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 上卷 (14)
上卷 (14)
1. 見紅點忌用升麻辨
水一鍾,煎服
解毒救苦湯
升麻,葛根,牛蒡子,桔梗,天花粉,地骨皮,荊芥穗,甘草,連翹,川芎,黃芩,紫草
水一鍾,煎服。
大補湯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藥,生地黃,黃耆,肉桂
水一鍾,糯米一錢,煎服。
內托散
人參,黃耆,甘草,當歸,白芍藥(酒炒),陳皮,川芎,肉桂
水一鍾,糯米一錢,煎服。
消毒飲
牛蒡子,甘草,防風,荊芥穗
水一鍾,煎服。
小承氣湯
厚朴,大黃,枳實,一方加芒硝
水一鍾,煎五分服。
穀精草散
治痘後眼睛生翳。
穀精草(一兩),生蛤粉(二兩)
上為細末,用獖豬肝一葉,竹刀批作片,擦藥在內,或麻或草縛定,以砂罐貯水,慢火煮熟,令兒不拘時服。
蟬退木賊湯
治症同前。
蟬退(廿一個),木賊(五錢)
水二鍾,煎一鍾,日逐隨意飲。
清肝氣黏子湯
治痘後眼黑睛紅色,怕日羞明,欲生翳沫。
甘草,桔梗,鼠黏子,連翹,當歸,赤芍,防風,荊芥,蒼朮(為君),黃芩(酒炒),穀精草,龍膽草
水一鍾,煎五分,食遠服。
洗肝散
退痘後眼翳。
甘草,桔梗,川芎,木賊,草決明,沙苑蒺藜,穀精草,柴胡,當歸,黃芩,防風
水一鍾,煎五分,食遠服。
甘桔湯
治痘瘡首尾喉痛。
甘草,桔梗(各等分)
水一鍾,煎四五分,食遠服。
射干鼠黏子湯
治痘後喉痛不可忍者。
射干,山豆根,牛蒡子,桔梗,升麻,木通,燈草,防風,薄荷,玄參
水一鍾,煎五分,食遠服。
白虎湯
治痘瘡,熱極煩躁引飲,舌上生刺,睡臥不安者。
石膏(三錢),甘草(一錢),知母(一錢五分),人參(一錢五分),麥門冬(去心,一錢五分),粳米(二十粒)
水煎服,淡竹葉隨意加減。
水楊湯
浴洗瘡疹最妙。
水楊柳,生於溪邊,細條叢生者是也。亦有用苑內栽培觀音柳者。春冬用枝條,秋夏連枝葉,銼斷,用長流水一鍋,入楊柳枝葉在內,煎六七沸,將三分中一分入浴盆內,不要太熱,不要太冷,先要用過升表藥或內托藥,然後將兒浴洗,漸添湯,浴畢抱置溫暖處,勿令見風,以燈照看,隱隱有起發意,此佳兆也。若先後不見起發,不見紅綻,則津液枯矣,不必更洗。
解毒鼠黏子湯
治痘後口瘡。
白朮(於潛者佳),黃連,甘草,桔梗,鼠黏子,連翹,玄參,薄荷,防風
水一鍾,煎五分,食遠服,渣煎,攪口洗瘡。
口瘡藥
治諸瘢口瘡。
黃連,細辛(各等分,為極細末)
先用米泔水攪淨後,用藥末擦上。
立效散
治痘疹、口瘡、口疳神效。
冰片(二分),干胭脂(二分),麝香(一分),珍珠(三分),龍骨(三分),血竭(三分),鏡秀(二分),兒茶(三分),生肌散(四分,外科醫家處取)
白話文:
見紅點忌用升麻辨
以下列出數種湯劑及散劑的配方,以及其用途:
解毒救苦湯: 升麻、葛根、牛蒡子、桔梗、天花粉、地骨皮、荊芥穗、甘草、連翹、川芎、黃芩、紫草,水煎服。
大補湯: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藥、生地黃、黃耆、肉桂,水加糯米煎服。
內托散: 人參、黃耆、甘草、當歸、酒炒白芍藥、陳皮、川芎、肉桂,水加糯米煎服。
消毒飲: 牛蒡子、甘草、防風、荊芥穗,水煎服。
小承氣湯: 厚朴、大黃、枳實(一方加芒硝),水煎服。
穀精草散: 治痘後眼睛生翳。穀精草、生蛤粉研末,用豬肝片擦藥,以砂罐水煮熟服用。
蟬退木賊湯: 治症同穀精草散(痘後眼睛生翳)。蟬退、木賊,水煎服。
清肝氣黏子湯: 治痘後眼黑睛紅色,怕光,將生翳。甘草、桔梗、鼠黏子、連翹、當歸、赤芍、防風、荊芥、蒼朮、酒炒黃芩、穀精草、龍膽草,水煎服。
洗肝散: 治痘後眼翳。甘草、桔梗、川芎、木賊、草決明、沙苑蒺藜、穀精草、柴胡、當歸、黃芩、防風,水煎服。
甘桔湯: 治痘瘡前後喉痛。甘草、桔梗,水煎服。
射干鼠黏子湯: 治痘後喉痛難忍。射干、山豆根、牛蒡子、桔梗、升麻、木通、燈草、防風、薄荷、玄參,水煎服。
白虎湯: 治痘瘡,高熱煩躁,口渴,舌苔生刺,睡不安穩。石膏、甘草、知母、人參、麥門冬(去心)、粳米,水煎服,可酌加淡竹葉。
水楊湯: 浴洗瘡疹。用溪邊水楊柳(或苑內觀音柳)枝葉煎湯沐浴。 需先服用升表藥或內托藥後再沐浴。
解毒鼠黏子湯: 治痘後口瘡。白朮、黃連、甘草、桔梗、鼠黏子、連翹、玄參、薄荷、防風,水煎服,藥渣再煎,用藥汁漱口洗瘡。
口瘡藥: 治各種口瘡。黃連、細辛研末,先用米泔水洗淨患處,再用藥粉塗抹。
立效散: 治痘疹、口瘡、口疳。冰片、干胭脂、麝香、珍珠、龍骨、血竭、鏡秀、兒茶、生肌散(需向外科醫生取得),混合使用。
(注:所有劑量皆以“水一鍾”為基準,實際用量需根據患者情況調整,且需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使用。此處提供的資訊僅供參考,不可自行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