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的傳統功效
1. 止咳平喘
紫菀,其止咳平喘功效在歷代本草典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也值得探討。
從古代醫籍來看,紫菀的功效並非單純止咳平喘,而是涵蓋了肺部多種病症。 《神農本草經》記載其“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去蠱毒、痿,安五藏”,已點明其具有宣通肺氣、止咳化痰的功效,並能治療因肺氣鬱結導致的各種不適。 《日華子諸家本草》則更直接指出其“調中及肺痿吐血,消痰止咳”之效,說明其能治療肺陰虛損、肺熱等引起的咳嗽、咳血等症。 《本草衍義》提到“益肺氣”,則說明其能增強肺臟功能,從根本上改善咳嗽、氣喘等症狀。 《湯液本草》的“主息賁”,則指其能治療呼吸急促、氣喘等症。
然而,不同醫家對紫菀的使用也有不同的見解。 《本草經疏》認為紫菀辛散溫通,肺病咳逆喘嗽多為陰虛肺熱,不宜單獨或大量使用,需配合寒涼藥物同用。 《本草通玄》則指出紫菀“辛而不燥,潤而不寒,補而不滯”,但強調非單獨或大量使用不能速效。 《本草正》則認為紫菀適於肺實氣壅或火邪犯肺引起的咳嗽、咳血痰喘,而非所有咳嗽。 《藥品化義》則詳細闡述了紫菀潤肺、滋腎、清熱涼血的功效,並強調其適用於肺熱、陰虛等多種病症,但需根據不同病機配伍其他藥物。 《金匱要略》則將紫菀歸於肺金血分之藥,認為其能疏利肺經血氣,治療咳血等症。
綜上所述,紫菀止咳平喘的功效,並非單純依靠某一種機制,而是通過其辛溫潤肺、宣通肺氣、化痰止咳等多重作用,針對不同病因病機的肺系疾病發揮作用。 其臨牀應用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結合其他藥物,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2. 止咳化痰
紫菀,味辛、苦,性溫,其止咳化痰功效自古以來便為醫家所重視。多部古代本草書籍皆記載其療效,其作用機理值得探討。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紫菀「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點明其能治療咳嗽、氣喘等症。 《名醫別錄》進一步指出其「療咳唾膿血,止喘悸」,說明紫菀不僅能治一般咳嗽,還能應對咳血等較為嚴重的症狀。 《日華子諸家本草》則簡潔地說明其「調中及肺痿吐血,消痰止咳」。
多數典籍著重紫菀的宣肺止咳功效。 《本草衍義》提到其「益肺氣」,《藥品化義》則認為其「恰合肺部血分」,能治療肺熱、久咳痰血等症。 《本草正》指出紫菀「辛能入肺,苦能降氣」,故能治療咳嗽、痰喘,但需辨證施治,並非所有咳嗽都適用。 《本草正義》更深入地闡述,紫菀「柔潤有餘」,能「開洩肺鬱,定咳降逆」,無論寒咳或熱咳,皆可應用,但需注意劑量及配伍,避免因過度辛溫而傷肺。
然而,部分典籍也提示紫菀的應用範圍。 《神農本草經疏》指出,紫菀性溫,肺病咳逆喘嗽若為陰虛肺熱,則不宜單用或多用,需配合其他寒涼藥物。 《本草通玄》則強調紫菀「非獨用、多用不能速效」。 這些說明紫菀雖有止咳化痰之功,但需根據病情,謹慎使用,並結合其他藥物,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總體而言,紫菀止咳化痰的功效得到歷代醫家肯定,但其使用需根據病症辨證論治,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3. 降氣
紫菀,其「降氣」功效在歷代本草典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向下」之氣,而是針對肺氣的疏通與調和。
《神農本草經》記載紫菀「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已點明其能調理肺氣的升降失衡。所謂「降氣」,在此並非指単純的降低氣機,而是指疏通因寒熱、痰濁等因素導致的肺氣壅塞、運行不暢。 《本草正》更明確指出紫菀「辛能入肺,苦能降氣」,說明其辛味能宣通肺氣,苦味能清洩肺熱,從而達到降氣的效果。此功效並非針對所有肺氣問題,例如《本草正》指出,肺實氣壅或火邪刑金導致的咳唾膿血,方可使用紫菀。
《本草衍義》稱其「益肺氣」,《藥品化義》則認為紫菀「味甘而帶苦,性涼而體潤,恰合肺部血分」,說明其不僅能疏通肺氣,還能滋潤肺陰,避免因燥熱而傷及肺氣。 《本草通玄》更進一步指出其「辛而不燥,潤而不寒,補而不滯」,說明其藥性平和,能兼顧肺氣的疏通與滋養。
綜觀各家論述,紫菀的「降氣」並非單一指向,而是通過辛散、苦洩、潤肺等多重作用,達到調理肺氣升降,改善咳嗽、喘息、痰多等症狀的效果。其使用需根據病症辨證論治,不可一概而論。例如,《神農本草經疏》便提醒不宜單獨或過量使用,需配合其他藥物使用,以避免損傷肺氣。
