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豉飲
XIANG CHI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九十三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36)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香豉飲中加入淡豆豉,是基於其解表、利濕、解毒的功效。
淡豆豉性微寒,味甘,歸肺、脾經,能疏散風寒,利水消腫,解表透邪。在香豉飲中,淡豆豉可與香薷、蒼朮等藥物共同作用,增強解表散寒、利濕解毒之效。此外,淡豆豉還可輔助解毒,清熱解暑,對於暑濕所致的發熱、惡寒、頭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香豉飲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可清解暑熱,涼血止血,適用於外感熱病、血熱妄行、口渴、煩躁、出血等症。
2. 緩解發熱及口渴:香豉飲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發熱口渴、胸悶、苔白膩等症狀。生地黃可以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緩解發熱症狀,同時滋陰生津,緩解口渴。
因此,香豉飲中加入生地黃,可以發揮其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外感風熱、發熱口渴等症狀的效果。
香豉飲中加入蔥白,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解表散寒: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之效。與方中香豉、生薑等藥材共同作用,可散發表寒,緩解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發熱等症狀。
- 通陽化氣: 蔥白氣味辛香,可通陽化氣,促進氣血流通。與方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改善因寒邪入侵導致的氣機阻滯,幫助患者恢復元氣。
總之,蔥白在香豉飲中起到解表散寒、通陽化氣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能有效治療風寒感冒等症狀。
主治功效
香豉飲主治功效分析
香豉飲的主治功效主要涵蓋以下幾方面:
癉瘧:
- 《太平聖惠方》記載:「治癉瘧。但熱不寒。嘔逆不下食。宜服香豉飲子方。」 指出香豉飲可治療癉瘧,症狀為但熱不寒,伴有嘔吐、食慾不振。
- 《聖濟總錄》亦云:「治癉瘧但熱不寒,嘔逆不下食。香豉飲方。」
- 癉瘧的病機,根據《太平聖惠方》描述,為「肺繫有熱,氣盛於身,厥逆上衝,氣實而不能外泄」,導致「陽氣盛而不衰」,且「氣內藏於心,而外舍於分肉,令人消鑠脫肉」。
骨蒸腫氣:
- 《聖濟總錄》記載:「治骨蒸腫氣,每至日晚,即惡寒壯熱,頰色赤,不下食,日漸瘦,香豉飲方。」 說明香豉飲可治療骨蒸腫氣,症狀為傍晚惡寒發熱,面頰潮紅,食慾不振,日漸消瘦。
乳石發:
- 《聖濟總錄》記載:「治乳石發,下痢。香豉飲方。」 表明香豉飲可治乳石發作導致的下痢。
- 《聖濟總錄》亦記載:「治乳石發動,體上生瘡,結氣腫痛。香豉飲方。」 說明香豉飲亦可治乳石發作導致的體表瘡瘍、氣滯腫痛。
心肺臟熱,毒攻皮膚:
- 《太平聖惠方》記載:「治心肺臟熱。毒攻於皮膚。遍生赤斑。重者其色紫黑。宜服解毒香豉飲子方。」 表明香豉飲可治療心肺積熱,熱毒外攻皮膚導致的紅斑,甚至紫黑色斑疹。
自勞太過,結氣腫痛:
- 《小品方》和《外臺秘要》均記載:「又若體上生瘡,結氣腫痛不得動者,為自勞太過也。宜服香豉飲法。」 指出過度勞累導致的氣機鬱結、腫痛,可用香豉飲治療。
痧隱脈郁,喉腐舌燥:
- 《喉科集腋》記載:「香豉飲 治痧隱脈郁喉腐舌燥症雖乍起津液不足神雖清爽邪火內伏者宜之。」 此處香豉飲用於治療痧疹隱伏,導致脈象鬱滯、咽喉腐爛、口舌乾燥等症,屬於邪火內伏、津液不足的情況。
小兒毒熱血痢:
- 《聖濟總錄》記載:「治小兒毒熱血痢。香豉飲方。」 表明香豉飲可治療小兒熱毒導致的血痢。
治療原理分析:
從上述主治可見,香豉飲的治療範圍涵蓋了熱病、腫痛、瘡瘍、痢疾等多種病症。其治療原理,可從藥物組成和病機分析來理解:
- 淡豆豉:作為主藥,具有解表、發汗、宣肺的功效。可以宣散外邪,透熱外出,對於癉瘧、骨蒸等熱病,以及乳石發作、自勞太過導致的氣機鬱結、腫痛,都有一定的宣散作用。
- 蔥白:具有發散風寒、通陽氣的作用。可以輔助淡豆豉發散表邪,並且通暢氣機,對於氣滯腫痛也有幫助。
- 生地黃:雖然原文未提及此藥,但根據現代藥理研究和臨床應用,部分香豉飲的變方會加入生地黃。生地黃具有滋陰、養血、潤燥的功效,可以制約淡豆豉和蔥白的辛溫發散,防止傷陰,同時滋養陰液,對於熱病後期陰液耗傷,以及癉瘧、骨蒸等病症導致的消瘦、津液不足,都有一定的滋補作用。
總體而言,香豉飲的治療原理可概括為:
- 宣散透邪:利用淡豆豉、蔥白等藥物,宣散外邪,透熱外出,適用於癉瘧、乳石發等邪熱鬱閉的病症。
- 通陽行氣:利用蔥白的通陽作用,疏通氣機,對於氣滯腫痛、自勞太過導致的氣機鬱結,有一定療效。
- 清熱解毒:根據《太平聖惠方》的「解毒香豉飲子方」,以及《喉科集腋》中香豉飲的配伍,可以推測香豉飲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適用於心肺積熱、熱毒外攻皮膚,以及痧疹等病症。
- 滋陰養液:在部分變方中加入生地黃等滋陰藥物,可以滋養陰液,制約辛溫發散,適用於熱病後期陰液耗傷,以及癉瘧、骨蒸等導致的消瘦、津液不足。
香豉飲通過上述治療原理,針對不同病症的病機,靈活運用,達到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香豉1分,生地黃1兩,蔥白3莖。
上銼細,相和,以童便2盞半,浸1宿,平旦煎至8分,去滓,空腹、日午分2次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但陰虛火旺、津液不足者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香豉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八。 組成:香豉(微炒)1分,梔子5枚(去皮),黃連(去須)1分。 主治:小兒毒熱血痢。
香豉飲, 出處:《外台》卷三十七引《小品方》。 組成:香豉3升,蔥白1虎口。 主治:自勞太過,乳石發動,體上生瘡,結氣腫痛不得動者。
香豉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三。 組成:香豉1分,生地黃1兩,蔥白3莖。 主治:骨蒸腫氣,每至日晚即惡寒壯熱,頰色赤,不下食,日漸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