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豆豉的傳統功效
1. 散風熱
淡豆豉,其散風熱之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綜觀《神農本草經疏》、《本草匯言》、《本經疏證》等古代醫籍,其散風熱機理可從以下幾方面理解:
首先,淡豆豉的溫和性是其散風熱的基礎。《神農本草經疏》指出,黑豆性寒,但經蒸曬後,其氣味趨於溫和,此溫和之性非但能發汗、疏通毛孔(開腠理),更能治療因風寒引起的頭痛、寒熱等症。 這與現代醫學中,發汗治療某些感染性疾病的原理有一定的相似性。
其次,淡豆豉具有宣通、解鬱的功能。《本草匯言》認為淡豆豉為“宣鬱之上劑”,能疏通因風熱鬱結而導致的胸悶、煩躁等症狀,例如傷寒引起的頭痛、寒熱、煩悶等,皆可藉由淡豆豉宣散風熱之邪。 《本經疏證》更進一步指出,淡豆豉能散陰上逆之邪,也就是說,它能解決因風熱導致的陰氣上逆,引起煩躁、失眠等問題。
此外,多部醫籍都記載淡豆豉能治療因風熱引起的諸多症狀,例如《名醫別錄》記載其主治傷寒頭痛寒熱、瘴氣惡毒、煩滿悶等;《珍珠囊藥性賦》則提到其可治心中懊憹、傷寒頭痛、煩躁。這些記載都說明淡豆豉在治療風熱表證方面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
總而言之,淡豆豉散風熱的功效,並非單純的寒涼瀉熱,而是通過其溫和的升散、宣通、解鬱等作用,達到疏散風熱、調理氣機的目的。 其作用機理,雖需結合現代醫學進一步研究,但古代醫家們的經驗總結,仍為我們理解淡豆豉的藥性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2. 清熱解毒
淡豆豉,其清熱解毒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被廣泛應用於各種熱毒疾病的治療。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寒涼”性質,而是更為複雜的宣洩疏通。
《神農本草經疏》指出,淡豆豉雖本質屬寒,但經過蒸曬加工後,其氣性偏溫,因此能發汗解表,疏通腠理,有效治療傷寒頭痛、寒熱及瘴氣惡毒。其苦味能促進嘔吐,有助於清除胸中鬱熱,緩解煩躁滿悶等症狀。此書並提及其能下氣調中,闢寒止痛。
《本草匯言》則將淡豆豉推崇為治療“天行時疾,疫癘瘟瘴”的要藥,認為其能宣通鬱結,無論是有形無形的病邪阻滯,皆能疏利,故能治療寒熱頭痛、暑濕交感、食飲不運等多種病症,甚至包括瘧痢斑毒等。但同時也指出,淡豆豉不適用於實熱證。
《本經疏證》則從陰陽角度闡釋淡豆豉的功效,認為其能散陰上逆,治療因陽盛陰逆導致的煩躁、反覆顛倒、心中懊憹等症狀,與梔子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古籍中對淡豆豉清熱解毒功效的描述,並非簡單的降溫退火,而是著重於其宣洩、疏通、解鬱的作用。它能通過發汗、利濕、和中、下氣等多種途徑,清除體內積滯的邪氣,從而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不同醫家對其適應症的理解略有側重,但都肯定了其在治療熱毒病症中的重要作用。
3. 消食化積
淡豆豉,其消食化積的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指現代醫學意義上的消化不良,而是涵蓋了更廣泛的食積症狀及病因。
《神農本草經疏》指出淡豆豉「氣應微溫」,能「湧吐」,並能「下氣調中闢寒」。這說明淡豆豉不僅能化解因飲食積滯導致的胸悶、煩躁、食慾不振等症狀,還能疏通氣機,排除寒邪。 其所述「傷寒短氣煩躁,胸中懊憹,餓不欲食,虛煩不得眠者,用梔子豉湯吐之是也」,則說明淡豆豉在治療因寒邪或食積導致的氣機阻滯,以及由此引發的諸多不適,有著重要的作用。
《本草匯言》更進一步闡述了淡豆豉的廣泛應用。「凡病一切有形無形,壅脹滿悶,停結不化,不能發越致疾者,無不宣之」,將其功效提升至疏通全身氣機,化解各種因氣滯血瘀、陰陽失衡所致的疾病,其中也包含了食積停滯所造成的病症。其所指「食飲不運」正是古代醫家對消化不良、食積的理解。
