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 上卷 (5)
上卷 (5)
1. 論痘瘡首尾不可汗首尾不可下
夫痘賴氣血以成終始,故苟得其養,無物不長;苟失其養,無物不消。初發之時,若不惡寒,遍身不拘急,頭不痛,脈不洪大,此無外感症也。若妄汗之,則榮衛虛,肌肉開泄,風邪乘間變成斑爛異症,首之不可汗也。若不惡食,不煩躁,大小便調,不譫言妄語,脈不沉滑,此無傷食症也。
若妄下之,則脾胃氣虛,毒不能外出,而反內入變成倒陷,首之不可下也。已出之後,氣血虧損,身作潮熱,惕惕惡寒,或頭痛,四肢痠痛,不思大補氣血,以為傷寒惡寒也,而妄用羌活、防風、乾葛、升麻,苛發表之劑,或服後愈增大熱,病家猶以為邪氣未盡,復更一醫而重加發表;若痘後胃弱不思納受,脾弱不能運化,毒氣不清,身熱不除,不思健脾、養胃、敗毒、調元,誤認以為傷食惡食而妄加克伐之劑反增嘔噦泄瀉,病家或以為消導未盡,復更一醫,而重加利之,如是二症,未有不傳變而為慢驚。若慢驚已成,溫補回陽尚近於理。
白話文:
痘瘡的發病與氣血息息相關,氣血充足則痘疹生長旺盛,氣血不足則痘疹消退。初期如果沒有惡寒、全身不緊繃、頭不痛、脈象不洪大,表示沒有外感,不宜冒然發汗,否則會導致氣血虛弱,肌肉鬆弛,風邪乘虛而入,形成斑爛等其他病症。如果沒有厭食、煩躁,大小便正常,沒有神志不清,脈象不沉滑,表示沒有傷食,不宜冒然瀉下,否則會導致脾胃氣虛,毒素無法排出,反而內陷,形成倒陷症。痘疹出完後,氣血虧損,會出現潮熱、怕冷、頭痛、四肢酸痛等症狀,不可誤以為傷寒而使用羌活、防風、乾葛、升麻等發散藥物,否則會加重熱症。痘後如果胃口不好,脾胃虛弱,毒氣不能清除,身體發熱不退,不可誤以為傷食而使用克伐脾胃的藥物,否則會加重嘔吐腹瀉。這兩種錯誤的治療方法,很容易導致慢驚的發生。如果已經出現慢驚,則應該溫補回陽,才是合理的治療方法。
若徒治其標,率用天麻、防風、羌活、全蠍、殭蠶等藥,牛黃丸、鎮驚丹、紫金錠之類大傷陰血,如是夭亡,非庸醫妄汗、妄下者以殺之乎?所以痘後最忌汗下也。
白話文:
如果只是治標不治本,一味地使用天麻、防風、羌活、全蠍、僵蠶等藥物,或是服用牛黃丸、鎮驚丹、紫金錠之類會過度傷陰耗血的藥物,若因此導致病人死亡,豈不是庸醫胡亂發汗、瀉下,而將病人置於死地嗎?所以痘症之後,最忌諱的就是發汗、瀉下。
2. 論痘瘡首尾當汗當下
夫痘始於胎毒,發於時氣,類乎傷寒,行乎氣血。初出之時,若身體壯熱,頭痛鼻塞,噴嚏咳嗽,煩躁面赤,六脈洪數者,此表實熱甚也,須用升麻葛根湯、麻黃湯微汗以解之。已出之後,風邪乘虛而入致熱毒鬱而不發,或寒熱往來,或發驚搐,或鼻流清涕,或頭背身痛宜人參羌活湯、敗毒散、抱龍丸以和之,否則熱不解而邪毒停蓄於肌肉之間,不變為濕爛膿水疼痛之症者幾稀矣。
白話文:
痘疹的病因源於胎毒,發病則受時氣影響,性質類似傷寒,循行於氣血之中。
痘疹初發時,若患者身體壯熱、頭痛鼻塞、噴嚏咳嗽、煩躁面赤,脈象洪數,此為表實熱盛,需用升麻葛根湯、麻黃湯等藥物微微發汗解表。
痘疹已出後,風邪趁機乘虛而入,導致熱毒鬱積不發,患者可能出現寒熱往來、發驚抽搐、鼻流清涕、頭背身痛等症狀,宜用人參羌活湯、敗毒散、抱龍丸等藥物調和。若不及時治療,熱毒不消而邪毒停留在肌肉之間,就很容易發展成濕爛膿水、疼痛等更嚴重的病症。
若將見形、已見形時,大便秘結,身熱腹脹悶亂,煩躁狂言奔走,此裡實熱盛也,小承氣湯、四順飲加連翹利之。既膿之後,能食易消,大便秘結,發渴煩躁,此血熱停滯也,宜當歸芍藥湯加黃連、黃芩以順之;肥豬脂湯以潤之。小便澀者,六一散以利之,否則熱毒停於腸胃之間,未有不為口疳、牙宣、癰毒、下痢症者矣,豈可拘首尾不可汗、首尾不可下之說而誤之耶。
白話文:
如果在疾病初期或已經出現症狀時,患者出現大便秘結、身體發熱、腹部脹滿悶亂、煩躁不安、胡言亂語、到處走動,這些都是裡實熱盛的表現。可以用小承氣湯、四順飲加連翹來治療,以利通排泄。
如果已經化膿之後,患者能夠進食,而且食物容易消化,但仍有便秘、口渴、煩躁的症状,這是血熱停滯的表現,應該用當歸芍藥湯加黃連、黃芩來調理,並且用豬脂湯潤腸。
如果患者小便澀滯,可以使用六一散來利尿。否則,熱毒停留在腸胃之間,就會導致口疳、牙宣、癰毒、下痢等症狀。怎麼能拘泥於只用汗法或只用下法,而忽略了其他治療方法呢?
