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 下卷 (6)
下卷 (6)
1. 初生訣
治當消食補脾,啟脾丸、消積丸、保和丸、白朮散之類,加以黃芩、當歸、白芍、滑石、山楂、神麯、麥牙、陳皮、枳殼等藥治之。又有風邪下陷者,升提之大要以涼血活血為主,此略加地榆少許借意而止之為妙。如發熱者,更加黃芩,少加黃連;血虛者,四物湯;元氣形體羸弱者,參苓白朮散調補之。
大概先水瀉後痢者難愈,先痢後瀉者易愈;脈微小者易治,浮洪數大者難治。懸絕者死,滑者生。
瘧症
瘧症不一,有痰、食、勞、暑、鬼、障、寒、溫、濕、牝、痰之症不同,六經、五臟、三陰之各一。有一日一發,二日一發,有間一日一發,有間二日一發;有日與夜各發;有上半日發;有下半日發及或發於夜者;有有汗、有無汗者;先寒後熱者;先熱後寒者,皆當詳辨而治之。
如胸膈有痰,心下脹滿,氣逆煩嘔,此痰瘧也。二陳湯加柴胡、黃芩、枳實之類治之。
胸膈不和,肚腹疼痛,吞酸噯氣,吐水,此食瘧也。和中保安丸加青皮、柴胡、檳榔並五苓散、異功散之類治之。
病愈未久,表裡俱虛,客邪未散,真氣不復,過勞即發,此勞瘧也。宜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少加柴胡、鱉甲治之。
面垢口渴,小便赤,大便秘,肌熱額熱,微微汗出及上半身汗,此暑瘧也。十味香薷飲、五苓散治之。
進退無時,作止不一,或單熱,此鬼瘧也。鬼哭散、截瘧丹、清脾飲治之。
寒熱往來,或上半日,或申酉時,噁心乾嘔,此瘴瘧也。四獸飲治之。
若纏延日久不愈者,則兩脅之間結成癖積,名曰瘧毋。此皆初發時失於解表,內傷飲食,外感風邪所成。治宜鱉甲飲、四獸飲、歸脾湯主之。但先寒後熱者,名寒瘧;先熱後寒者,名溫瘧;身重熱,骨節痛,腹脹滿,自汗善嘔,名濕瘧;但寒不熱者,名牝瘧。皆因正氣之虛,感受邪氣,留而不發散之故也。
必須先解表邪,後扶胃氣。丹溪謂:無汗要有汗,散邪為主;有汗要無汗,固正氣為主,此治之大略也。然亦不拘有汗無汗、三陰六經,悉以四君子湯、人參養胃湯為主,熱多加柴胡、山梔;寒多加乾薑、肉桂;有汗加黃耆、浮麥;無汗加蒼朮、葛根;元氣下陷者,加升麻、柴胡、鱉甲以主治之。
慎勿泥於時俗之說,以藥露冷而服,致傷元氣變成浮腫瀉痢,致脾胃虛弱,飲食不進,遂成大害,戒之戒之。
羌活膏
茯苓(五錢),羌活,獨活,前胡,柴胡(各七錢),桔梗,枳殼,天麻(各五錢),川芎(七錢),地骨皮,薄荷,甘草(各三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不拘時,用生薑湯化下。
前胡半夏丸
紫蘇(一兩二錢),乾葛,陳皮,枳殼,半夏曲,桔梗,前胡(各一兩),甘草(三錢),金沸草,款冬花(各七錢)
白話文:
初生訣
治療新生兒疾病,應當消食健脾。可使用啟脾丸、消積丸、保和丸、白朮散等藥物,再配合黃芩、當歸、白芍、滑石、山楂、神麴、麥芽、陳皮、枳殼等藥物治療。如果出現風邪下陷的症狀,則應以升提、涼血、活血為主,可少量添加地榆以輔助治療。發熱者,再加黃芩,少量黃連;血虛者,服用四物湯;元氣體質虛弱者,用參苓白朮散調補。
一般來說,先腹瀉後痢疾者難治癒,先痢疾後腹瀉者較易治癒;脈象微弱者容易治療,脈象浮大洪數者則難以治療。脈象懸絕者預後不良,脈象滑利者預後良好。
瘧疾
瘧疾的病因複雜多樣,包括痰、食積、勞累、暑熱、邪氣、阻塞、寒邪、溫邪、濕邪、氣虛等不同因素,以及六經、五臟、三陰經的病變。發作時間也有不同,如一日一發、二日一發、間日發,甚至一日數發,也有晝夜各發、上半天發、下半天發或夜間發作;伴有汗或無汗;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都需要仔細辨證施治。
例如,胸膈有痰,心下脹滿,氣逆煩嘔,這是痰濁型瘧疾,可用二陳湯加柴胡、黃芩、枳實等藥物治療。
胸膈不和,腹痛,吞酸噯氣,嘔吐清水,這是食積型瘧疾,可用和中保安丸加青皮、柴胡、檳榔,並配合五苓散、異功散等藥物治療。
疾病痊癒不久,表裡俱虛,邪氣未盡消散,元氣未復,過度勞累即發作,這是勞累型瘧疾,宜用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少加柴胡、鱉甲治療。
面垢口渴,小便赤,大便秘結,肌膚發熱,額頭發熱,輕微出汗或上半身出汗,這是暑熱型瘧疾,可用十味香薷飲、五苓散治療。
發作時間無規律,時輕時重,或單純發熱,這是邪氣型瘧疾,可用鬼哭散、截瘧丹、清脾飲治療。
寒熱往來,或上半天發作,或申酉時發作,噁心乾嘔,這是瘴氣型瘧疾,可用四獸飲治療。
如果瘧疾久拖不治,兩脅之間會形成癖積,稱為瘧母。這是因為初期治療失當,未能解表,內傷飲食,外感風邪所致。治療宜用鱉甲飲、四獸飲、歸脾湯。其中,先寒後熱者稱為寒瘧;先熱後寒者稱為溫瘧;身重發熱,骨節疼痛,腹脹滿,自汗易嘔者稱為濕瘧;單純發冷不發熱者稱為氣虛型瘧疾。這些都是因為正氣虛弱,感受邪氣,邪氣滯留不散所致。
治療瘧疾必須先解表邪,後扶助胃氣。丹溪翁云:無汗者需使其出汗,以散邪為主;有汗者需使其止汗,以固護正氣為主,這是治療瘧疾的大致原則。但也不必拘泥於有汗無汗、三陰六經的區分,都可以四君子湯、人參養胃湯為主方,熱盛者加柴胡、山梔;寒盛者加乾薑、肉桂;有汗者加黃耆、浮麥;無汗者加蒼朮、葛根;元氣下陷者,加升麻、柴胡、鱉甲治療。
一定要謹慎,不可盲目聽信民間偏方,服用寒涼藥物,以免損傷元氣,導致水腫、腹瀉、痢疾,進而引起脾胃虛弱,飲食不進,造成更大的危害,務必謹記!
羌活膏
配方:茯苓(五錢),羌活、獨活、前胡、柴胡(各七錢),桔梗、枳殼、天麻(各五錢),川芎(七錢),地骨皮、薄荷、甘草(各三錢)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用蜂蜜煉成芡實大小的丸劑。
用法:每次服用一丸,不拘時間,用生薑湯送服。
前胡半夏丸
配方:紫蘇(一兩二錢),乾葛、陳皮、枳殼、半夏曲、桔梗、前胡(各一兩),甘草(三錢),金沸草、款冬花(各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