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飲丸

WU YI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八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6%
脾經 16%
肝經 12%
胃經 12%
腎經 11%
心經 10%
大腸經 7%
膀胱經 4%
小腸經 3%
膽經 2%
三焦經 1%
心包經 0%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小腸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五飲丸方劑中包含遠志,主要是由於其具有以下作用:

  1. 安神定志:遠志味甘性溫,入心經,具有安神定志、益智開竅的功效。五飲丸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健忘等症,而遠志可有效改善心神不寧,提高睡眠質量。
  2. 化痰開竅:遠志同時兼具化痰開竅的作用,對於痰濁阻滯、神志不清的患者,遠志可幫助化痰開竅,使神志清醒,恢復正常。

因此,五飲丸中加入遠志,能夠有效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健忘等症狀,同時也能化痰開竅,促進患者的恢復。

中藥方劑[五飲丸]的組成中包含[苦參],因為苦參具有清熱燥濕的作用。在中醫中,苦參常用於治療由濕熱引起的病症,如尿道感染、皮膚濕疹等。它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的濕熱,改善相關症狀。在[五飲丸]中,苦參的加入可以加強方劑的清熱燥濕效果,提升整體療效。

五飲丸中包含藜蘆,主要基於其燥濕化痰之效。

藜蘆味苦辛,性寒,入肺、脾經,具有祛痰、止咳、解毒等功效。其苦寒之性,可燥濕化痰,適用於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哮喘等症。

此外,藜蘆亦可解毒,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緩解因痰濕引起的各種不適。然而,藜蘆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應遵醫囑服用。

五飲丸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作用: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能補脾益氣,燥濕健脾。五飲丸旨在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白朮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提升機體抵抗力。
  2. 固表止汗:白朮亦有固表止汗功效,可收斂腠理,防止汗液過度流失。五飲丸針對體虛多汗、易感風寒等症,白朮能固護脾胃,減少汗出,提高機體抵抗力。

綜上,白朮在五飲丸中起到健脾益氣、固表止汗的作用,有助於整體調理脾胃功能,提升機體抵抗力,改善體虛多汗等症狀。

五飲丸中含有甘遂,主要基於其瀉下逐水之效。甘遂味苦性寒,入脾、腎二經,具有強力瀉下、利水消腫之功。

方劑中使用甘遂,主要針對水腫、腹水等病症,通過其強烈的利水作用,將體內積聚的病水排出,達到治療目的。然而,甘遂性峻,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避免藥物副作用。

五味子在五飲丸方劑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入肺、腎經,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的功效。

五飲丸主治虛勞咳嗽,氣陰兩傷。五味子能斂肺止咳,緩解咳嗽症狀,同時又能滋陰生津,改善氣陰虧虛狀態。

此外,五味子還具有補腎固精的作用,對於腎氣虛損導致的虛勞咳嗽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功效。

因此,五味子作為五飲丸的組成之一,能有效地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虛勞咳嗽的目的。

五飲丸中加入大黃,主要是為了其瀉熱通便之效。大黃味苦寒,性急,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五飲丸主治熱病,其病機多為熱邪壅盛,熱毒內熾,導致便祕、腹痛、發熱等症狀。大黃入藥,可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有助於緩解熱邪壅盛,促進排毒,達到清熱解毒、通便止痛的效果。

五飲丸方劑中加入石膏,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瀉火: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渴之功效。五飲丸主治熱病,如溫病、熱傷津液、煩渴等症,石膏可以清熱瀉火,緩解患者的燥熱症狀,並解渴止煩。

二、 解毒:石膏亦能解毒,對於熱毒入血、發熱神昏等症,石膏能清熱解毒,保護心腦。

五飲丸中石膏的加入,有效地發揮其清熱瀉火、解毒止渴之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熱病的目的。

五飲丸中加入桔梗,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微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之功效。五飲丸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桔梗可以宣通肺氣,利咽開音,使痰液易於咳出,減輕咽喉腫痛。

2. 和解少陽: 桔梗還具有和解少陽、升陽舉陷之功效,可以緩解少陽經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口苦等症狀。五飲丸中加入桔梗,可以和解少陽之氣,促進氣機順暢,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五飲丸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五飲丸主治濕痰阻肺、咳嗽氣喘,而半夏能有效祛除濕痰,使氣機通暢,改善呼吸困難。
  2. 和胃降逆:半夏還可和胃降逆,止嘔止吐。五飲丸中常配伍生薑、茯苓等,共同發揮和胃降逆的作用,緩解因濕痰阻滯所致的胃氣不降、嘔吐等症狀。

