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肚

豬肚

ZHU DU

  • 英文名稱: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 Pork Tripe
  • 來源:為豬科動物豬的胃。採收和儲藏:宰殺後,剖開腹部,取出胃,洗淨,鮮用或冷藏。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豬肚的傳統功效


1. 補血益氣

豬肚,看似普通的食材,在古代中醫典籍中卻被賦予了「補血益氣」的重要功效。其藥用價值,歷代醫家多有記載,並非僅止於食療。

從上述典籍中,我們可見豬肚的補益功效主要體現在脾胃的調理上。 《神農本草經疏》明確指出豬肚為「補脾胃之要品」,這一點也得到了其他典籍的佐證。《本草圖經》記載其能「主骨蒸熱勞,血脈不行,補羸助氣」,說明豬肚的補益作用能改善因脾胃虛弱導致的氣血不足症狀,如骨蒸勞熱、血脈運行不暢等。《日華子諸家本草》更進一步說明,豬肚能「補虛損」,並用於治療因虛損導致的疾病,例如小兒疳蛔等。

值得注意的是,各家典籍的描述略有側重。《千金食治》著眼於其治療虛弱和痢疾的功效;《隨息居飲食譜》則指出其能止帶濁、遺精;《名醫別錄》則強調其「補中益氣,止渴、利」的作用。這些不同的記載,從不同角度詮釋了豬肚的藥用價值,並非互相矛盾,而是豐富了其藥性與功效的理解。

總而言之,古代醫家認為豬肚能補益脾胃,而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健運則氣血生化有源,因此豬肚便能間接達到補血益氣的效果。 這也印證了中醫「治病求本」的理念,說明單純的食療,在某些情況下,也能起到重要的保健和治療作用。

2. 止咳化痰

豬肚,在古代醫籍中記載甚多,其功效並非單純止咳化痰,而是以補益為主,間接達到某些緩解咳嗽痰多的效果。 從提供的典籍來看,豬肚的功效主要圍繞著「補益」二字展開。

《神農本草經疏》將豬肚定位為「補脾胃之要品」。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健運,則氣血生化充足,纔能有效抵禦外邪侵襲。咳嗽痰多,很多時候都與脾胃虛弱、氣機不暢有關,因此,豬肚的補益脾胃功效,可以間接改善咳嗽痰多的症狀。 《日華子諸家本草》記載豬肚「補虛損,止痢」,《本草圖經》則提到其「主骨蒸熱勞,血脈不行,補羸助氣」,這些都從側面印證了豬肚強健身體、增強抵抗力的作用。 虛弱之體,容易感受外邪,而豬肚的補益作用,能提升身體抵抗力,減少咳嗽痰多的發生機率。

雖然《千金食治》、《日華子諸家本草》、《隨息居飲食譜》、《名醫別錄》中並未直接提及豬肚的止咳化痰功效,但其記載的「補虛損」、「止痢」、「補中益氣」、「止渴」等作用,都與肺部健康息息相關。 肺主氣,脾主運化水濕,脾胃虛弱導致水濕停滯,也可能加重咳嗽痰多的症狀。豬肚的補益作用,能從根本上改善身體狀況,達到間接緩解咳嗽痰多的效果。 因此,豬肚的止咳化痰功效,並非其直接作用,而是其補益作用的間接結果,應從整體調理身體的角度理解。

3. 健脾胃

豬肚,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具有健脾胃的功效,其作用機理與現代營養學觀點亦有相通之處。綜觀歷代醫家論述,豬肚的健脾益胃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千金食治》記載豬肚能「斷暴痢虛弱」,說明其具有收斂止瀉,增強體質的作用,這與脾胃虛弱常導致的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相符。而《日華子本草》更進一步指出豬肚能「補虛損,殺勞蟲,止痢」,其中「補虛損」直接點明瞭其補益脾胃之功效,並指出其對因脾胃虛弱而導致的疳積、蛔蟲等病症也有療效。

《本草圖經》則強調豬肚「主骨蒸熱勞,血脈不行,補羸助氣」。「骨蒸勞熱」多因陰虛火旺所致,但脾胃虛弱也會加重病情;「血脈不行」也與脾胃運化失常、氣血不足有關。豬肚能改善這些症狀,說明其補益脾胃,從而促進氣血生化。