紫菀的古代典籍
紫菀的現代功效
1. 其他功效
抗腫瘤作用:
- 紫菀所含的表無羈萜醇顯示對小鼠艾氏腹水癌具有抑制作用。
- 紫菀中提取出的紫菀氯環五肽 A、B、C 對小鼠移植性腫瘤 (Siso) 有明顯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紫菀氯環五肽 A、B 的抗腫瘤活性約為 C 的 10 倍。
促進造血功能:
- 紫菀氯環五肽 C 能夠加速小鼠的造血乾細胞增殖及移行,促使原本處於靜止狀態的造血乾細胞進入細胞週期,這暗示其可能具有促進造血功能的作用。
2. 消炎抗菌
紫菀的消炎抗菌功效,從現代藥理分析來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對細菌的抑制作用: 紫菀煎劑在體外實驗中顯示出廣泛的抗菌活性,能夠有效抑制多種常見的致病細菌,包括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和綠膿桿菌等。
- 對結核桿菌的抑制作用: 紫菀在體外實驗中,以1:50和1:100的濃度,能分別抑制人型和牛型結核桿菌。此外,在小鼠實驗性結核病模型中,紫菀也展現出一定的療效。
- 對真菌的抑制作用: 紫菀煎劑對常見的致病真菌具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 對病毒的抑制作用: 紫菀煎劑在雞胚尿囊中顯示出對流感病毒的明顯抑製作用。
3. 鎮咳作用
紫菀的傳統觀點認為其具有潤肺下氣、開肺郁、化痰濁而止咳的功效。它被描述為能夠開洩肺郁,定咳降逆,宣通窒滯,並且適用於各種新久、寒熱虛實的咳嗽。尤其針對風寒外束、肺氣壅塞、咳嗆不爽等症狀,以及寒飲蟠踞、濁涎膠固、喉中如水雞聲的咳嗽,更被認為具有良好效果。
然而,現代藥理實驗的結果顯示,紫菀的鎮咳效果並非總是顯著。具體的實驗結果如下:
- 山紫菀乙醇提取物鎮咳效果: 採用二氧化硫刺激小鼠引發咳嗽模型,給予山紫菀(雲南吾 Ligularia hodgsoni Hook.)乙醇提取物 15g/kg 灌胃,其鎮咳率為53%。這表明山紫菀的乙醇提取物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具有一定的鎮咳活性。
- 紫菀煎劑鎮咳效果不明顯: 使用碘注入貓右肋膜腔引發化學性肋膜炎導致咳嗽的模型,給予紫菀煎劑 0.9g/kg 或 1.4g/kg 灌胃,並未觀察到明顯的鎮咳作用。
- 紫菀與山紫菀對氨水致咳無明顯效果: 紫菀和山紫菀的濃縮水煎劑以及揮發油乳劑,在小鼠氨水致咳模型中,均未顯示出明顯的鎮咳作用。
這些研究結果提示,紫菀的鎮咳效果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藥材的種類(紫菀或山紫菀)、提取方式(乙醇提取物、煎劑、揮發油乳劑)、動物模型(二氧化硫、碘、氨水)以及給藥劑量等。因此,僅憑目前的實驗數據,尚無法對紫菀的鎮咳作用機理和有效性做出明確的結論。需要更多的現代藥理研究來深入探討紫菀及其相關成分的鎮咳活性,以及其作用的具體機制。
4. 防癌抗腫瘤
紫菀的抗腫瘤潛力根植於其豐富的生物活性成分。現代藥理學研究揭示,紫菀主要含有苯丙酮類化合物、紫菀酸及紫菀苷等,這些成分被認為是其抗癌功效的物質基礎。
在細胞層面,紫菀的提取物及其單體成分已證實能有效抑制多種腫瘤細胞系的增殖。其機制包含對細胞週期的精確調控,例如誘導致癌細胞在G0/G1或G2/M期停滯,阻礙其進入分裂階段。更關鍵的是,紫菀能顯著誘導腫瘤細胞發生程序性死亡,即細胞凋亡(apoptosis),透過激活內源性或外源性凋亡途徑,促進癌細胞清除。此外,研究也提示紫菀可能透過抑制腫瘤血管生成或調節腫瘤微環境來發揮作用。
在免疫層面,紫菀被觀察到具有免疫調節活性。它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例如提升淋巴細胞的活性、促進細胞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α、介白素-2)的分泌,從而增強宿主對腫瘤細胞的識別和清除能力,間接抑制腫瘤的生長與轉移。綜合而言,紫菀的抗腫瘤作用是多靶點、多途徑協同作用的結果,體現了其在腫瘤防治領域的醫學應用價值。
5. 抗菌抗病毒
紫菀富含紫菀苷、紫菀酸、苯丙酮等多種活性成分,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細菌表現顯著抑制作用。這些化合物可能透過干擾細菌的能量代謝、蛋白質合成或細胞壁構築,從而阻礙其生長與繁殖。同時,紫菀能調節宿主免疫反應,增強巨噬細胞活性與淋巴細胞增殖,提升機體對抗感染的能力。在抗病毒方面,研究指出其潛在功效可能涉及阻斷病毒吸附、抑制病毒複製或調節宿主細胞免疫反應機制。
6. 抗發炎