3. 保元湯辨
人參止渴生津液、和中益元氣;黃耆溫肉分而實腠理,補三焦而托瘡膿;炙甘草之甘溫以健脾胃,合藥性而不走失,立此三味為保元湯,固其理,實其表,誠確然之至論矣。但以此而治虛症,何施之不得?若煩躁發渴引飲,壯熱二便不通者,可以保元湯施治乎?舌心焦黑,六脈沉滑,夾斑疹、失血發泡者,可以保元湯施治乎?是以治痘者,須當分別寒熱虛實,表裡氣血,隨症處方而治療焉,斯百發百中矣。
故苟得其人,則硝硫砒豆投之,而當誠中病之奇方;苟非其人,則雖參耆菽粟用之失宜,亦皆殘生之烏喙也。豈可以保元一湯而為治痘首尾之要藥哉。然則《博愛心鑑》一書,醫者當變通而酌用之耳。若以溫補為是,以清涼為非;以保元為是,以疏通為非,則非予之所敢知也。
白話文:
人參能止渴生津,調和脾胃,增強元氣;黃耆溫暖肌膚,充實腠理,補益三焦,並能幫助瘡膿排出;炙甘草味甘性溫,能健脾胃,並能使藥性相合,不易散失。這三味藥材組合而成的保元湯,能固本培元,滋養身體,可謂是極為精確的理論。用此湯劑治療虛症,幾乎無所不能。然而,對於煩躁發渴、口乾引飲、發熱、大小便不通等症狀,可以用保元湯治療嗎?對於舌頭焦黑、脈象沉滑、伴隨斑疹、失血、起泡等症狀,可以用保元湯治療嗎?因此,治療痘症,必須根據寒熱虛實、表裡氣血等因素,辨證論治,對症下藥,才能百發百中。
即使是正確的藥材,如果用錯了人,也會變成毒藥;而即使是普通的藥材,如果用對了人,也能變成奇方妙藥。因此,不能單憑保元湯就當作治療痘症的關鍵藥物。所以,《博愛心鑑》一書,醫者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可拘泥於一法。如果認為溫補就是對的,清涼就是錯的;認為保元湯就是對的,疏通就是錯的,那麼就錯過了醫術的精髓,我也無能為力了。
予意治痘始末,莫若以理脾胃為主。胃司納受,脾司運化,一納一運,不惟氣得其正而血未必無小補矣,又何必拘拘於參、耆、甘草之三品也哉。
白話文:
我的治療痘痘的方法,主要是從調理脾胃出發。胃負責吸收營養,脾則負責轉化和消化食物,如果這兩個器官能夠正常工作,那麼血液循環也會得到改善,對皮膚也有好處。所以不必過分依賴人參、黃耆等藥材。
4. 見紅點忌用升麻辨
引蔥白散手陽明之風邪,引石膏止足陽明之木賊,引諸藥遊行四經,升陽氣於至陰之下,升麻之功,誠不小也。古人治斑疹已見未見、痘瘡已出未出而悉用升麻葛根湯以治之者,蓋欲疏通氣血,因其熱而發達之,俟出齊長髮之後,分氣血虛實,調理治療,未為不善者。若云見紅點忌用升麻,予不能不疑焉。
