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 中卷 (2)
中卷 (2)
1. 小兒有病須看虎口三關
凡診人脈,須先調平自己氣息,初輕按消息之,次中按消息之,再重按消息之,分別寸關尺部,五六至者為平脈,其有太過不及,則為病脈也矣。
小兒囟門高起者熱衝於上也(宜清利之)。囟門陷下者元氣虛脫也(宜補助之)。
十二經絡氣血歌
多氣多血經須記,手足陽明大腸胃;少血多氣有六經,二焦膽腎心脾肺;多血少氣心胞絡,膀胱小腸肝所異。
十二經所屬歌
手經太陽屬小腸,膀胱經屬足太陽,肝足厥陰手胞絡,胃足陽明手大腸。膽屬少陽足經尋,三焦手內少陽臨,腎足少陰手心臟,脾足太陰手肺金。
引經藥歌
小腸膀胱屬太陽,藁本羌活是本方;三焦膽與肝胞絡,少陽厥陰柴胡強。大腸陽明並足胃,葛根白芷升麻當;太陰肺脈中焦起,白芷升麻蔥白鄉。脾經少與肺經異,升麻兼之白芍詳;少陰心經獨活主,腎經獨活加桂良。通經用此藥為使,更有何病到膏肓。
四時用藥法
不問所病或溫或涼,或熱或寒,如春時有病,於所用藥內加清涼風藥;夏月有疾,加寒涼之藥;秋月有疾,加溫氣藥;冬月有疾加辛熱之藥,是不絕生化之源也。錢仲陽治小兒,深得此理。《內經》曰:必先歲氣,無伐天和,是為至治。又曰:無違時,無伐化。又曰:無伐生生之氣,此皆常道用藥之法。若反其常道而變生異症,則當從權施治。
五行五色五味五走五臟主禁例
東方之木,其色青,其味酸,其臟肝。肝主筋,木曰曲直,曲直作酸,酸走肝,筋病。人勿多食酸。
南方之火,其色赤,其味苦,其髒心。心主血,火曰炎上,炎上作苦,苦走心,血病。人勿多食苦。
西方之金,其色白,其味辛,其臟肺。肺主氣,金曰從革,從革作辛,辛走肺,氣病。人勿多食辛。
中央之土,其色黃,其味甘,其臟脾。脾主肉,土曰稼穡,稼穡作甘,甘走脾肉。病人勿多食苦。
北方之水其色黑,其味鹹,其臟腎,腎主骨,水曰潤下,潤下作咸,咸走腎,骨病。人勿多食鹹。
小兒初受氣論
《聖濟總錄》:小兒在母腹中,受其精氣。一月胚,二月胎,三月血脈,四月形體成,五月動作,六月筋骨成,七月毛髮生,八月臟腑具,九月穀氣入胃,十月百神備而生。生後六月日瞳子成,孩兒能頦笑語識人;百日任脈生,能反覆;一百八十日尻骨成,能獨坐;二百一十日,掌骨成,能匍匐;三百日髕骨成,能獨倚;三百六十日脛骨成,乃能移步。此是常定之法。
至於不及期而先能,並過期而不能者,則又稟賦之豐怯,是又不可以一概拘也。先人有行遲語遲之方,諸方書俱載,愚意物各有時,似亦不必人為,惟高明者鑑之。
小兒始生變蒸
三十二日一變生,癸腎臟,屬足少陰經。
白話文:
小兒有病須看虎口三關
診脈時,需先調整自身呼吸,先輕按、再中按、最後重按,分別在寸關尺三部診察,每部位脈搏跳動五六次為正常脈象,若過於頻繁或過於緩慢,則為異常脈象,表示有病。
嬰兒囟門隆起,是體內熱邪上衝(需清熱瀉火);囟門凹陷,是元氣虛弱(需補益元氣)。
經絡氣血的分布:氣血充盈的經絡是手足陽明經(大腸、胃經);氣多血少的經絡有六條,分別是膽經、三焦經、腎經、心經、脾經、肺經;血多氣少的經絡是心包經、膀胱經、小腸經、肝經。
十二經絡的歸屬:手太陽經是小腸經,足太陽經是膀胱經;足厥陰經是肝經,手厥陰經是心包經;足陽明經是胃經,手陽明經是大腸經;足少陽經是膽經,手少陽經是三焦經;足少陰經是腎經,手少陰經是心經;足太陰經是脾經,手太陰經是肺經。
引經藥物的運用:小腸經和膀胱經(太陽經)用藁本、羌活;三焦經、膽經和肝經、心包經(少陽、厥陰經)用柴胡;大腸經、胃經(陽明經)用葛根、白芷、升麻;肺經、脾經(太陰經)用白芷、升麻、蔥白;脾經與肺經相近,用升麻、白芍;心經用獨活;腎經用獨活加桂枝。這些藥物可以引導藥力到達病灶。
四季用藥的原則:不論疾病寒熱虛實,春季用藥應加入清涼解表藥;夏季用藥應加入寒涼藥;秋季用藥應加入溫和藥;冬季用藥應加入溫熱藥。這是順應自然生化規律的用藥方法,錢仲陽治療小兒疾病,深諳此道。《內經》也提到,用藥需順應時令,不可違背自然規律。如果反其道而行,則需另行處置。
五行、五色、五味、五臟的關係:東方屬木,色青,味酸,臟器是肝,肝主筋;南方屬火,色赤,味苦,臟器是心,心主血;西方屬金,色白,味辛,臟器是肺,肺主氣;中央屬土,色黃,味甘,臟器是脾,脾主肉;北方屬水,色黑,味鹹,臟器是腎,腎主骨。人體不宜過度食用某一種味道的食物。
嬰兒受氣的過程:胎兒在母體內發育,一月成胚胎,二月成胎兒,三月形成血脈,四月形成形體,五月開始活動,六月骨骼形成,七月毛髮長出,八月臟腑完善,九月胃部開始消化食物,十月百骸具備而出生。出生後,六個月瞳孔發育完全,可以微笑、說話、認人;一百天任脈發育完全,可以翻身;一百八十天尾骨發育完全,可以獨坐;二百一十天掌骨發育完全,可以爬行;三百天髕骨發育完全,可以獨自站立;三百六十天脛骨發育完全,可以行走。這些是正常的發育規律。但也有早熟或遲緩的情況,這與先天稟賦有關,不能一概而論。古人有治療發育遲緩的方劑,但個人認為順其自然最好,高明的醫生自會判斷。
嬰兒出生後體質的變化:出生後三十二天,腎臟發育完全,屬足少陰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