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豬肚胡椒粉」中包含「豬肚」,主要原因如下:
- 補虛益氣:豬肚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補虛益氣、健脾胃、生津潤燥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調理作用。
- 溫中散寒:胡椒粉性溫,味辛,入肺、脾、腎經,具有溫中散寒、祛風止痛、開胃消食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治療作用。
豬肚與胡椒粉搭配,相輔相成,既能補益脾胃,又能溫中散寒,對於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豬肚胡椒粉方劑中加入胡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胡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氣凝滯所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胡椒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促進消化。
- 增強藥效:胡椒辛香,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藥力更好地滲透到病竈部位,增強藥效。同時,胡椒的辛辣味也可以刺激胃液分泌,有助於消化吸收。
因此,豬肚胡椒粉中加入胡椒,不僅可以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同時也能增強藥效,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豬肚胡椒粉」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婦人經寒,往來時有痛」,即女性因胞宮寒凝導致的月經不調,症狀特徵為:
- 經期腹痛:經血遇寒則凝,氣血不通而作痛,痛勢多綿綿或冷痛,得溫可緩。
- 經候不穩:「往來」意指經期先後不定,或經量時多時少,此與寒邪客於衝任、血海失於溫煦相關。
- 寒象體質:患者多伴畏寒、肢冷、喜熱飲等全身性陽虛寒盛之症。
古代醫家取豬肚「以形補形」之性,配伍胡椒溫散,共奏暖宮散寒、調經止痛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君藥:胡椒
- 性味歸經:辛大熱,入胃、大腸經,兼入胞宮。
- 核心作用:
- 溫中散寒:辛熱之性能直祛臟腑沉寒,尤其針對下焦(胞宮)寒凝。
- 行氣止痛:辛香走竄,可疏通氣血滯澀,改善寒凝血瘀之痛經。
- 用量考量:八兩(古代度量衡)重用,反映其為方中主導藥力,需峻補陽氣以破陰寒。
(2)臣藥:豬肚
- 性味歸經:甘溫,入脾胃經。
- 配伍意義:
- 載藥下行:豬肚為「有形之質」,其結構能裹攜胡椒藥力直達下焦胞宮。
- 補養資助:甘溫健脾,培補後天以化生氣血,間接充盈衝任二脈,助經血調暢。
- 緩和藥性:制約胡椒辛烈之氣,防其燥熱傷陰,使溫補之力持久而緩和。
(3)方劑整體邏輯
此方屬「以臟補臟」與「溫裏散寒」的結合:
- 寒者熱之:針對經寒本質,胡椒大熱直折寒邪。
- 通補兼施:胡椒「通」散寒凝,豬肚「補」益氣血,標本兼顧。
- 歸經引導:豬肚為介質,將藥效導向脾胃及下焦(胞宮),符合「同氣相求」理論。
治療原理總結:
透過溫裏散寒、行氣活血,解除胞宮寒凝血滯,恢復衝任氣血循行,從而調經止痛。其組方體現古代「簡便驗廉」之特色,尤宜於陽虛寒凝之實寒證。
傳統服藥法
豬肚1個(洗淨),胡椒8兩。
將胡椒裝入肚內,燉爛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豬肚胡椒粉, 出處:《醫學從眾錄》卷八。 組成:豬肚1個(洗淨),胡椒8兩。 主治:婦人經寒,往來時有痛。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