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繼孔

《幼幼集》~ 下卷 (3)

回本書目錄

下卷 (3)

1. 初生訣

虛吐者,肌弱神困,面白。脾胃久虛,或源患疳積,及節次傷乳食,胃氣衰,寒不能停蓄飲而即吐,治用實脾化痰溫胃,木香餅、參苓白朮散、助胃丸等施之。

痰吐者,傷風痰塞,咳嗽氣急,或身發熱,面色青紅,此因有風生痰,痰積日久,膈於中脘,遂令乳食不化不下,故咳嗽連聲,氣逆上塞,即便吐出。治法先與化痰定心,服天竺地黃丸、抱龍丸,後用解表惺惺散,寧嗽補脾潤肺之藥治之。

食吐者,因過傷乳食,吐出酸水或宿乳,食不消。蓋胃氣不和,物積不化所為,滿而溢者,必肚腹發熱作痛,面額熱,時作噯氣。治先消其食,用妙應丸、挨積丸、保和丸之類,愈後用助胃丸、參苓白朮散等調理之。

瀉症有五:曰溏,曰泄,曰滑,曰痢,曰洞,俱當分別。溏者,糟粕不聚,似瀉非瀉;泄者,無時無度,或出不知,稀薄如水;痢者,氣從中脘下奔,直射濺溜,如卒筒然;滑者,水穀不化,腸胃直過;洞者,頓然大下,如桶傾水。凡此皆脾胃不調,或寒或熱,或過傷乳食,或素有蟲積所致。

如大便黃赤有沫,糞出射遠,此熱也,宜五苓散、天水散,分其陰陽,後平胃氣。如面青唇白,眼輪紫黑,糞白或青,手足冷,未瀉時先腹痛叫哭,此寒也。宜木香餅、助胃丸,調其胃氣;參苓白朮散補之;五苓散分利之。

瀉下臭穢如抱退雞子,肚腹膨脹,其手脈紋紫,身熱,此裡實有食積。宜妙應丸治之,後與調補。

如瀉出青色,乳片不化,小便短少,面色青紅,或糞腥臭,自傷乳食也,夾驚也。宜先與清寧散、抱龍丸去驚,後五苓散、胃苓膏利小水;後錢氏白朮散溫補之。

暑月作瀉清水,口發渴,小便短少,此傷暑熱也。宜天水散、五苓散、錢氏白朮散、香薷飲之類。

面紅卒腫渾身熱,唇黑牙關氣如絕,

自播搐搦喉有痰,此是急驚容易決。

陰盛陽虛病已深,吐余瀉後睡揚睛,

神昏搐緩涎留甚,此症分明是慢驚。

急驚受病之源,皆因其母平日恣食辛辣熱物,厚衣暖室,閉藏太過,致使熱盛生痰,痰盛生驚,驚盛生風,四症既具,則變為八候。蓋風盛則兩手伸縮而成搐搐,盛則十指開合而成搦,搦盛則熱如相撲而成掣,掣盛則頭搖不定,或偏而成顫,顫則身仰向後而為反,反則臂若開弓而為引,引則兩目或上視、邪視、直視而為竄,竄則睛露不動而為視。

所為八候者,其類俱牙關緊急,痰如拽鋸,手足拳攣,張口出舌,唇紅臉赤,或滿面俱青,唇青瀉青,虎口脈紋紅紫或青者,皆急驚也。此症積於平時,發於頃刻,最能駭人,然專屬心肝二經,乃風火相搏之故,必先去痰瀉肝,後清心利小水,定驚安神養脾,方無變症。宜用瀉肝散、天竺黃丸、滾痰丸、牛黃清心丸、琥珀抱龍丸、參苓白朮散等施治,無不愈者。但當辨認搐之順逆,蓋男搐左視左,女搐右視右為順,反者為逆。

白話文:

初生訣

吐奶分三種情況:

