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繼孔

《幼幼集》~ 上卷 (10)

回本書目錄

上卷 (10)

1. 論收靨

痘瘡日久,肌肉潰爛,膿血淋漓,遍身手足和皮脫去,腥臭不可聞者,其說有二。須當問其成膿而後潰爛,能進飲食,別無他症者,但當和脾助胃,避忌風寒,多用伏龍肝或敗草散滲之,自然平復。若先未曾成膿,逕自潰爛者,是名倒靨,不治症也。今人見此,概云漿臭者吉,不知臭有二說:有瘡乾臭者,有瘡腥臭者。

乾臭者,其瘡稠膿,其痂紅紫而厚,如肥皂色,此吉也。若腥臭者,其漿清,其痂或白,或黃,或油綠而薄,間有如雞糞色者,此逆也。若潦漿白泡之症,最忌破損。若破損而赤,不臭者,此無陽症也,可不辨哉?

痘先因皮薄破損,多用補藥,重複腫脹灌漿而不能收靨,身復發熱者,此正氣得補,雖將邪毒驅逐為膿,然正氣終為邪毒剋剝,到此之時,其氣又衰,故不能逼逐邪氣以成痂,宜大補湯倍加人參治之。又有重複灌漿,但膿血淋漓,浸漬面目之間,不能幹靨,必有壞眼、損鼻、傷面之患,宜多服犀角消毒飲,升麻解毒湯。若元氣本實,能飲食者,可愈。

如或出血不止,膿水不幹,變成疳蝕瘡,名陽瘡出血者,雖內服大補湯,外用綿繭散敷之,縱幸而得生,亦難免於傷殘面目之患,然終百不救一也。

痘痂干潤圓滿,如螺螄殼,最為吉兆。然忽身體戰慄,口作胡言,或乾噦,發渴煩燥者,此正氣不能接濟,邪氣不能禁持,宜生脈散、燈心湯酌用之。

白話文:

論收靨

天花(痘瘡)久治不愈,肌肉潰爛,膿血流淌不止,全身皮膚脫落,散發惡臭難聞,大致有兩種情況。首先需詢問患者是否先成膿後潰爛,且能進食,無其他症狀。如果是這樣,只需調理脾胃,避免風寒侵襲,多服用伏龍肝或敗草散以利於膿液排出,病情自然會好轉。

但如果未曾成膿就逕自潰爛,則稱為「倒靨」,這是難以治癒的。如今很多人看到這種情況,就認為膿液有臭味是吉兆,卻不知臭味也有兩種:一種是乾燥的臭味,一種是腥臭味。

乾燥的臭味,膿液濃稠,痂皮紅紫而厚,像肥皂一樣,這是吉兆。而腥臭味,膿液稀薄,痂皮可能是白色、黃色或油綠色且薄,有時像雞糞一樣,這是病情逆轉的徵兆。至於起泡的膿液,最忌破損。如果破損後發紅但不臭,這是陽氣不足的表現,不必多慮。

如果痘瘡初期因皮膚破損,使用了許多補藥,導致腫脹加劇,膿液不斷流出而無法結痂,身體還發熱,這是因為正氣雖得到補充,將邪毒驅逐成膿,但正氣終究被邪毒損耗,此時正氣衰弱,無法將邪氣逼出形成痂皮,應服用大補湯,並加大劑量的人參治療。還有一種情況是膿液不斷流出,浸漬面部,無法結痂,必然會損傷眼睛、鼻子和面部,應多服用犀角消毒飲和升麻解毒湯。如果元氣充足,能正常飲食,就能痊癒。

如果出血不止,膿水不幹,變成疳蝕瘡(一種慢性潰瘍),稱為「陽瘡出血」,即使內服大補湯,外敷綿繭散,即使幸運存活,也很難避免面部受損,百中難有一例能完全痊癒。

痘痂乾燥潤澤,圓滿如螺螄殼,是最好的徵兆。但如果突然身體發抖,胡言亂語,或口乾舌燥、煩躁,這是正氣不足,邪氣無法控制,應服用生脈散、燈心湯等藥物,根據病情酌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