且痘之始出也,潮熱驚悸,眼目清白,氣息和平,飲食如故,二便調停,痘形疏朗,大小不一,作三次出,此順症不必服藥。升發者當以飲食湯水,微發之,如白酒漿、芫荽鮮筍湯、雄雞汁之類,頻頻用之。
白話文:
這段文字講述了中醫使用升麻的原理和在治療痘瘡方面的應用。
第一部分:
- "引蔥白散手陽明之風邪,引石膏止足陽明之木賊,引諸藥遊行四經,升陽氣於至陰之下,升麻之功,誠不小也。" 意思是說,升麻能引導蔥白散治療手陽明經的風邪,也能引導石膏治療足陽明經的木賊,它能引導各種藥物在四經中運行,並且將陽氣升至至陰之下,升麻的作用確實非常大。
第二部分:
- "古人治斑疹已見未見、痘瘡已出未出而悉用升麻葛根湯以治之者,蓋欲疏通氣血,因其熱而發達之,俟出齊長髮之後,分氣血虛實,調理治療,未為不善者。" 意思是說,古人治療斑疹和痘瘡,無論是已經出現或尚未出現,都使用升麻葛根湯,目的是疏通氣血,讓痘瘡因熱而快速發達,待痘瘡出齊長髮後,再根據氣血虛實情況進行調理治療,這種方法並無不妥。
第三部分:
- "若云見紅點忌用升麻,予不能不疑焉。" 意思是說,有些人認為出現紅點就忌用升麻,作者对此表示怀疑。
第四部分:
- "且痘之始出也,潮熱驚悸,眼目清白,氣息和平,飲食如故,二便調停,痘形疏朗,大小不一,作三次出,此順症不必服藥。升發者當以飲食湯水,微發之,如白酒漿、芫荽鮮筍湯、雄雞汁之類,頻頻用之。" 意思是說,痘瘡初期,如果出現潮熱、驚悸,但眼睛明亮,呼吸平穩,飲食正常,大小便通暢,痘形疏朗,大小不一,並且分三次出疹,屬於順症,不必服用藥物。如果需要幫助痘瘡發散,則可以用一些飲食湯水來促進發散,比如白酒漿、芫荽鮮筍湯、雄雞汁等,多喝一些。
總體而言,這段文字闡述了中醫使用升麻的原理和在治療痘瘡方面的經驗,並反驳了"見紅點忌用升麻"的觀點,最後還介紹了痘瘡順症的表現和相应的處理方法。
若發熱煩躁,欲出不出,或見而不透,或透而不淨,肢體倦怠腹滿氣粗,不用升麻葛根等味,則毒邪何由發泄?元氣何以疏通,若停滯於肌膚之間,未有不變為蚊跡蚤斑,喘滿光腫逆症者幾稀矣。
若依期見形,顆顆點點,摸之打手光澤明淨,氣血沖和,其毒已透,其出已淨,無俟人為者,而妄以升麻、乾葛、羌活,防風等藥以重表之,則表虛氣泄,灌漿收斂之際,傳遍斑爛,搨皮沾衣汙被苦痛不安者,不能保其必無也。大抵當發則發,當表則表,當汗則汗,變而通之,存乎人耳。
白話文:
如果發燒感到煩躁,想要出汗卻出不來,或者出汗了但汗出不透,或者汗出不淨,身體疲倦、肚子脹滿、呼吸粗重,不使用升麻、葛根等藥物,那麼體內的毒邪要怎麼排泄呢?元氣要怎麼疏通呢?如果毒邪停留在肌膚之間,難道不會變成蚊蟲叮咬的痕跡、斑點,以及喘不過氣、身體浮腫、逆流等症狀嗎?
