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豬肚

軟豬肚

RUAN ZHU DU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5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0%
肺經 20%
脾經 10%
心經 10%
膀胱經 10%
小腸經 10%
三焦經 10%
胃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軟豬肚」方劑中包含「豬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虛益氣: 豬肚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胃、補虛損、益氣血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身體疲乏等症狀,豬肚可作為主要的藥材,起到滋補強壯的作用。
  2. 利水消腫: 豬肚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能與水分結合,形成膠質,起到利水消腫的作用。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豬肚可作為輔助藥材,幫助利水消腫,改善症狀。

中藥方劑「軟豬肚」中包含「蔥白」,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解表發汗: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解表發汗的功效。豬肚本身性寒,加入蔥白可中和其寒性,並有助於溫暖脾胃,驅散寒氣,緩解因寒邪入侵引起的胃脘冷痛、腹痛、嘔吐等症狀。
  2. 行氣止痛,化瘀消腫: 蔥白還具有行氣止痛、化瘀消腫的功效。豬肚性寒,容易導致氣血凝滯,加入蔥白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並有助於消除因寒邪引起的瘀血腫脹。

因此,「軟豬肚」中加入「蔥白」,不僅能溫中散寒,也能行氣止痛,共同增強藥效。

「軟豬肚」方劑中加入淡豆豉,主要是利用其 解毒消腫、利濕行氣 的功效。

淡豆豉性涼味甘,入脾、胃經,能 清熱解毒,對於因濕熱引起的腹脹、便祕等症狀具有良好療效。此外,淡豆豉還具有 利濕行氣 的作用,可幫助排除體內濕氣,緩解因濕氣鬱結所致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

在「軟豬肚」方劑中,淡豆豉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 促進消化吸收、改善腸胃功能,同時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治「老人消渴,熱中飲水不止,小便無度」,即類似現代糖尿病或尿崩症等以多飲、多尿為特徵的疾病,屬中醫「消渴」範疇。古代認為此症多因陰虛內熱或脾腎虛弱,津液代謝失常所致。此外,亦治「勞熱」,指虛勞發熱,可能與長期消耗性疾病的低熱相關。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豬肚

    • 性味甘溫,歸脾、胃經。古代視為「以形補形」之品,能補虛損、健脾胃。《本草綱目》載其「補中益氣,止渴利」。現代分析含蛋白質、黏液成分,或具修復黏膜、調節消化功能之效。
    • 在此方中,可能通過補益脾胃,助運化水濕,改善津液代謝紊亂,緩解多飲多尿。
  2. 蔥白

    • 性辛溫,歸肺、胃經,能通陽散結、發表解鬱。《神農本草經》謂其「主傷寒寒熱,出汗中風」。其揮發油成分(如大蒜素)可能促進循環,調節體表與內臟間熱勢分布。
    • 本方取其通陽作用,或針對「熱中」之鬱熱,使熱邪外達,緩解內熱灼津之口渴。
  3. 豉(綿包)

    • 即淡豆豉,性苦寒,歸肺、胃經,能解表除煩、宣發鬱熱。《名醫別錄》載其「主傷寒頭痛寒熱,瘴氣惡毒」。其發酵過程產生活性物質,可能調節腸道菌群,間接影響代謝。
    • 與蔥白相配,仿「蔥豉湯」之意,輕清透熱,助疏散體內鬱熱,改善消渴之燥熱病機。

整體配伍原理:

  • 豬肚為君,補脾益氣以固本;蔥白、豆豉為臣佐,透散鬱熱以治標。三者合為「補中寓清」之法,通過健脾調中、通陽透熱,恢復津液正常輸布,從而緩解消渴症狀。
  • 現代推測可能機理:豬肚提供營養支持,蔥豉調節代謝與微循環,或間接影響血糖與水液平衡。此方體現古代「藥食同源」思維,注重整體調和而非單純降糖利尿。

傳統服藥法


豬肚1具(淨洗),蔥白1握,豉5合(綿包)。
上煮爛,下五味和,空心切,漸食之,渴飲汁。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利尿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脾胃虛寒、氣虛體弱者,不宜服用本方。

相關疾病


肺結核糖尿病

相同名稱方劑


軟豬肚, 出處:《古今醫統》卷八十七。 組成:豬肚1具(淨洗),蔥白1握,豉5合(綿包)。 主治:老人消渴,熱中飲水不止,小便無度;亦治勞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