《本經疏證》則從病機角度分析,認為淡豆豉能「散陰上逆」,針對因陽盛陰虛或陰陽失調所導致的胃腸道不適,例如胸悶、煩躁、嘔逆等症狀,發揮作用。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中淡豆豉的消食化積功效,並非僅限於現代醫學對「消化不良」的狹義理解。而是基於整體觀,涵蓋了因飲食不節、寒邪入侵、氣機阻滯等多種病因所導致的食積症狀,以及由此衍生的諸如胸悶、腹脹、嘔逆、煩躁、食慾不振等不適。 淡豆豉通過其宣通氣機、化解停滯、調和陰陽的作用,達到消食化積的療效。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醫籍對其功效的闡述側重不同,應結合患者具體情況辨證施治。
4. 除煩
淡豆豉,其「除煩」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主要體現其疏解鬱滯、調和陰陽的作用。
《神農本草經疏》指出,淡豆豉雖味苦寒,然其經蒸曬後氣性偏溫,能發汗、開腠理,故能治療因熱鬱於胸中而導致的煩躁、滿悶。書中以傷寒短氣煩躁、胸中懊憹等症狀為例,說明淡豆豉能通過發散鬱熱,達到除煩的效果。 其「苦以湧吐」的特性,也能有效疏通氣機,緩解煩悶。
《本草匯言》更進一步闡述淡豆豉的「宣鬱」功效,認為其能治療各種因氣機鬱滯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寒熱、暑濕等導致的煩躁、頭痛、失眠等症狀。 此書認為,淡豆豉能宣通陰陽,疏散寒熱,化解體內壅滯,從而達到除煩的目的,但需注意其並不適用於實熱證。
《本經疏證》則從陰陽的角度解釋淡豆豉除煩的機理。其認為「煩者陽盛,躁者陰逆」,淡豆豉能散陰上逆之氣,使陰陽調和,從而消除煩躁不安。 書中提到與梔子配伍的功效,更能佐證淡豆豉在疏散鬱熱上的作用。
綜上所述,古籍中對淡豆豉除煩功效的記載,皆圍繞其疏通氣機、調和陰陽、發散鬱熱等作用展開。 淡豆豉並非針對所有類型煩躁都有效,其適用範圍與病機有著密切的聯繫,需結合具體的病症分析。 歷代醫家對其功效的闡述,為我們理解和運用淡豆豉提供了豐富的理論依據。
5. 降氣
淡豆豉的「降氣」功效,並非單純指降低體內氣機的升降,而是指其疏通、調和氣機,以解除氣機鬱滯的功效。 古代醫籍對其「降氣」作用的闡述,多從其治療「氣機阻滯」所導致的症狀入手。
《神農本草經疏》指出淡豆豉「能下氣調中闢寒」,並舉例說明其能治療虛勞、喘吸、兩腳疼冷等症,這些症狀都與氣機運行不暢,尤其是氣虛下陷有關。 書中強調其雖味苦寒,但因經過蒸曬,氣性偏溫,故能發汗解表,疏通經絡,從而達到「降氣」的效果,這並非單純的寒涼瀉氣,而是溫和的疏通。
《本草匯言》則更進一步將淡豆豉視為「宣鬱之上劑」,能治療各種因氣機鬱滯導致的疾病,包括寒熱、暑濕、食飲不運等,它能宣通壅塞之氣,使氣機得以運行,這與「降氣」的意義相符。 文中提到淡豆豉能治療胸悶、腹脹、喘吸等,這些都是氣機阻滯的表現。
《本經疏證》則從病理機制上解釋淡豆豉的「降氣」作用。 它認為煩躁滿悶是因陽盛陰逆,氣機不暢所致,淡豆豉能散陰上逆,使氣機得以調和,達到降氣的效果。 這說明淡豆豉的「降氣」不是單純的降低氣機,而是調整氣機的升降失衡。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淡豆豉「降氣」功效的理解,並非單純的「下降」,而是指其疏通、調和氣機,使之恢復正常運行,從而解除因氣機鬱滯所引起的各種症狀。 這與現代醫學中某些藥物調節自主神經系統、改善臟腑功能的機制,可能存在某些共通之處。
淡豆豉的古代典籍
淡豆豉的現代功效
1. 抗菌抗病毒
淡豆豉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之效。其中所含之抗菌成分,可有效抑制細菌、病毒生長,預防感染。此外,淡豆豉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有助於抵抗疾病侵襲。
2. 降血壓
淡豆豉之中,有成分能使血管舒張、血流暢通,有效降低血壓。此乃因淡豆豉製成過程中,微生物分解了豆類中的蛋白質,產生多種氨基酸,其中γ-氨基丁酸(GABA)具有降血壓作用。GABA能與腦部神經元上的受體結合,抑制神經元興奮性,降低交感神經活性,進而使血管擴張、血壓降低。
3. 抗氧化
淡豆豉,古有「益氣陰,清熱退虛」之說,其功用廣泛,其中之一為抗氧化。淡豆豉中含有豐富的多酚類物質,屬天然抗氧化劑,可清除體內自由基,減少氧化損傷,延緩老化。
4. 營養豐富
淡豆豉中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例如:維生素C、B族維生素、鈣、鐵、磷等,可提供身體所需營養。淡豆豉具有益氣活血、祛風化痰等功效,可改善精神不振、四肢乏力等症狀,還能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等疾病。此外,淡豆豉中的蛋白質可促進肌肉生長,脂肪可提供能量,碳水化合物可維持血糖穩定,維生素及礦物質則可促進新陳代謝,維持身體健康。