如果按照預定的時間出現疹子,一顆一顆的,摸起來光滑明亮,氣血調和,說明毒邪已經透出,已經排出乾淨,不需要刻意用藥物來逼出。但是如果胡亂使用升麻、葛根、羌活、防風等藥物來加重表面的症狀,就會導致體表虛弱,氣血外泄,在排汗收斂的時候,會蔓延成斑點、潰爛,甚至會脫皮沾到衣服和床單,痛苦不堪,很難保證不會發生這種情況。總之,應該順應自然,發燒就發燒,應該出汗就出汗,變通處理,這就需要依靠人的智慧了。
若曰大凡見痘紅點,悉忌用升麻,則非。予之所敢深信者,因錄之以備擇。
升麻葛根湯
升麻,乾葛,白芍藥(酒炒),羌活,甘草(各等分)
上銼散,水煎服。
惺惺散
人參,白朮,白茯苓,天花粉,桔梗,細辛,甘草,薄荷(各等分)
白話文:
升麻湯
- 升麻、葛根、白芍(酒炒)、羌活、甘草(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用水煎服。
惺惺散
- 人參、白朮、茯苓、天花粉、桔梗、細辛、甘草、薄荷(各等分)
水一鍾,姜二片,煎服。
人參調中湯
人參,黃耆(炙),甘草(炙),木香,白芍藥(酒炒),陳皮(隨意加減)
水一鍾,棗一枚,煎服。
七味豆蔻丸
木香(三錢),肉豆蔻(麵煨去油,七錢半),砂仁(二錢),龍骨(火煅過,五錢),訶子肉(五錢),白礬(煅過,七錢),赤石脂(煅過,七錢)
白話文:
水一杯,薑兩片,煎煮後服用。
人參、黃耆(炙)、甘草(炙)、木香、白芍藥(酒炒)、陳皮(隨意加減)
水一杯,大棗一枚,煎煮後服用。
木香(三錢)、肉豆蔻(麵煨去油,七錢半)、砂仁(二錢)、龍骨(火煅過,五錢)、訶子肉(五錢)、白礬(煅過,七錢)、赤石脂(煅過,七錢)
上共為末,糊丸如粟米大。三歲者,五十丸。量兒大小加減,陳米湯送下。
抱龍丸
天竺黃(一兩),膽南星(二兩),辰砂(三錢)
共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燈心湯或白滾湯化下。
參蘇飲
人參,紫蘇葉,桔梗,前胡,甘草,乾葛,川芎,陳皮,防風,熟半夏,赤茯苓
白話文: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如粟米般大小的丸子。三歲兒童服用五十丸,依兒童體型大小增減劑量,用陳米湯送服。
天竺黃一兩、膽南星二兩、辰砂三錢,將其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如芡實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燈心湯或白開水送服。
人參、紫蘇葉、桔梗、前胡、甘草、乾葛、川芎、陳皮、防風、熟半夏、赤茯苓等藥材混合使用。
水一鍾,姜二片,煎五分,不拘時服。
麻黃解表湯
麻黃(去節),羌活,防風,升麻,乾葛,荊芥穗,牛蒡子,蟬退,甘草,桔梗
水一鍾,姜三片,煎服。
參耆內托散
人參,黃耆,當歸,川芎,厚朴,防風,桔梗,白芷,官桂,木香(隨時加減)
水一鍾,糯米一錢
白話文:
藥材
- 麻黃(去節):去掉節的麻黃
- 羌活
- 防風
- 升麻
- 乾葛
- 荊芥穗:荊芥的花穗
- 牛蒡子
- 蟬退
- 甘草
- 桔梗
用法
- 水一鍾:以一杯水
- 姜二片:加入兩片生薑
- 煎五分:煎煮至藥汁剩五分之一
- 不拘時服:不限時間,隨時服用。
藥材
- 人參
- 黃耆
- 當歸
- 川芎
- 厚朴
- 防風
- 桔梗
- 白芷
- 官桂
- 木香(隨時加減):根據病情需要,隨時增減木香的用量。
用法
- 水一鍾:以一杯水
- 姜三片:加入三片生薑
- 煎服:煎煮至藥汁剩適量後服用。
糯米一錢
加入一錢糯米,具體用法未說明。
註釋
- “鍾”為古代容量單位,約等於現代的200毫升。
- “錢”為古代重量單位,約等於現代的3.75克。
麻黃解表湯
藥材:麻黃(去節)、羌活、防風、升麻、乾葛、荊芥穗、牛蒡子、蟬退、甘草、桔梗。
用法:取一杯水,加入兩片生薑,放入藥材,煎煮至藥汁剩五分之一,不限時間隨時服用。
