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 中卷 (3)
中卷 (3)
1. 小兒有病須看虎口三關
六十四日二變一蒸生,壬膀胱腑,屬足太陽經。
九十六日三變生,丁心臟,屬手少陰經。
一百二十八日四變二蒸生,丙小腸腑,屬足太陰經。
一百六十五日五變生,乙肝臟,屬足厥陰經。
一百九十二日六變三蒸生,甲膽腑,屬足少陽經。
二百二十四日七變生,辛肺臟,屬手太陰經。
二百五十六日八變四蒸生,庚大腸腑,屬手陽明經。
二百八十日九變生,己脾臟,屬足太陰經。
三百二十二日十變五蒸生,戊胃腑,屬足陽明經。
至於心胞絡臟,屬手厥陰經,三焦為腑,屬手少陽經。此一臟一腑,俱無形狀,故不變而不蒸也。然所謂變者,變生五臟也。蒸者,蒸養六腑也。又曰:變者,變其情態;蒸者,蒸其骨體,故血脈方榮,骨格始長,情性有異於前,當變蒸之時,看兒子唇口:如上唇微腫,有如臥蠶,或有珠泡子者,見變蒸症也即,宜少與乳食,不可妄投藥餌,切不可用艾火灸。若不依此,多致殺兒,屢見有此者,故書以告。
初生論
初生芽兒一塊血也,無形症也,無脈有驚,定知是胎。驚有熱,定知是胎熱,內無脈,外無形,手無紋,面無色,有病殊不可曉,惟心誠求之耳。故有聲有淚者,驚啼也,五味抱龍丸主之;有聲無淚者,腹痛也,木鱉子膏主之;啼哭而手足上撒,或彎身如蝦者,盤腸內釣也,鉤藤湯主之。
抱龍丸
天竺黃(一兩),膽南星(二兩),麝香(二錢),辰砂(三錢),雄黃(三錢)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作三四次,用燈心湯化開,抹於舌上,仍以燈心湯下。
木鱉子膏
木鱉子(去殼,細切,搗為泥,去油淨,三分),乳香(箬葉上火炙去油,取末,三分)
共為一處,每用一二分,鉤藤、枳殼各一撮煎汁,調為膏,抹於舌上,以滾白湯送下。
鉤藤湯
鉤藤(五分),枳殼(五分),甘草(二分),玄胡索(五分)
用水半茶鍾,煎至二分,不拘時與服。
臍論
嬰兒之臍,大腸之竅,收拾急宜謹慎,生下截斷宜長不宜短,截後當用絹帛絲綿包裹,仍以艾火炙之候乾,聽其自落。落後如臍乾,當以暖臍膏貼之,防洗浴水濕,換衣風侵。如臍不幹而有潮濕水氣,輕者以紅絨散敷之,重者以龍骨散敷之。至於臍風撮口等症,以救急湯、龍腦膏,間十救其一二,不可不思患而預防也。
紅絨散
紅色絨或紅色褐子,不拘多少,燈下燒灰為細末,敷於臍上,外以膏藥貼之。
龍骨散
龍骨不拘多少,入炭火內燒令通紅,取出冷定,研為細末,敷於臍上,外仍以膏藥貼之。
救急湯
猴猻糞,山中者良,人家餵養吃五穀者不宜用也。不拘多少,煎湯喂之。
龍腦膏
蝦蟆膽,同上好冰片,搗為膏,收於小磁罐內,黃蠟封口。臨用以銀簪挑出,抹入兒口中,以燈心湯化下。
白話文:
小兒疾病與孕期發育的關係
嬰兒出生後的第64天、96天、128天、165天、192天、224天、256天、280天、322天,身體會經歷一系列的變化和成長(文中稱「變」和「蒸」)。這些變化與特定的臟腑經絡相關,例如膀胱、心臟、小腸、肝臟、膽、肺、大腸、脾、胃等等,以及心包絡、三焦等。這些變化過程是自然發育的表現,不必過分干預。但觀察嬰兒的嘴唇,如果上嘴唇微腫,像臥蠶一樣,或出現小水泡,就表示正在經歷這些變化,這時應減少乳食,避免亂投藥。切記不可用艾灸。違背這些原則,很可能危及嬰兒生命。
新生兒的觀察與治療
剛出生的嬰兒,就像一塊血塊,沒有明確的症狀,脈象不明顯,但容易受驚嚇,這通常是正常的胎氣表現。如果伴有發熱,則可能是胎熱。新生兒初期很難判斷疾病,只能憑藉經驗和直覺。如果嬰兒哭鬧並伴有眼淚,可能是受驚,可用五味抱龍丸治療;如果哭鬧沒有眼淚,可能是腹痛,可用木鱉子膏治療;如果哭鬧伴有手腳抽搐或身體蜷曲,可能是腸絞痛,可用鉤藤湯治療。
藥方
-
五味抱龍丸:天竺黃一兩,膽南星二兩,麝香二錢,辰砂三錢,雄黃三錢。共研細末,用蜂蜜做成丸藥,如芡實般大小。每次服用一丸,分三次服用,用燈心草湯化開後,塗在舌头上,再用燈心草湯送服。
-
木鱉子膏:木鱉子(去殼,切碎,搗成泥狀,去除油分)三分,乳香(用箬葉包好,在火上炙烤去除油分,研成末)三分。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到二分,用鉤藤、枳殼煎汁調成膏狀,塗在舌头上,用滾燙的白開水送服。
-
鉤藤湯:鉤藤五分,枳殼五分,甘草二分,玄胡索五分。用半茶杯水煎至二分,隨時服用。
臍帶的護理
嬰兒的臍帶是與大腸相連的,處理時應謹慎。剪斷臍帶時要留長一些,不要剪得太短。剪斷後,用絹帛或棉花包裹,用艾火烤乾,讓其自然脫落。脫落後,如果臍帶乾燥,用暖臍膏貼敷,避免水濕和風寒侵襲。如果臍帶潮濕,輕者用紅絨散,重者用龍骨散敷貼。對於臍風、口撮等症狀,可用救急湯和龍腦膏緊急處理。
藥方與製劑
-
紅絨散:紅色絨線或紅色布料燒成灰末,敷於臍部,外用膏藥貼敷。
-
龍骨散:將龍骨放在炭火中燒紅,冷卻後研磨成粉末,敷於臍部,外用膏藥貼敷。
-
救急湯:猴子的糞便(野生猴子的糞便效果較好,家養的則不適用),煎湯服用。
-
龍腦膏:蟾蜍膽汁與冰片混合製成膏藥,儲存在小瓷罐中,用黃蠟封口。使用時用銀簪挑出少許,塗在嬰兒口中,用燈心草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