紫菀的抗發炎功效,主要歸因於其所含的紫菀苷、紫菀酸及苯丙酮類化合物等多種活性成分。現代藥理研究指出,紫菀能透過抑制發炎路徑中的關鍵因子,達成顯著的抗炎作用。具體而言,它能有效降低促炎細胞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介白素-1β (IL-1β) 和介白素-6 (IL-6) 的釋放。其機制可能涉及抑制核轉錄因子NF-κB的活化,該因子是許多發炎相關基因表達的總開關。
此外,紫菀亦被發現能抑制環氧合酶-2 (COX-2) 和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 的活性,從而減少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等促炎介質的產生,進而減輕發炎反應中的紅、腫、熱、痛等症狀。紫菀的抗氧化特性也有助於清除自由基,降低氧化壓力對細胞造成的損害。這些多重機轉共同作用,不僅抑制炎症的發生與發展,同時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與再生,加速恢復,達致全面的抑炎功效。
紫菀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4.5-10g;或入丸、散。
紫菀的炮製
紫菀處理方法
- 揀去雜質: 將紫菀中的雜質去除。
- 除去殘莖: 將紫菀的殘莖部分去除。
- 洗淨: 將紫菀洗淨。
- 稍悶潤: 將紫菀稍微悶潤。
- 切成小段: 將紫菀切成小段。
- 曬乾: 將紫菀小段曬乾。
蜜紫菀處理方法
- 取紫菀段: 取出處理好的紫菀段。
- 加煉蜜: 將煉蜜與適量開水混合。
- 拌勻: 將煉蜜混合液與紫菀段拌勻。
- 稍悶: 將拌勻的紫菀段稍微悶一下。
- 文火炒: 用文火炒至不粘手為度。
- 取出放涼: 將炒好的蜜紫菀取出放涼。
比例: 每100斤紫菀,使用25斤煉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紫菀注意事項
- 有實熱者忌服。
- 《本草經集註》:款冬為使。惡天雄、瞿麥、雷丸、遠志。畏茵陳蒿。
- 《唐本草》:惡藁本。
- 《本草正》:勞傷肺腎、水虧金燥而咳喘失血者非所。有實熱者忌服。
- 紫菀不適合長期或過量使用,否則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 紫菀不適合在懷孕期間使用,因為紫菀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能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此外,紫菀不適合在哺乳期間使用,因為紫菀可能會影響嬰兒的健康。
- 對於脾胃虛弱、腸胃濕熱、腎虛等患者,應該避免長期或過量使用紫菀,否則可能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 紫菀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該遵循專業中醫師或藥師的建議,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紫菀相關的方劑
紫菀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紫菀含有的化學成分
無羈萜(friedelin), 表無羈萜醇(epifriedelinol), 紫菀酮(Shionone), 紫菀甙 A(Shionoside A), 紫菀甙 B(Shionoside B), 紫菀甙 C(Shionoside C), 紫菀皁甙 A(Aster saponin A), 紫菀皁甙 B(Aster saponin B), 紫菀皁甙 C(Aster saponin C), 紫菀皁甙 D(Aster saponin D), 紫菀皁甙 E(Aster saponin E), 紫菀皁甙 F(Aster saponin F), 紫菀皁甙 G(Aster saponin G), 紫菀五肽 A(Asterin A), 紫菀五肽 B(Asterin B), 紫菀氯環五肽 A (astin A)(Astin A (formerly Asterin C)), 紫菀氯環五肽 B (astin B)(Astin B), 紫菀氯環五肽 C (astin C)(Astin C), 紫菀氯環五肽 D (astin D)(Astin D), 紫菀氯環五肽 E (astin E)(Astin E), 植物甾醇葡萄糖甙(Phytosterol glucosides), 毛葉醇(Lachnophyllol), 乙酸毛葉酯(Lachnophyllol acetate), 茴香腦(anethole), 烴(Hydrocarbon), 脂肪酸(Fatty acids), 丁基-D-核酮糖甙(Butyl-D-ribulosid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