參耆內托散
藥材:人參、黃耆、當歸、川芎、厚朴、防風、桔梗、白芷、官桂、木香(根據病情需要增減)。
用法:取一杯水,加入三片生薑,放入藥材煎煮至藥汁剩適量後服用,並加入一錢糯米,具體用法待查。
參苓白朮散
人參,白朮,白茯苓,蓮肉,乾山藥,桔梗,薏苡仁,藿香,乾葛,肉豆蔻(麵包煨,去油)
牛黃清心丸
牛黃,人參,神麯,桂,乾薑(炮,各一錢五分),冰片,麝香(各五錢),雄黃(飛過,一錢),川芎,茯苓,柴胡,桔梗(炒),犀角屑(各二錢),白朮(炒),黃芩(炒),黑豆(炒),阿膠(炒成珠),麥門冬(去心),杏仁(去皮光,各二錢五分),蒲黃,白芍藥(炒,各一兩),乾山藥(八錢),甘草(七錢),金箔(一百五十片),羚羊角屑(五錢)
白話文:
參苓白朮散:
- 人參:補氣。
- 白朮:健脾、燥濕。
- 白茯苓:利水滌痰、健脾。
- 藥肉:滋陰補血。
- 蓮子:補脾、養心。
- 幹山藥:補脾益肺、固精止帶。
- 桔梗:宣肺、利咽。
- 薏苡仁:除濕、利水。
- 藿香:化濕、解暑。
- 幹葛:清熱、解毒。
- 肉豆蔻:暖胃、止瀉。
牛黃清心丸:
- 牛黃:清熱、鎮靜、開竅。
- 人參:補氣。
- 神麯:消食、健胃。
- 桂:溫中、散寒。
- 幹薑:溫中、散寒。
- 冰片:清熱、醒腦。
- 麝香:開竅、止痛。
- 雄黃:殺蟲、解毒。
- 川芎:活血、止痛。
- 茯苓:利水滌痰、健脾。
- 柴胡:疏肝、解鬱。
- 桔梗:宣肺、利咽。
- 犀角屑:清熱、解毒。
- 白朮:健脾、燥濕。
- 黃芩:清熱、解毒。
- 黑豆:補腎、利水。
- 阿膠:補血、潤燥。
- 麥門冬:潤肺、養陰。
- 杏仁:潤肺、止咳。
- 蒲黃:止血、活血。
- 白芍藥:養血、調經。
- 幹山藥:補脾益肺、固精止帶。
- 甘草:調和諸藥、清熱。
- 金箔:補腎、潤燥。
- 羊角屑:清熱、解毒。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金箔為衣。竹葉燈心湯磨化,不拘時服。
六一散,一名辰砂益元散
滑石(為細末,水飛淨,六兩),甘草(刮去皮,炙過,為細末,一兩)
上為一處,每服一二匙,用涼燈心湯調下。夏月井水調服,加辰砂末二錢,名為辰砂益元散。
補中益氣湯
人參,黃耆,甘草,白朮,當歸,升麻,柴胡,橘紅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同芡實,再用金箔包覆。服用時,用竹葉燈心湯磨化,不限時間服用。
六一散,又名辰砂益元散。
將滑石研磨成細末,用水漂洗乾淨,取六兩;甘草刮去外皮,用火炙烤後研磨成細末,取一兩。
將以上兩種藥材混合在一起,每次服用一到兩匙,用涼的燈心湯送服。夏季可用井水送服,並加入二錢的辰砂末,稱為辰砂益元散。
補中益氣湯的藥材包括:人參、黃耆、甘草、白朮、當歸、升麻、柴胡、橘紅。
水一鍾,姜二片,棗一枚,煎服。
理中湯
人參,白朮,甘草,乾薑(煨,各等分)
水一鍾,煎服。
玄參解毒湯
玄參,黃芩,山梔(炒黑),桔梗,甘草,生地,荊芥穗,乾葛(各等分)
水煎服。
保元湯
人參,黃耆,甘草,肉桂(隨意加減)
水一鍾,糯米一錢,煎服。
加味邊翹散
連翹,升麻(各酒洗),葛根,甘草,桔梗,赤芍藥,黃芩(酒炒),木通,牛蒡子,麥門冬(去心),山梔(酒炒)
白話文:
水一杯,姜两片,枣子一颗,煎煮服用。
人参,白术,甘草,干姜(煨,各等量)
水一杯,煎煮服用。
玄参,黄芩,山栀(炒黑),桔梗,甘草,生地,荆芥穗,干葛(各等量)
水煎煮服用。
人参,黄芪,甘草,肉桂(随意增减)
水一杯,糯米一钱,煎煮服用。
连翘,升麻(各用酒洗),葛根,甘草,桔梗,赤芍药,黄芩(酒炒),木通,牛蒡子,麦门冬(去心),山栀(酒炒)
水一鍾,燈心竹葉煎服。
四聖丹
血餘(一錢),珍珠末(三分),菀豆(十粒,為末)
共為細末,用油胭脂調成膏。凡有痘疔,將銀針挑破,刮去惡血、惡水後用膏點入。
陳皮異功散
木香,當歸,陳皮,丁香,肉豆蔻(麵包煨),官桂,人參,白朮,厚朴,白茯苓,熟半夏,附子(制過)