《名醫別錄》的「補中益氣,止渴、利」也佐證了豬肚的益氣健脾功效,「中氣」即指脾胃之氣,《神農本草經疏》更直接指出豬肚「為補脾胃之要品」,並精闢地闡述了其作用機理:「脾胃得補,則中氣益,利自止矣。」 說明脾胃功能恢復後,人體整體機能自然會得到改善。

總而言之,歷代醫籍皆肯定豬肚的健脾益胃功效,其作用不僅在於直接補益脾胃,更能間接改善因脾胃虛弱而引起的諸多症狀,是古代醫家珍視的一味食療佳品。 其豐富的蛋白質和膠原蛋白,也符合現代營養學中對增強體質的認識。

4. 補虛損

豬肚,在古代醫籍中被記載具有多種補虛損的功效,其作用機理多與脾胃相關。 從歷代醫家論述來看,豬肚的補益功效並非單純的滋補,而是通過健脾益胃來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千金食治》記載豬肚能「斷暴痢虛弱」,說明其對因脾胃虛弱引起的痢疾有療效。 《日華子諸家本草》則更進一步指出其「補虛損,殺勞蟲,止痢」的功效,並提出用黃糯米蒸煮豬肚製成丸藥,治療勞氣和兒童疳積等症。 這說明豬肚的補益作用廣泛,涵蓋了成人和兒童的虛損疾病。

《本草圖經》和《神農本草經疏》則更深入地闡述了豬肚補虛損的機理。 《本草圖經》認為其能「主骨蒸熱勞,血脈不行,補羸助氣」, 《神農本草經疏》更明確地指出豬肚「為補脾胃之要品」,認為脾胃健旺後,中氣得以充盈,各種虛損症狀自然得以改善。「精血自生,虛勞自愈」的觀點,突顯了豬肚補益的根本性。 脾胃是後天之本,豬肚通過補益脾胃,從根本上提升人體的元氣,達到治療虛損的目的。

此外,《隨息居飲食譜》記載豬肚能「止帶、濁、遺精」,也暗示其具有益腎固精的作用,進一步擴展了其補益的範圍。 《名醫別錄》中「補中益氣,止渴、利」的描述,也從側面佐證了豬肚的整體調理作用。綜上所述,豬肚作為單方藥材,其補虛損的功效,主要體現在其健脾益胃的特性上,從而達到改善整體身體狀況的目的。

5. 固崩止帶

豬肚,看似平凡的食材,在古代醫籍中卻被賦予了「固崩止帶」的功效,其作用機理與其補益脾胃的特性密切相關。綜觀數部古代醫書,豬肚的功效多樣且相互印證。

《千金食治》記載豬肚能「斷暴痢虛弱」,點明其具有止瀉、補虛的功效。《日華子諸家本草》則進一步指出其「補虛損,殺勞蟲,止痢」,並提出以豬肚入藥的具體方法,說明其應用範圍廣泛,不限於成人,也可用於治療小兒疳蛔等症。

《隨息居飲食譜》則特別強調豬肚「止帶、濁、遺精」的功效,這與「固崩止帶」的說法直接相關。「崩帶」在古代醫學中指婦女月經不調、帶下異常等症狀,豬肚能止此類症狀,顯示其在婦科疾病治療上的潛力。《本草圖經》也記載豬肚「主骨蒸熱勞,血脈不行,補羸助氣」,說明它能改善體虛、氣血不足等問題,而這些正是導致崩帶等婦科疾病的常見體質因素。

《名醫別錄》和《神農本草經疏》則更深入地闡述了豬肚的藥理作用。《名醫別錄》簡潔地指出其「補中益氣,止渴、利」,而《神農本草經疏》則精闢地指出豬肚「為補脾胃之要品,脾胃得補,則中氣益,利自止矣」。這說明豬肚的「固崩止帶」功效,根本在於其補益脾胃,脾胃健運,則中氣充足,氣血運行正常,自然能改善崩帶等症狀。 古代醫家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強健,才能更好地調節身體機能,達到「固崩止帶」的效果。

6. 補中益氣

豬肚,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補中益氣的功效源於其對脾胃的滋補作用。多部典籍都從不同角度闡述了豬肚的藥用價值。

