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

常山

CHANG SHAN

  • 英文名稱:Dichroa febrifuga Lour. Dichroa febrifuga Lour. Dichroa Root
  • 別名:一枝藍,翻胃木,七葉,雞骨風,白常山,擺子藥,土常山,黃常山,風骨木,大金刀,大常山,互草,恆山,雞骨常山,樹盤根
  • 來源: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根。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除去莖苗及鬚根,洗淨,曬乾。
  • 道地藥材:甘肅, 陝西, 西藏, 雲南, 四川, 廣東, 廣西, 江西, 湖南, 湖北, 貴州, 福建, 台灣
  • 生長環境:溝邊, 林緣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常山的傳統功效


1. 治瘧

常山,歷來以其獨特的治瘧功效而聞名於世。多部古代醫學典籍對其療效及使用方法都有詳細記載,但同時也強調其藥性峻猛,使用需謹慎。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常山可治「傷寒寒熱,溫瘧,胸中痰結吐逆」,奠定了其治療瘧疾的基礎。《名醫別錄》則擴展其應用範圍,提及可治水腫、惡寒等症。後世醫家對常山治瘧的機理和用法進行了更深入的探討。

《本草綱目》指出,常山與蜀漆同具有「劫痰截瘧」之功,但需在先發散表邪及提出陽分之後使用,方能「神效立見」。李時珍更進一步指出,瘧疾類型繁多,包括六經瘧、五臟瘧等,需根據陰陽虛實辨證論治,不能一概而論。此外,他還詳細說明瞭常山與其他藥物配伍的功效,例如,與甘草同用則會引起嘔吐,與大黃同用則會促進排便,並指出其藥性與不同臟腑的關係。楊士瀛則認為常山能有效治療瘧疾患者常伴有的痰涎黃水積聚,並建議佐以行血藥物以提高療效。

《本草正義》則從病機角度分析常山治瘧的原理,認為瘧疾的發生與痰濕積滯密切相關,「無痰不成瘧,無積不成瘧」。常山能「開痰逐水,滌濕化積」,從根本上解決病因,與只治標的柴胡相比,更能達到「治其本」的效果。

《藥品化義》則側重於常山配伍用藥,指出其性升上,生用易致嘔吐,建議酒制或配伍檳榔、知母、貝母等藥物以緩和其藥性,提高療效。

總體而言,古籍對常山治瘧的功效多持肯定態度,但同時也強調其藥性峻猛,需謹慎使用,並根據不同病症和患者體質,合理配伍,才能發揮其最佳療效。 各家醫書對其使用劑量、配伍用藥以及辨證施治都有不同的見解,需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由專業醫生判斷使用。

2. 清熱解毒

常山,作為一味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中藥單方,其作用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其使用也需謹慎。 諸多醫書對其藥性及使用時機有著不同的論述,其核心功效皆圍繞著「清熱解毒」,尤其在治療瘧疾方面表現突出。

《神農本草經》記載常山主治「傷寒寒熱,溫瘧,胸中痰結吐逆」,已點明其清熱解毒、祛痰止嘔的功效。 《名醫別錄》則更進一步,提及其可療「水脹,灑灑惡寒,鼠瘻」,暗示其在處理水濕、寒邪方面的作用。 《藥性論》更直接指出其能「治諸瘧,吐痰涎,去寒熱」,強調了其在瘧疾治療中的重要性,並指出其具有祛除痰涎,清熱解毒的作用。

然而,古人對常山藥性的認識也存在一些分歧。 《本草衍義》認為常山「性暴悍,善驅逐,能傷其真氣」,強調其藥性峻猛,非虛弱體質所能承受。 《本草綱目》則更詳細地闡述了常山的功效和使用注意事項。李時珍指出常山「有劫痰截瘧之功」,但需在「發散表邪及提出陽分之後」使用,並根據瘧疾的類型(陰陽虛實)辨證施治。 書中還提到常山與其他藥物配伍,能達到不同的治療效果,例如與甘草同用則會導致嘔吐,與大黃同用則會瀉下,充分說明其藥性峻烈,需謹慎運用。

