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

胡椒

HU JIAO

  • 英文名稱:Piper nigrum L. Fructus Piperis Nigri Barbarian Pepper Pepper
  • 別名:白胡椒,玉椒,昧履支,黑胡椒,浮椒
  • 藥品來源:本品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乾燥近成熟或成熟果實。秋末至次春果實呈暗綠色時採收,曬乾,為黑胡椒;果實變紅時採收,用水浸漬數日,擦去果肉,曬乾,為白胡椒。
  • 道地藥材:雲南, 海南, 廣東, 廣西, 福建, 台灣, 越南, 西南地區, 印度, 印尼, 馬來西亞, 泰國, 華南地區, 中國大陸各地
  • 生長環境:林中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胡椒的傳統功效


1. 下氣消痰

胡椒,性溫味辛,歷代本草皆記載其具有下氣消痰之效。其功效並非單純的「祛痰」,而是透過溫散寒邪,以達到暢通氣機,消除痰飲的效果。此作用機理,可從古代醫籍中窺見一斑。

《唐本草》(收錄於《新修本草》)明確指出胡椒「主下氣,溫中,去痰,除臟腑中風冷」。「下氣」指疏通氣機,使氣下降,「溫中」指溫暖脾胃,而「去痰」則是在溫中下氣的基礎上,將因寒邪阻滯而產生的痰飲化解。這說明胡椒的作用是多面向的,並非單純針對痰液本身,而是著眼於其產生及滯留的根本原因——寒邪。

《海藥本草》則進一步說明胡椒可「去胃口氣虛冷,宿食不消,霍亂氣逆,心腹卒痛,冷氣上衝,和氣」。此處強調胡椒能溫散寒邪,改善胃腸功能,這也間接說明瞭它消痰的作用機制:當胃腸寒邪得解,氣機通暢,則痰飲自然消散。

其他典籍如《日華子諸家本草》、《本草綱目》也從不同角度佐證了胡椒的溫中散寒功效,例如治療心腹冷痛、冷痢等寒邪引起的病症。雖然這些典籍也提及胡椒的其他功效,例如殺蟲解毒等,但它們都與胡椒溫中散寒、疏通氣機的特性密不可分,而這正是胡椒「下氣消痰」功效的基石。總而言之,胡椒「下氣消痰」的功效,並非單純針對痰飲本身,而是通過溫中散寒,理氣化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 溫中散寒

胡椒,性味辛熱,自古以來即被廣泛運用於中醫藥領域,其「溫中散寒」之效尤為顯著。多部古代醫籍皆有記載其相關功效,佐證其臨牀應用價值。

《新修本草》中提到胡椒「主下氣,溫中,去痰,除臟腑中風冷」,指出其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並能化解痰濕,治療因寒邪侵犯臟腑所致的諸多不適。此處的「下氣」也暗示其能促進氣機的運行,避免氣滯寒凝。

《海藥本草》則更進一步闡述胡椒的溫中作用,說明其可治療「胃口氣虛冷,宿食不消,霍亂氣逆,心腹卒痛,冷氣上衝」,涵蓋了由脾胃虛寒、寒邪入侵等引起的諸多症狀,例如消化不良、腹痛、嘔吐等。其「和氣」的功效,更顯示其能調理紊亂的氣機,使之恢復平衡。

《日華子諸家本草》亦強調胡椒的溫中散寒作用,並指出其能「止霍亂,心腹冷痛」,同時更提及其能「壯腎氣」,顯示其溫補作用並非侷限於脾胃,更能溫煦腎陽。

綜觀以上古代醫籍記載,胡椒的溫中散寒功效體現在多個方面,從溫暖脾胃、化解寒邪,到調理氣機、溫補腎陽,皆有涉及。雖然《本草蒙筌》及《本草綱目》亦提及胡椒其他功效,例如治療產後血瘀、跌打損傷等,但其溫中散寒的功效仍是其主要的藥理作用之一,在古代中醫臨牀應用中佔據重要地位。 這些古籍記載為胡椒的應用提供了豐富的歷史依據,也為現代中醫研究其藥理機制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3. 降氣

胡椒,一味辛溫之品,在古代醫籍中多記載其「降氣」功效,並非單指降低氣體,而是涵蓋了多方面的「氣」的調節。其「降氣」作用,主要體現在溫暖脾胃,驅除寒邪,使氣機通暢。

《唐本草》(收錄於《新修本草》)中指出胡椒「主下氣,溫中,去痰,除臟腑中風冷」。此處的「下氣」,非指向下之氣,而是指疏通、順暢氣機,使其下降運行,避免氣滯上逆。溫中則說明胡椒能溫暖脾胃,改善脾胃虛寒導致的氣機不暢。而「去痰,除臟腑中風冷」,則說明胡椒能化解寒邪,從而達到降氣的目的。