《名醫別錄》簡潔地指出豬肚「補中益氣,止渴、利」,點明瞭其主要的功效所在。「補中益氣」正是其核心價值,而「止渴、利」則暗示了其對身體水分代謝的調節作用。

《神農本草經疏》更深入地闡述了其機理:「豬肚,為補脾胃之要品,脾胃得補,則中氣益,利自止矣。」這段話精準地指出豬肚補益脾胃是其補中益氣的根本原因。脾胃是後天之本,主管運化,脾胃功能強健,則中氣充足,各種症狀自然得到改善。 這也解釋了其他典籍中記載的豬肚功效,例如《本草圖經》所言「主骨蒸熱勞,血脈不行,補羸助氣」,皆因脾胃虛弱所致,而豬肚的補益作用能從根本上改善這些症狀。

《千金食治》記載其「斷暴痢虛弱」,《日華子諸家本草》則提到「補虛損,殺勞蟲,止痢」,都說明豬肚對於虛損、痢疾等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這也與其補益脾胃、強壯中氣的功效相符。《隨息居飲食譜》提及「止帶、濁、遺精」,則可能與其滋陰補腎的功效相關,也間接體現了其整體的調理作用。

總而言之,古籍中關於豬肚的記載,共同指向其補中益氣的功效,而其根本機理則在於對脾胃的滋補作用,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7. 止瀉

豬肚,其止瀉功效並非單純作用於腸道,而是透過整體的補益作用達到緩解腹瀉的目的。古代醫籍多有記載其止瀉功效,並闡述其作用機理。

《千金食治》簡潔地指出豬肚能「斷暴痢虛弱」,說明其能有效治療因虛弱導致的急性腹瀉。而《日華子諸家本草》則更進一步指出其「止痢」功效,並與補虛損、殺勞蟲等作用相結合,顯示豬肚在治療因虛損、寄生蟲等引起的腹瀉方面也有一定療效,尤其提及以糯米蒸煮後製成丸藥,效果更佳。

《神農本草經疏》則精闢地闡述了豬肚止瀉的機理:「豬肚,為補脾胃之要品,脾胃得補,則中氣益,利自止矣。」這句話點明瞭豬肚止瀉的關鍵在於「補脾胃」。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功能強健,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維持腸道正常功能。當脾胃虛弱時,運化失常,則易導致腹瀉。豬肚具有補益脾胃的功效,通過增強脾胃功能,從根本上解決腹瀉問題。 其他典籍如《本草圖經》、《名醫別錄》等,也從不同角度論證了豬肚的補益作用,例如補中益氣、補虛損等,這些功效都間接地支持了其止瀉作用。

綜上所述,豬肚止瀉的功效並非直接作用於腸道,而是通過補益脾胃,從根本上改善體質,從而達到止瀉的目的。 其應用並非針對所有腹瀉類型,更適合於因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

8. 生津止渴

豬肚,其生津止渴的功效並非其主要作用,但在古代醫籍中已有記載,值得探討。綜觀以上典籍,豬肚的功效主要圍繞「補益」二字展開,而生津止渴則為其補益作用的間接結果。

《名醫別錄》直接指出豬肚「止渴、利」,這是古代文獻中關於豬肚止渴功效的最直接描述。然而,其機理並未闡明。其他典籍則從不同角度說明瞭豬肚如何間接達到生津止渴的效果。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豬肚「為補脾胃之要品」,脾胃為後天之本,脾主運化水濕,胃主受納腐熟。脾胃功能健旺,則水液代謝正常,津液得以生成和輸布,自然就能緩解口渴。此處的止渴,並非直接作用於口渴的症狀,而是通過調理脾胃,從根本上解決津液不足的問題。

《本草圖經》提及豬肚「主骨蒸熱勞,血脈不行,補羸助氣」,骨蒸勞熱往往伴隨津液虧虛,而豬肚的補益作用可以改善這種情況,從而達到間接的生津止渴功效。同樣,《日華子諸家本草》記載其「補虛損」,也說明豬肚能增強體質,改善因氣血不足引起的津液虧損。

總而言之,豬肚的生津止渴功效並非其獨特且突出的功能,而是基於其補益脾胃、補虛損的整體作用而產生的間接效果。其止渴作用並非立竿見影的「清熱解渴」,而是通過調理臟腑,從根本上改善體質,使機體恢復正常的津液生成和代謝功能,從而達到緩解口渴的目的。

