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鼠屎梔子豉湯
SHU SHI ZHI ZI CH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台》卷二引《古今錄驗》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偏寒 (0.55)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膀胱經 17%
三焦經 14%
心經 14%
胃經 14%
小腸經 8%
肝經 6%
肺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心經
胃經
小腸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鼠屎梔子豉湯中加入淡豆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解表透邪:淡豆豉性微寒,味甘,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宣肺透邪之效。對於外感風寒、寒邪束表所致的發熱、惡寒、頭痛、鼻塞等症狀,淡豆豉能幫助疏散寒邪,使邪氣從表透出,達到解表的效果。
- 和解表裏:鼠屎梔子豉湯中,鼠屎草、梔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淡豆豉則能和解表裏,避免藥性過於寒涼,損傷陽氣。淡豆豉既能解表,又能調和脾胃,使藥性協調,藥效更佳。
鼠屎梔子豉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瀉火:梔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方中加入梔子,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緩解因熱毒上攻而引起的煩躁、口渴、咽痛等症狀。
- 疏肝利膽:梔子入肝膽經,能疏肝利膽,解鬱化瘀。鼠屎梔子豉湯常用於治療肝膽濕熱引起的黃疸、腹痛、便祕等症狀,梔子在其中起到疏肝利膽、緩解肝膽濕熱的作用,有助於整體療效。
鼠屎梔子豉湯中加入麻黃,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 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此方中,麻黃可以宣散風寒,解除肺氣鬱結,利於痰液排出,緩解咳嗽症狀。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麻黃與方中其他藥物,如梔子、豉等,協同作用,能更有效地發揮清熱解毒、利濕化痰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麻黃雖能疏風散寒,但其性溫燥,用量需謹慎,以免傷陰耗氣。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鼠屎梔子豉湯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傷寒論》或相關古籍,主治「傷寒食不消,勞復脈實者」。其證屬傷寒熱病後期,因過勞或飲食不節,導致餘熱未清、正氣未復,兼見積滯內停。症狀可能包括:身熱復發、胸悶煩躁、脘腹脹滿、食積不化、便秘或溏穢、脈象沉實有力。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梔子與淡豆豉(豉)
- 梔子苦寒,清泄三焦鬱火,解心煩懊憹;淡豆豉輕浮宣散,透發鬱熱。二者相合為「梔子豉湯」之基,擅治熱擾胸膈之虛煩不眠。此方中重用豉至二升,強化宣散餘熱、調和脾胃之功。
鼠屎(疑為鼠婦或五靈脂)
- 古籍中「鼠屎」可能為鼠婦(濕生蟲類)或五靈脂(鼯鼠糞)。
- 若為鼠婦,則具破瘀消癥、利水通淋之效,可解血分鬱熱;
- 若為五靈脂,則活血散瘀、消食化積,尤宜於食滯夾瘀。
- 此處取21枚,量少而專攻積滯,助梔豉湯通降腸腑。
- 古籍中「鼠屎」可能為鼠婦(濕生蟲類)或五靈脂(鼯鼠糞)。
麻黃
- 麻黃辛溫發汗,宣肺解表。雖餘熱未清,但若兼表氣不暢、邪郁肌腠(見「汗微出」提示),少量麻黃(三兩)可開腠理,協豉引邪外透,避免純涼遏邪。
三、全方配伍思路
- 清宣並行:梔子豉湯清胸膈之熱,麻黃輕宣表邪,構成「清裡透表」之法,適合勞復後熱鬱表裡之間。
- 消積導滯:鼠屎針對食積或瘀滯,疏通中焦,使熱邪從下而解。
- 脈實之治:脈實反映邪實正未虛,故以梔子、鼠屎瀉實,麻黃、豆豉宣散,共奏「通消汗解」之效。
四、推論治療原理
此方適用於傷寒後期,因勞倦或飲食復傷,導致「熱鬱胸膈兼腸腑積滯」之證。透過清熱宣鬱、消積微汗,使餘熱從表裡分消,恢復氣機升降。雖用麻黃,但配伍梔子、豉制其溫燥,侧重於「微汗」調和營衛,非峻發其汗。鼠屎之用,體現「通因通用」思想,以穢濁之物攻濁滯之邪。
傳統服藥法
豉2升(綿裹),鼠屎21枚,梔子7枚(擘),麻黃3兩(去節)。
上以水5升,煮取2升,每服7合,1日3服,汗微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此不宜在感冒初期使用,以免加重病情。此外,本方含有麻黃,有升高血壓的作用,因此高血壓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鼠屎梔子豉湯, 出處:《外台》卷二引《古今錄驗》。 組成:豉2升(綿裹),鼠屎21枚,梔子7枚(擘),麻黃3兩(去節)。 主治:傷寒食不消,勞復脈實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