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補丸

GU B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極熱 (5.8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9%
脾經 16%
心經 15%
肝經 14%
肺經 8%
大腸經 6%
胃經 6%
三焦經 2%
膀胱經 1%
腎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三焦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骨補丸中加入狗脊,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腰: 狗脊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腰、強筋健骨之功效。對於腎虛腰痛、筋骨無力、行走不便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強筋健骨: 狗脊含有豐富的生物鹼、氨基酸等活性物質,可促進骨骼生長,改善骨質疏鬆,對於骨折、骨質增生等骨骼疾病,具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骨補丸中加入狗脊,旨在通過補腎壯腰、強筋健骨的功效,達到改善骨骼健康,緩解骨骼疼痛的目的。

骨補丸中加入肉蓯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功效:

  1. 補腎壯陽: 肉蓯蓉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骨骼的生長發育與腎氣密切相關,腎氣不足則易導致骨質疏鬆,而肉蓯蓉可補腎填精,從而促進骨骼健康。
  2. 潤腸通便: 肉蓯蓉亦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可改善因便祕導致的骨骼營養吸收不良。此外,肉蓯蓉還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骨骼組織的營養供應,進一步促進骨骼生長與修復。

骨補丸方劑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助陽補腎: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經散寒、補火助陽的功效,可溫煦腎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肢體冰冷、腰膝痠軟等腎虛寒證,配合其他補腎藥物,更有助於骨骼的生長發育。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肉桂亦具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對於因寒凝血瘀導致的骨骼疼痛、腫脹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有助於骨骼的癒合和修復。

骨補丸中加入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補腎: 附子性熱,具有溫陽補腎之功效,可溫煦腎陽,改善腎氣虛衰所致的腰膝痠軟、畏寒肢冷等骨骼不適症狀,提升整體體質。
  2. 通絡止痛: 附子辛溫走竄,能溫經散寒,通絡止痛,對於寒邪阻滯經絡引起的骨骼疼痛,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附子性溫燥,使用需謹慎,需遵醫囑服用。

骨補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促進血液循環:乾薑性溫,具有溫陽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骨骼的生長發育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而寒邪阻滯經絡會影響血液循環,導致骨骼營養不良。乾薑溫陽散寒,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骨骼營養供給。
  2. 溫補脾腎,增強骨骼生長:乾薑還具有溫補脾腎的功效。脾主運化,腎主骨生髓,脾腎功能失調會影響骨骼生長發育。乾薑溫補脾腎,可以增強其功能,促進骨骼生長,改善骨質疏鬆等問題。

骨補丸方劑中加入蛇牀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腎壯陽,祛風除濕: 蛇牀子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祛風除濕的功效。對於因腎虛、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骨骼疼痛、腰膝酸軟等症狀,蛇牀子能起到溫補腎陽、驅散寒濕的作用,達到舒筋活絡、止痛的效果。
  2. 殺蟲止癢: 蛇牀子亦具有殺蟲止癢之效,可用於治療皮膚病,如溼疹、疥瘡等。骨骼病變常伴有局部瘙癢、腫脹等症狀,蛇牀子可起到輔助消炎止癢的作用,緩解患者的不適。

總體而言,蛇牀子在骨補丸中能夠起到溫補腎陽、祛風除溼、殺蟲止癢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治療骨骼疾病的目的。

骨補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通絡,引血下行: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骨骼的血液供給,有利於骨骼的修復和再生。
  2. 補益肝腎,強筋健骨: 川牛膝亦可補益肝腎,腎主骨,肝主筋,肝腎強健,則筋骨得養,對於骨質疏鬆、腰膝痠軟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因此,川牛膝在骨補丸中起到活血通絡、補益肝腎,促進骨骼修復和強健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骨骼健康。

骨補丸中加入鹿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強筋健骨: 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強筋健骨的功效。骨骼的生長發育與腎氣密切相關,鹿茸能補腎填精,促進骨骼生長,對於因腎虛引起的骨骼痿軟、腰膝酸軟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活血化瘀,促進骨骼修復: 鹿茸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有利於骨骼的修復和再生。對於骨折、骨質疏鬆等骨骼疾病,鹿茸可以促進骨骼癒合,加速康復。

骨補丸中加入陽起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壯骨:陽起石性寒,入肝、腎經,具有 清熱解毒、生肌止痛、消腫散結 的功效。對於因腎虛引起的骨骼疼痛、骨質疏鬆等症狀,陽起石能起到補腎壯骨的作用,促進骨骼生長,增強骨骼強度。
  2. 活血化瘀:陽起石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有助於修復受損的骨骼組織,加速骨骼癒合。