《海藥本草》則強調胡椒「去胃口氣虛冷,宿食不消,霍亂氣逆,心腹卒痛,冷氣上衝,和氣」。此處更著重於胡椒溫中散寒的功效,它能解決因寒邪阻滯導致的胃氣虛弱、消化不良、氣逆、腹痛等症狀,從而達到調理氣機,使之和諧運行的目的。

《日華子諸家本草》提及胡椒「調五臟,止霍亂,心腹冷痛,壯腎氣,主冷痢」。這進一步說明胡椒的溫暖作用能影響五臟,並能治療因寒邪導致的霍亂、腹痛、痢疾等。其「壯腎氣」也間接說明瞭胡椒能促進元氣的生髮,維持氣機的平衡。

綜上所述,胡椒的「降氣」功效並非單一作用,而是通過溫中散寒,化解寒邪,疏通氣機,最終達到調理臟腑氣機平衡的目的。其應用範圍廣泛,涉及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等多個方面,在古代醫家眼中,它是一味溫中降氣的良藥。

4. 解毒

胡椒,其解毒功效在歷代本草典籍中多有記載,其解毒機制主要體現在溫中散寒、驅除寒邪,並藉此達到解除某些毒邪的作用。

《新修本草》記載胡椒「主下氣,溫中,去痰,除臟腑中風冷」,點明瞭其溫中散寒的功效。寒邪為古代醫家認為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許多毒邪的發生也與寒邪內侵有關。胡椒溫中散寒,能驅除體內寒邪,從而減輕毒邪的影響,這便是其解毒機制的重要基礎。

《海藥本草》則進一步指出胡椒能「去胃口氣虛冷,宿食不消,霍亂氣逆,心腹卒痛,冷氣上衝」,這說明胡椒能針對由寒邪引起的胃腸道疾病發揮作用。許多食物中毒或感染疾病都伴隨胃腸道的症狀,胡椒的溫中散寒作用能緩解這些症狀,間接達到解毒效果。

《日華子諸家本草》中「殺一切魚、肉、鱉、蕈毒」的記載,則更直接地說明胡椒的解毒功效。古代人食用不潔的食物容易引起食物中毒,胡椒被認為可以有效對抗這些毒素。 這可能是因為胡椒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菌或抑制有害物質的作用。

《本草蒙筌》和《本草綱目》則提及胡椒治療產後血瘀、跌打損傷以及牙痛等症狀。這些疾病雖然病因複雜,但胡椒的溫散作用,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達到輔助治療的效果。總體而言,胡椒的解毒功效,並非直接針對毒素本身,而是通過溫中散寒,調整身體機能,達到間接解毒的目的。

5. 補陽

胡椒,味辛辣,性溫熱,自古以來即被視為重要的溫中散寒藥物,其補陽功效主要體現在溫暖臟腑、驅散寒邪方面。從歷代本草典籍的記載中,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胡椒的補陽機制。

《唐本草》記載胡椒「主下氣,溫中,去痰,除臟腑中風冷」,說明胡椒能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並能去除體內寒邪導致的痰飲和胃寒。這從其「溫中」的功效中,可見其溫補脾陽的作用。

《海藥本草》則進一步指出胡椒能「去胃口氣虛冷,宿食不消,霍亂氣逆,心腹卒痛,冷氣上衝,和氣」。這說明胡椒不僅能溫暖脾胃,更能改善因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嘔吐等症狀,以及由陽氣不足造成的氣逆、冷氣上衝等問題,體現其溫陽散寒的功效。

《日華子諸家本草》更強調胡椒「壯腎氣」,說明胡椒的溫熱之性,能溫補腎陽,這與其治療「心腹冷痛」、「冷痢」等寒邪犯腎的病症相符。 《本草蒙筌》提到胡椒能「療產後血氣刺疼,治跌撲血滯腫痛」,則暗示其溫陽化瘀的作用,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本草綱目》則總結胡椒的功效為「暖腸胃,除寒濕反胃、虛脹冷積,陰毒,牙齒浮熱作痛」,再次佐證胡椒具有溫補脾胃陽氣,驅除寒濕,溫陽散寒的功效。 綜上所述,胡椒的補陽作用主要體現在溫中散寒、溫補腎陽以及溫陽化瘀等方面,在古代醫學中佔據一席之地。

