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內補丸

鹿茸內補丸

LU RONG NEI B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杏苑》卷七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極熱 (5.4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脾經 16%
肝經 16%
心經 13%
肺經 6%
大腸經 6%
三焦經 3%
膀胱經 3%
腎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鹿茸內補丸以鹿茸為主要成分,原因如下:

1. 補腎壯陽,益精填髓: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對於腎虛陽痿、腰膝痠軟、精血不足等症狀,鹿茸能有效改善。

2. 強筋健骨,促進生長:鹿茸含有多種生長因子和營養物質,能促進骨骼和肌肉生長,提高人體免疫力。對於兒童發育不良、老年人骨質疏鬆等症狀,鹿茸亦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鹿茸內補丸以鹿茸為主要成分,旨在通過其補腎壯陽、益精填髓和強筋健骨的功效,達到滋補強壯、延緩衰老的功效。

鹿茸內補丸中加入菟絲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填精益髓:菟絲子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填精益髓之功效。與鹿茸同用,可加強鹿茸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作用,更能促進精血生化,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陽痿早洩等症狀。
  2. 滋養肝腎,延緩衰老:菟絲子亦能滋養肝腎,提高機體免疫力,延緩衰老。與鹿茸搭配,可起到相輔相成之效,更能增強身體機能,改善面色蒼白、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等因腎虛所致的虛弱症狀。

鹿茸內補丸中加入沙苑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益精,助陽固本: 沙苑子味甘性溫,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固精縮尿的功效。鹿茸性溫,補腎壯陽,二者合用,相輔相成,能有效提升腎氣,改善陽痿早洩等腎虛症狀。
  2. 溫陽散寒,改善體質: 部分腎虛者伴有畏寒肢冷、腰膝痠軟等症狀,沙苑子溫陽散寒,可配合鹿茸溫補腎陽,溫通經絡,改善體質,增強抵抗力。

綜上所述,沙苑子加入鹿茸內補丸,不僅能補腎益精,更能溫陽散寒,有助於整體提升腎虛患者的體質。

鹿茸內補丸中加入紫菀,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宣肺止咳: 紫菀味辛性溫,入肺經,善於宣肺止咳化痰。鹿茸補腎壯陽,但性溫燥,容易引起燥熱上衝,導致肺熱咳嗽。紫菀可以清肺熱,解鹿茸的燥熱之性,使補腎之功更穩妥。

2. 助鹿茸補益: 紫菀亦有補益肺氣之功,與鹿茸相輔相成,共同補益虛損,提高藥效。

鹿茸內補丸中加入肉蓯蓉,是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補腎壯陽,潤腸通便: 肉蓯蓉性溫,味甘鹹,入腎、大腸經,具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之效。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壯陽益腎、補精髓之功效。兩者合用,可相互增強補腎壯陽之效,並可改善因腎虛所致的腸燥便祕。
  2. 溫陽助陽,提高藥效: 肉蓯蓉溫陽助陽,可促進鹿茸的藥力發揮,提高補腎壯陽之效。此外,肉蓯蓉還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衰老、延緩衰老等功效,可提升鹿茸內補丸的整體保健作用。

鹿茸內補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原因有二:

  1. 溫陽助陽:鹿茸性溫,補腎陽,但其作用偏於溫補。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腎經,能溫陽散寒,助鹿茸溫補腎陽之效,增強藥效。
  2. 引藥入腎:肉桂氣味辛香,可引藥入腎,促進藥力直達腎臟,發揮補腎陽的作用。同時,肉桂能溫通腎氣,有助於改善腎臟功能,提高藥效的吸收和利用率。

總而言之,肉桂在鹿茸內補丸中,扮演著溫陽助陽和引藥入腎的雙重角色,有助於提高藥效,更好地發揮補腎陽的作用。

鹿茸內補丸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補腎: 鹿茸性溫,善於補益精血,但性偏燥烈,容易耗傷津液。附子性熱,味辛,能溫陽補火,可協同鹿茸溫腎陽,避免鹿茸補腎過於燥烈,造成虛火上炎。
  2. 溫寒止痛: 附子性熱,可溫經散寒,祛除體內寒邪,並能溫通經絡,止痛止痺。鹿茸補虛填精,對於寒邪引起的腎虛腰痛、肢體麻木等症,附子可輔助鹿茸溫經止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鹿茸內補丸為傳統中醫補腎壯陽名方,其中陽起石作為一味重要成分,其選用自有深意。陽起石,性溫味甘,歸肝、腎經,是中醫用於治療腎虛所致性功能障礙的常用藥材。它能夠溫腎助陽,興陽起痿,對於腎陽不足導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陽痿早洩等症狀有著良好的療效。在鹿茸內補丸中,陽起石與鹿茸等其他補腎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壯腰固腎、滋補元氣的作用,尤其適合中老年人因腎虛引起的各種體弱乏力。此方通過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旨在達到補而不燥、溫而不熱的效果,使患者在補益身體的同時,避免了單一藥物可能帶來的偏性,從而實現全面調理,增強體質的目的。

鹿茸內補丸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本: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鹿茸性溫,入腎經,具有壯陽益血、補腎壯骨之效。兩者合用,可協同補益腎氣,固本培元,增強機體抵抗力,尤其適合於氣虛體弱、腎虛陽痿等症。

