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甘丸
HUANG G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八五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04)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黃甘丸中包含黃柏,主要是因為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方中以黃柏配伍其他清熱藥物,共同達到清熱瀉火、利濕解毒的目的。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能清熱瀉火,燥濕止癢,對於熱毒蘊結所致的濕熱下注、小便不利、帶下黃稠、皮膚濕疹等症狀均有療效。因此,黃柏在黃甘丸中起到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共同發揮藥效,治療相關病症。
黃甘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調和藥性: 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黃甘丸中可能含有較為峻烈或寒涼的藥材,加入甘草可以起到調和其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激,減輕對人體的刺激。
二、補益脾胃: 甘草具有健脾益氣、和胃止嘔的功效。黃甘丸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甘草的加入可以補益脾胃,增強其消化吸收能力,進一步促進身體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甘丸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因多飲,積熱自戕,致夢洩」,意指過度飲酒或飲食肥甘厚味,導致濕熱內蘊,熱邪擾動精室而引發遺精。古代醫家認為,濕熱下注可耗傷陰液,使相火妄動,擾亂精關;而黃柏、甘草配伍,正針對此濕熱鬱火之證,以清熱燥濕、瀉火堅陰為治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黃柏(去粗皮)
- 性味苦寒,歸腎、膀胱經,為清下焦濕熱要藥。
- 功能瀉相火、堅腎陰,直接清解鬱熱,尤擅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遺精、淋濁等證。《本草備要》載其「瀉膀胱相火,補腎水不足,堅腎潤燥」,此處用之既清熱又防熱傷陰。
甘草(生用)
- 性味甘平,能清熱解毒、緩急和中。
- 生用偏涼,助黃柏清熱之力;其甘緩特性可制黃柏苦寒傷胃之弊,調和藥性。此外,甘草能「通淋瀝」(《本草正》),輔助黃柏利下焦濕熱。
配伍思維:
- 瀉火與護陰並行:黃柏專瀉腎中伏火,甘草補脾益氣,二者相配,苦寒不傷正,甘涼不助濕。
- 清上徹下:濕熱上擾可致心火不寧,下迫則精室不固。黃柏清下焦,甘草稍兼和中上焦,共收清心降火(故別名「清心丸」)、固精止遺之效。
- 煉蜜為丸:蜂蜜甘緩補益,能潤燥解毒,丸劑緩圖,使藥力持續作用於下焦。
【推論應用】
此方簡潔,針對「濕熱型夢遺」而設,臨床可見遺精伴口苦、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等症。現代可延伸用於前列腺炎、尿道炎等屬濕熱下注者,然須辨證確屬實熱為宜。
傳統服藥法
黃柏(去粗皮)、甘草各等分。
上並生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空心夜臥溫熱水或麥門冬湯送下。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清心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黃甘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五。 組成:黃柏(去粗皮)、甘草各等分。 主治:因多飲,積熱自戕,致夢泄。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