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葉豬腎羹

地黃葉豬腎羹

DI HUANG YE ZHU SHEN GE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0.4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4%
肝經 16%
胃經 15%
心經 13%
腎經 8%
膀胱經 5%
小腸經 5%
三焦經 5%
脾經 4%
肺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地黃葉豬腎羹」方劑中加入生地黃,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功效:

  1. 滋陰補腎: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的功效。豬腎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的作用。兩者相配,可起到滋陰補腎,涼血清熱的功效,適用於腎陰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盜汗、口乾舌燥等症狀。
  2. 養血益氣: 生地黃含有豐富的鐵元素,能有效促進紅血球的生成,改善貧血癥狀。豬腎富含蛋白質和氨基酸,有助於補充營養,增強體力。兩者搭配,可以起到養血益氣,改善虛弱體質的作用。

地黃葉豬腎羹中加入豬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益精: 豬腎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固澀止遺的功效。對於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遺精滑精、小便頻多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2. 相輔相成: 地黃葉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與溫補的豬腎搭配,可起到寒熱互補、陰陽調和的作用,進一步提高藥效,更好地改善腎虛體質。

「地黃葉豬腎羹」中加入淡豆豉,是基於其解毒利濕、清熱解表之功效。

淡豆豉性寒,味甘,入肺、脾經,具有清熱解表、利濕解毒、消腫止痛之效。此方中,豬腎性溫,味甘鹹,入腎、膀胱經,有補腎益精、利水消腫之效,地黃葉則性寒,味甘苦,入肝、腎經,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

因此,淡豆豉加入此方中,可與地黃葉相輔相成,清熱解毒,利濕消腫,並能緩解豬腎的溫燥之性,達到整體平衡,提升藥效。

地黃葉豬腎羹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溫中散寒:地黃葉性寒,豬腎性平,二者合用容易寒涼脾胃。生薑性溫,入脾胃經,可溫中散寒,緩解地黃葉和豬腎的寒涼之性,避免脾胃受寒。

二、去腥增香:豬腎本身帶有腥味,生薑具有較強的辛香氣味,可以去除豬腎的腥味,並提升湯羹的香氣,使之更加美味可口。

因此,生薑的加入既能調節藥性,又能改善口感,是地黃葉豬腎羹中不可或缺的配料。

地黃葉豬腎羹中加入蔥白,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腥去膩: 豬腎本身帶有腥味,而蔥白具有辛辣性,能有效去除腥臊,提升羹湯的鮮香。
  2. 溫補脾腎: 中醫認為,蔥白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散寒的功效。地黃葉則性寒,味甘,入腎經,滋陰養腎。將二者搭配,可溫補脾腎,提升整體功效,使補腎效果更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地黃葉豬腎羹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骨蒸勞,乍寒乍熱,背膊煩痛,瘦弱無力。」此證屬中醫「虛勞」範疇,尤以陰虛內熱所致之骨蒸潮熱為主要表現。其病機為腎陰虧虛,虛火內擾,導致低熱、盜汗、消瘦、骨節酸痛等症。

「骨蒸勞」乃形容熱自骨髓透發而出,如蒸籠之熱自內向外透發;「乍寒乍熱」指陰虛發熱與衛陽不固之寒象交替出現;「背膊煩痛」係虛火灼傷陰液,筋骨失養所致;「瘦弱無力」為久病耗傷氣血,肌肉失於濡養之結果。

組成藥物分析與治療原理

生地黃葉(4兩,切):

  • 性味甘苦寒,入心、肝、腎經
  • 主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 針對骨蒸勞熱之核心病機,能滋腎陰、降虛火

豬腎(2兩,去脂膜切):

  • 性味咸平,入腎經
  • 以形補形,補腎益精
  • 針對腎虛證候,能補腎氣、益精髓

豆豉(1合):

  • 性味苦寒,入肺、胃經
  • 解表除煩,宣發鬱熱
  • 助解骨蒸之熱,兼可調和諸藥

生薑(1分,切):

  • 性味辛溫,入肺、脾、胃經
  • 溫中止嘔,調和藥性
  • 制約寒涼藥物太過,兼助脾胃運化

蔥白(3莖去須切):

  • 性味辛溫,入肺、胃經
  • 通陽散寒,發散表邪
  • 針對乍寒乍熱之症,有調和營衛之效

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滋陰清熱為主,補腎填精為輔:

  1. 大劑量生地黃葉為君,直折陰虛火旺之本
  2. 豬腎為臣,補腎填精以助生地黃滋陰之功
  3. 豆豉、蔥白為佐,一寒一溫調和上下,兼解鬱熱
  4. 少量生薑為使,既調和藥性,又助脾胃吸收

此方巧妙之處在於:

  • 通過「羹」的劑型,使藥物更易吸收(「湯、膏、丸、散,唯羸病者最宜用膏、羹」)
  • 鹽、醬、醋的調味既增進食慾,又暗合「咸入腎」、「酸甘化陰」之旨
  • 方中寒溫並用,既能清虛熱又防寒涼傷胃

全方體現了「滋陰清熱、補腎健脾」的治療原則,通過食物與藥物結合的形式,針對陰虛內熱型虛勞提供了溫和的調理方案。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葉4兩(切),豬腎2兩(去脂膜,切),豆豉1合,生薑1分(切)蔥白3莖(去須,切)。
先以水2大盞煮豉等,取汁1盞5分,去滓,加地黃葉等於汁中煮,更加鹽、醬、醋、米,作羹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地黃葉豬腎羹, 出處:《聖惠》卷九十七。 組成:生地黃葉4兩(切),豬腎2兩(去脂膜,切),豆豉1合,生薑1分(切),蔥白3莖(去須,切)。 主治:骨蒸勞,乍寒乍熱,背膊煩痛,瘦弱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