2. 協調藥性: 鹿茸偏於溫燥,若單獨服用容易出現上火、口乾舌燥等副作用。黃耆性溫,入脾經,可中和鹿茸的燥性,使藥性平和,減少副作用,提高藥效的安全性。

鹿茸內補丸中加入蛇牀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壯陽,補益精氣: 鹿茸性溫,善於補腎壯陽、益精填髓,而蛇牀子性溫,亦能溫腎助陽、固精止遺。兩者合用,可相輔相成,提升溫腎壯陽的效果,進一步增強補益精氣之效。
  2. 溫陽除濕,通利水道: 鹿茸補益陽氣,而蛇牀子則能溫陽除濕,並通利水道,有助於改善因腎陽不足導致的濕氣困阻、小便不利等症狀,進一步提升補腎壯陽的效果。

鹿茸內補丸是中醫中常用的一種補腎壯陽、滋補精血的方劑,尤其適合腎虛導致的腰膝酸軟、精神疲乏、性功能下降等症狀。方中包含桑螵蛸(Sāng Piáo Shāo),這種藥材在方劑中的應用基於其獨特的藥理特性。

桑螵蛸,又名螵蛸、烏梢蛸,來源於螳螂科昆蟲的卵鞘,是一種有益於腎臟健康的中藥。在鹿茸內補丸中,桑螵蛸被選用主要是因為它具有補腎固精、收澀止瀉的效果。它能夠幫助穩定腎氣,增強腎臟的封藏功能,對於因腎虛引起的頻尿、遺精、早洩等問題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此外,桑螵蛸還能補充體內津液,對治療腰腿痠軟、頭暈耳鳴等也有一定療效。在鹿茸內補丸中加入桑螵蛸,能夠協同其他藥物,共同起到補腎壯陽、滋補精血、強身健體的作用,特別適閤中老年人羣或腎虛體弱者的長期調理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鹿茸內補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勞傷思想,陰陽氣虛,遺精,白淫」,屬虛損證候。

  1. 勞傷思想:指因過度思慮、心神耗損,導致氣血暗耗,久則傷及腎精。
  2. 陰陽氣虛:腎中陰陽俱虛,陽氣不固,陰精失攝。
  3. 遺精、白淫:因腎虛不固,精關失守,可見夢遺、滑精,或無夢而泄;「白淫」一詞,或指男子精濁,或指女子帶下清稀,皆因下元虛寒所致。

此方以溫補下元、固澀精氣為主,適用於腎陽虧虛、封藏無權之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溫腎助陽、固精止遺」為核心,藥物配伍可分三層:

1. 溫補腎陽,填精益髓

  • 鹿茸、肉蓯蓉、黑附子、官桂、陽起石
    鹿茸為君藥,峻補腎陽,益精血;肉蓯蓉補腎潤燥;附子、肉桂溫命門火,散下焦寒;陽起石專溫腎陽,針對陽痿遺精。此組藥材共奏「益火之源」之效,以治陽虛精滑。

2. 固精止遺,收攝下元

  • 菟絲子、桑螵蛸、蒺藜、蛇床子
    菟絲子平補陰陽,益精止泄;桑螵蛸固精縮尿,為遺精要藥;蒺藜(應為沙苑蒺藜)補腎澀精;蛇床子溫腎燥濕,兼殺蟲止癢,對白淫帶下有效。此組側重「固澀」,針對精液外泄。

3. 益氣升陽,調和肺腎

  • 黃耆、紫菀
    黃耆補脾肺之氣,助陽氣升提,與溫腎藥協同,調和氣機;紫菀宣肺化痰,看似無關,實取「肺為水之上源」之義,通調水道,間接助腎氣化。

三、方劑特點

  1. 溫澀並行:以溫補腎陽為主,佐以固澀,標本兼顧。
  2. 剛柔相濟:鹿茸、蓯蓉等柔潤之品,佐附子、肉桂辛熱剛燥,避免過於溫燥傷陰。
  3. 肺腎同調:加入黃耆、紫菀,體現「補上以制下」思路,強化氣化功能。

四、推論可能的擴展應用

除原書所述遺精、白淫外,此方或可延伸用於:

  • 腎陽不足之陽痿、早泄
  • 下元虛寒之婦女帶下清稀
  • 老年夜尿頻多、小便失禁

總結

鹿茸內補丸以溫腎固精為綱,針對陽虛不攝之證,藥物配伍層次分明,既補先天之火,又斂浮越之精,體現了中醫「補虛固脫」的經典思路。

傳統服藥法


鹿茸、菟絲子、蒺藜、紫菀、肉蓯蓉、官桂、黑附子(炮)、陽起石、黃耆、蛇床子、桑螵蛸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食前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鹿茸內補丸是一味補益精血、溫補腎陽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勞傷思想、陰陽氣虛、遺精、白淫等症狀。但由於鹿茸性溫,味甘,具有補腎壯陽、益精養血的功效,因此,陰虛火旺、口乾咽燥、小便短赤、大便乾結等症狀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遺精肺結核嗜眠症(嗜睡症)尿中混挾精液

相同名稱方劑


鹿茸內補丸, 出處:《杏苑》卷七。 組成:鹿茸、菟絲子、蒺藜、紫菀、肉蓯蓉、官桂、黑附子(炮)、陽起石、黃耆、蛇床子、桑螵蛸各等分。 主治:勞傷思想,陰陽氣虛,遺精,白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