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繼孔

《幼幼集》~ 中卷 (1)

回本書目錄

中卷 (1)

1. 中卷

2. 孟氏雜症良方

3. 小兒有病須看虎口三關

初節寅關(食指第一節),次節卯關(食指第二節),三節辰關(食指第三節)

經紋歌

左手紅生似線形,須知發熱又兼驚;右手筋紋如左樣,脾傷驚積一齊生。紋頭有似三叉樣,肺氣生痰夜作聲;色青應有傷寒症,若是空紅瀉定生。

指脈深青不暫停,微青腹痛糞多青,若兼黑色盤腸吊,眼搐牽抽不得寧。

小兒指脈深紅色,發熱驚時目強直,微紅下痢腹中疼,吐瀉脾虛多不食。

指上紋生紫色深,驚時啼叫又呻吟,微微紫色腸中痛,若是紋彎主噁心。

虎口脈紋多,須知氣不和;色青驚積聚,下痢瀉如何。青黑慢驚發,入掌內釣多;三關急通過,此症必沉疴。

第一節寅關輕重

脈紋有青紫,心肝有病,主驚搐,口舌生瘡,發熱,四肢厥逆,不食;黃白紋,主食停胃口,腹疼腹脹;黑色者不救。

第二節卯關輕重

脈紋見青紫,心肝受病,日久成疳,發熱,頭眩,驚怖,面赤,口乾燥。黃白色紋,疳病在脾肺,吐瀉發熱,咳嗽,吐痰;黑紋,疳在腎,繞耳生瘡,作腫作脹。

第三節辰關有重無輕

脈紋見者,通度三關,直上爪甲,胃絕多死。

小兒脈法

小兒之脈與大人異,九至為傷,平和六至。沉細知其為冷,十至而病困矣。急弦為氣之干,沉緩為食之滯,促急必是虛驚,緊者風癇而理。弦而又急,客忤之氣。沉而數者,骨熱何議。脈來亂者,必然難治。

脈弦急(主氣不和),脈沉緩(主傷食),脈促急(主虛驚),脈浮(主風),脈沉(主冷)

持脈三要

曰舉(輕手尋之),曰按(重手取之),曰尋(不輕不重,委曲求之)

舉按尋三要,惟尋字診家下手之至訣,即經之所謂三菽、六菽、十二菽之旨也。

脈象綱領圖,(此將七表八里之脈融會至為切要)

浮(舉之有餘,按之不足),輕手得而(無力則為芤,有力則為洪,力重則為實,細小則為微)

沉(舉之不足,按之有餘),重手得而(至骨有力則為伏,無力則為弱,少軟則為緩)

遲(一息三四至,來去極遲),重手得而(短細則為澀,無力則為軟,極數則為緊)

數(一息七八至,來去極疾),輕手得而(有力則為實,流利則為滑)

論浮沉遲數四脈有力無力主病此極要者

浮而(有力則為風,遲為風寒,無力則為虛,數為風熱)俱為表症

沉而(有力為積,遲內寒,無力為氣滯,數內熱)俱為里症

遲而(有力為痛,無力為冷為寒)

數而(有力為熱,無力為瘡為燥)

滑者(脈形流利,主血不和主氣壅滯主痰)

澀者(脈形濡滯,主氣不和傷精敗血)

俱看在何部此診脈之切要也

凡長人脈長,當疏下指;短人脈短,當密排指;人瘦小則輕取之;人肥大則重取之。急性人脈急,緩性人脈緩。又有反關脈,在三部之後側處。若過寸口上至魚際者,名曰魚際脈。有左大右小者,有左小右大者,有貴人兩手清微全無脈者,名六澤脈。有兩手俱洪大者,須用心診視。

白話文:

小兒疾病診斷:虎口三關觀察法

食指的第一、二、三節分別稱為寅關、卯關、辰關。

經絡紋路歌訣:

左手食指出現紅色線狀紋路,表示發熱伴隨驚厥;右手食指出現相同紋路,表示脾胃受損,驚嚇積滯。紋路頭部像三叉戟,表示肺氣虛弱,痰多,夜間咳嗽;青色紋路表示傷寒,空紅色的紋路則表示腹瀉。

