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丹

通玄丹

TONG XUAN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38.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肝經 20%
胃經 12%
肺經 12%
大腸經 12%
腎經 12%
心經 8%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通玄丹為一方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目的在於攻逐寒積、疏通腸胃。方中使用了多種藥材,其中巴豆作為一味峻烈之品,其性味辛、熱,有毒,歸肝、腎、大腸經。巴豆在通玄丹中的應用,主要是取其強烈的瀉下作用,能迅速驅除腸中寒積與宿便,對於某些急重症如冷積便秘、脹滿疼痛等症狀有立竿見影之效。但由於巴豆毒性較強,用量需極為謹慎,一般採用少量且經過特殊處理,如去油取霜,以減輕其毒副作用。此外,巴豆還具有一定的開竅作用,可輔助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達到通利臟腑、調整氣機的目的。總體而言,巴豆在通玄丹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學中「以毒攻毒」、「峻下熱結」的治療原則。

通玄丹中含有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氣味芳香,能通達經絡,開竅醒神,對於神志昏迷、中風痰阻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活血止痛: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血脈流通,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因此,通玄丹中加入麝香,主要是為了發揮其開竅醒神、活血止痛的藥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通玄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小兒(曰襄)痢久不癒,腹多鼓脹,痢如棗花」。古代所謂「(曰襄)痢」指腹瀉日久不癒,伴有鼓脹(腹脹如鼓),且排出物如棗花狀黏稠或帶血絲者,屬濕熱積滯、氣機壅塞之證。其病因多因小兒飲食不節,脾胃虛弱,濕熱久蘊,積滯內停,導致氣滯血瘀,腸道傳導失常。

二、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配伍分析

(1)巴豆(炮製後用):

  • 性味:辛、熱,大毒。
  • 功效:峻下寒積,逐水消腫,破血散結。
  • 本方作用:巴豆經油炸後毒性稍減,但仍具強烈瀉下之力,能攻逐腸道積滯寒濕,開通閉塞,消除腹鼓脹滿,針對「久痢腹脹」之實證。

(2)麝香

  • 性味:辛、溫。
  • 功效:開竅醒神,活血散結,消腫止痛。
  • 本方作用:其辛香走竄之性,能通絡散瘀、開鬱破滯,助巴豆行氣活血,促進腸道氣機通暢,並緩解痢疾之腹痛裏急後重。

(3)粟米飯為丸

  • 粟米性甘涼,能和中益胃,緩和巴豆峻烈之性,避免過傷脾胃。

2. 治療原理

此方以「通因通用」為原則,針對久痢實證(寒濕積滯內阻)而設:

  • 攻逐積滯:巴豆為主藥,直接瀉下腸道穢濁,破除膠結之濕熱瘀滯。
  • 行氣活血:麝香輔助,通絡散結,改善氣血瘀滯所致的腹脹、痢下不暢。
  • 緩和護正:以粟米製丸,減少峻藥對小兒稚陰稚陽之體的損傷。

適用證核心病機:濕熱積滯膠結腸道,氣滯血瘀,傳導失司,屬「本虛標實」而偏實者。

三、整體配伍邏輯

此方為「攻邪為主」的峻劑,其邏輯在於:

  1. 以巴豆暴力破積,消除有形之滯(如膿血、積垢)。
  2. 以麝香無形之香竄,化解無形之氣結(如脹滿、痙攣)。
  3. 丸劑緩投,控制劑量,避免暴瀉傷正。

注意:此方現代臨床極少使用,因巴豆毒性猛烈,需嚴格辨證為寒積實證方可,非專業醫師不可輕試。

傳統服藥法


巴豆1兩,油1升,麝香1錢(細研)。先入油於鐺內,以急火煎巴豆,看爆出者收之,去皮心,紙裹壓去油,入麝香研,以粟米飯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2丸,冷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慢性肝硬化腹部腫大腹部腫大但軀體四肢消瘦

相同名稱方劑


通玄丹, 出處:《聖惠》卷九十三。 組成:巴豆1兩,油1升,麝香1錢(細研)。 主治:小兒(曰襄)痢久不癒,腹多鼓脹,痢如棗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