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蔥豉益元散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解表散寒: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之效。對於風寒感冒所致的鼻塞、流涕、發熱等症狀,蔥白能起到發汗解表的作用,有助於驅散外邪,恢復體溫平衡。
二、宣肺通竅:蔥白辛溫走竄,能宣通肺氣,通利鼻竅。對於風寒引起的鼻塞、嗅覺減退等症狀,蔥白能起到疏通鼻竅、改善呼吸的作用,有助於恢復嗅覺功能。
因此,蔥白在蔥豉益元散中,不僅能解表散寒,還具有宣肺通竅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發熱等症狀。
蔥豉益元散方中包含淡豆豉,主要原因有二:
一、 解表散寒: 淡豆豉性微寒,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蔥豉益元散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而淡豆豉能疏散風寒,緩解鼻塞、咳嗽等症狀,配合蔥白等辛溫解表藥物,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二、 調和氣血: 淡豆豉味甘,具有和中益氣、調和氣血的功效。蔥豉益元散以益氣補元為目的,淡豆豉能調和氣血運行,使補益藥效更易於發揮,提高整體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蔥豉益元散」之主治功效分析
蔥豉益元散,源自《麻科活人全書》與《治痢捷要新書》等古籍,乃於益元散基礎上加味蔥白、淡豆豉而成。此方劑之主要功效,在於治療暑熱兼挾感邪所致之痢疾,其配伍之理,實兼顧解表與和中。
方劑組成與藥理分析
- 蔥白: 蔥白辛溫,具發汗解表、散寒通陽之功。能開腠理,發散在表之風寒邪氣,亦能溫肺止咳,使邪氣從汗而解。在此方中,蔥白主要作用於體表,驅散外感之邪,使邪氣不致入裡。
- 淡豆豉: 淡豆豉味苦辛,性涼。功能疏風解表,除濕消食,和胃化痰。可助蔥白解表,並能調和脾胃,化解暑濕之氣,使中焦氣機暢達。
- 益元散: 益元散為此方基礎,具清熱利濕、解暑之功。配合蔥白與淡豆豉,更能加強清熱解暑,又能兼顧表邪。
治療原理
暑熱挾感之痢疾: 此類痢疾的病機,主要為暑熱之邪,兼感外來風寒或風熱之邪。外邪阻滯肌表,熱邪內擾腸道,導致氣機不暢,濕熱內蘊,故見痢疾之證。
蔥豉益元散之治療機制:
- 解表散邪: 蔥白、淡豆豉辛散之性,可發汗解表,將侵襲體表之邪氣驅散,使表邪不致由表入裡,加重病情。
- 清熱利濕: 益元散本具清熱利濕之功,可清除體內之暑熱,並使濕邪從小便排出。
- 和中化滯: 淡豆豉可和胃消食,使中焦氣機調暢,能緩解因暑濕而導致的消化不良。
總而言之,蔥豉益元散以蔥白、淡豆豉之辛散解表,配伍益元散之清熱利濕,使表邪得解,裡熱得清,脾胃調和,濕邪得化,故可治療暑熱兼挾感邪之痢。
古籍記載佐證
《麻科活人全書》載:「加蔥豉治虛煩不得眠。名蔥豉益元散。」雖主治不同,然可見蔥豉與益元散合用,具有清熱安神之效,此亦能反應其清熱解表之性。
《治痢捷要新書》明確指出:「加硃砂名蔥豉益元散,治暑熱挾感之痢:蔥白三寸,豆豉三十枚,煎湯調益元散二三小服。」此可見,古人確實將蔥豉益元散用於治療暑熱兼感邪氣之痢疾,並詳述用藥方法。
總結
蔥豉益元散是針對暑熱兼挾感邪之痢疾而設之方劑,其配伍精妙,兼顧解表與清裡,使病邪得解,氣機得暢,故可有效治療此類病症。此方劑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整體觀念之精髓,其療效亦為歷代醫家所肯定。
傳統服藥法
辰砂1錢,桂府滑石(水飛過)6兩,甘草1兩,蔥、豉。
上為細末。
每服2-3錢,清水調下。散表邪,則以水煎服。
方中蔥、豉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蔥豉益元散, 出處:《痢瘧纂要》卷九。 組成:蔥白3寸,豆豉30枚。 主治:暑熱兼挾感邪之痢。
蔥豉益元散, 出處:《麻科活人》卷三。 組成:辰砂1錢,桂府滑石(水飛過)6兩,甘草1兩,蔥、豉。 主治:虛煩不得眠。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