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1%
肺經 21%
胃經 21%
脾經 13%
三焦經 8%
小腸經 4%
膀胱經 4%
肝經 4%
心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5

主治功效

梔子甘草豉湯

整體功效: 清熱解毒,和中止嘔。

主治: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憹少氣者;石毒,因食宿飯、陳臭肉及羹宿等發者。

本方由梔子、甘草、淡豆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和中止嘔的功效。主治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憹,少氣者;石毒,因食宿飯、陳臭肉及羹宿等發者。

中藥功效分類功效及解釋:

  • 清熱解毒:梔子、淡豆豉均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 和中止嘔:甘草、淡豆豉均有和中止嘔的功效。

文獻參考:

  • 傷寒論》:「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憹,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
  • 金匱要略》:「石毒,因食宿飯、陳臭肉及羹宿等發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

傳統服藥法

梔子14個(擘),甘草2兩(炙),香豉4合(綿裹)。
上以水4升,先煮梔子、甘草,取2升半,納豉,煮取1開半,去滓,分2服,溫進1服。得吐者止後服。
梔子豉湯(《千金》卷二十四)、梔子仁散(《醫方類聚》卷五十三引《神巧萬全方》)、梔子仁湯(《普濟方》卷三六九)、梔子豉加甘草湯(《溫病條辨》卷二)。

方劑組成解釋

梔子苦寒,能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甘草甘平,能緩急和中,解毒;淡豆豉辛涼,能清熱解毒,和中止嘔。三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和中止嘔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解毒、和中止嘔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心胸煩熱
黃痰,黃鼻涕
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梔子甘草豉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梔子14個(擘),甘草2兩(炙),香豉4合(綿裹)。 主治: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憹,少氣者;石毒,因食宿飯、陳臭肉及羹宿等發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梔子豉湯

相似度 80%

防腐湯

相似度 80%

豉梔湯

相似度 80%

枳殼梔子湯

相似度 80%

鴨通湯

相似度 75%

推廣乾葛湯

相似度 75%

黃連清肺飲

相似度 66%

甘桔加梔子湯

相似度 66%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