豬肚的現代功效


1. 抗菌消炎

豬肚具備抗菌消炎的藥理功效,主要源於其內含的溶菌酶。溶菌酶能有效破壞細菌細胞壁,從而殺滅細菌並抑制其生長繁殖,此機制賦予豬肚顯著的抗菌作用。

基於溶菌酶的活性,豬肚對多種由細菌引起的炎症反應具有輔助緩解作用。尤其在腸胃系統方面,它被傳統用於改善腸胃炎、痢疾、霍亂等消化道感染引發的症狀。此外,它亦能針對由細菌感染所引發的普遍性炎症產生效益。其味甘性溫,兼具健脾和胃之功,從整體上支援消化道機能,為身體抗炎提供了額外助力。

2. 降血脂

豬肚,作為一種富含蛋白質與多種營養素的食物,其特點之一是內含一定量的膽固醇。然而,傳統觀念中認為食物中的膽固醇會直接導致體內膽固醇升高,此在豬肚的案例中卻展現出與眾不同的藥理機制。事實上,豬肚中所含的膽固醇並非是人體內膽固醇升高的主要元兇,反而是具備潛在降血脂功效的有效物質。

其作用機轉在於,當豬肚中的膽固醇進入消化道後,能夠在小腸內壁與其他來源的膽固醇競爭吸收途徑,有效地抑制小腸對膽固醇的過度吸收。這意味著,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競爭者」的角色,減少外源性膽固醇進入血液的總量。同時,豬肚中的膽固醇還可能影響肝臟的膽固醇代謝途徑,間接幫助人體排出多餘的膽固醇,減少其在血液中的積累。透過這雙重機制,豬肚中的膽固醇得以協助調節血漿中的膽固醇水平,從而達到降低血液中總膽固醇含量、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的濃度,對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具有潛在的積極作用。因此,豬肚在特定條件下,其膽固醇成分反而有助於維持心血管健康。

3. 豐富的蛋白質

豬肚富含優質蛋白質,其藥理功效主要體現在可為人體提供完整且豐富的必需氨基酸。這些氨基酸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從膳食中攝取的關鍵養分,對於多項重要的生理功能扮演著核心角色。

首先,豬肚中的蛋白質為肌肉的修復與生長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質。無論是日常活動所引起的肌肉耗損,或是身體機能所需的能量代謝,足夠的氨基酸供應能有效促進受損肌纖維的再生,並支持新肌組織的合成。這不僅有助於運動後的恢復,更能維持肌肉的彈性、強度與質量,對於維持身體活動能力、預防肌肉流失具有實質意義。

其次,蛋白質是構成人體各類組織的基本建材。豬肚所提供的氨基酸,是身體細胞、皮膚、毛髮、韌帶及器官等組織維持結構完整性與正常運作的基礎。充足的蛋白質攝入確保了細胞的正常更新與修復過程,維護了各個系統的結構穩定性及功能效率,是身體生理機能穩健運行的基石。

再者,蛋白質在維持身體酶(酵素)的正常功能方面至關重要。酶是體內所有生物化學反應的催化劑,包括食物消化、營養吸收、能量生成以及廢物代謝等關鍵環節。這些酶本身即由蛋白質構成,其合成與活性維持均高度依賴充足且適當的氨基酸供應。透過攝取豬肚,可保障體內酶系統的有效運作,進而維持新陳代謝的平衡與效率,確保身體內部環境的穩定與健康。因此,豬肚作為優質蛋白質來源,對支援肌肉健康、組織維護及酶功能正常化具有顯著的藥理功效。

4. 豐富膳食纖維

豬肚,性味甘、酸,溫,歸脾、胃經,傳統上以其溫潤特性,常被視為益氣健脾之食補。其中值得探討的是,豬肚被認為蘊含豐富的膳食纖維,此一特性為其在調節消化系統方面提供了獨特的藥理基礎。

此部分膳食纖維在消化道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它能有效刺激腸道蠕動,透過增強腸壁肌肉的節律性收縮,直接促進腸道內容物的推進與排泄,從而顯著促進排便功能。對於偶發性或習慣性便祕,這類纖維有助於增加糞便體積,軟化其質地,從而縮短糞便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有效預防便祕的發生。

