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繼孔

《幼幼集》~ 下卷 (5)

回本書目錄

下卷 (5)

1. 初生訣

若初瀉出色黃,良久變而為青,乃脾虛而受制於肝也。此等症,三五次即困乏,治之稍緩,即成慢驚風。急先溫其臟氣,調其胃氣,平順三焦,和正榮衛,如瀉不能止,且先投其補脾益黃散、參苓白朮散加肉豆蔻、訶子之藥,止之後,徐調理。若困乏,四肢厥冷,目無睛光,鼻中乾燥,則逆症也,附子理中湯之類,宜酌量用之。

如遲,過投熱藥,瀉止則痢作無疑矣,須當詳審。

又有吐瀉並作者,身體壯熱,不思乳食,大便白色,或所出物不化,此傷食也。當先消導之,後與助胃調脾。若身溫,或冷不思乳食,大便青白色,乳食不化,此上實下虛,尤當兼其所現之症治之。大要補脾益黃散、參苓白朮散為先也。

又有吐瀉並作,身熱多睡,吐痰咳嗽,能食乳,大便稀黃,渴欲飲水,胃虛而有風熱之故。當先與白朮散,生胃中津液,以止其渴;後以抱龍丸發散風熱;更服養脾胃之劑。

痢症

痢症不同,非有積滯,終不能成,須當辨其致病之由。大要分陰陽,行滯氣,消積消熱,補脾開胃進食為主。蓋陰陽一分,腸胃自厚,故五苓散、胃苓湯必先服之。一二日間,元氣未虛者,以大承氣湯下之。此通因通用之法,切不可驟用補藥,亦不可用澀藥,至變作禁口、刮腸等痢,為害非淺。

冷痢者,脾胃虛寒停滯,物冷不化,遂下,或青或白,凍沫夾水腹痛者是也。治宜胃苓湯加白芍藥、理中湯、參苓白朮散、胃風湯、木香餅之類,屢效。

熱痢者,胃中濕熱,凝蓄不散,乘於血分,而散於大腸,故下或赤或黃腥臭,或多或少腹中窘痛,裡急後重,或身發熱,噁心口渴,不思飲食者是也。宜五苓散加車前子,次香連丸、芍藥甘草湯、不換金正氣散、人參、赤茯苓、薑棗,後以參苓白朮散調補,無不愈者。

疳痢者,過餐冷肥甘油膩之物,或乳食並進,其下黃白色,腹不痛,下無時度,或二三日一次,或一日數次,貪食妒食,目無睛光,肌肉羸瘦,發漸脫落者是也。治宜香連丸、木香肥兒丸、參苓白朮散之類。

驚痢者,因驚積熱傳入臟腑,故印堂眉面觀病之間俱有青色,其下青多黃少,或如苔蘚,或如痰涎,睡中多哭者是也。宜五苓散加木通,或一散利其小便後,以胃苓湯去桂並抱龍丸、香連丸、緩驚紅餅子治之。冷熱不調者,因腸胃間或傷冷熱,或晝涼夜熱,氣急發渴,目胞浮腫,肚腹脹硬,其下赤白不一,或兼青白,或如魚腦,酸臭或稀散成凍,或純水交集,惡食者是也。

治宜五苓散、胃風湯、或消積丸下之;下後五苓散加黃連、白芍藥、枳殼治之;仍以錢氏白朮散調自愈。純血痢者,糞少血多,色鮮,或紫或黯,午後身微熱,或能食,或不能食,服止痢止血之藥不效者,此脾家受病已深,脾病而肺亦病,遂不能統制其血,聽其乘入大腸之故。

白話文:

初生訣

嬰兒初生若大便顏色初為黃色,過一段時間後轉為青色,這是脾虛而受肝氣所制。這種情況,三五次便會虛弱乏力,治療稍慢,就會變成慢驚風。應先溫暖其臟腑之氣,調理胃氣,使三焦通暢,調和營衛之氣。如果腹瀉不止,應先服用補脾益黃散、參苓白朮散,並加入肉豆蔻、訶子等藥物,止瀉之後再慢慢調理。如果孩子虛弱乏力,四肢厥冷,眼神呆滯,鼻腔乾燥,則是病情逆轉的徵兆,應酌量使用附子理中湯之類的溫陽藥物。

如果延遲治療,過度使用溫熱藥物,即使腹瀉停止,也極易轉為痢疾,務必仔細診斷。

嬰兒同時出現嘔吐和腹瀉,伴有發熱,不願吃奶,大便呈白色,或排出物未消化,這是飲食積滯所致。應先採取消導的方法,然後再調理脾胃。如果身體發熱或發冷,不願吃奶,大便青白色,奶水消化不良,這是上實下虛,需根據具體症狀治療。總之,應以補脾益黃散、參苓白朮散為主。

嬰兒同時出現嘔吐和腹瀉,發熱嗜睡,痰多咳嗽,能吃奶,大便稀黃,口渴想喝水,這是胃虛兼有風熱。應先服用白朮散,滋生胃中津液,以止渴;然後服用抱龍丸以散風熱;再服用滋養脾胃的藥物。

痢疾

痢疾的種類不同,若非飲食積滯,終究不會發作,必須辨明致病原因。總之,要區分陰陽,疏通氣滯,消積消熱,以健脾開胃、進食為主。因為陰陽平衡,腸胃才能健壯,所以五苓散、胃苓湯應優先服用。一二日內,元氣未虛者,可用大承氣湯攻下。這是通因通用之法,切勿急於使用補藥,也不可使用澀藥,以免轉為禁食、刮腸等重症痢疾,危害極大。

冷痢是指脾胃虛寒,食物停滯不化而導致腹瀉,大便顏色青白,夾有泡沫,伴有腹痛。治療宜用胃苓湯加白芍藥、理中湯、參苓白朮散、胃風湯、木香餅等藥物,療效甚佳。

熱痢是指胃中濕熱凝聚不散,侵入血分,而傳至大腸,導致大便赤黃腥臭,量多量少不定,腹痛裡急後重,或伴有發熱、噁心、口渴、厭食等症狀。宜用五苓散加車前子,再用香連丸、芍藥甘草湯、不換金正氣散、人參、赤茯苓、薑棗等藥物治療,然後用參苓白朮散調補,療效顯著。

疳痢是指過食生冷肥甘油膩的食物,或奶水與其他食物同時進食,導致大便黃白色,腹痛不顯著,排便時間不規律,有時二三日一次,有時一日數次,孩子貪吃,眼神呆滯,肌肉消瘦,頭髮脫落。治療宜用香連丸、木香肥兒丸、參苓白朮散等藥物。

驚痢是指因受驚嚇,積熱傳入臟腑,導致印堂、眉間、面部出現青色,大便青色多於黃色,或如苔蘚,或如痰涎,睡眠中哭鬧不止。治療宜用五苓散加木通,或先用一味利尿藥物,然後用胃苓湯(去桂枝),並配合抱龍丸、香連丸、緩驚紅餅子治療。

冷熱不調型痢疾是指腸胃受寒熱之邪侵犯,或晝涼夜熱,導致氣急口渴,眼瞼浮腫,腹部脹硬,大便赤白不一,或兼有青白,或如魚腦樣,酸臭稀薄或成凍狀,或為純水樣,厭食。治療宜用五苓散、胃風湯或消積丸攻下;攻下後用五苓散加黃連、白芍藥、枳殼等藥物治療;再用錢氏白朮散調理,以期痊癒。

純血痢是指大便中血多糞少,血色鮮紅或紫暗,午後身體微熱,能吃或不能吃,服用止痢止血藥物無效。這是脾臟受病已深,脾病及肺,導致不能統攝血液,血液下注大腸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