《本草正義》則從病機角度闡述了常山治療瘧疾的機理,認為瘧疾的產生多與痰濕積滯有關,「無痰不成瘧」,而常山「能疏通在內之蘊結,抉其根株」,從根本上解決病因。 這也說明瞭常山的清熱解毒作用,並非單純地清除熱邪,而是通過祛除痰濕,從而達到治療瘧疾的目的。 綜上所述,常山清熱解毒的功效,體現在其祛除痰濕、寒熱邪氣,以及治療瘧疾等方面,但其藥性峻猛,使用時需嚴格遵醫囑,不可妄用。

3. 湧吐

常山,其湧吐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因其峻猛之性備受爭議。其作用機理,主要圍繞著其「驅逐」和「開結」特性展開。

《本草衍義補遺》明確指出常山「性暴悍,善驅逐,能傷其真氣」,強調其使用需謹慎,虛弱者不宜服用。這點得到了其他醫籍的印證,例如《本草綱目》指出常山「生用則上行必吐」,說明其湧吐作用與炮製方法密切相關。酒蒸炒熟可減輕其峻猛之性,減少嘔吐反應。 《本草通玄》也提到,常山發吐主要與用量和炮製方法有關,少量使用且炮製得當,則不致於嘔吐。

《本草綱目》更進一步闡述了常山湧吐的機制。楊士瀛認為,瘧疾患者多有痰涎積聚,常山能「吐痰逐水」,水在不同部位,其作用方式也不同,在上焦則能吐之,在脅下則能破結而下水。 《藥品化義》則認為常山能「宣可去壅,善開結痰」,凡痰滯於經絡者,都能被其從下湧上而排出。 其湧吐作用,並非單純的催吐,而是藉由其驅逐痰飲、開通經絡來達到治病目的。

《本草正義》則從更深層次分析常山治瘧的機理,指出常山的作用在於「開痰逐水、滌濕化積」,治的是瘧疾的本源——痰濕積滯,而非僅僅是表面的寒熱症狀。這與其他醫籍中提到常山能治「傷寒寒熱」、「胸中痰結吐逆」等症狀相呼應。

綜上所述,常山單方的湧吐功效與其驅逐痰飲、開通經絡的特性密切相關,但其峻猛之性也要求醫師必須謹慎使用,根據患者體質、病症以及藥物炮製方法,合理地運用此藥物的特性。

4. 驅蟲殺蟲

常山,作為一味歷史悠久的中藥,其驅蟲殺蟲功效雖非其主要應用,但從古代醫籍中仍可窺見端倪。其驅蟲作用並非直接殺滅蟲體,而是透過其獨特的藥性,間接達到驅蟲目的。

《神農本草經》記載常山能治「傷寒寒熱,溫瘧,胸中痰結吐逆」。《名醫別錄》則提及其療效包括「水脹,灑灑惡寒,鼠瘻」。這些症狀,部分與寄生蟲感染相關,例如水脹可能由寄生蟲感染引起,而「鼠瘻」則是一種因寄生蟲感染引起的皮膚病變。這暗示著常山可能具備驅除某些寄生蟲的能力。

《本草綱目》更詳細地闡述了常山的作用機制。李時珍認為常山「劫痰截瘧」,而瘧疾的成因,古人認為與痰濕積滯密切相關。常山能「驅逐痰水」,而這些痰濕,可能也包含了因寄生蟲感染而產生的代謝廢物或蟲體本身。 文中也提到常山可透過不同的配伍來調整其作用部位,例如與檳榔、草果等配伍可「入脾」,這暗示著它可能影響消化系統,間接清除寄生蟲。

《藥品化義》則強調常山「善開結痰」,認為痰滯於經絡會導致疾病,而常山能將其「從下湧上」,這也間接包含了排出蟲體或蟲體代謝物。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並未直接將常山列為驅蟲藥,但其在治療與寄生蟲感染相關疾病的記載,以及其驅除痰濕、開結通絡的藥理作用,暗示著常山可能具備間接驅蟲的功效。 然而,其藥性峻猛,使用需謹慎,需參考專業醫師意見。