白話文:
取一碗水,將燈心草和竹葉煎煮後服用,這是四聖丹。將血餘一錢、珍珠粉三分、菀豆十粒研磨成細末,再以油胭脂調製成膏狀。凡患有痘疔者,用銀針挑破患處,刮去惡血和膿水後,將膏點入患處。陳皮異功散則由木香、當歸、陳皮、丁香、麵包煨肉豆蔻、官桂、人參、白朮、厚朴、白茯苓、熟半夏、炮製過的附子等藥材組成。
水一鍾,姜三片,棗二枚,煎五分,空心服。
四聖散
紫草,木通,蟬退,甘草,一方加枳殼
川芎(名加味四聖散)
水一鍾,煎服。
導赤散
木通,生地,甘草(各等分),竹葉(三十片)
水一鍾,煎服。
犀角散
犀角,防風(各一錢),甘草(五分),黃連(錢半)
白話文:
一杯水,加入三片薑、兩枚棗,煎煮至五分之ㄧ,空腹服用。紫草、木通、蟬退、甘草,一方加枳殼,水一杯煎服。川芎則稱為加味四聖散。木通、生地、甘草等量,竹葉三十片,水一杯煎服。犀角、防風各一錢,甘草五分,黃連半錢。
水一鍾,燈心竹葉煎服。
涼血解毒湯
當歸,白芷,升麻,紫草,紅花,赤芍藥,桔梗,連翹,燈草
水一鍾,煎服。
生地四物湯
生地黃,當歸,白芍藥,川芎
水一鍾,煎服。
八物湯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白芍藥,熟地黃,川芎
水一鍾,煎服。
人參透肌散
白話文:
水一鐘,用燈心草和竹葉煎煮後服用。
當歸、白芷、升麻、紫草、紅花、赤芍藥、桔梗、連翹、燈草,水一鐘煎煮後服用。
生地黃、當歸、白芍藥、川芎,水一鐘煎煮後服用。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白芍藥、熟地黃、川芎,水一鐘煎煮後服用。
人參、透骨草,水一鐘煎煮後服用。
人參,白芍藥,川芎,甘草,蟬退,陳皮,白茯苓,白朮,木通,紫草,當歸
水一鍾,煎服。
陳皮木香散
木香,大腹皮,赤茯苓,人參,前胡,青皮,半夏,丁香,訶子肉,甘草,桂心
水一鍾,煎服。
四君子湯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
水一鍾,煎服。
五苓散
白朮,茯苓,豬苓,澤瀉(各一錢),肉桂(三分)
白話文:
人參、白芍藥、川芎、甘草、蟬蛻、陳皮、白茯苓、白朮、木通、紫草、當歸,加水煎服。
木香、大腹皮、赤茯苓、人參、前胡、青皮、半夏、丁香、訶子肉、甘草、桂心,加水煎服。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加水煎服。
白朮、茯苓、豬苓、澤瀉各一錢,肉桂三分,加水煎服。
共為細末,每服一錢,米湯調下。煎服亦可。
人參敗毒散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桔梗,人參,茯苓,枳殼,甘草,川芎
水一鍾,姜一片,煎服。
十宣散
人參,當歸,黃耆,官桂,甘草,川芎,防風,桔梗,木香,白芷,厚朴,紫草
水一鍾,煎服。
托裡快斑湯
人參,當歸,桔梗,牛蒡子,連翹,防風,甘草,白朮,赤芍藥,黃耆,荊芥穗(各等分),一方加木香
白話文:
共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米湯調服。煎煮服用亦可。
人參敗毒散: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桔梗、人參、茯苓、枳殼、甘草、川芎。
水一碗,加入一片生薑,煎煮服用。
十宣散:人參、當歸、黃耆、官桂、甘草、川芎、防風、桔梗、木香、白芷、厚朴、紫草。
水一碗,煎煮服用。
托裡快斑湯:人參、當歸、桔梗、牛蒡子、連翹、防風、甘草、白朮、赤芍藥、黃耆、荊芥穗(各等份),其中一方加木香。
水一鍾,煎服
解毒救苦湯
升麻,葛根,牛蒡子,桔梗,天花粉,地骨皮,荊芥穗,甘草,連翹,川芎,黃芩,紫草
水一鍾,煎服。
大補湯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藥,生地黃,黃耆,肉桂