總之,半夏在五飲丸中發揮著燥濕化痰、和胃降逆的功效,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濕痰阻肺、咳嗽氣喘的療效。

五飲丸方劑中包含紫菀,主要基於其潤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紫菀味辛、性溫,歸肺經,能宣肺解表、化痰止咳,對於風寒咳嗽、痰多難咳、肺氣不利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五飲丸作為治療風寒咳嗽、痰多、喘息的經典方劑,紫菀的加入正好可以發揮其化痰止咳、宣肺平喘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目的。

五飲丸中包含海螵蛸,主要因其具有收斂止瀉功效。

海螵蛸為烏賊的內骨,性寒、味鹹,入脾、胃經。其收斂作用可固澀腸道,止瀉止痢,且能制酸止嘔。五飲丸為治脾虛泄瀉的常用方劑,常用於脾胃虛弱、飲食不節所致的腹瀉,而海螵蛸的收斂止瀉作用,有助於改善腹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溫中健脾、止瀉固澀之效。

五飲丸中包含前胡,主要因其具有宣肺止咳、散寒化痰的功效。

前胡性微寒,入肺經,能疏散肺氣,宣通肺竅,對於風寒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五飲丸主要用於治療肺氣不利、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症,前胡的加入可以幫助宣肺化痰,使肺氣通暢,從而達到止咳化痰的療效。此外,前胡還有解表散寒的作用,可以緩解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和發熱。

五飲丸方劑中含有芒硝,主要原因如下:

  1. 瀉下通便: 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五飲丸主要用於治療熱結便祕,芒硝可促進腸道蠕動,軟化糞便,達到通便的效果。
  2. 清熱解毒: 芒硝除了通便外,也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五飲丸中常加入其他清熱解毒藥物,芒硝可增強其藥效,共同達到清熱解毒、通便瀉下的目的。

因此,五飲丸中使用芒硝是為了治療熱結便祕,通過瀉下通便和清熱解毒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五飲丸方劑中包含芫花,主要基於其溫肺化痰、宣肺止咳的功效。芫花性溫,味辛,歸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宣肺止咳、化痰利氣的作用。

對於寒邪客肺、肺氣不宣、痰濁壅肺所致的咳嗽、哮喘等症,芫花能溫肺散寒,宣肺止咳,並化痰利氣,改善呼吸道症狀。因此,在五飲丸中加入芫花,有助於溫肺化痰,宣肺止咳,改善寒痰咳嗽、哮喘等病症。

五飲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五飲丸主要用於治療血虛證,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氣短等,而當歸可補益心血,改善血液循環,從而改善血虛證狀。
  2. 潤腸通便: 當歸除了補血活血外,還有潤腸通便的作用。五飲丸中加入當歸,可緩解便祕,促進腸道蠕動,改善消化功能。

五飲丸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其補氣益血、固本培元的作用。

人參味甘性溫,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五飲丸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體虛乏力、面色蒼白、食少便溏、心悸氣短等症。人參能補益脾胃之氣,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機體抵抗力,從而達到改善上述症狀的作用。此外,人參還有安神益智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因氣虛所致的失眠、健忘等症狀。

五飲丸方劑中包含天花粉,主要是利用其 清熱生津、利尿消腫 的功效。

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的功效,能解暑熱煩渴;同時,其利尿消腫的特性,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降低體內熱度。

五飲丸針對燥熱傷津、咽乾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天花粉的加入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提高藥效。

五飲丸方劑中包含大戟,其主要原因在於:

  1. 瀉水消腫: 大戟性峻,能強力利水消腫,對於水腫、腹水、胸水等症狀,能有效排除體內積液。五飲丸為治水腫之方,大戟的加入可迅速清除水液,達到消腫止渴之效。
  2. 破瘀通絡: 大戟兼具破瘀通絡之效,可活血化瘀,疏通經絡,對於因瘀血阻滯所致的水腫,也能發揮作用。五飲丸中其他藥物如芫花、澤瀉等,也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與大戟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清除水液,促進血液循環。

五飲丸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利水滲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能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五飲丸以治療脾虛濕盛,水腫,腹脹,心悸等症,茯苓可幫助利水消腫,改善水濕停滯所導致的諸多不適。
  2. 健脾益氣:茯苓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脾虛濕盛,往往伴隨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茯苓可扶助脾胃,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從根本上調理脾虛濕盛的病症。