6. 溫裡溫中

胡椒,味辛辣,性溫熱,自古以來即被視為溫裡溫中的良藥。其功效,從歷代本草典籍中可見一斑。

《唐本草》(收錄於《新修本草》)即指出胡椒「主下氣,溫中,去痰,除臟腑中風冷」。此處「溫中」明確點明其溫暖中焦(脾胃)的功效,能驅散寒邪,改善因寒邪入侵導致的胃腸不適。 「下氣」則指其促進氣機運行的作用,有助於排除體內濁氣。

《海藥本草》則更進一步闡述胡椒的溫中作用,指出其能「去胃口氣虛冷,宿食不消,霍亂氣逆,心腹卒痛,冷氣上衝,和氣」。這些症狀皆與脾胃虛寒、氣機阻滯有關,胡椒的溫熱之性,能有效改善這些問題。

《日華子諸家本草》也記載胡椒「調五臟,止霍亂,心腹冷痛,壯腎氣,主冷痢」,說明胡椒的溫中作用並非侷限於脾胃,更能溫煦其他臟腑,增強腎陽,治療寒邪導致的腹痛、痢疾等。

《本草蒙筌》則著重胡椒的溫經止痛功效,記載其可「療產後血氣刺疼,治跌撲血滯腫痛」,顯示胡椒除了溫中,還能溫通經絡,緩解疼痛。

最後,《本草綱目》總結胡椒的功效為「暖腸胃,除寒濕反胃、虛脹冷積,陰毒,牙齒浮熱作痛」。 這進一步說明胡椒的溫中作用,涵蓋了腸胃寒濕、積滯、陰寒等多種病症。

綜觀以上各家本草的記載,胡椒作為單方藥材,其溫裡溫中的功效顯著,主要體現在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驅散寒邪、緩解疼痛等方面,在治療寒邪引起的胃腸疾病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胡椒的現代功效


1. 止痛功效

胡椒的止痛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消炎止痛:胡椒中的胡椒鹼具有抗炎和止痛的作用,可以幫助減輕疼痛和炎症。
  2. 刺激血液循環:胡椒可以刺激血液循環,增加血液流向疼痛部位,促進疼痛部位的癒合。
  3. 緩解肌肉痙攣:胡椒可以緩解肌肉痙攣,從而減輕疼痛。
  4. 溫暖身體:胡椒可以溫暖身體,緩解因寒冷引起的疼痛。
  5. 改善消化系統健康:胡椒可以改善消化系統健康,減少腹脹、腹痛等症狀。

2. 抗菌抗病毒

胡椒之功,乃辛溫之性。辛能散寒,溫能化濕。故胡椒入藥,有散寒除濕,溫中止瀉之效。胡椒中所含胡椒鹼,具有良好的抗菌和防腐作用,能抑制食物中細菌、黴菌的生長,延長食物的保質期,亦可增進食慾,促進消化。

3. 抗氧化

胡椒古稱「蓽撥」,性辛溫,有益脾胃,溫中止瀉,散寒除濕之功。胡椒中含有豐富的多酚類和維生素C,皆具抗氧化作用,能清除體內自由基,減少氧化損傷,對抗衰老和預防慢性疾病有一定功效。

4. 改善消化系統

胡椒,性溫、味辛,入脾、胃、大腸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胡椒含有辣椒素成分,能刺激胃黏膜,促進胃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緩解消化不良、胃脹氣等症狀。此外,胡椒還有殺菌消炎、抗潰瘍的作用,對胃炎、胃潰瘍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5. 改善食慾

胡椒氣味辛烈,性味辛、溫,入脾經、肺經,且兼歸腎經。其香氣濃鬱,能刺激人的嗅覺神經,使人胃口大開,食慾頓生。同時,胡椒還能增強胃動力,加快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胡椒具有改善食慾、促進消化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胡椒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3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置膏藥內外貼。

胡椒的炮製


揀淨雜質,篩去灰屑。用時打碎,或研成細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胡椒服用注意事項:

  1. 不宜多服:損肺。
  2. 多食發瘡痔、臟毒、齒痛目昏:因其性熱。
  3. 多食動火燥液,耗氣傷陰:陰虛內熱者忌服。
  4. 被血墮胎:孕婦忌服。
  5. 發瘡損目:陽盛火旺、目疾者忌服。
  6. 血證痔患者忌服:會加重症狀。
  7. 咽喉口齒目疾者忌服:會刺激患處,加重不適。
  8. 綠豆能制其毒:服用胡椒後,可同時食用綠豆解毒。

胡椒相關的方劑


胡椒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腹痛嘔吐癲癇腦中風損傷氣喘胃潰瘍大便溏口乾食慾不振疼痛感冒積滯虛弱肌肉痙攣消化不良咳嗽

胡椒含有的化學成分


胡椒鹼(Piperine), 胡椒酰胺(Pipercide), 嚮日葵素(Piperonal)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