水一鍾,糯米一錢,煎服。
內托散
人參,黃耆,甘草,當歸,白芍藥(酒炒),陳皮,川芎,肉桂
水一鍾,糯米一錢,煎服。
消毒飲
白話文:
- 解毒救苦湯
- 水一杯,煮好後服用。
- 配方:升麻、葛根、牛蒡子、桔梗、天花粉、地骨皮、荊芥穗、甘草、連翹、川芎、黃芩、紫草。
- 大補湯
- 水一杯,加入糯米一錢,煮好後服用。
- 配方: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酒炒)、生地黃、黃耆、肉桂。
- 內託散
- 水一杯,加入糯米一錢,煮好後服用。
- 配方:人參、黃耆、甘草、當歸、白芍(酒炒)、陳皮、川芎、肉桂。
- 消毒飲
- 水一杯,煮好後服用。
- 注意:這部分似乎缺少了具體的配方組成。
牛蒡子,甘草,防風,荊芥穗
水一鍾,煎服。
小承氣湯
厚朴,大黃,枳實,一方加芒硝
水一鍾,煎五分服。
穀精草散
治痘後眼睛生翳。
穀精草(一兩),生蛤粉(二兩)
上為細末,用獖豬肝一葉,竹刀批作片,擦藥在內,或麻或草縛定,以砂罐貯水,慢火煮熟,令兒不拘時服。
蟬退木賊湯
白話文:
以上三帖中藥方,分別針對不同的症狀,採用不同的藥材組合。
- 小承氣湯 適合治療感冒、發燒等症狀。
- 厚朴枳實湯 適合治療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加芒硝則可以加強瀉下作用。
- 穀精草散 適合治療痘疹後眼睛生翳,以豬肝作為載體,將藥粉敷在眼睛上,達到治療效果。
蟬退木賊湯
的用法需要查閱更多資料才能確定。
請注意
中藥的使用需要專業醫師的指導,以上僅供參考,勿自行服用。
治症同前。
蟬退(廿一個),木賊(五錢)
水二鍾,煎一鍾,日逐隨意飲。
清肝氣黏子湯
治痘後眼黑睛紅色,怕日羞明,欲生翳沫。
甘草,桔梗,鼠黏子,連翹,當歸,赤芍,防風,荊芥,蒼朮(為君),黃芩(酒炒),穀精草,龍膽草
水一鍾,煎五分,食遠服。
洗肝散
退痘後眼翳。
甘草,桔梗,川芎,木賊,草決明,沙苑蒺藜,穀精草,柴胡,當歸,黃芩,防風
水一鍾,煎五分,食遠服。
白話文:
治療方法與前述相同。蟬退二十一個,木賊五錢,加水兩杯,煎成一杯,每天隨意飲用。
清肝氣黏子湯用於治療痘疹後眼黑睛紅,畏光羞明,眼翳欲生的症狀。甘草、桔梗、鼠黏子、連翹、當歸、赤芍、防風、荊芥、蒼朮(為君藥)、黃芩(酒炒)、穀精草、龍膽草,加水一杯,煎成五分,飯後服用。
洗肝散用於治療痘疹後眼翳。甘草、桔梗、川芎、木賊、草決明、沙苑蒺藜、穀精草、柴胡、當歸、黃芩、防風,加水一杯,煎成五分,飯後服用。
甘桔湯
治痘瘡首尾喉痛。
甘草,桔梗(各等分)
水一鍾,煎四五分,食遠服。
射干鼠黏子湯
治痘後喉痛不可忍者。
射干,山豆根,牛蒡子,桔梗,升麻,木通,燈草,防風,薄荷,玄參
水一鍾,煎五分,食遠服。
白虎湯
治痘瘡,熱極煩躁引飲,舌上生刺,睡臥不安者。
石膏(三錢),甘草(一錢),知母(一錢五分),人參(一錢五分),麥門冬(去心,一錢五分),粳米(二十粒)
白話文:
甘桔湯用於治療痘瘡初期和後期喉嚨痛,由甘草和桔梗等分組成,水煎服,飯後服用。
射干鼠黏子湯用於治療痘瘡後喉嚨痛難以忍受,由射干、山豆根、牛蒡子、桔梗、升麻、木通、燈草、防風、薄荷、玄參等藥材組成,水煎服,飯後服用。
白虎湯用於治療痘瘡,症狀為發熱極度煩躁、口渴、舌頭上長刺、睡覺不安,由石膏、甘草、知母、人參、麥門冬(去心)、粳米組成,水煎服。
水煎服,淡竹葉隨意加減。
水楊湯
浴洗瘡疹最妙。
水楊柳,生於溪邊,細條叢生者是也。亦有用苑內栽培觀音柳者。春冬用枝條,秋夏連枝葉,銼斷,用長流水一鍋,入楊柳枝葉在內,煎六七沸,將三分中一分入浴盆內,不要太熱,不要太冷,先要用過升表藥或內托藥,然後將兒浴洗,漸添湯,浴畢抱置溫暖處,勿令見風,以燈照看,隱隱有起發意,此佳兆也。若先後不見起發,不見紅綻,則津液枯矣,不必更洗。
白話文:
用清水煎煮藥物,淡竹葉可以根據情況加减。
水楊湯是治療瘡疹的最佳方法。
