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 上卷 (5)
上卷 (5)
1. 論見形
痘瘡,發熱三四日而出,或身涼而後出,大小不一等,顆顆相間如痘,如珠,摸之礙手,明潤光澤,根顆紅活,痘與皮肉紅白分明,作三次出,天庭無,年壽無,喉下無,頭、面、胸、背稀少,飲食言動、大小便如故,至吉之兆,順之症也。不須服藥,當觀其日後何如,隨時調理而已。
熱便出瘡多稠密,當詳視其稠密之中,根顆分與不分,顏色紅潤不紅潤,有無黑色痘疔、芋頭皮色痘疔、紫色痘疔,更察其元氣虛實,年紀少長。若疔少根腳分明,顏色紅潤,元氣實,年力大,飲食強者,當以銀針挑破疔口,括去惡水、惡血,塗以四聖丹,拔其毒;內用小劑保元湯,加活血解毒之藥治之。如頂不起者,倍加鼠黏子;小便秘者,燈心湯調益元散。
用藥後如飲食不減,大小便調,瘡色飽滿,光澤日長一日,依期灌漿,不煩躁,不癢榻,不瀉,或癢而抓破,鮮血淋淋,扶過十三日、十五日,自然平復。其或過用解毒之藥,致寒氣損傷脾胃,作瀉作嘔,癢渴不止,咬牙寒顫者,投以陳氏異功散、七味豆蔻丸,止瀉調元,溫胃亦可得愈。
痘既見形,雖分根顆,身尚發熱,瘡色乾焦枯紫,大便燥結,此火盛毒熾,氣血分俱有熱也。久則津液枯而發渴,當用四聖散、導赤散、犀角飲,使心火有所導引,則熱自退;更用涼血解毒湯、辰砂益元散,無使其變壞轉黑而為危惡症也。若身不熱而止乾焦者,此內熱也,導赤散加木通即安。
痘色雖紅活,卻過於嬌嫩,如水噴桃花之狀,此皮嫩囂薄,元氣不實,毒入氣分者也。當大劑保元湯,少加酒洗焙乾當歸身、酒炒白芍藥、肉桂、糯米為治。
痘色淡白而嫩,或皮寬者,此毒雖少而元氣至虛,不能擴充者也。宜參耆內托散,倍加糯米為主,保元湯加生磨木香汁、官桂等藥治之。
痘瘡起色雖紅,但乾燥口渴者,此火盛血不足,當用生地四物湯加牛蒡子、紫草、木通、連翹等治之。
痘雖光潤,以手摸之即破,此血有餘而氣不足,或衣被過厚,汗出過多,或先用表藥劑大,以致如此。宜大劑參耆內托散主之,保元湯加官桂等治之。
痘色如麩殼,無紅色,無水氣者,此氣血俱虛,雖用八物,亦不能轉。間有一二服八物湯並黃耆、肉桂之類,變為紅潤含水者,此又可治也,否則危矣。以上諸候,俱有癢搨之變,均之為險症也。
痘內遍身有碎小密如芥子者,此夾疹也;有內色鮮紅成片,或塊者,此夾斑也,皆毒火太盛,薰於中,故一齊湧出。宜解毒涼血使斑疹消去,則可施治,以蟬退、荊芥、殭蠶、川山甲等治之。蓋痘瘡夾斑疹,如五穀中夾荑稗,未有不耨去荑稗而得五穀茂盛者也。書云:瘡夾疹者半輕半重,三日退者可治,三日不退者難治。
白話文:
關於痘瘡的現象,通常在發燒三到四天後出現,有的人在體溫恢復正常後纔出現。痘瘡的大小各異,它們之間互不連接,像珍珠一樣突出,觸摸起來能感覺到,且表面光澤明亮。痘瘡的根部呈現鮮活的紅色,與周圍的皮膚形成鮮明的紅白對比。痘瘡會分三次出現,額頭、鼻子和喉嚨下方不會有痘瘡,頭部、面部、胸部和背部的痘瘡數量較少。患者的飲食、說話、行動以及大小便都與平常無異,這是吉祥的徵兆,屬於順利的情況。這種情況下不需要服用藥物,只需觀察後續發展,隨時進行調理即可。
如果發燒同時出現大量密集的痘瘡,應詳細檢查痘瘡的密集程度,觀察痘瘡的根部是否清晰,顏色是否紅潤,有無黑色痘療、芋頭皮色痘療、紫色痘療,同時需評估患者身體的虛實狀況,以及年齡大小。若痘療少,根部清晰,顏色紅潤,身體健康,年紀較大,且飲食正常的,應使用銀針挑破痘療,清除惡質的液體和血液,再塗上四聖丹,幫助排毒;內部則服用少量的保元湯,加上活血解毒的藥物。對於痘療無法自行消退的,可以增加鼠粘子的劑量;小便不通暢的,則可用燈心湯調配益元散。
