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檳榔

BIN LANG
  • 英文名稱: Semen Arecae Catechu Betel Nut, Arecaseed, Betelnut
  • 其他名稱:青仔,國馬,大腹檳榔,馬金南,仁頻,檳榔仁,白檳榔,洗瘴丹,榔玉,橄欖子,檳楠,賓門藥餞,雞心檳榔,尖檳,大腹子,檳榔子,賓門,檳榔玉
  • 藥品來源:棕櫚科植物檳榔 ArecacatechuL.的乾燥成熟種子。春末至秋初採收成熟果實,用水煮後,乾燥,除去果皮,取出種子,乾燥。
  • 道地藥材:雲南,海南,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斯里蘭卡,印度,印尼,馬來西亞
  • 生長環境: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最後更新日:2023-04-03

檳榔的傳統功效

檳榔

1. 利水消腫

檳榔具有利水消腫功效,用於水腫、腳氣腫痛。本品又有行氣利水之功。用治水腫實證,二便不通,常與商陸、澤瀉、木通等配伍,加疏鑿飲子;用治寒濕腳氣腫痛,常與木瓜、吳茱萸、橘皮等配伍,如雞鳴散。

中醫理論認為,檳榔辛、溫、微有毒性,能夠促進尿液排出,從而達到利水消腫的作用。因此,檳榔可以用來治療一些因水腫引起的症狀,如浮腫、尿少等。

此外,亦用治瘧疾寒熱久發不止,檳榔有截瘧作用,每與常山、草果等同用,如截瘧七寶飲。

古代典籍

2. 消食化積

檳榔在具有一定的消食化積功效。用於食積氣滯,瀉痢後重。檳榔味苦、入胃腸,功擅行胃腸之氣,消積導滯,故用治食積氣滯,腹脹便秘及痢疾裡急後重等症。常與木香、青皮、大黃等同用,如木香檳榔丸。

中醫理論認為,檳榔辛、溫、微有毒性,能夠刺激消化液分泌,促進胃腸蠕動,增強胃腸功能,進而起到消食化積的作用。因此,檳榔可以用來治療一些因消化不良、胃腸功能失調而引起的癥狀,如胃脘脹悶、食慾不振、嘔吐、腹瀉等。

3. 除煩

檳榔能夠消除胸腹滿悶、除煩解渴。因此,檳榔可以用來治療一些因濕熱内蘊而引起的症狀,如煩躁不安、口渴、咳嗽、痰多等。檳榔也常與其他中藥藥材搭配使用,如與甘草、半夏、黃連等,能夠更好地發揮其藥效。

4. 降氣

檳榔在中草藥中也有降氣的功效。中醫理論認為,檳榔能夠消除胃腸内濕氣,促進脾胃運化,調節氣機,進而起到降氣的作用。因此,檳榔可以用來治療一些因胃腸濕氣而引起的癥狀,如脘腹滿悶、嗳氣、乏力等。此外,檳榔還能夠促進消化,有助於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的改善。

《用藥心法》:檳榔,苦以破滯,辛以散邪,專破滯氣下行。

《本草約言》:檳榔,入胸腹破滯氣而不停,入腸胃逐痰癖而直下,能調諸藥下行,逐水攻腳氣。治利取其墜也,非取其破氣也,故兼木香用之,然後可耳。一雲能殺寸白蟲,非殺蟲也,以其性下墜,能逐蟲下行也。

《本草蒙筌》:檳榔,久服則損真氣,多服則瀉至高之氣,較諸枳殼、青皮,此尤甚也。

古代典籍

5. 驅蟲殺蟲

殺蟲消積,降氣,行水,截瘧。用於絛蟲、蛔蟲、薑片蟲病,蟲積腹痛,積滯瀉痢,裡急後重,水腫腳氣,瘧疾。

用於多種腸道寄生蟲病。本品對絛蟲、鉤蟲、蛔蟲、繞蟲、薑片蟲等多種寄生蟲,均有驅殺作用。其中對絛蟲證療效最佳,常單用或與南瓜子同用取效。

用治蛔蟲、蟯蟲證,多與使君子、苦楝皮同用;用治薑片蟲,可與烏梅、甘草配伍。近年臨床報導,檳椰與南瓜子合用治療絛蟲病、檳榔水煮液治療腸道鞭毛蟲病、檳榔配伍牽牛子製成片劑,治療薑片蟲病,皆獲較好療效。

《現代實用中藥》:驅除薑片蟲、絛蟲,兼有健胃、收斂及瀉下作用。

古代典籍

檳榔的現代功效

1. 抗發炎

檳榔具有一定的抗發炎作用。研究表明,檳榔中的一些化學成分,如檳榔素和檳榔碱等,能夠抑制炎症反應,減少炎症介質的釋放,從而發揮抗發炎的作用。此外,檳榔中還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能夠清除自由基,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進而預防和治療一些與發炎有關的疾病。

2. 降血壓

檳榔具有一定的降血壓作用。研究發現,檳榔中的化學成分檳榔碱能夠擴張血管,降低血管阻力,進而降低血壓。此外,檳榔還具有保護心臟血管的作用,能夠預防和治療一些與高血壓相關的心血管疾病。

3. 減肥減重

檳榔含有一些可以抑制脂肪的合成和積累的化學成分,如檳榔素和檳榔碱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減肥。據研究發現,檳榔素可以抑制脂肪細胞的分化和生長,進而減少脂肪的積累;檳榔碱可以促進脂肪代謝,加速脂肪的消耗。此外,檳榔還能夠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增加身體活動量,有助於消耗熱量,進而達到減肥的效果。

4. 抗菌、抗病毒

檳榔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研究發現,檳榔中的一些化學成分,如檳榔素、檳榔碱等,對多種細菌、真菌、病毒等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因此,檳榔可用於治療一些由細菌、真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如口腔炎、口臭、牙周炎等。

檳榔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6-15g,單用殺蟲,可用60-120g;或入丸、散。

檳榔的炮製

  • 檳榔:揀去雜質,以清水浸泡,按氣溫情況換水,至泡透為止,撈起,切片,晾乾。或取揀淨的檳榔打碎如豆粒大,亦可。
  • 炒檳榔:取檳榔片置鍋中,文火炒至微微變色,取出,放涼。
  • 焦檳榔:用武火把檳榔片炒至焦黃色時,噴灑清水,取出,放涼。
  • 《雷公炮炙論》:欲使檳榔,先以刀刮去底,細切,勿經火,恐無力效。若熟使,不如不用。
  • 《本草述》:檳榔急治生用,經火則無力。緩治略炒或醋煮過。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氣虛下陷者禁服。脾虛便溏或氣虛下陷者忌用
  •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檳榔中含有一些有害物質,長期使用會對胎兒和嬰兒的健康造成影響,因此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避免使用。
  • 心臟病患者:檳榔中的化學成分能夠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增加心率和心臟負荷,對心臟病患者不利。
  • 高血壓患者:檳榔能夠刺激血管收縮,增加血壓,對高血壓患者不利。
  • 胃潰瘍患者:檳榔中的化學成分能夠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潰瘍病情。
  • 精神病患者:檳榔中的化學成分能夠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對精神病患者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檳榔相關的方劑

檳榔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心絞痛
腳氣病
心內膜炎
胃及十二指腸炎
心肌梗塞
肺性心臟病
心包炎
心肌炎
慢性腎衰竭
蛔蟲病
風濕性心臟病
二尖瓣狹窄
三尖瓣疾病
高血壓性心臟病
高血壓性腎臟病
心臟衰竭
全身性水腫
肩頸痠痛
排便前腹痛卻排便不順
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