水楊柳生长在溪边,细长枝条丛生的是正宗。也有用园内栽培的观音柳的。春冬用枝条,秋夏连枝叶,切断,用长流水一锅,放入杨柳枝叶,煎煮六七沸,取三分之一倒入浴盆内,不要太热,也不要太冷,先要用过发汗的药物或内托药,然后让孩子沐浴,逐渐添水,沐浴完毕抱到温暖的地方,不要让他吹风,用灯照着看,如果隐隐约约有发疹的迹象,这是好兆头。如果前后不见发疹,不见红肿,那么津液就枯竭了,不必再洗。
解毒鼠黏子湯
治痘後口瘡。
白朮(於潛者佳),黃連,甘草,桔梗,鼠黏子,連翹,玄參,薄荷,防風
水一鍾,煎五分,食遠服,渣煎,攪口洗瘡。
口瘡藥
治諸瘢口瘡。
黃連,細辛(各等分,為極細末)
先用米泔水攪淨後,用藥末擦上。
立效散
治痘疹、口瘡、口疳神效。
冰片(二分),干胭脂(二分),麝香(一分),珍珠(三分),龍骨(三分),血竭(三分),鏡秀(二分),兒茶(三分),生肌散(四分,外科醫家處取)
白話文:
解毒鼠黏子湯用於治療痘疹後的口瘡,以白朮、黃連、甘草、桔梗、鼠黏子、連翹、玄參、薄荷、防風等藥材,煎水服用,渣滓則用來洗漱口瘡。口瘡藥則用黃連和細辛研末,以米泔水攪拌後塗抹於口瘡處。立效散則用於治療痘疹、口瘡和口疳,以冰片、干胭脂、麝香、珍珠、龍骨、血竭、鏡秀、兒茶和生肌散等藥材混合製成。
共為極細末,先用米泔水洗,攪淨後,擦藥末,嚥下亦無妨。
柴胡門冬散
治痘後咳嗽。
柴胡,麥門冬(去心),茯苓,甘草,白朮,乾葛,陳皮,半夏,桑皮
水一鍾,姜一片,煎五分,食遠服。
敗草散
用多年蓋牆屋上爛草不拘多少,曬乾或烘乾,為細末,擦在破爛處。若膿水不絕,沾衣服難以坐臥,可用二三升,攤在席上,令兒坐臥在上,此草經霜露,感天地陰陽之氣,善解瘡毒,其功不可盡述。如一時不得敗草者,滑石末、綠豆粉、喬麥面代用之亦可。
綿繭散
白話文:
柴胡門冬散是一種治療痘瘡後咳嗽的中藥方劑。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淘米水洗淨,然後塗抹患處,也可以吞服。
敗草散是一種用腐爛的草製成的藥膏,可以治療瘡毒。將草曬乾或烘乾,研磨成粉末,塗抹在患處。如果膿水不斷流出,可以用敗草粉鋪在席子上,讓病人坐臥其上。敗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如果找不到敗草,可以用滑石粉、綠豆粉、蕎麥粉代替。
綿繭散是一個藥方名稱,但沒有具體的描述。
治痘疳。
出蛾綿繭子不拘多少,將生白礬捶碎,入繭內令滿,以炭火燒之。白礬汁盡,取出,研細,加密佗僧五錢,白芷末二錢,和藥擦上。
當歸芍藥湯
治痘後下痢膿血。
當歸,芍藥,枳殼,黃連,黃芩,茯苓,澤瀉,陳皮,牛蒡子
水一鍾,煎五分,不拘時服。
千捶膏
貼痘毒、痘疳,及一切無名腫毒,神效。
乳香,沒藥,兒茶,天麻仁,松香(各等分)
白話文:
治療痘瘡引起的疳積,取蠶蛾吐出的絲繭,不限數量,將生白礬搗碎填入繭中直到裝滿,用炭火燒灼。白礬汁液燒盡後取出,研成細末,加入密陀僧五錢、白芷末二錢,混合藥粉塗抹患處。
治療痘瘡後出現的膿血性腹瀉,可用當歸、芍藥、枳殼、黃連、黃芩、茯苓、澤瀉、陳皮、牛蒡子,水煎服,每次煎取五分,不限時間服用。
千捶膏可以貼敷痘瘡毒、痘瘡引起的疳積,以及各種無名腫毒,療效顯著。將乳香、沒藥、兒茶、天麻仁、松香等藥材等量混合製成膏藥。
用槌捶三五千下成膏,攤在段子上,貼之。
四順飲
治痘瘡,大便秘結,煩躁口渴,譫言妄語。
大黃,赤芍藥,當歸(各等分),甘草(減半)
水一鍾,煎五六分服。
白話文:
用槌子反覆敲打藥材三千到五千下,直到變成膏狀,然後將膏藥攤在布上,貼在患處。
四順飲
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天花、便秘、煩躁口渴、神志不清說胡話等症狀。
藥材包括大黃、赤芍藥、當歸(各等份)、甘草(減半)。
用一杯水煎煮藥材,煎煮到只剩下五分之一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