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風丸

XUAN FE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中性 (0.95)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9%
肝經 17%
大腸經 12%
腎經 12%
肺經 12%
膀胱經 7%
膽經 7%
脾經 5%
三焦經 5%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肺經
膀胱經
膽經
脾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宣風丸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原因如下:

  1. 瀉下逐水: 牽牛子味苦性寒,具有瀉下通便、消腫利水之效,可幫助清除體內濕熱,改善風濕痺痛、水腫等症狀,與宣風丸疏風散寒、活血通絡的功效相輔相成。
  2. 通絡止痛: 牽牛子可通經絡、消瘀滯,對於風濕痺痛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與宣風丸宣通經絡、祛風止痛的功效相協同。

總而言之,牽牛子在宣風丸方劑中,可發揮瀉下逐水、通絡止痛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方劑的療效。

宣風丸中添加青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青皮味辛、苦,性微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疼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宣風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肩臂疼痛、肢體麻木,而肝氣鬱結往往會加重病情,青皮的加入可以起到疏肝理氣,緩解疼痛的作用。
  2. 助行藥力,增強療效: 青皮性溫,可以溫經散寒,有助於宣散風寒,解除痺痛。宣風丸中其他藥物如羌活、獨活、防風等,也具有散寒祛風的作用,青皮的加入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力,提高療效。

宣風丸中加入胡椒,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 溫散寒邪:胡椒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中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宣風丸常用於治療風寒襲表,頭痛鼻塞,咳嗽痰白等症,胡椒可以溫散寒邪,助藥力宣通鼻竅,緩解症狀。

二、 助藥力行氣:胡椒辛香走竄,能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功效。宣風丸中其他藥材,如薄荷、荊芥等,具有疏風解表的作用,胡椒的加入可以幫助這些藥材更好地發揮其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宣風丸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痙: 全蠍性寒,具有息風止痙之效,能有效治療因風邪入侵引起的抽搐、痙攣等症狀。宣風丸主治風邪入絡,筋脈拘急,肢體麻木,口眼歪斜等症,全蠍的止痙作用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通絡止痛: 全蠍味辛,能通經活絡,散瘀止痛,對於風寒濕痺引起的疼痛有較好的療效。宣風丸中包含全蠍,有助於疏通經絡,解除痺痛,改善肢體活動受限等問題。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宣風丸」主治功效分析

「宣風丸」一方,可見於多部中醫典籍,如《聖濟總錄》、《奇效良方》、《幼幼新書》、《續名醫類案》、《太平聖惠方》以及《扁鵲心書》等。綜合各典籍內容,其主治功效和治療原理可分析如下:

主治功效

「宣風丸」主要針對以下病症:

  1. 風濕腳氣,走注上攻,兩足拘急疼痛,或遍身作痛。 這是「宣風丸」最主要的適應症,見於《扁鵲心書》及《續名醫類案》的醫案記載。該病症表現為濕邪侵襲,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導致關節疼痛、肌肉拘攣等症狀。
  2. 傷寒結胸,熱氣蘊蓄。 見於《聖濟總錄》。傷寒結胸是指外感寒邪,化熱入裡,與痰水互結於胸膈所致的病症。症狀為心下堅滿,按之疼痛等。
  3. 小兒急驚風,頭熱足冷,口噤面青,筋脈抽掣,多痰涎。 見於《幼幼新書》及《太平聖惠方》。小兒急驚風是指小兒感受外邪,內熱熾盛,引動肝風所致的病症。症狀為高熱、抽搐、昏迷等。
  4. 黑脈錯亂,腹脹,下痛。 見於《奇效良方》及《原幼心法》。這裡的「黑脈錯亂」指的是脈象紊亂,提示體內氣血運行失常,可能與氣滯血瘀、寒凝濕阻等因素有關。
  5. 濕氣上攻,連兩脅、腰腹、肩臂拘攣疼痛。 見於《扁鵲心書》。此症狀與風濕腳氣類似,亦是濕邪阻滯經絡所致,但病位更廣泛。

治療原理

「宣風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1.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針對風濕腳氣、濕氣上攻等症,方中牽牛子利水消腫,青皮行氣化痰,胡椒溫中散寒,全蠍活血通絡,四藥合用,可祛除體內風濕之邪,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2. 攻下泄熱,破結消積: 針對傷寒結胸、黑脈錯亂、腹脹等症,方中牽牛子、大黃、巴豆(存在於《聖濟總錄》版本中)具有峻下通便的作用,可蕩滌腸胃積滯,清除體內熱毒,使結胸得散,積滯得消。
  3. 清熱祛風,鎮驚熄風: 針對小兒急驚風,方中牽牛子、全蠍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熄風鎮驚作用,可緩解高熱、抽搐等症狀。

總結

「宣風丸」是一個以祛風除濕、攻下泄熱為主要作用的方劑。其應用範圍較廣,涵蓋了風濕痹痛、傷寒結胸、小兒驚風等多種病症。方中藥物多具有峻猛之性,通過祛除體內的風、濕、痰、熱、積等病邪,達到治療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醫籍中記載的「宣風丸」組成略有差異,例如《聖濟總錄》版本中含有巴豆,而其他版本則無。這提示「宣風丸」可能存在不同的變方,其藥力和適應症也會有所不同。

以上是基於古文內容對「宣風丸」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的分析,可見「宣風丸」是一味適用於多種病症,並具有顯著療效的方劑。

傳統服藥法


黑醜(取頭末)2兩,青皮1兩,胡椒21粒,全蠍24枚(去頭足)。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或30丸,食前白湯送下。
腳氣:一女子患腳氣,忽手足遍身拘攣疼痛,六脈沈下,乃胃氣盛也,服宣風丸三十粒,泄去而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本方服用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胰臟炎腳氣病小兒驚巒高血脂膽囊炎急性脊髓灰白質炎四肢抽搐多痰牙齒緊閉口張不開頭部發熱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宣風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二。 組成:大黃末半兩,牽牛子末半兩,鬱李仁(去皮,研)半兩,巴豆1分(去心皮膜,油煠,研)。 主治:傷寒結胸,熱氣蘊蓄。

宣風丸, 出處:《扁鵲心書·神方》。 組成:黑醜(取頭末)2兩,青皮1兩,胡椒21粒,全蠍24枚(去頭足)。 主治:風濕腳氣,走註上攻,兩足拘急疼痛,或遍身作痛。

宣風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五。 組成:巴豆7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膩粉1分(研入),川烏頭1分(炮裂,去皮臍),白附子1分(炮裂),天南星1分(炮裂)。 主治:小兒急驚風,頭熱足冷,口噤面青,筋脈抽掣,多痰涎,疾狀甚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