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梔子湯

HUANG QIN ZHI Z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0.35)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3%
肺經 23%
心經 12%
肝經 8%
三焦經 7%
膀胱經 7%
膽經 4%
大腸經 4%
脾經 3%
小腸經 3%
胃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三焦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脾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黃芩梔子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善於清熱瀉火,可治療熱邪壅盛所致的各種熱症,如高熱、口渴、煩躁等。
  2. 解毒涼血: 黃芩具解毒涼血之效,可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發熱、口瘡等。

黃芩在黃芩梔子湯中與梔子相配合,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更加顯著,是治療熱毒壅盛、熱病發熱等症的常用方劑。

黃芩梔子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梔子味苦、寒,入心、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與黃芩相配,可加強清熱解毒之力,適用於熱毒熾盛、血分有熱、心煩口渴、咽喉腫痛等症。
  2. 緩解黃芩燥性:黃芩性寒,善於清熱燥濕,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燥性。梔子性寒而潤,與黃芩同用,可以緩解黃芩的燥性,避免其傷陰耗津,使藥性更加平和,更適合臨牀應用。

黃芩梔子湯中加入石膏,主要是因為其清熱瀉火之功。

黃芩梔子湯主治熱毒熾盛,熱入營血之證,表現為高熱、神昏、煩躁、口渴、舌絳、脈數等。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加入石膏,可增強方劑清熱瀉火之力,並能引熱下行,使熱毒從汗、尿等途徑排出體外,從而達到清熱解毒、退熱止渴的功效。

此外,石膏還能與黃芩、梔子等藥物相配合,起到協同作用,更有效地達到治療效果。

「黃芩梔子湯」中的葛根,具有解肌退熱、升陽止瀉的功效。葛根能夠幫助改善感冒初期的症狀,並緩解因脾胃虛弱導致的腹瀉,與黃芩、梔子等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解肌退熱作用。

黃芩梔子湯中加入淡豆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透熱達表: 淡豆豉性微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透熱達表之效。黃芩梔子湯以清熱瀉火為主,加入淡豆豉可加強其清熱解毒之力,並使藥力透達肌膚,更有效地治療熱毒鬱結於表之症。
  2. 疏散風邪,和解表裏: 淡豆豉能疏散風邪,調和營衛,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表證,如發熱、惡寒、頭痛等症狀,有緩解作用。黃芩梔子湯常用於治療濕熱蘊結,但若患者兼有風邪外感,加入淡豆豉則能協同其他藥物,達到疏風解表、清熱解毒之效。

「黃芩梔子湯」中的蔥白,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蔥白能夠幫助改善感冒初期的症狀,並緩解因寒邪侵襲導致的喘息,與黃芩、梔子等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發汗解表作用。

主治功效


黃芩梔子湯主治功效分析

黃芩梔子湯主治「頭痛壯熱,心中煩」,此方劑以黃芩和梔子為主要成分,結合其他藥材,達到清熱解毒、疏散風邪的功效。以下是其治療原理分析:

治療原理分析

  1. 清熱瀉火:

    • 黃芩:苦寒,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主要針對上焦及中焦之熱。在《聖濟總錄》和《醫學綱目》中,皆提到此方用於治療胃熱及三焦之熱,而黃芩是清熱的要藥。
    • 梔子:苦寒,能清心除煩、瀉火利濕,對於心中煩熱有良好的效果。《聖濟總錄》中指出此方用於治療「心中煩」,梔子能清瀉心火,緩解煩躁不安的症狀。
  2. 疏散風邪:

    • 部分古籍中提到「頭痛壯熱」的症狀,這可能是外感風邪所致。方中雖未明顯指出使用疏散風邪的藥物,但黃芩和梔子均具有一定的解表作用,能輔助緩解表證。
  3. 煉蜜為丸:

    • 《聖濟總錄》提到「煉蜜丸如梧桐子大」,這表明此方在古代的劑型為蜜丸。蜂蜜具有補中益氣、潤燥的作用,可以緩解黃芩和梔子的苦寒之性,並使其藥效更持久。
  4. 竹葉湯送服:

    • 《聖濟總錄》提到「食後臨臥煎竹葉湯下」,竹葉具有清熱除煩、利尿的作用,與黃芩、梔子合用,能增強清熱瀉火的功效。

綜合分析

黃芩梔子湯以清熱瀉火為主,兼顧解表,主要針對熱邪引起的頭痛、壯熱、心中煩等症狀。從現代藥理學角度來看,黃芩和梔子均具有抗菌、抗炎、解熱的作用,與其古代主治功效相符。

不同醫書對黃芩梔子湯的記載略有差異,例如《傷寒總病論》和《醫學綱目》中還提到其他黃芩為主的方劑,而《幼科釋謎》則將其與多個方劑並列,說明黃芩在古代被廣泛用於治療各種熱證。

總體而言,黃芩梔子湯是一個以清熱瀉火為主的方劑,適用於熱邪侵襲引起的頭痛、壯熱、心中煩等症狀。其治療原理明確,藥效顯著,在古代醫學中佔有重要地位。

傳統服藥法


黃芩1兩半,梔子1兩半,石膏2兩,乾葛2兩,豉半兩,蔥白(寸切)半斤。
上(口父)咀。水4升,煮取1升半,分3-4次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外感風熱、內蘊熱毒所致的頭痛壯熱、心中煩悶、夏月傷暑毒等症狀。若患者有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者,不宜使用本方。

相關疾病


頭痛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芩梔子湯, 出處:《傷寒總病論》卷三。 組成:黃芩1兩半,梔子1兩半,石膏2兩,乾葛2兩,豉半兩,蔥白(寸切)半斤。 主治:頭痛壯熱,心中煩;夏月傷暑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