指脈深青色且持續不變,表示腹痛且大便呈青色;若顏色發黑,則表示腸道絞痛,眼瞼抽搐,痛苦難忍。

小兒食指脈搏深紅色,表示發熱、驚厥,眼睛直視;淺紅色則表示腹瀉、腹痛,脾胃虛弱,食慾不振。

食指出現深紫色紋路,表示驚厥,啼哭呻吟;淺紫色則表示腸胃疼痛,彎曲的紋路表示噁心。

虎口處脈絡紋路增多,表示氣血不調;青色表示驚嚇積滯,腹瀉;青黑色表示驚厥緩慢發作,脈絡延伸至手掌內側;三關脈絡都異常,表示病情嚴重。

寅關(食指第一節)診斷:

脈絡呈現青紫色,表示心肝疾病,伴隨驚厥、口舌生瘡、發熱、四肢厥冷、厭食;黃白色紋路表示食物積滯,腹痛腹脹;黑色則表示病情危重,難以治療。

卯關(食指第二節)診斷:

脈絡呈現青紫色,表示心肝受損,日久可能導致疳疾,伴隨發熱、頭暈、驚恐、面紅、口乾;黃白色紋路表示脾肺積滯,伴隨嘔吐、腹瀉、發熱、咳嗽、咳痰;黑色紋路表示腎臟疳疾,耳後生瘡腫痛。

辰關(食指第三節)診斷:

脈絡異常,表示三關皆受影響,脈象直達指甲,胃氣衰竭,多數預後不良。

小兒脈診:

小兒脈象與成人不同,九次脈搏跳動為病理狀態,平和狀態為六次。脈搏沉細表示體寒,十次脈搏跳動表示病情嚴重。脈搏急促有力表示氣虛,沉緩表示食物積滯,脈搏促急表示虛驚,緊脈表示風癇。脈搏又急又弦,表示客忤(小兒疾病);脈搏沉而數,表示骨熱。脈象紊亂,則難以治療。

脈象診斷概要:弦急脈(氣不和),沉緩脈(傷食),促急脈(虛驚),浮脈(風),沉脈(冷)。

診脈要領:

診脈需輕、重、適中三種手法,分別稱為「舉」、「按」、「尋」。 「尋」法是診脈的關鍵,如同經文中所說的「三菽、六菽、十二菽」的含義。

脈象總論圖解:

浮脈(輕按可觸,重按則不明顯):輕按可觸及,無力則為芤脈,有力則為洪脈,力量重則為實脈,細小則為微脈。

沉脈(輕按不明顯,重按可觸):重按可觸及,至骨有力則為伏脈,無力則為弱脈,少許柔軟則為緩脈。

遲脈(脈搏來去緩慢):重按可觸及,短細則為澀脈,無力則為軟脈,極度快速則為緊脈。

數脈(脈搏來去快速):輕按可觸及,有力則為實脈,流利則為滑脈。

浮沉遲數四種脈象的力度與病情關係:

浮脈:有力則為風,遲則為風寒,無力則為虛,數則為風熱,皆屬表證。

沉脈:有力則為積,遲則為內寒,無力則為氣滯,數則為內熱,皆屬裡證。

遲脈:有力則為痛,無力則為冷寒。

數脈:有力則為熱,無力則為瘡瘍或燥熱。

滑脈(脈搏流利):表示血液循環不暢,氣機阻滯或痰飲。

澀脈(脈搏滯澀):表示氣血不調,精氣受損。

以上脈象需結合部位進行判斷,這是診脈的關鍵。

診脈注意事項:

高瘦者脈搏較長,需放鬆手指;矮胖者脈搏較短,需靠近手指。瘦小者輕取脈,肥胖者重取脈;性情急躁者脈搏急促,性情平和者脈搏緩慢。此外,還有反關脈(在三關之後側)、魚際脈(在寸口上至魚際)、六澤脈(左右脈象不同或無脈)、兩手洪大脈等特殊脈象,需仔細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