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絕瘧丹中包含常山,主要基於其強烈的抗瘧疾功效。常山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截瘧止痢的功效。其主要成分為常山鹼,具有顯著的抗瘧原蟲作用,能有效抑制瘧原蟲的生長繁殖,達到治癒瘧疾的目的。
此外,常山在臨牀應用中也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以增強療效,減少毒副作用。例如,與柴胡、黃芩等藥物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的作用;與蒼朮、厚朴等藥物合用,可增強健脾化濕的作用。因此,常山作為絕瘧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治療瘧疾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絕瘧丹方中包含檳榔,主要原因如下:
- 驅蟲止瀉: 檳榔性溫,味辛,具有驅蟲止瀉之效。瘧疾常伴有脾胃濕熱,導致腹瀉,而檳榔可驅除腸道寄生蟲,並改善腸胃功能,從而減輕瘧疾引起的腹瀉症狀。
- 消積化滯: 檳榔能消積化滯,促進消化,有助於改善因瘧疾引起的脾胃不適。瘧疾患者常伴有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檳榔的消積化滯作用有助於恢復脾胃功能,增強抵抗力。
絕瘧丹中包含草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脾燥濕,祛除瘧疾之濕邪:瘧疾發作多因濕邪困脾,草果性溫燥,善於溫脾燥濕,祛除脾胃濕氣,有助於改善因濕邪引起的寒熱往來、脘腹脹滿等症狀。
- 行氣止痛,消食化積:草果氣味芳香,具行氣止痛之效,可緩解因脾胃濕氣阻滯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同時,草果亦有消食化積之功,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預防瘧疾復發。
因此,絕瘧丹中加入草果,可發揮溫脾燥濕、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的功效,從根本上治療瘧疾,並有助於預防復發。
中藥方劑[蠲毒散]的組成中包含[雄黃],是因為雄黃具有強效的解毒、消腫功能。雄黃含有的主要成分能夠有效對抗病菌,減輕因毒素引起的腫脹和炎症。在[蠲毒散]中,雄黃的加入可以提高方劑對於毒熱病症的治療效果,幫助清除體內的毒素,促進健康。
中藥方劑[絕瘧丹]的組成中包含[硃砂],主要是因為硃砂具有安神鎮靜、解毒的功效。硃砂含有的硫化汞能夠有效地平靜神經,緩解由於神經系統過度興奮所引起的症狀。在[絕瘧丹]中,硃砂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對於瘧疾、焦慮等症狀的療效,幫助安定情緒,促進身體健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絕瘅丹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專治「瘧疾」。瘧疾乃外感瘧邪(或山嵐瘴氣)所致,以寒熱往來、發作有時為特徵。此方劑以截瘧為核心目的,針對瘧邪伏於半表半裏、纏結脾胃之病機,於發作前服藥,意在截斷病勢。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常山(君藥)
- 性苦辛寒,有毒,為截瘧要藥,專入肝、脾經,能吐痰逐水,直接驅除伏於膜原之瘧邪。其退熱截瘧之效,古人謂「無此不成瘧方」。
檳榔、草果(臣藥)
- 檳榔:辛散苦降,破滯行氣,消痰化積,協常山開泄伏邪,尤擅除瘴氣。
- 草果:辛溫燥烈,芳香化濁,祛太陰濕濁之邪,兼能溫脾止嘔,針對瘧疾兼見濕阻中焦之脘悶苔膩。
- 二藥助常山疏利氣機,透達膜原,化解痰濕瘀滯,斷瘧邪滋生之根基。
朱砂、雄黃(佐藥)
- 朱砂:甘微寒,鎮心安神,治瘧疾發熱譫妄,兼防邪擾心神。
- 雄黃:辛溫有毒,燥濕殺蟲辟穢,古認可「祛瘴癘之氣」,協草果化解濕毒。
- 二者合用,既截邪解毒,又安神定志,針對瘧疾常見的神昏躁擾。
神曲糊丸(使藥)
- 以神曲和胃消食為丸,緩和諸藥峻烈之性,護脾胃而助藥力吸收。
全方配伍特點
- 辛開苦降:常山、檳榔降泄痰濁,草果辛散開鬱,共調氣機升降。
- 寒溫並用:常山性寒,草果、雄黃性溫,制約寒熱偏性,適應瘧疾寒熱錯雜之證。
- 標本兼顧:截瘧為主(常山、檳榔),化濕為輔(草果、雄黃),安神為佐(朱砂),層次分明。
治療原理
此方從「祛邪截瘧」立法,針對瘧邪夾痰濕、阻滯氣機之病機,通過:
- 直接攻邪:常山、檳榔驅逐瘧邪;
- 調暢氣機:草果、檳榔疏透膜原,恢復脾胃運化;
- 解毒鎮驚:雄黃、朱砂防邪內陷心包。
古人強調「發前截之」,趁邪氣未亢盛時用藥,符合「治未病」思想。全方雖以祛邪為重,但借神曲護中,減緩毒性,體現攻中寓補之妙。
傳統服藥法
常山2兩,檳榔2兩,草果1兩,朱砂3錢,雄黃3錢。
上為末,神曲為丸,如黍米大。
每用30丸,發日五更冷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絕瘧丹, 出處:《痘疹傳心錄》卷十七。 組成:人言1錢5分,綠豆粉5錢,雄黃3錢,朱砂3錢。 主治:瘧。
絕瘧丹, 出處:《痘疹傳心錄》卷十七。 組成:常山2兩,檳榔2兩,草果1兩,朱砂3錢,雄黃3錢。 主治:瘧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