虛吐:寶寶身體虛弱、疲倦、臉色蒼白。可能是脾胃虛弱、疳積(營養不良)、或餵養不當造成胃氣不足,導致吃下去的奶水無法消化吸收而吐出。治療方法是用溫和的藥物健脾化痰、溫暖胃氣,例如木香餅、參苓白朮散、助胃丸等。

痰吐:寶寶感冒、痰多、咳嗽氣喘、發熱、臉色青紅。這是因為風寒導致痰液阻塞,積聚在胃部,影響奶水消化吸收,所以咳嗽不止,氣往上衝而吐奶。治療方法先化痰鎮靜,服用天竺地黃丸、抱龍丸等,然後再用解表藥物如惺惺散,以及滋潤肺部的藥物調理。

食吐:寶寶因為吃得太多或奶水消化不良,吐出酸水或未消化的奶。這是因為胃氣不和,食物積聚在胃中,脹滿而溢出。如果肚子脹痛、臉發熱、打嗝,則更明顯。治療方法先消除積食,用妙應丸、挨積丸、保和丸等,之後再用助胃丸、參苓白朮散等調理脾胃。

腹瀉

腹瀉有五種情況:溏、泄、滑、痢、洞,必須區分。溏是便稀不成形,似瀉非瀉;泄是隨時隨地腹瀉,稀薄如水;痢是腹瀉急迫,像水管噴射一樣;滑是食物消化不良,直接排出;洞是突然大量腹瀉,像桶翻一樣。這些都與脾胃失調有關,可能是寒症、熱症、餵養不當或蟲積。

如果大便黃赤帶泡沫,射程較遠,這是熱症,要用五苓散、天水散等清熱解毒,之後再調理脾胃。如果面色青白、嘴唇發白、眼圈發黑、大便白或青、手腳冰涼,腹瀉前腹痛哭鬧,這是寒症。要用木香餅、助胃丸等溫中理氣,參苓白朮散補脾,五苓散利水。

如果大便臭穢如腐敗的雞蛋,肚子脹,脈象紫,發熱,這是食物積滯。要用妙應丸消食積,之後再調補。

如果大便青色,奶塊未消化,小便少,面色青紅,或大便腥臭,這是餵養不當或受驚嚇。先用清寧散、抱龍丸安神定驚,再用五苓散、胃苓膏利尿,最後用錢氏白朮散溫補脾胃。

夏天腹瀉,水樣便,口渴,小便少,這是中暑。要用天水散、五苓散、錢氏白朮散、香薷飲等。

驚厥

面紅腫脹,全身發熱,嘴唇發黑,牙關緊閉,呼吸困難,抽搐,喉嚨有痰,這是急驚風。

如果吐瀉之後昏睡,眼球上翻,神志不清,抽搐緩慢,口水多,這是慢驚風。

急驚風的病因,多因母親平時飲食辛辣燥熱,穿衣過厚,保暖過度,導致體內熱盛生痰,痰盛生驚,驚盛生風,四症俱全就發展為八候。風盛則手伸縮抽搐,更甚則十指開合,再甚則身體發熱抽搐,更甚則頭搖不定,或偏向一邊顫抖,更甚則身體後仰,再甚則胳膊像拉弓一樣,再甚則眼睛上視、斜視、直視或睜大不動。

八候的共同特徵是牙關緊閉,痰液阻塞,手腳拳曲,張口吐舌,嘴唇發紅或發青,臉色紅赤或青紫,虎口脈紋紅紫或青紫,都是急驚風。此症平時潛伏,突然發作,非常危急,主要累及心肝二經,是風火相搏所致,必須先化痰瀉肝,再清心利尿,鎮驚安神,健脾益氣,才能避免病情惡化。可以用瀉肝散、天竺黃丸、滾痰丸、牛黃清心丸、琥珀抱龍丸、參苓白朮散等治療,都能治愈。但要辨別抽搐的方向,男孩抽搐左邊,眼睛看左邊為順,反之為逆;女孩抽搐右邊,眼睛看右邊為順,反之為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