常山的古代典籍


常山的現代功效


1. 抗瘧

常山的抗瘧功效,主要體現在其對於瘧原蟲的直接殺滅作用和對於受感染機體內酶學變化的影響。

常山的水煎劑和醇提液均顯示出顯著的抗瘧效果。研究表明,蜀漆(常山的變種)的抗瘧效價是常山根的五倍。

常山中提取出的生物鹼成分,尤其是常山鹼丙,具有極強的抗瘧活性。常山鹼丙的抗瘧效果約為奎寧的100倍。此外,常山鹼甲和常山鹼乙也具有抗瘧活性,常山鹼甲的抗瘧效力與奎寧相當。常山鹼丙不僅對雞瘧有效,對金絲雀瘧和猴瘧同樣有效。

常山總提取物對人工培養的惡性瘧原蟲,以及動物實驗性瘧疾,均顯示出良好的抗瘧作用,而且無論瘧原蟲是氯喹敏感株還是耐氯喹株,常山都有效。

常山在治療瘧疾的過程中,會影響瘧原蟲的代謝酶。常山總提取物能夠使由氯喹敏感株和耐氯喹株瘧原蟲引起的動物瘧疾中,瘧原蟲代謝中的重要酶——谷氨酸脫氫酶(GLDH)活力消失。與此同時,常山對紅細胞的糖代謝酶——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的活力影響不明顯,或僅略微降低。

常山總生物鹼和常山浸膏對抗氯喹伯氏瘧原蟲均有效。

2. 抗腫瘤

常山抗腫瘤的現代藥理分析:

參考文獻顯示,常山中的常山鹼乙和常山鹼丙,對艾氏腹水癌細胞具有顯著的殺毒作用。 此外,常山對於多種實驗性腫瘤也表現出一定的療效。 這表明常山可能具有廣泛的抗腫瘤潛力,其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常山鹼乙和常山鹼丙。

3. 解熱作用

現代藥理分析顯示,中藥常山及其成分具有解熱作用:

  1. 常山煎劑或粗製浸膏: 對於因實驗手段導致發熱的家兔,常山煎劑或粗製浸膏表現出退熱效果,且其退熱效果相較於柴胡更為明顯。
  2. 常山鹼丙: 常山中的有效成分常山鹼丙,在大鼠實驗模型中展現了優越的退熱效果,其退熱作用甚至強於常用的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

4. 其他功效

催吐作用:

常山生用具備顯著的催吐特性。實驗研究顯示,常山的主要活性成分常山鹼乙,其催吐機制主要是藉由刺激胃腸道的迷走神經和交感神經末梢,進而引發反射性的嘔吐反應。

抗阿米巴原蟲作用:

常山鹼乙在體外實驗中展現出對溶組織阿米巴原蟲的抑制效果。與常用的抗阿米巴藥物鹽酸依米丁相比,常山鹼乙的抑制活性更強,達到依米丁的1倍。此外,在幼年大鼠的腸阿米巴原蟲感染模型中,常山鹼乙的治療效果優於依米丁,且治療指數也高出依米丁1倍,顯示其具有較高的治療潛力。

5. 興奮子宮

常山中所含的常山鹼甲、乙、丙成分,對離體兔子的受孕子宮具有興奮作用。此興奮作用,表示這些成分能刺激兔子子宮平滑肌收縮,提高子宮的活動力。

在麻醉狗身上進行的實驗也表明,常山鹼甲、乙、丙對其在位的子宮同樣具有興奮作用,進一步佐證了常山鹼的子宮興奮效果。

此外,在猴子的實驗中發現,常山對子宮的興奮作用,與等量的奎寧相似。這暗示了常山與奎寧可能具有類似的藥理機制,或是作用於子宮上的相似受體或途徑,進而產生興奮子宮的效果。

6. 抗流感病毒

常山水提液具備以下現代藥理特性,直接針對抗流感病毒功效進行分析:

  • 抑制流感病毒作用: 常山水提液能夠抑制流感病毒的活性。具體機制尚未闡明,但水提液中的某些成分可能直接作用於病毒,阻止其複製或入侵細胞。
  • 治療流感病毒感染小鼠作用: 在感染流感病毒的小鼠模型中,常山水提液表現出一定的治療效果。這表明常山水提液不僅僅是抑制病毒,可能還能減輕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狀,或促進機體對病毒的清除。具體的治療機制,可能包括免疫調節、抗炎作用,以及修復受損組織等。