5. 改善消化系統
淡豆豉以其鹹鮮風味,激發味蕾,增進食慾。其發酵產物,諸如乳酸、乙酸等,具有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有助於食物消化吸收,緩解消化不良及食積等症狀。
6. 改善睡眠
淡豆豉含鎂,鎂具安神功效,能放鬆肌肉、減輕焦慮和壓力,有助睡眠。
7. 緩解壓力
淡豆豉中含豐富維生素B羣與鎂,維生素B羣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維持身體正常代謝與生理功能;鎂則促進神經傳導物質合成和釋放,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緩解壓力與焦慮。此外,淡豆豉中膳食纖維增加腸道有益菌數量,調節腸道菌羣平衡,降低身體對壓力的敏感度。
8. 防癌抗腫瘤
淡豆豉內含有多種如維生素C、E、多酚等抗氧化物質,能中和自由基,防護細胞免受損傷,進而預防腫瘤或抗癌的發生。此外,豐富的植物蛋白質和膳食纖維,能助於降低結腸癌、乳腺癌等癌症發病,其異黃酮化合物和大豆皁苷等物質,更是具有抗腫瘤的效用。加上維生素B羣和鎂、鈣、鉀等礦物質,淡豆豉能增強人體免疫系統,防範腫瘤或抗癌產生。
9. 降膽固醇
淡豆豉富含植物膳食纖維和豆類蛋白質,有促進膽固醇代謝,降低血膽固醇水平的作用。植物膳食纖維可阻礙膽固醇吸收,促進其排出體外。豆類蛋白質中的非必需性氨基酸可促進肝臟膽固醇合成和代謝。長期食用淡豆豉可顯著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膽固醇水平,增加高密度膽固醇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淡豆豉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5-15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搗敷;或炒焦研末調敷。
淡豆豉的炮製
- 取桑葉、青蒿加水煎湯,過濾,取藥湯與洗淨的黑大豆拌勻,俟湯吸盡後,置籠內蒸透,取出略涼,再置容器內,上蓋煎過的桑葉、青蒿渣,悶至發酵生黃衣為度,取出,曬乾即得。(每黑大豆100斤,用桑葉4斤、青蒿7斤)
- 《綱目》: 造淡豉法,用黑大豆二三斗,六月內淘淨,水浸一宿,瀝乾蒸熟,取出攤席上,候微溫,蒿覆。每三日一看,候黃衣上遍,不可太過。取曬簸淨,以水拌乾濕得所,以汁出指間為準,安甕中,築實。桑葉蓋,厚三寸,密封泥,於日中曬七日,取出,曝一時,又以水拌人甕。如此七次,再蒸過,攤去火氣,甕收築封即成。淡豉制法,除上述加工法而外,尚有以其它藥物如辣蓼、佩蘭、蘇葉、藿香、麻黃、青蒿、羌活、柴胡、白芷、川芎、葛根、赤芍、桔梗、甘草等,或煎取藥汁,用以煮豆;或將藥物研成粉末同煮熟的大豆拌和,然後悶置發酵等不同的加工方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淡豆豉注意事項重點
- 陰經傳寒及三陰直中者不宜用:因淡豆豉性質偏寒,可能會加重陰寒症狀。
- 脾胃虛弱者慎用:以免引起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
- 慢性腎病患者慎用:因淡豆豉鉀含量高,過量攝入可能導致血鉀升高。
- 過敏體質者慎用:以免出現過敏反應,如皮膚發紅、蕁麻疹等。
- 藥物衝突:淡豆豉中某些成分可能與抗凝血藥物、鈣通道阻滯劑等藥物發生衝突,應避免同時過量攝入。
- 哺乳婦女慎用:淡豆豉具有抑制泌乳作用,哺乳期婦女不宜過量食用。
淡豆豉相關的方劑
淡豆豉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淡豆豉含有的化學成分
蛋白質(Protein), 脂肪(Fat),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維生素B1(Vitamin B1), 維生素B2(Vitamin B2), 煙酸(Nicotinic acid), 鈣(Calcium), 鐵(Iron), 磷鹽(Phosphate salts), 氨基酸(Amino acids), 酶(Enzymes), 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