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小化癖丸中加入青皮,主要是針對其行氣消積的功效。
青皮味苦辛,性微溫,入肝、脾經。其具有行氣解鬱、消食導滯、止痛的作用。對於脾胃氣滯、食積不化、脘腹脹痛等症狀,青皮可以通過行氣解鬱,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食物,達到緩解疼痛、改善脾胃功能的效果。
因此,在小化癖丸中加入青皮,可以有效地改善兒童脾胃消化不良、食積腹脹等問題,達到治療的目的。
小化癖丸中包含全蠍,主要源於其「息風止痙,通絡止痛」的藥性。
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通絡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控制小兒化癖症的抽搐、驚厥等症狀。同時,全蠍還具有化痰散結的功效,可輔助緩解小兒化癖症的痰多、嘔吐等症狀。
因此,小化癖丸中加入全蠍,旨在通過其平肝熄風、通絡止痛的功效,控制小兒化癖症的發作,並輔助化痰散結,達到治療目的。
小化癖丸中加入胡椒,主要因其具有以下作用:
- 溫中散寒:胡椒性溫,味辛,能溫中散寒,驅除胃腸寒邪,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所致的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症狀。
- 消食化積:胡椒辛香走竄,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幫助消化吸收,有助於消食化積,緩解食積不消、脘腹脹滿等症狀。
總體而言,胡椒在小化癖丸中起到溫中散寒、消食化積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所致的消化不良等症狀。
小化癖丸中加入麝香,是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1. 開竅醒脾: 麝香氣味芳香,能開通心竅,醒脾開胃,有助於治療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如食慾不振、腹脹、噯氣等症狀。
2. 行氣止痛: 麝香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作用,能緩解胃脘疼痛、腹痛等症狀,對於胃部氣滯所致的消化不良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小化癖丸中加入麝香,旨在通過其開竅醒脾、行氣止痛的功效,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緩解消化不良的症狀。
小化癖丸中加入巴豆,主要是為了其 瀉下 及 消積 的功效。
巴豆性味辛熱,入脾、胃經,具有強力瀉下作用,可 通腸排毒,並能 消食化積。對於小兒消化不良,積食停滯導致的腹脹、便祕、食慾不振等症狀,巴豆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但巴豆毒性較大,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服用。
主治功效
小化癖丸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小化癖丸出自《雞峯普濟方》,主治脹滿。方中藥物組成精妙,通過多種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消癖氣、治脹滿的目的。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理氣消食,通利腸胃:
方中青皮具有理氣消食、散結止痛的功效,能疏肝理氣,消除因氣滯食積引起的脹滿。胡椒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可以溫暖脾胃,助消化,並進一步緩解氣滯引起的腹脹。 這兩味藥物協同作用,從根本上解決了導致脹滿的氣機阻滯問題。
二、活血化瘀,消腫散結:
全蠍具有解毒、止痛、祛風、散結的功效,麝香則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消癥散結。兩藥合用,可以活血化瘀,消除瘀滯,對於因瘀血阻滯導致的脹滿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尤其麝香的通經作用,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腸胃功能。
三、峻下冷積,消除脹滿:
方中以巴豆為峻下之劑,雖方中記載“卻巴豆不用,只用棗”,但其配伍意圖顯然是利用巴豆的峻下冷積、逐水退腫之效。 方劑以煨制過的棗子包裹巴豆仁,減輕了巴豆的峻下毒性,並利用棗子的潤滑作用,緩和其刺激性。 這說明古人已掌握了藥物劑量和炮製方法的控制,以達到治療目的,而不至於造成過度瀉下。 即使不用巴豆,其藥理作用的思路也仍是藉由通暢大便,從而緩解脹滿。
四、藥物配伍的整體作用:
小化癖丸的組成並非單純的幾味藥物堆砌,而是經過精心設計的配伍。 溫熱藥物(胡椒)與寒涼藥物(青皮)的配伍,避免了單一藥物作用的偏性,達到平衡的效果。 峻下藥物(巴豆)的使用,則是在其他藥物理氣活血的基礎上,針對頑固性脹滿進行最終的疏通。 整個方劑的運用,體現了中醫“治病求本”的思想,從多個角度入手,標本兼治,最終達到消除脹滿的目的。
總之,《雞峯普濟方》中記載的小化癖丸,以其獨特的藥物組成和配伍,對治療脹滿具有較好的療效。 其治療原理在於理氣消食、活血化瘀和峻下冷積的多方面協同作用,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思想。 方劑中棗子包裹巴豆的處理方式也反映了古人對於藥物炮製的精湛技藝和對藥物毒性的精確控制。
傳統服藥法
青皮末2錢,蠍梢1錢,胡椒14個,麝香少許,晉棗5個(肥潤者,去核,每個入巴豆仁1個,濕紙裹煨,以棗紫色為度,卻巴豆不用,只用棗),(一方無青皮)。
消癖氣。
上合杵如泥,油單裹。旋丸如綠豆大。
每服2丸,食後、臨臥煎蔥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不宜多服。
相同名稱方劑
小化癖丸, 出處:《雞峰》卷九。 組成:青皮末2錢,蠍梢1錢,胡椒14個,麝香少許,晉棗5個(肥潤者,去核,每個入巴豆仁1個,濕紙裹煨,以棗紫色爲度,卻巴豆不用,隻用棗),(一方無青皮)。 主治:消癖氣。主治:脹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