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勝利丹方劑中包含茴香,主要是由於其具有以下功效:
- 行氣止痛:茴香性溫,味辛,能行氣散結,溫中散寒,對於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調和脾胃:茴香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在勝利丹方劑中,茴香與其他藥材相配伍,能協同作用,發揮更大的療效。
勝利丹方劑中包含厚朴,其原因主要為以下兩點:
- 厚朴行氣化濕: 厚朴味辛性溫,入肺、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燥濕止瀉之功效。勝利丹方劑常用於治療氣滯濕阻、脾胃不和等症狀,厚朴可助於疏通氣機,化解濕邪,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
- 厚朴降逆止嘔: 厚朴能降氣止嘔,對於因氣逆上衝引起的嘔吐、呃逆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勝利丹方劑中可能含有其他具有升提作用的藥物,厚朴可起到平衡氣機,防止氣逆上犯的作用。
勝利丹方劑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助陽,驅散寒邪: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助陽、驅散寒邪的功效。對於寒邪入侵導致的陽虛症狀,例如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陽痿早洩等,肉桂可以溫陽散寒,恢復陽氣,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 溫通經絡,活血止痛: 肉桂具有溫通經絡、活血止痛的作用。對於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例如痛經、風濕痹痛等,肉桂可以溫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因此,勝利丹方劑中加入肉桂,可以溫陽助陽、驅散寒邪,溫通經絡、活血止痛,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勝利丹方劑中加入砂仁,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溫脾止瀉:砂仁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溫脾止瀉的作用。勝利丹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泄瀉,砂仁可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緩解腹瀉症狀。
- 行氣化濕:砂仁還具有行氣化濕的功效。濕邪停滯於脾胃,會導致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症狀。砂仁可化解濕邪,促進氣血運行,緩解這些症狀。
因此,砂仁在勝利丹方劑中起到溫脾止瀉、行氣化濕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勝利丹方劑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其兩方面的作用:
一、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可助於疏肝理氣,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為勝利丹方中益氣養血、溫陽散寒之功效提供輔助。
二、行氣止痛:陳皮的理氣作用可通暢氣血,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有助於治療胸悶、脅痛等症狀,進一步提升勝利丹的療效。
勝利丹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減輕毒副作用的作用。許多中藥方劑中,會加入甘草以調節其他藥材的藥性,使藥效更溫和、更易被人體吸收。
- 增強療效: 甘草本身也具有清熱解毒、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等功效,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以增強整體的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在勝利丹方劑中加入甘草,不僅能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更能增強藥效,使藥效更為全面和有效。
勝利丹中加入檳榔,主要原因有二:
- 驅蟲止癢:檳榔性溫,味辛,具有驅蟲止癢的功效。勝利丹常用於治療皮膚病,如濕疹、蕁麻疹等,檳榔可以幫助驅除體內寄生蟲,並減輕瘙癢症狀。