因此,骨補丸中加入陽起石,可以有效地緩解骨骼疼痛,促進骨骼修復,起到補腎壯骨的作用。

骨補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腎精,益精髓: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益氣固精的作用。腎主骨,精髓為骨之本,五味子能固腎精,益精髓,有助於強健筋骨,改善骨質疏鬆等問題。
  2. 調和藥性: 骨補丸多以滋補肝腎、強健筋骨為目的,配方中可能含有較多溫燥之藥。五味子性溫,但偏涼,加入其中可起到調和藥性,防止燥熱傷陰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不易產生副作用。

骨補丸方劑中加入胡椒,其原因主要有二:

1. 溫陽散寒: 胡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其辛溫之性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有助於促進氣血循環,改善骨骼的營養供應,達到溫陽補骨的目的。

2. 行氣活血: 胡椒亦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之效。其辛散之性可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環,緩解骨骼疼痛,促進骨骼的修復。

總之,胡椒在骨補丸方劑中發揮溫陽散寒、行氣活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骨骼的營養供應和血液循環,促進骨骼的修復和強健。

主治功效


骨補丸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主治

根據《聖濟總錄》和《奇效良方》的記載,骨補丸主要用於治療 「下元傷憊」,並能 駐顏悅色

組成及藥物功效分析

骨補丸由多味中藥組成,包括:

  • 狗脊: 強健骨骼、滋養肝腎。
  • 肉蓯蓉: 滋陰壯陽、固精止泄。
  • 肉桂: 溫經散寒、活血化瘀。
  • 附子: 暖身祛濕、解表發汗。
  • 乾薑: 驅風除溼、調和脾胃。
  • 蛇床子: 殺菌消炎、治療皮膚病。
  • 川牛膝: 舒筋活絡、利水通便。
  • 鹿茸: 滋陰補虛、增強體力。
  • 陽起石: 補腎益氣、提高性功能。
  • 五味子: 滋陰降火、安神定志。
  • 胡椒: 溫中散寒。

治療原理分析

「下元傷憊」在中醫學上通常指腎氣虧虛、精血不足所導致的一系列症狀。骨補丸的組成中,多味藥物均具有補益腎氣、滋養精血的功效:

  1. 補腎益精: 鹿茸、肉蓯蓉、陽起石、狗脊等藥物,均能補腎陽、益精血,是治療腎虛的主力。
  2. 溫陽散寒: 肉桂、附子、乾薑、胡椒等溫熱藥物,能夠溫暖下元,驅散寒邪,改善腎陽虛衰所致的畏寒肢冷等症狀。
  3. 活血通絡: 川牛膝能夠舒筋活絡,配合溫陽藥物,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緩解腰膝痠痛等症狀。
  4. 調和陰陽: 五味子滋陰降火,與溫陽藥物配伍,可以平衡陰陽,防止溫燥傷陰。
  5. 增強體質: 藥方中加入了黃狗脊骨並使用棗肉和酥,更進一步提升了骨補丸的滋補效果,達到「精溫暖,兩月精結實,三月精秘不泄,益顏色,壯筋骨,百病不生。」的效果。

綜合以上分析,骨補丸通過補腎益精、溫陽散寒、活血通絡、調和陰陽等多重作用,達到治療「下元傷憊」的目的,從而改善體質,延緩衰老,達到「駐顏悅色」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黃狗脊骨1條(兩頭去兩節,截為五段,取硇砂1兩,研細,以漿水1升調攪,令消化作水,下脊骨,在汁中浸3宿後用炭火炙乾,以汁刷之,汁盡為末),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桂(去粗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乾薑(炮)1兩,蛇床子(炒)半兩,牛膝(酒浸,焙乾)半兩,鹿茸1只(酥炙),陽起石(火煅,研為粉)半兩,五味子半兩,胡椒半兩。
駐顏悅色,暖精固精,壯筋力。
上藥為末,和前狗脊骨末,用棗肉五兩,酥一兩,相和為丸,如小豆大,曬乾。
每日鹽湯下10丸。服1月,其精溫暖;2月,精結實;3月精秘不泄。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補的作用,陰虛火旺者不宜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骨補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五。 組成:黃狗脊骨1條(兩頭去兩節,截爲5段,取硇砂1兩,研細,以漿水1升調攪,令消化作水,下脊骨,在汁中浸3宿後用炭火炙乾,以汁刷之,汁盡爲末),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桂(去粗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乾薑(炮)1兩,蛇床子(炒)半兩,牛膝(酒浸,焙乾)半兩,鹿茸1隻(酥炙),陽起石(火煅,研爲粉)半兩,五味子半兩,胡椒半兩。 主治:駐顔悅色,暖精固精,壯筋力。主治:下元傷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