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汗麻黃湯
FA HAN MA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台》卷三引《廣濟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中性 (1.08)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發汗麻黃湯以麻黃為君藥,主要原因有二:
1. 解表發汗: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發汗之效,可疏散風邪,發散外邪,適用於風寒感冒,症見惡寒發熱、無汗、鼻塞流涕等。
2. 宣肺通竅: 麻黃可宣通肺氣,開泄鼻竅,對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呼吸不暢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麻黃為發汗麻黃湯的主要藥物,其發汗解表之功,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緩解風寒感冒的症狀。
發汗麻黃湯中加入葛根,主要是為了增強其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
葛根具有解肌發表、透疹退熱的作用,能使汗出暢通,有利於麻黃發汗解表;同時,葛根還具有升陽解肌、疏風散寒的功效,能協同麻黃疏風散寒,共同發揮治療外感風寒的療效。此外,葛根還可緩解麻黃的發汗作用,避免過度發汗而耗傷津液。
總之,葛根的加入,不僅增強了發汗麻黃湯的發汗解表功效,也提升了藥方的安全性,使其更適合於治療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等症。
發汗麻黃湯為治療外感風寒表實證之經典方劑,主要由麻黃、桂枝、杏仁、炙甘草等組成,用於解表散寒、宣肺平喘。方中加入梔子,雖非典型配伍,卻有其深意。梔子味苦性寒,歸心、肝、肺、三焦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利濕退黃的功效。在發汗麻黃湯中,梔子能調節方中溫熱藥物的性質,防止辛溫藥過度發汗而傷津耗氣,同時能清解內熱,對抗風寒表證可能伴隨的裏熱症狀。此外,梔子還能增強方劑的清熱利濕作用,適應於風寒表證合併濕熱內蘊的情況,使整體療效更趨全面。這種配伍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藥物相輔相成的智慧。
麻黃湯中加入蔥白,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增強發汗之力:蔥白性溫,味辛,具有發散風寒、宣肺通竅的功效。與麻黃、桂枝等藥材配伍,可增強發汗之力,更有效地驅散外感風寒,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
- 協調藥性:蔥白可緩解麻黃的燥烈之性,避免過度發汗,導致津液損耗。同時,蔥白本身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減輕麻黃的副作用。
總之,蔥白在麻黃湯中起到增強發汗效果、協調藥性的作用,使其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療風寒感冒。
發汗麻黃湯中加入淡豆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解表散寒,宣肺透邪: 淡豆豉性微寒,味甘,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宣肺透邪之功效,能與麻黃、桂枝等藥物協同作用,促進汗出,解除表邪,緩解風寒感冒引起的發熱、惡寒、頭痛、鼻塞等症狀。
- 調和藥性,減少副作用: 淡豆豉能和解麻黃的發散之力,避免汗出過多,耗傷津液,同時也有助於緩解麻黃可能引發的燥熱之弊,使藥性更加平和,減輕副作用,提高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發汗麻黃湯」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天行壯熱煩悶」,即外感溫熱病邪(如疫病、時行熱病)引起的高熱、煩躁、胸悶等症狀。其組成以發汗解表、清熱除煩為主,適用於熱邪鬱於肌表,需透過發汗透邪,兼清裏熱的證候。
組成分析與功效推理
麻黃(5兩,去節)
- 主「發汗解表」,為辛溫峻劑,力專開泄腠理,驅邪外出。用於外感熱病初起,邪鬱肌表而無汗者。此方重用麻黃,強調透汗退熱之功。
葛根(4兩)
- 性涼味辛甘,能「解肌退熱、生津舒筋」。與麻黃配伍,既可助其發汗透邪,又能防止麻黃過於溫燥,緩解壯熱傷津之慮。
梔子(20枚,擘)
- 苦寒清熱,主「瀉火除煩、清利三焦」。針對「煩悶」症狀,能清泄裏熱,尤其熱鬱胸膈所致的心煩、躁擾。
蔥白(1升,切)
- 辛溫通陽,可「發汗解表、通達陽氣」。與麻黃同用,增強宣透之力,並助梔子、香豉宣鬱除煩。
香豉(1升,綿裹)
- 即淡豆豉,功能「解表透邪、宣鬱除煩」。與梔子配伍(參《傷寒論》梔子豉湯),專治熱鬱胸膈的煩悶不舒。
治療原理與組方邏輯
此方結合「辛溫發汗」與「清熱除煩」兩大方向:
- 表裡雙解:以麻黃、葛根、蔥白發汗解表,散肌表之邪;梔子、香豉清裏熱、除煩悶,解決熱鬱胸膈的內在病理。
- 汗清並用:麻黃雖性溫,但配伍梔子、葛根之涼性,可避免過汗傷陰,同時針對「壯熱」本質(熱重於寒)。
- 分次服法:強調「分三服,相去如人行五、六里」,意在漸次透汗,防止過汗亡陽,並以「粉粉身」固表止汗,反映對汗法調控的重視。
適用證核心
此方宜於「外寒束表、裏熱初鬱」之證,見:
- 高熱無汗(天行壯熱)
- 心煩胸悶(熱鬱焦)
- 可能伴輕微惡風,但以熱象為主。
與相似方劑比較
- 麻杏甘石湯:偏重肺熱喘咳,清裡力強而發汗力弱。
- 大青龍湯:表寒裏熱俱重,需見惡寒、煩躁,此方則以透汗清熱為主,無石膏之峻清。
總結:此方以汗法為主導,清熱為輔助,針對外感熱病初期「表閉熱鬱」之證,體現「火鬱發之」的治法。
傳統服藥法
麻黃5兩(去節,葛根4兩,梔子20枚(擘),蔥(切)1升,香豉1升(綿裹)。
上(口父)咀。以水8升,先煮麻黃、葛根2-3沸,去沫,納諸藥,煎取2升5合,絞去滓,分為3服。服別相去如人行5-6里,更進1服。不利,復取汗,後以粉粉身。
忌風及諸熱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發汗麻黃湯具有發汗解表、透熱解煩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津耗液。此外,本方含有麻黃,有升高血壓的作用,高血壓患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發汗麻黃湯, 出處:《外台》卷三引《廣濟方》。 組成:麻黃5兩(去節),葛根4兩,梔子20枚(擘),蔥(切)1升,香豉1升(綿裹)。 主治:天行壯熱煩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