- 消積化痰:檳榔亦有消積化痰的作用,能促進消化,幫助排出體內積存的痰液。勝利丹部分組成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加入檳榔則可加強其消積化痰,進一步達到治療目的。
勝利丹方劑中包含薄荷,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表: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之功效。此功效可有效緩解因風熱上襲導致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有助於治療感冒、發燒等疾病。
2. 開竅醒神: 薄荷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神、提神醒腦的作用。此功效可有效緩解因暑熱或疲勞導致的頭昏腦脹、精神不振等症狀,有助於恢復精神,提振體力。
勝利丹方劑中含有藿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解暑化濕: 藿香性辛溫,具有解暑化濕、止嘔止瀉的功效,可有效治療暑濕所致的發熱、頭痛、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 芳香闢穢: 藿香氣味芳香,可闢穢濁,有助於驅散暑熱,改善濕氣滯留所致的口臭、體臭、汗臭等問題,提高機體抵抗力。
因此,藿香在勝利丹方劑中,發揮瞭解暑化濕、芳香闢穢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暑濕症狀,提高機體抵抗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勝利丹主治範圍廣泛,主要針對「外感暑濕、內傷飲食」所致的多種症狀,涵蓋消化、呼吸及外感疫毒等問題,具體如下:
- 消化系統失調:
- 「傷酒傷食、胃呆惡心」:因飲食不節(如過量飲酒、食滯)導致胃氣上逆、運化失常。
- 「上吐下瀉、胸腹脹痛」:濕濁中阻,氣機不暢,升降失司,表現為嘔吐、腹瀉、脹滿。
- 外感暑熱與疫毒:
- 「感冒疫毒、水土不服」:暑濕穢濁或瘴癘之氣侵襲,症見發熱、頭昏、身重。
- 「車船昏悶」:類似現代「暈動症」,因氣機逆亂、清陽不升所致。
此方功效可總結為 「化濕醒脾、理氣和中、清暑闢穢」,符合夏季常見病機,兼具解表與調和腸胃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配伍分析
芳香化濕、醒脾開胃:
- 廣藿香、砂仁、小茴香、桂子(肉桂嫩枝果實)辛溫芳香,化濕濁、醒脾胃,針對濕阻中焦。
- 薄荷冰(薄荷腦)、正梅片(冰片)性涼走竄,宣散暑熱鬱遏,緩解頭目昏悶。
理氣消滯、降逆止嘔:
- 川厚朴、廣陳皮行氣燥濕,消脹除滿,協同止嘔。
- 馬檳榔(馬錢科檳榔屬)下氣導滯,助消化且解穢濁。
瀉熱通腑、調和藥性:
- 西錦紋(大黃別稱)泄熱通便,導濕熱從下而解,防暑熱內結。
- 粉甘草用量尤重(30兩),既調和諸藥,又緩急止痛,制約大黃峻瀉之性。
外治法聯動:
- 以 糯米漿調藥成片,取其甘緩護胃之效,烘乾後便於保存及攜帶。
(二)方劑配伍特點
- 辛溫與寒涼並用:
- 桂子、小茴香等辛溫藥與薄荷冰、梅片等涼性藥配伍,既散寒濕又清暑熱,適應暑濕夾雜之證。
- 升降同調:
- 厚朴、陳皮降氣除滿,薄荷冰升散鬱熱,恢復氣機升降。
- 標本兼治:
- 治標(止吐瀉、消脹)以藿香、砂仁為主,治本(健脾化濕)倚重甘草、糯米漿。
(三)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核心在於 「調暢氣機、分消濕熱」:
- 濕濁祛則脾胃自安:芳香化濕藥解除中焦困阻,恢復運化。
- 氣機順則脹悶自消:理氣藥疏通三焦,改善胸腹脹痛。
- 暑熱清則神昏自解:薄荷冰、梅片透熱外出,缓解暑邪蒙蔽清竅。
適用病機:暑濕或飲食停滯,導致氣機壅塞、升降失常。整體配伍嚴謹,體現「暑病當以芳香通利為先」的治法。
傳統服藥法
小茴2兩4錢,川厚朴3兩,桂子2兩4錢,砂仁4兩8錢,廣陳皮2兩4錢,粉甘草30兩,馬檳榔3兩,薄荷冰1兩2錢(後入),正梅片6錢(後入),廣藿香2兩4錢,西錦紋2兩。
除熱解暑。
上藥忌用火炒,為細末,用糯米漿調和,用木板壓成片,烘乾。
每次服半片或四分之一片,小兒酌減。
孕婦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燥熱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勝利丹,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沙市方)。 組成:小茴2兩4錢,川厚朴3兩,桂子2兩4錢,砂仁4兩8錢,廣陳皮2兩4錢,粉甘草30兩,馬檳榔3兩,薄荷冰1兩2錢(後入),正梅片6錢(後入),廣藿香2兩4錢,西錦紋2兩。 主治:除熱解暑。主治:傷酒傷食,胃獃惡心,上吐下瀉,感冒疫毒,胸腹脹痛,車船昏悶,水土不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