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梔子甘草豉湯中加入梔子,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 清熱瀉火:梔子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方劑中若出現熱證,如高熱、煩躁、口渴等,梔子便能發揮清熱瀉火的作用,緩解熱證症狀。
- 利濕退黃:梔子同時具有利濕退黃的功效,對於濕熱型黃疸等病症,梔子可通過清熱利濕,降低血清膽紅素,改善黃疸症狀。
因此,梔子在梔子甘草豉湯中扮演著清熱瀉火、利濕退黃的重要角色,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梔子甘草豉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調和藥性: 梔子苦寒,豉性微寒,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味平,能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減輕對脾胃的刺激。
-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和中緩急、調和藥性的功效。與梔子、豉一起,能更有效地清熱解毒、利濕止渴,達到治療熱病的功效。
梔子甘草豉湯中加入淡豆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宣散風熱:淡豆豉性微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宣散風熱的功效。對於熱毒熾盛,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淡豆豉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緩解症狀。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梔子甘草豉湯的組成中,梔子清熱瀉火,甘草和中緩急,而淡豆豉則可以起到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淡豆豉的清熱解毒之性可以配合梔子更有效地清熱瀉火,同時又能緩解甘草的燥性,避免其過於燥烈傷陰。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梔子甘草豉湯 深入解析
方劑組成
- 梔子: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消炎止痛。
- 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益氣養心。
- 淡豆豉 (或稱香豉):發汗解表,散寒除濕,調和脾胃。
典籍出處與主治
本方出自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主治發汗、吐、下後,餘邪未盡,導致的虛煩不得眠,甚至出現反覆顛倒,心中懊憹等症狀。若兼有少氣,則用本方治療。
方劑劑量 (參考)
- 梔子:14枚 (約9-12克)
- 甘草:2-4克 (炙甘草)
- 淡豆豉:8-12克 (綿裹)
煎服方法
以水四升,先煮梔子、甘草 (若有),取二升半,納入豆豉,再煮取一升半,去渣,分溫二次服用。若服後得吐,則止後服。
方義與治病機理
本方證候乃因誤治或外感病後,邪熱內擾,傷及氣陰所致。梔子苦寒,清泄鬱熱,為君藥;淡豆豉辛散,助梔子宣散餘熱,並有寬胸除煩之功,為臣藥;甘草甘平,益氣和中,緩解少氣,並調和諸藥,為佐使藥。三藥合用,共奏清熱除煩,益氣和中之功。
古籍觀點與比較
- 虛煩不得眠與少氣之因:《本經疏證》鄒澍認為甘草能瀉心火,並引用仲景原文,指出梔子甘草豉湯適用於虛煩不得眠兼少氣之證。然《本草思辨錄》周巖則反駁此觀點,認為不得眠非脾病,少氣乃鬱熱傷氣,非元氣虧虛,故用甘草乃取其清心火,而非補益中氣。此處可見醫家對於甘草作用的不同理解,一者側重瀉火,一者側重清熱。
- 甘草之用與人參之辨:《本草思辨錄》周巖更進一步指出,少氣乃鬱熱傷氣,非元氣不足,故不可用人參,而當用甘草清心火、和中。此論點強調了甘草在本方中並非單純補益之用,而是兼具清熱和中之效,與人參之補益作用截然不同。
- 梔子豉湯加減變化:《皇漢醫學》湯本求真、《醫方集解》汪昂等醫家皆指出梔子豉湯有加減變化之法。若少氣則加甘草,若嘔則加生薑,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靈活變通的原則。
- 梔子甘草豉湯之主治範圍:除虛煩不得眠外,部分醫家認為本方尚可用於治療其他病症,如《千金方》記載本方可用於治療食宿食積引起的病症,《先哲醫話》淺田宗伯則認為本方可治膈噎食不下。這些觀點拓展了本方的臨牀應用範圍,但仍需進一步研究驗證。
- 吐法之運用: 多數古籍皆強調本方有湧吐之效,服後得吐則止,此乃因勢利導,藉吐法祛除邪熱之意。然《傷寒論類方》徐靈胎提出不同觀點,認為"欲止其嘔,反令其吐"乃匪夷所思,暗示本方並非單純的吐劑,其作用機制可能更為複雜。
現代觀點
現代醫學認為,梔子甘草豉湯具有解熱、鎮靜、抗炎等作用,可能與其中所含的梔子苷、甘草酸等成分有關。臨牀上,本方常用於治療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症、焦慮症等伴有虛煩失眠、心悸氣短等症狀的疾病。然現代臨牀應用多以不催吐為原則,調整劑量與煎煮方式,以達清熱除煩,益氣養陰之效。
總結
梔子甘草豉湯為治療外感病後餘邪未盡,導致虛煩不得眠兼少氣之證的有效方劑。其組方精妙,配伍嚴謹,體現了中醫清熱、和中、益氣的治療原則。然對於方中甘草之作用、吐法之運用等問題,歷代醫家仍有不同見解,值得深入探討。在臨牀應用中,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辨證施治,靈活運用,方能取得最佳療效。
傳統服藥法
梔子14個(擘),甘草2兩(炙),香豉4合(綿裹)。
上以水4升,先煮梔子、甘草,取2升半,納豉,煮取1開半,去滓,分2服,溫進1服。得吐者止後服。
梔子豉湯(《千金》卷二十四)、梔子仁散(《醫方類聚》卷五十三引《神巧萬全方》)、梔子仁湯(《普濟方》卷三六九)、梔子豉加甘草湯(《溫病條辨》卷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解毒、和中止嘔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梔子甘草豉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梔子14個(擘),甘草2兩(炙),香豉4合(綿裹)。 主治: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憹,少氣者;石毒,因食宿飯、陳臭肉及羹宿等發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