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巴丸

椒巴丸

JIAO BA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8.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5%
肺經 15%
脾經 15%
肝經 15%
大腸經 15%
腎經 15%
三焦經 7%
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椒巴丸方劑中包含胡椒,其原因主要有二:

  1. 溫中散寒、止痛止瀉:胡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之效。對於寒邪入侵引起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胡椒能溫暖脾胃,驅散寒氣,起到緩解作用。
  2. 助藥力,增強療效:胡椒辛香,能促進藥物吸收,並增強藥物功效,起到助藥力之效。與其他藥材配伍,能起到增強療效、提高治療效果的作用。

椒巴丸中包含巴豆,主要是利用其峻下逐瘀的功效。巴豆性熱、味辛,具有強力瀉下作用,能迅速清除腸道積滯,並通過刺激腸蠕動促進瘀血排出。

在治療某些疾病時,需要快速排毒通便,或針對頑固的瘀血阻滯,椒巴丸中加入巴豆便可發揮其迅速、強烈的效果。然而,巴豆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且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椒巴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十種水氣
古代中醫所指「十種水氣」泛指多種因水濕停聚引發的腫脹病症,可涉及臟腑經絡不同層面,如「風水」、「石水」、「皮水」等,共通特徵為周身或局部浮腫、小便不利,甚則腹滿喘急。此方以峻下逐水為主,針對水濕壅盛之實證,意在通過瀉下通利,使水濕從二便而出,緩解腫脹。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巴豆(去皮膜心,製霜)

    • 性味辛熱大毒,為峻下逐水要藥,能「開通閉塞,利水穀道」(《神農本草經》)。
    • 製霜(反復包紙去油)可減緩毒性,保留其瀉下作用,專攻水飲積滯,尤擅瀉胸腹積水。
    • 與醋煮糊相配,醋性收斂,稍制巴豆辛烈之性,使攻逐之力緩而持久。
  2. 胡椒

    • 性味辛熱,能溫中散寒、下氣行滯,助巴豆溫通水濕之邪。
    • 其辛辣之性可宣發氣機,防止巴豆過度沉降導致氣機壅滯,兼顧中焦脾胃運化。
  3. 薑湯送服

    • 生薑辛溫,既能緩解巴豆對胃腸刺激,又能協同胡椒溫中散寒,強化整體溫通水濕之效。
  4. 丸劑設計

    • 綠豆大丸劑,劑量極小(每次1-2丸),因巴豆毒性劇烈,微量即可起效,符合「峻藥緩攻」原則。
    • 食後服藥,減輕對胃黏膜直接刺激,且藉飲食後氣血流注中焦之勢,增強藥力導下。

治療原理總結

此方以「溫通瀉下」為核心:

  • 巴豆為君,攻逐水飲從二便出;
  • 胡椒為佐,溫陽化氣助水行;
  • 薑湯為使,護胃並引藥力。
    全方通過瀉下與溫化並行,針對水濕壅盛、陽氣不運之實證,使水邪得去,氣機復通,腫脹自消。然須注意,此方峻烈,必辨明「實證」方可投用,虛證或脾胃弱者誤服易傷正氣。

傳統服藥法


胡椒200粒,巴豆10粒(去皮膜心,用竹紙10余重出油盡,頻頻換紙,油盡為度)。
上為細末,醋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1丸,食後淡薑湯送下、實者2服,虛者1服,以小便頻數為效。1-2月不妨。
忌食鹽物醃藏之品,大忌濕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腎絲球腎炎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椒巴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九。 組成:胡椒200粒,巴豆10粒(去皮膜心,用竹紙10餘重出油盡,頻頻換紙,油盡爲度)。 主治:十種水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