其藥理作用不僅限於通便,對於腹瀉亦有緩解之效。膳食纖維,特別是其部分可溶性形態,具有吸附水分及腸道內過多物質的能力,有助於調節腸道內環境的濕度與穩定性。它可在腸道內形成黏性的凝膠狀物質,減緩食物殘渣通過腸道的速度,幫助腸道內容物成形,從而減少稀便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對於因蠕動過速或腸道吸收功能不穩引起的腹瀉症狀,提供一定的平穩作用。

綜合而言,豬肚中豐富的膳食纖維,賦予其在維護腸道健康方面的多重功效。它不僅能從物理層面直接影響腸道蠕動與糞便特性,對於長期受腸胃功能紊亂、消化不良,尤其是便祕或間歇性腹瀉困擾者,提供一種平衡和調節腸道機能的食療選擇。此種特性使其成為調理腸胃、促進消化系統順暢運作的潛在佳品。

5. 豐富維生素和礦物質

豬肚作為一種傳統食材,其藥理功效與其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含量息息相關。尤其值得稱道的是,豬肚乃維生素B12之優質來源。維生素B12,又稱鈷胺素,對人體生理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維生素B12在造血功能上扮演核心角色。它能有效促進紅血球的形成與成熟,對於預防巨幼細胞性貧血及維持健康的血紅蛋白水平至關重要。缺乏此維生素,可能導致疲倦、虛弱,甚至影響氧氣輸送效率。

其次,維生素B12對神經系統的穩定性具有顯著影響。它有助於維持神經髓鞘的完整性,確保神經傳導訊息的順暢,從而發揮安神定志之效。對於緩解神經緊張、改善睡眠品質,甚至預防某些神經退化性疾病,皆有其潛在助益。

此外,維生素B12是DNA合成過程中的重要輔酶。它保障了細胞的正常生長與修復,對於維持身體新陳代謝、組織再生及整體活力的提升,均是必不可少的要素。這意味著攝取充足的B12,有助於維持身體各器官的正常運作,從微觀層面支援人體各系統的康泰。

除了維生素B12,豬肚亦含有蛋白質、鐵、鋅、硒等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這些皆為維持身體機能、增強免疫力及促進整體健康的關鍵。綜合而言,豬肚提供的不僅是單一營養素的補充,更是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協同作用,進而提振人體能量與康泰的食療體現。

6. 營養豐富

豬肚,其形狀近似人體胃部,承載了傳統中醫「以形補形」的觀點,故其營養價值與藥理功效歷來受重視。

中醫典籍記載,豬肚性溫味甘,入脾、胃經,主治補益氣血、健脾補腎、並具消食導滯之效。它不僅能幫助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狀,對於氣虛乏力、產後虛弱或病後復原者,亦被視為溫和的滋補佳品,能達到益氣補虛、固本培元的作用。

而從現代營養學角度審視,豬肚展現出均衡且豐富的營養構成。其蛋白質含量高達約16%,脂肪含量卻僅有約4%,使其成為一種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來源,適合追求健康飲食的人群。更值得一提的是,豬肚內含多種重要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1、B2、B3(菸鹼酸)、B6、維生素C及維生素E。這些維生素對於維持身體正常機能、能量代謝、保護細胞等方面扮演關鍵角色。同時,豬肚也富含鈣、磷、鐵、鋅、硒等必需礦物質,這些微量元素對於骨骼健康、造血功能、免疫系統及抗氧化防禦機制至關重要。這些豐富的營養素協同作用,賦予豬肚增強人體免疫力、抗衰老、促進新陳代謝等多重現代藥理益處。

豬肚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煮食,適量;或入丸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豬肚中藥注意事項

  1. 外感未清者忌食:豬肚性味甘平,若外感未清,正氣不足時食用,恐會影響正氣運行,不利於祛邪。
  2. 胸腹痞勝負者忌食:豬肚有助於健脾化濕,但若胸腹痞悶、消化不良者食用,恐會加重脾胃運化負擔,反而不利於改善症狀。

豬肚相關的方劑


豬肚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糖尿病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頻尿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赤白帶咳嗽白帶遺精氣喘貧血痢疾口乾虛弱霍亂消化不良

豬肚含有的化學成分


胃泌素(Gastrin), 胃蛋白酶(Pepsin), 胃黏膜素(Gastric Mucin), 胃蛋白酶穩定因子(Pepsin Stabilizing Factor)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