多,或冷水過多,致寒濕之氣侵入脾胃,停蓄壅滯,水氣浸淫,致腹中滑泄,氣短體倦而不靨者,宜除濕湯內滲其濕,胃苓湯和胃安脾,亦能收靨,否則發癢抓破為倒搨矣。其或瘡頭有孔,膿水流出如天泡瘡、癩頭瘡之狀;或清水無膿,卒然自破,水出瘡干,色黑則不可治矣。瘡欲靨不靨,其痂欲落不落,當辨其寒熱虛實施治。
若身熱作渴飲湯,此脾胃氣虛也,參苓白朮散、木香散、六君子湯治之。若身熱煩躁,手足發熱,欲飲冷水者,此脾胃蓄熱也,人參麥門冬湯主之。如手足心熱,日晡潮熱,面赤心煩者,此肝脾血虛也,四物湯合逍遙散及歸脾湯主之。如作渴飲冷,大便秘結,煩悶不安,此腸胃實熱也,四順飲、解毒湯主之,則靨收痂落,更無他變矣。切不可概謂氣虛而純用補藥也。
白話文:
如果因為服用過多涼解藥或喝太多冷水,導致寒濕之氣入侵脾胃,停滯不消,水氣浸潤,引起腹瀉、氣短乏力,精神萎靡不振,可以用「除濕湯」去除濕氣,「胃苓湯」和胃健脾,也能幫助恢復精神,否則抓破患處反而會加重病情。
如果瘡頭出現孔洞,膿水流出,如同天泡瘡、癩頭瘡的樣子;或者沒有膿水,突然破裂,水流出後瘡口乾涸,顏色發黑,則無法治療。
如果瘡口要結痂卻未結痂,痂皮要脫落卻未脫落,就要根據寒熱虛實來判斷用藥。
如果身體發熱口渴,想要喝湯水,這是脾胃氣虛,可以用「苓白朮散」、「木香散」、「六君子湯」治療。如果身體發熱煩躁,手腳發熱,想要喝冷水,這是脾胃積熱,可以用「人參麥門冬湯」治療。如果手腳心發熱,午後發熱,面紅心煩,這是肝脾血虛,可以用「四物湯」合「逍遙散」及「歸脾湯」治療。如果口渴想要喝冷水,大便便秘,煩悶不安,這是腸胃實熱,可以用「四順飲」、「解毒湯」治療。這樣就能使瘡口結痂脫落,不再有其他變化。千萬不可一概而論,認為是氣虛就只用補藥治療。
痘瘡日久,肌肉潰爛,膿血淋漓,遍身手足和皮脫去,腥臭不可聞者,其說有二。須當問其成膿而後潰爛,能進飲食,別無他症者,但當和脾助胃,避忌風寒,多用伏龍肝或敗草散滲之,自然平復。若先未曾成膿,逕自潰爛者,是名倒靨,不治症也。今人見此,概云漿臭者吉,不知臭有二說:有瘡乾臭者,有瘡腥臭者。
乾臭者,其瘡稠膿,其痂紅紫而厚,如肥皂色,此吉也。若腥臭者,其漿清,其痂或白,或黃,或油綠而薄,間有如雞糞色者,此逆也。若潦漿白泡之症,最忌破損。若破損而赤,不臭者,此無陽症也,可不辨哉?
白話文:
痘瘡
如果拖延時間過久,肌肉就會潰爛,膿血流淌不止,全身手腳和皮膚都脫落,散發著腥臭難聞的氣味,這病症的說法有兩種。
必須詢問病人
痘瘡是先形成膿液後才潰爛,且病人還能進食,沒有其他病症嗎? 如果是這樣,就應該著重調理脾胃,避免風寒,多用伏龍肝或敗草散來幫助排毒,自然會逐漸痊癒。
如果痘瘡
沒有先形成膿液,就逕自潰爛,這就是所謂的「倒靨」,是不治之症。
現在的人
看到這種情況,都說「漿臭者吉」,卻不知道臭其實有兩種:一種是瘡乾臭,一種是瘡腥臭。
瘡乾臭
,是指瘡裡有稠密的膿液,痂皮呈紅紫色且厚實,像肥皂一樣,這是吉兆。
若瘡腥臭
,則膿液稀薄,痂皮可能是白色、黃色、油綠色,薄薄的,有時像雞糞一樣,這是不好的徵兆。
如果出現
漿液稀薄、白色泡沫的症狀,最忌諱破損。如果破損後呈紅色,但不臭,這就屬於沒有陽氣的症狀,就不需要過於擔心了。
痘先因皮薄破損,多用補藥,重複腫脹灌漿而不能收靨,身復發熱者,此正氣得補,雖將邪毒驅逐為膿,然正氣終為邪毒剋剝,到此之時,其氣又衰,故不能逼逐邪氣以成痂,宜大補湯倍加人參治之。又有重複灌漿,但膿血淋漓,浸漬面目之間,不能幹靨,必有壞眼、損鼻、傷面之患,宜多服犀角消毒飲,升麻解毒湯。若元氣本實,能飲食者,可愈。
如或出血不止,膿水不幹,變成疳蝕瘡,名陽瘡出血者,雖內服大補湯,外用綿繭散敷之,縱幸而得生,亦難免於傷殘面目之患,然終百不救一也。
白話文:
痘瘡初起,是因為皮膚薄弱,容易破損。若患者過度服用補藥,導致痘疹反覆腫脹,膿液充盈,卻無法結痂,而且還伴隨發熱,這說明患者的正氣不足,雖然能夠驅逐邪毒化為膿液,但正氣最終還是被邪毒消耗殆盡。此時,患者的體力衰弱,無法將邪氣逼出形成痂皮,因此需要服用大補湯並增加人參的用量來加強補益。
還有一些情況,痘疹反覆腫脹,膿血不斷流出,浸漬面部,無法結痂,這預示著患者可能會有眼睛、鼻子、臉部受損的風險,應該多服用犀角消毒飲和升麻解毒湯來解毒消毒。如果患者元氣充足,能夠正常飲食,則有望痊癒。
如果痘瘡持續出血不止,膿液無法乾燥,演變成疳蝕瘡,稱為陽瘡出血,即使內服大補湯,外用綿繭散敷貼,縱使患者幸運地保住性命,也很難避免臉部受損的後果,治療成功率極低。
痘痂干潤圓滿,如螺螄殼,最為吉兆。然忽身體戰慄,口作胡言,或乾噦,發渴煩燥者,此正氣不能接濟,邪氣不能禁持,宜生脈散、燈心湯酌用之。
白話文:
痘痂乾燥潤澤,圓圓滿滿,像螺螄殼一樣,這是最好的徵兆。然而,如果突然身體發抖,說話胡言亂語,或者乾嘔、口渴煩躁,這表示正氣無法接濟,邪氣無法控制,應該服用生脈散、燈心湯,根據情況酌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