五飲丸方劑中包含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肝氣鬱結: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心煩易怒、失眠等症狀。五飲丸主治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疼痛、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白芍的加入有助於疏肝解鬱,改善肝氣不舒所致的諸多不適。
  2. 滋陰養血: 白芍味酸苦,入肝脾經,具有滋陰養血、柔肝止痛的功效。五飲丸中的其他藥物如柴胡、枳殼等偏於疏肝理氣,白芍的加入則能起到滋陰養血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協調,避免過於燥烈。

五飲丸中包含黃芩,主要源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大腸經,能清熱瀉火,燥濕止瀉,對於熱毒蘊結所致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腹痛、瀉痢等,具有良好的療效。

五飲丸以清熱利濕為主,而黃芩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清熱解毒之力,更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五飲丸方劑中加入葶藶子,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消腫: 葶藶子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五飲丸主治水腫、痰飲、喘咳等症,而葶藶子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利水消腫,減輕呼吸道水腫,緩解咳嗽喘促等症狀。
  2. 宣肺止咳: 葶藶子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之效。五飲丸中加入葶藶子,可促進肺氣宣暢,解除肺氣鬱結,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同時也配合其他藥物,達到宣肺止咳的目的。

五飲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之功效,可溫暖脾腎,促進陽氣生髮,對於寒凝氣滯、陽虛體寒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2. 行氣活血: 肉桂味辛,能行氣活血,疏通經絡,對於氣血瘀滯、經絡阻滯所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五飲丸的組成中,肉桂的加入,不僅能夠溫陽散寒,而且還可以行氣活血,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五飲丸中加入常山,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 常山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病症,例如高熱、煩躁、口渴、咽喉腫痛等。
  2. 收斂止瀉: 常山能收斂腸道,止瀉痢,對於寒濕泄瀉、痢疾等病症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五飲丸中加入常山,旨在發揮其清熱解毒、收斂止瀉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五飲丸中包含厚朴,其主要原因有二:

  1. 行氣燥濕,消痰止咳: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胃經。其性善於行氣化痰,燥濕止咳。五飲丸主治痰濕阻肺,咳嗽氣喘,胸悶痰多等症,厚朴的加入可以有效祛除痰濕,促進肺氣宣降,緩解咳嗽氣喘。
  2. 健脾和胃,降逆止嘔: 厚朴還能健脾和胃,降逆止嘔。五飲丸中加入厚朴可以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並減少嘔吐、噁心等症狀。

五飲丸中包含細辛,主要原因在於細辛具有溫肺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

  1. 溫肺散寒: 細辛性溫,能溫肺散寒,對於因寒邪侵襲所致的肺氣不足、咳嗽氣喘、鼻塞流涕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2. 通竅止痛: 細辛辛溫走竄,能通利鼻竅,對於因寒邪阻滯所致的鼻塞、頭痛、齒痛等症狀,也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五飲丸作為治療風寒感冒的常用方劑,細辛的加入不僅能溫肺散寒,同時也能通竅止痛,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鼻塞、咳嗽、頭痛等症狀,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五飲丸方劑中含有附子,其原因主要有二:

  1. 溫陽散寒: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心腎、散寒止痛之功效。五飲丸主治寒邪入裡,陽氣衰微之證,附子可溫暖脾胃、振奮陽氣,改善患者的畏寒肢冷、面色蒼白、脈沉遲等症狀。
  2. 促進血液循環:附子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腎功能,有助於改善寒邪所致的氣血運行不暢,達到散寒止痛、溫通經絡的目的。

因此,五飲丸方劑中加入附子,是為了發揮其溫陽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達到治療寒邪入裡、陽氣衰微之證的目的。

中藥方劑[五飲丸]的組成中包含[巴豆],因為巴豆具有強效的攻下作用。在中醫中,巴豆用於治療便秘、腸道積滯等問題。它能夠促進腸道蠕動,改善排便困難的情況,但由於其毒性,使用時需小心控制劑量。在[五飲丸]中,巴豆的加入可以加強方劑的攻下效果,迅速緩解便秘。

五飲丸中加入肉蓯蓉,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滋陰補腎:肉蓯蓉味甘性溫,入腎經,能滋養腎陰,溫補腎陽,對於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不孕不育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潤腸通便:肉蓯蓉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能緩解便祕,促進腸道蠕動,對於因腎虛引起的便祕有較好的效果。

因此,五飲丸中加入肉蓯蓉,不僅能滋補腎氣,還能潤腸通便,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

