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繼孔

《幼幼集》~ 中卷 (5)

回本書目錄

中卷 (5)

1. 小兒有病須看虎口三關

吐後生驚者,以星香散主之;瀉後生驚者,以參苓白朮散主之;嗽後生驚者,以門冬散主之;病後生驚者,補中益氣湯加減治之。急驚傳變為慢者,鎮心丸、回生丹本藥內少加截風化痰藥治之。大抵治急驚者,十全八九;治慢驚者,十不救一。辨之不真,藥之不當,延緩不能速救,以致夭亡者,得不歸咎於醫歟!

牛黃丸

枳實,大黃,陳皮,黃芩,牛膽南星(各等分),辰砂(水飛入藥內,不拘分兩,以紫色為度)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圓眼肉大,辰砂、金箔為衣。每一丸,燈心湯化下。

鎮驚錠子

天竺黃(五錢),膽南星(一兩),辰砂(三錢),雄黃(二錢),牛黃(七分),冰片(五分),麝香(五分,以上另研),羌活,防風,白附子(五錢),枳實,大黃,茯神,殭蠶,全蠍,黃連,天麻(各二兩)

上為末,甘草煎湯,打糊為錠,曬乾,辰砂為衣。每服用燈心湯磨下,或薄荷湯磨下。

鎮心丸

紫河車(黑豆水煮,五錢),乾山藥(一兩),甘草(一兩),牙硝(三錢),人參(一兩),辰砂(六錢),茯神(一兩),麝香(一錢),冰片(三分)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金銀箔為衣。每服如圓眼肉大,或燈心湯,或薄荷湯,或麥門冬湯,化下。

醒風天麻湯

羌活,防風,天麻,枳實,黃連,黃芩,橘紅,膽星,全蠍,茯神

用水一鍾,姜二片,煎五分,入薑汁一匙,不拘時服。

星香散

膽南星,陳皮,半夏,藿香,香附,砂仁,白朮,人參,天麻,茯神,鉤藤

用水一鍾,煨姜二片,煎至四五分,不拘時服。

參苓白朮散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厚朴,澤瀉,肉桂,肉豆蔻(麵包,煨),訶子肉,白扁豆(炒)

上為末,米湯調下,或煉砂糖為丸亦可。

門冬寧肺散

麥門冬,陳皮,膽南星,熟半夏,桑皮,桔梗,白朮,五味子,天麻,防風,殭蠶,白附子

用水一鍾,姜二片,煎五分,食遠溫服。

補中益氣湯

陳皮,甘草,人參,白朮,黃耆,當歸,川芎,升麻,柴胡(加等分),天麻,茯神

用水一鍾,姜二片,黑棗一枚,煎五分,不拘時服。

回生丹

天麻,防風,白附子(各二錢),殭蠶,人參,白朮,茯神,木香,肉桂,肉豆蔻(麵包,煨),半夏曲(各一兩),雄黃,辰砂(各三錢),冰片,麝香(各五分)

上為細末,甘草打糊為餅,曬乾,辰砂為衣。每服量兒大小,或薑湯,或燈心湯,或門冬湯,磨下。

傷寒論

小兒傷寒與大人無異,所不同者,兼驚耳。其餘他症、傳經等項,用藥與大人同,特劑有大小耳。故惡風惡寒、隈人藏身、引衣密藏是為表症,宜汗者。若惡熱惡食、出頭露面、揚手擲足、煩渴燥結、氣粗腹滿,是為里症,宜下宜潤,或蜜導法治之。若頭額涼、手足厥冷、面色黯淡、大便瀉青,此則陰病裡虛,當用理中等溫藥以急救其里。

白話文:

小兒有病須看虎口三關

孩子嘔吐後驚厥,用星香散治療;腹瀉後驚厥,用參苓白朮散治療;咳嗽後驚厥,用門冬寧肺散治療;疾病痊癒後驚厥,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急性的驚厥轉變為慢性的,則在鎮心丸、回生丹的基礎上,再加入一些祛風化痰的藥物治療。總的來說,治療急性驚厥的成功率很高,而治療慢性驚厥的成功率卻很低。如果辨證不準確,用藥不對,延誤治療,不能及時搶救,導致孩子夭亡,這難道不是醫生的責任嗎?

以下是一些藥方:

牛黃丸: 枳實、大黃、陳皮、黃芩、牛膽南星(各等量)、辰砂(水飛後加入藥中,用量不限,以呈現紫色為準)。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圓眼珠,再用辰砂和金箔包裹。每次服用一丸,用燈心湯送服。

鎮驚錠子: 天竺黃、膽南星、辰砂、雄黃、牛黃、冰片、麝香(以上藥物單獨研磨)、羌活、防風、白附子、枳實、大黃、茯神、殭蠶、全蠍、黃連、天麻。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用甘草煎煮的湯汁調成糊狀,製成藥錠,曬乾後,再用辰砂包裹。每次服用時,用燈心湯或薄荷湯研磨後服用。

鎮心丸: 紫河車(用黑豆水煮)、乾山藥、甘草、牙硝、人參、辰砂、茯神、麝香、冰片。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丸藥,再用金銀箔包裹。每次服用一丸,大小如圓眼珠,用燈心湯、薄荷湯或麥門冬湯送服。

醒風天麻湯: 羌活、防風、天麻、枳實、黃連、黃芩、橘紅、膽南星、全蠍、茯神。用一杯水,加兩片生薑,煎煮至五分之一的量,再加入一匙薑汁,隨時服用。

星香散: 膽南星、陳皮、半夏、藿香、香附、砂仁、白朮、人參、天麻、茯神、鉤藤。用一杯水,加兩片煨過的薑,煎煮至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量,隨時服用。

參苓白朮散: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厚朴、澤瀉、肉桂、肉豆蔻(去殼,煨)、訶子肉、白扁豆(炒)。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用米湯調服,也可以用煉製的砂糖製成丸藥。

門冬寧肺散: 麥門冬、陳皮、膽南星、熟半夏、桑皮、桔梗、白朮、五味子、天麻、防風、殭蠶、白附子。用一杯水,加兩片生薑,煎煮至五分之一的量,飯後溫服。

補中益氣湯: 陳皮、甘草、人參、白朮、黃耆、當歸、川芎、升麻、柴胡(等量)、天麻、茯神。用一杯水,加兩片生薑、一枚黑棗,煎煮至五分之一的量,隨時服用。

回生丹: 天麻、防風、白附子、殭蠶、人參、白朮、茯神、木香、肉桂、肉豆蔻(去殼,煨)、半夏曲、雄黃、辰砂、冰片、麝香。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用甘草糊製成藥餅,曬乾後,再用辰砂包裹。每次服用量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用薑湯、燈心湯或麥冬湯送服。

傷寒論(小兒篇): 小兒傷寒與成人相同,只是多了驚厥症狀。其他症狀、傳經等方面,用藥與成人相同,只是劑量有所區別。惡風惡寒、畏懼藏匿、裹緊衣物是表證,應該發汗治療。若發熱、厭食、露出頭面、揮動手腳、煩渴口乾、氣粗腹脹,則是裡證,應該瀉下或潤燥治療,或者使用蜂蜜導瀉法。如果頭額涼、手腳冰涼、面色暗淡、大便呈青色,則為陰虛裡寒,應該用溫和的藥物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