7. 抗發炎

常山的主要活性成分常山鹼,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具顯著抗發炎功效。其作用機制多元:常山鹼能有效抑制發炎介質的釋放,例如下調促炎細胞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α、介白素-6)及趨化因子,從而阻斷炎症訊號傳導。同時,它減少發炎細胞(如巨噬細胞、嗜中性球)向炎症部位的浸潤與活化。此外,常山鹼亦能精準調節異常活化的免疫反應,抑制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進而緩解慢性發炎與自身免疫疾病狀態,展現其在炎症治療上的潛力。

8. 預防心血管疾病

中藥常山預防心血管疾病,主要歸因於其活性成分常山鹼。現代藥理分析顯示,常山鹼具顯著降血壓作用,透過血管擴張降低血壓,減輕心臟負荷。其降血脂機制涉及減少膽固醇沉積,有效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此外,常山鹼能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黏稠度,從多方面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

9. 防癌抗腫瘤

常山的防癌抗腫瘤功效主要歸因於其活性成分常山鹼。常山鹼能干擾及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增殖,透過影響細胞週期調節與分裂,促進癌細胞凋亡。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它對胃癌、肺癌、肝癌、大腸癌等多種癌細胞均具抗腫瘤作用。常山鹼亦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抑制腫瘤轉移,並提高化療敏感性,對腫瘤治療發揮輔助作用。

常山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 5-10g;或入丸、散。

常山的炮製


常山炮製方法

  • 常山:

    • 揀去雜質,以水略浸泡後撈出,潤透,切片,曬乾。
    • 酒常山: 取常山片用黃酒拌勻,稍悶潤,置鍋內用文火炒至略呈黃色,取出放涼。(每常山片100斤用黃酒10-20斤)
    • 醋常山: 取常山片用米醋拌炒如上法。(每常山片100斤用米醋10-20斤)
  • 《雷公炮炙論》: 凡使常山,春採根葉,酒浸一宿,至明漉出,日乾,熬搗。

  • 《醫學入門》: 常山生用令人大吐,酒浸一日蒸熟或炒,或醋浸煮熟,則化痞而不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常山注意事項

  1. 正氣虛弱、久病體弱者忌服:常山耗氣,會加劇正氣虛弱者的症狀。
  2. 老人、久病者慎用:常山有損耗元氣之虞,老人及久病者易受影響。
  3. 畏玉札:玉札為中藥名,其性涼,與常山的溫熱性相沖。
  4. 忌蔥:蔥辛散溫燥,會減弱常山的溫散效果。
  5. 忌雞肉:雞肉助火生痰,與常山清熱化痰的功效相悖。
  6. 非瘴氣、老痰積飲所致的瘧疾勿用:常山主要治療由瘴氣、老痰積飲引起的瘧疾,其他種類的瘧疾無效。
  7. 用量不宜過多,孕婦慎用:常山會引起噁心、嘔吐,用量過多會加大副作用。孕婦應避免使用,以免刺激子宮收縮。
  8. 高血壓患者慎用:常山具有降壓作用,可能會加重高血壓患者的病情。
  9. 消化道疾病患者慎用:常山對腸道有刺激性,消化道疾病患者容易出現胃腸不適。

常山相關的方劑


常山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甲狀腺腫發燒原發性高血壓嘔吐多痰腎炎動脈動脈粥樣硬化風濕病膽囊炎囊炎肝癌肺癌瘧疾胃癌

常山含有的化學成分


黃常山鹼乙(β-Dichrorine), 黃常山鹼甲(α-Dichrorine), 常山鹼丙(γ-Dichrorine), 黃常山定鹼(Dichroidine), 4-喹唑酮(4-Quinazolinone), 傘形花內酯/常山素A(Umbelliferone/Dichrin A), 常山素B(Dichrin B), 草酸鈣(Calcium oxalate), 3β-羥基-5-豆甾烯-7-酮(3β-Hydroxystigmast-5-en-7-one), 香草酸(Vanillic acid), 八仙花酚(Hydrangenol), 7-羥基-8-甲氧基香豆精(7-Hydroxy-8-methoxycoumarin), 4-羥基八仙花酚(4-Hydroxyhydrangenol)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