五飲丸中添加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諸藥: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五飲丸中包含多種藥材,藥性各不相同,甘草可起到調和各藥性、避免藥物相剋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協調和穩定。
  2. 益氣健脾: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脾胃虛弱的功效。五飲丸主要針對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狀,甘草的加入可增強藥效,幫助脾胃恢復功能,促進氣血生化。

總而言之,甘草在五飲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調和藥性,更能增強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飲丸」介紹

五飲丸是一款中藥方劑,具有五種飲邪積滯、停留痰飲聚結在兩脅,導致心腹脹滿、身體消瘦、無法飲食、吃東西消化不良、喜歡吐口水乾嘔、大小便有時便祕有時腹瀉、肚子裡動搖作響像水聲、腹內燥熱、口乾想喝水、突然頭暈目眩想倒下、胸脅下疼痛的功效。

五飲丸組成: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苦參:**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
  • **大戟:**瀉下逐水、瀉下、利水消腫、通經絡及散結。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甘遂:**瀉下逐水、攻逐水停、通利二便。
  • **海螵蛸:**固澀止帶、清熱解毒、疏風散寒、活血化瘀。
  •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芒硝:**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
  • **前胡:**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
  • **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 **石膏:**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
  • **天花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
  • **五味子:**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
  •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 **遠志:**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
  • **芫花:**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驅蟲殺蟲、清熱利尿、止咳化痰。
  • **葶藶子:**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
  • **紫菀:**止咳化痰、降氣、止咳平喘。
  • **巴豆:**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
  • **常山:**治瘧、湧吐、驅蟲殺蟲和清熱解毒。
  • **藜蘆:**殺蟲、驅蟲、止癢、鎮痛、清熱利濕、斂瘡。

傳統服藥法


青皮1兩,陳皮(去白)1兩,半夏(制)2兩,南星(制)2兩,枳實(炒)1兩,茯苓1兩,白朮(炒)2兩,香附子半兩,真蘇子半兩,山楂肉半兩,神曲(炒)半兩,白礬1兩,皂角2兩(搗),生薑2兩(搗)。
理脾順氣,消食寬胸。
上以南星、半夏同皂角、白礬、生薑煮,南星無白點為度。以南星、半夏焙乾,同前藥為末,竹瀝、薑汁作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70丸,食後或臨臥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飲丸具有清熱利水、化痰散結、消食導滯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五飲留滯、停痰癖飲結在兩脅,心腹脹滿,羸瘦,不能飲食,食不消化,喜唾乾嘔,大小便或祕或利,腹中動搖作水聲,腹內熱,口乾欲飲水漿,卒起頭眩欲倒,胸脅下痛等症狀。但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年老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消化不良梅尼爾氏病嘔吐暈眩肋間神經疼痛腹瀉身體消瘦口乾口渴多痰身體發低熱乾嘔

相同名稱方劑


五飲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三。 組成:青橘皮(湯浸去白)1兩,京三棱(醋浸,銼)1兩,烏梅肉1兩,酸石榴(生捶)2枚,大戟半兩,甘遂半兩,芫花半兩,巴豆(去油)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1兩,豉1兩,五靈脂1兩,苦蒂藶1兩。 主治:痰癖脅痛,水飲不消。

五飲丸, 出處:《醫統》卷四十三。 組成:青皮1兩,陳皮(去白)1兩,半夏(制)2兩,南星(制)2兩,枳實(炒)1兩,茯苓1兩,白朮(炒)2兩,香附子半兩,真蘇子半兩,山楂肉半兩,神曲(炒)半兩,白礬1兩,皂角2兩(搗),生薑2兩(搗)。 主治:理脾順氣,消食寬胸。主治:一切停痰留飲。

五飲丸, 出處:《雞峰》卷十八。 組成:遠志1兩,苦參1兩,黎蘆1兩,白朮1兩,甘遂1兩,五味子1兩,大黃1兩,石膏1兩,桔梗1兩,半夏1兩,紫菀1兩,烏賊骨1兩,前胡1兩,芒消1兩,芫花1兩,當歸1兩,人參1兩,栝樓根1兩,大戟1兩,貝毋1兩,茯苓1兩,芍藥1兩,黃芩1兩,葶藶1兩,桂1兩,恆山1兩半,薯預1兩半,厚朴1兩半,細辛1兩半,附子1兩半,巴豆30個,蓯蓉1兩,甘草3分。 主治:五飲留滯,停痰癖飲結在兩脅,心腹脹滿,羸瘦,不能飲食,食不消化,喜唾乾嘔,大小便或秘或利,腹中動搖作水聲,腹內熱,口乾欲飲水漿,卒起頭眩欲倒,胸脅下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