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麻黃葛根湯中加入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散寒,解表透邪: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散寒、發汗解表的功效。對於風寒束表、肺氣不宣、寒邪鬱肺所致的感冒症狀,如發熱、惡寒、咳嗽、鼻塞等,麻黃可以疏散寒邪,使肺氣通暢,達到解表發汗之效。
- 配合葛根,利水消腫: 葛根性涼,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解肌發表、透疹生津、利水消腫的功效。麻黃與葛根相配,一寒一熱,寒能清熱,熱能散寒,相輔相成,既可宣肺散寒,又可利水消腫,對於風寒感冒兼有水腫者尤為適宜。
麻黃葛根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緩解麻黃的發汗作用: 麻黃性溫,善於發汗,但容易傷津耗氣。白芍性微寒,能斂陰止汗,與麻黃相配,可緩解麻黃的發汗作用,避免汗出過多而傷正氣。
二、保護脾胃: 麻黃辛溫,易傷脾胃。白芍酸甘,能養血柔肝,和胃止痛,可保護脾胃功能,避免麻黃對脾胃的損傷。
白芍的加入,不僅能調節麻黃的發汗作用,更能保護脾胃,使藥效更趨平和,達到更好的療效。
麻黃葛根湯中加入葛根,主要原因有二:
- 解表散寒,透疹止汗: 麻黃性溫,善於發散風寒,但容易耗傷津液。葛根甘涼,能解表清熱,且有生津止渴之效。二者配合,既能發散風寒,又能滋陰止汗,使解表之力更為平和。
- 疏通經絡,利水消腫: 麻黃能宣肺通鼻,葛根則能解肌通絡,二者合用,可使經絡疏通,氣血流通,利水消腫。對於風寒襲表,兼有表寒內飲者,更能發揮協同作用。
麻黃葛根湯中加入蔥白,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
- 發散風寒,宣肺解表:蔥白性溫,具有發散風寒、宣肺解表的功效,可助麻黃、葛根解表散寒,促進汗液排出,緩解風寒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
- 溫中散寒,和胃止嘔:蔥白亦可溫中散寒,和胃止嘔,有助於緩解麻黃葛根湯可能帶來的寒涼之弊,避免出現胃寒、嘔吐等副作用。
總而言之,蔥白在麻黃葛根湯中起到輔助作用,發揮解表散寒、溫中和胃的功效,進一步提高方劑的療效。
麻黃葛根湯中加入淡豆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宣散風熱,解表透邪: 淡豆豉性微寒,味甘,入肺經,具有宣散風熱、解表透邪之效。麻黃葛根湯主治風寒束表,兼有表熱證,加入淡豆豉可以增強解表散寒之效,並能使藥力更趨向於外,達到疏散風熱,解表透邪的目的。
- 調和藥性,防止燥烈: 麻黃性溫燥,葛根性涼,淡豆豉則性平,加入淡豆豉可以調和麻黃葛根湯的藥性,防止燥烈,避免傷津耗氣,使藥性更加平和,更適合患者的體質。
主治功效
麻黃葛根湯
組成
-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中藥白芍:性味酸、微寒,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 蔥白:性味辛溫,具有發散風寒、解表透疹、發汗解表、通陽、利尿、解毒、祛風除濕、安胎、驅蟲殺蟲、通經絡、清熱解毒等功效。常於感冒風寒之初發,或於外感表症中配合其它解表藥以助發汗;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惡寒、咳嗽、關節痠痛、風濕痹痛等症狀;富含維生素C和葉酸,可保持胎兒健康。
- 淡豆豉:具有散風熱、降氣、除煩、清熱解毒和消食化積的功效。它可以治療感冒、風熱表症、喉嚨腫痛、瘡瘍腫毒、水腫、腳氣等疾病,也可以治療胸悶、腹脹、逆氣、喘吸、便祕等消化不良問題。淡豆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易於消化吸收,增強免疫力,緩解各種症狀。
- 葛根: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葛根可以治療感冒、發熱、咳嗽、氣喘、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熱病口渴、陰虛消渴、酒醉、乙醇中毒、麻疹不透、熱瀉熱痢、脾虛泄瀉以及感冒、發熱、喉嚨痛、口腔潰瘍等熱毒性疾病。
主治
- 感冒發燒後一兩天,頭部、頸部和腰背部感到緊繃疼痛,全身發熱,卻又怕冷。肌肉僵硬,沒有汗水。
用法用量
- 煎服,每日 1 劑,分 2 次溫服。
注意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虛者、慢性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服用本藥期間應避免辛辣油膩食物,並注意休息。
- 服用本藥後可能出現口乾舌燥、噁心、腹瀉等症狀,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可自行緩解。
- 如果服用本藥後出現嚴重不適,應立即就醫。
總結
麻黃葛根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等功效。臨牀上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後一兩天,頭部、頸部和腰背部感到緊繃疼痛,全身發熱,卻又怕冷。肌肉僵硬,沒有汗水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麻黃葛根湯有發汗解表的功效,因此不宜在感冒初期服用,以免加重病情。此外,麻黃葛根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心悸、失眠、口乾等,因此在服用前最好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麻黃葛根湯, 出處:《治疹全書》卷上。 組成:麻黃、葛根、升麻、柴胡、防風、荊芥、枳殼、杏仁、山楂、麥冬。 主治:疹不出,喘急妄語,及渾身壯熱,足冷,咳嗽嘔吐,腹脹不食,鼻流清涕。
麻黃葛根湯, 出處:《傷寒圖歌活人指掌》卷四。 組成:麻黃3錢,赤芍藥3錢,乾葛1錢半,豆豉半合。 主治:傷寒剛痙,心腹痛。太陽發熱無汗,惡寒而喘。剛痙,無汗惡寒。脾土鬱結,心腹卒痛。
麻黃葛根湯, 出處:《活人書》卷十七。 組成:麻黃(用沸湯泡12次,焙乾稱)3兩,芍藥3兩,乾葛4分,蔥白7莖,豉1合。 主治:傷寒1日至2日,頭項及腰背拘急疼痛,渾身煩熱惡寒。剛痙無汗。
麻黃葛根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三。 組成:麻黃(去根節)1兩,甘草(炙)1兩,知母(焙)1兩半,葛根(銼)1兩半,石膏(碎)1兩半。 主治:傷寒、溫病吐下後,餘熱未盡,頭痛,口乾煩渴。
麻黃葛根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七。 組成:麻黃(去根節)1兩,葛根(銼)1兩,知母(焙)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黃芩(去黑心)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傷寒發癍,狀如錦紋,嘔逆煩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