服用藥物後,如果飲食沒有減少,大小便正常,痘瘡的顏色飽滿,光澤逐日增加,按照預定時間灌漿,沒有煩躁感,不癢,不拉肚子,或者雖癢但抓破後有新鮮的血液流出,度過十三、十五天後,痘瘡自然就會痊癒。然而,如果過度使用解毒藥物,導致身體寒氣過重,損傷脾胃,引起嘔吐、腹瀉,不停癢渴,甚至咬牙寒顫,這時應該服用陳氏異功散、七味豆蔻丸,止瀉調節身體,溫暖胃部,這樣也能康復。
痘瘡顯形後,雖然痘瘡的根部分明,但身體仍持續發燒,痘瘡的顏色乾燥焦黑,大便乾燥,這代表體內火氣旺盛,毒氣濃烈,血液和氣血兩方面都有熱象。時間一長,身體的津液會枯竭,引起口渴,此時應使用四聖散、導赤散、犀角飲,讓心臟的火氣得以引導,熱象自然就會消退;再使用涼血解毒湯、辰砂益元散,防止痘瘡變黑,轉為嚴重的病情。如果身體不發燒,但痘瘡仍然乾燥,這是內熱的表現,使用導赤散加木通就可以緩解。
痘瘡顏色雖紅潤,但過於嬌嫩,像被水沖擊的桃花,這表示皮膚細嫩,元氣不足,毒素進入氣分。應服用大劑量的保元湯,再加入酒洗乾燥的當歸、酒炒的白芍、肉桂和糯米作為治療。
痘瘡顏色淺白而嬌嫩,或是皮膚鬆弛,這表示毒素雖少,但元氣極度虛弱,無法充分抵抗毒素。適合服用參耆內託散,主要成分為糯米,再搭配保元湯,加上生磨木香汁、官桂等藥物。
痘瘡顏色雖紅潤,但乾燥且口渴,這表示火氣旺盛,血液不足,應使用生地四物湯,加上牛蒡子、紫草、木通、連翹等藥物治療。
痘瘡雖光澤亮麗,但一用手觸摸就破掉,這表示血液充足,但氣力不足,可能是因為穿著過多,汗水過多,或是之前使用過多的解表藥物。適合服用大劑量的參耆內託散,再搭配保元湯,加上官桂等藥物。
痘瘡顏色像麩皮,沒有紅色,也沒有水氣,這表示氣血雙虛,即使使用八物湯,也無法轉好。偶爾有一兩次服用八物湯,加上黃耆、肉桂等藥物,痘瘡轉為紅潤且含有水氣,這種情況是可以治療的,否則病情就危險了。以上各種情況,都會伴有癢感,都是危險的症狀。
全身布滿像芥菜籽一樣的小痘瘡,這是疹子併發症;體內痘瘡顏色鮮紅成片,或呈塊狀,這是斑疹併發症,都是因為毒素和火氣太盛,薰蒸體內,所以痘瘡和疹子一起湧出。應使用解毒涼血的藥物,讓斑疹消失,才能進一步治療,可使用蟬蛻、荊芥、殭蠶、川山甲等藥物。痘瘡併發斑疹,就像五穀裡混有雜草,必須除去雜草,五穀才能繁茂。書上說:痘瘡併發疹子,病情一半輕一半重,三天內疹子消退就能治療,超過三天疹子仍未消退就很難治療。
痘瘡剛出現就形成水泡,僅僅兩三天,頭部就出現白水,不久後就乾涸,其餘的痘瘡沒有隆起,這是毒素極其旺盛,稱為過度失序。民間說法是:未老先白頭,無法治療。
痘瘡出現後,如果密集地聚集在一起,像蠶卵一樣,堆疊得像魚卵,平滑地像肥胖的蠶,被抓破像蛇皮脫落,結痂像冷粥皮,臉部、眼睛、嘴脣上下全腫脹,那麼在五到七天內會出現斑疹,產生血泡,口鼻出血而死亡。痘瘡的腫脹是好事,但皮膚的腫脹是壞事。書上說:痘瘡腫脹但皮膚不腫脹是好的,皮膚腫脹但痘瘡不腫脹是不好的,正是這個道理。如果痘瘡像寒風中的雞皮疙瘩,隱隱約約,或出現啼叫煩躁的症狀,病情就很危險。
如果胸前、背部、手腳出現腫硬的塊狀痘瘡,顏色青紫,像丹瘤一樣,將會變成黑色凹陷,潰爛形成坑洞,病情非常危險。如果出現像跳蚤咬傷、蚊蟲叮咬、灑朱、墨點、青黛色的紅紫黑斑,與皮膚表面平齊,或是臉部出現像胭脂一樣的大片紅斑,這是極其危險的徵兆,三到五天內病情就會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